「激蕩新三板」訪談系列
文/王丙午採訪/王丙午 俞志榮
|分豆首席新聞官李立勳|
新三板企業名片
企業:北京分豆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簡稱:分豆教育
股票代碼:831850
創業歷程:
●2010年,於鵬與合伙人尹志遠規劃創業,提出「分豆寶典」;
●2011年1月,分豆教育正式創立,是國內首家雲智能教育企業;
●2013年11月,分豆教育獲得教育部和財政部政策及資金支持;
●2014年9月,公司改制,正式命名為「北京分豆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次年1月,正式登陸新三板。
●2015年,分豆教育已經成為中國首個雲智能教育平臺開發與運營商,優質教育內容提供商及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案解決商,並以此成為新三板的耀眼明星。
「老於家境不好,他出生在東北的一個山溝裡,小時候沒有電,晚上只能看星星,那時候他的夢想是考北大物理系,當天文學家。」
9月8日下午,北京秋雨纏綿,分豆教育首席新聞官李立勳侃侃而談,深挖他的老闆於鵬,從少年時候的理想談起,一個知識改變命運的「瘋狂」造夢故事就此展開。
分豆視「重塑教育生態」為己任,在第31個教師節來臨的前兩天,這段訪談無疑具有特殊的意義。天下所有被「歌頌」為「蠟炬成灰、春蠶絲盡」而默默奉獻的教師,不僅應該得到掌聲和鮮花,更需要通過高收入、高回報來提升尊嚴和價值。通過高效的教育模式讓老師提高收入回報,讓學生提升學習效率——這正是分豆教育五年來一直努力堅持的方向。
作為創始人,於鵬家境貧寒,刻苦讀書、考上名校算是當時最好的出路。1996年,他考入中國人民大學,之所以選擇人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學費相對便宜。在校期間,除了正常上課、複習,他大多數時間都在打工賺錢支付學費、補貼家用。在肯德基拖地板,幫老師做論文編撰,在大街上做調查問卷,開公司,辦培訓學校……靠著精明的頭腦和踏實的性格,他創造了一個不小的奇蹟,大四那年,別人兩手空空尋找工作的時候,他已經在北京買房買車,手裡還攥著300萬元存款。
分豆教育成立的初衷,正是基於「讀書改變命運」這一樸素的想法,它的另外一位聯合創始人尹志遠,也是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年少時作為「留守兒童」的李立勳,亦是如此。成立之初,分豆教育便樹立一種觀念,一定要讓農村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資源,並通過教育來改變命運。五年之後,分豆教育已經成為了新三板中的明星企業,無論是股價、市值還是熱度,都始終保持在第一梯隊。
|分豆教育掛牌新三板|
談起加盟分豆的歷程,作為前資深媒體人的李立勳熱血澎湃,他笑稱自己沉浸教育圈多年,已產生很強的「抗體」,最後還是被於鵬的瘋狂所感染。李立勳絲毫不掩飾勃勃雄心,「所有做教育的未來都有可能成為分豆潛在的競爭對手,因為分豆未來不僅僅做K12,還會向上下遊延伸。」
作為分豆教育求賢的代表人物,他說:「現代化企業競爭如流的『帝國時代』,唯有求賢才能基業長青,唯有求賢才能大出天下。」對於分豆教育激勵人才的關鍵,他毫不猶豫地歸結為「夢想」,並引用於鵬的話作答,「『夢想』這個詞聽起來很虛,但人無夢想,便為庸人。」
於鵬將股權激勵視作公司夢想與員工夢想結合的方法,並為此制定員工持股計劃,拿出1000萬股股票分給員工。說起於鵬的人才激勵,李立勳激情四射,就在一個多月前,他被於鵬以價值千萬股權的代價請到分豆擔任首席新聞官。
在分豆內部,快樂積極的工作氛圍看不出任何科層區分,董事長在名為「豆漿群」的微信群中,經常和各位分豆的「粉絲」互開玩笑,毫不介意「老於」這個稱呼。很多分豆的粉絲,越來越多如李立勳這般的人才加入分豆教育,他們正在為重塑教育生態竭盡全力。在這個特殊的節日,所有為推動中國教育事業進步而孜孜不倦、奮鬥拼搏的人都值得崇敬。
以下為訪談實錄節選:
王丙午:於總之前說過,掛牌新三板是個偶然事件,那麼,在齊魯證券提議分豆上市之前,分豆教育有過上市的想法嗎?
李立勳:在2012年時,老於就想過分豆教育以後要上市,一定要在中國上市,只有在國內上市了,才能讓更多中國學生和家長了解我們,讓他們分享分豆的教育理念。在當時這個夢想遭遇了不可想像的譏諷與責難,因為當時國內尚沒有一家教育上市公司,即使新東方這樣的巨頭,也只能去美國。當然,無法國內上市,一個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政策障礙,那時國內對教育企業上市的政策並沒有放開。
李立勳:可以說,上市雖然是一個很大的夢想,但並沒有考慮那麼多,有時候覺得遙不可及。去新三板,也的確是比較偶然,2013年年底的時候,分豆的主辦券商齊魯證券找過來,說分豆的條件滿足上新三板,當時也沒有考慮那麼多,就按照他們的要求去準備材料。2014年9月18日,公司正式改為股份制,然後提交申請,12月收到股轉公司批准,今年1月正式掛牌。這一切走來,還算比較順利,可能與分豆前期的「守規矩」有關吧,分豆在前期的運營中一直比較規範,沒有那麼多的「歷史遺留問題」,批覆得也比較快。
王丙午:掛牌後,分豆對待資本的態度如何?有了資本的加持之後,分豆的發展戰略和前五年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李立勳:分豆從上市之前,就一直沒有融過錢,過慣了節儉的日子,即使上市後,也堅持秉承需要多少錢募多少錢的態度。我們認為,資本對於教育企業而言,是把雙刃劍,投資人向來都是講究利益回報的,他給你這麼多錢,肯定希望你將來能夠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報他們,利用好資本這張牌,會讓你的企業加快發展,迅速取得市場主導權;但是另一方面,在選擇投資方的時候也要慎之又慎,需要選擇認同你理念、願意陪伴你成長的投資方,正所謂「資本求快,教育求穩」,教育是個慢活,是個良心活,如果雙方理念不同,很可能會被資本綁架,最後的效果適得其反。
李立勳:在教育行業就有一些這樣的例子,比方說教育機構拿到投資人錢後籤訂對賭協議,要求教育機構必須在規定時間內達到某種預期,甚至違背了教育行業的規律。因此我們選擇投資方時,對方必須要認同我們的理念,我們肯定比投資人更懂教育,你(投資方)要的是回報,我們會努力打磨我們的產品去回饋你,但你不能擾亂我們的戰略規劃,在這個問題上,有幾次我們都跟投資方拍桌子。
李立勳:對於未來的戰略規劃,將會合縱連橫,尋找一批雲智能教育理念的認同者、實踐者,大力推廣和普及雲智能教育理念,並率先做出一批示範性成果出來。我們希望等到三四年後,教育部出2020—2030年發展規劃綱要時,會把「雲智能教育」寫進綱要裡。
|分豆教育與13市教育局籤約|
王丙午:如何看待當前行業格局,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在國內有對標的公司嗎?
李立勳:我認為,當前的很多在線教育、網際網路教育等,它們都走偏了,教育是一個系統性、生態型的東西,不是簡單的把視頻、題庫等放在網上;而且,很多在線教育都缺乏沉澱,看到什麼概念火,一窩蜂往上靠。所以,現在這個時候,談行業格局還太早,整體來說,還處於一個市場相對分散的局面。
李立勳:至於分豆的對標公司,嚴格意義上來講,沒有人做與我們完全一樣的事情。如果非得說對標的話,所有做教育的,未來都有可能成為分豆潛在的競爭對手,因為分豆未來不僅僅做K12,還會向上下遊延伸。
王丙午:如何看待網際網路+,對傳統行業轉型有哪些思考?是否考慮併購進行一些嘗試,或者投資?
李立勳:傳統企業轉型,應該結合自己的行業特點,「網際網路+」並不是萬能解藥,而應該是工具,利用好這個工具,而不要生套概念、追趕時髦。
李立勳:分豆未來會嘗試投資或併購一些教育企業或團隊。目前分豆旗下有兩支投資公司,一家叫分豆雲創投,是全資子公司;另一家叫分豆不等天使基金,是和「中國證券教父」闞治東旗下的東方匯富合夥發起的,主投大學生創業。
王丙午:如何理解社會責任和慈善?
李立勳:教育和公益,本就是相輔相成的,教育本身就有一些公益的成分。分豆在發展中,始終不忘公益之心,我們與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等發起的「千校萬人·愛心傳遞」公益活動,目前已經走進吉林、北京、河北等地。對於那些家庭條件好的,他們能夠負擔起我們產品的錢,我們就收費;對於那些家庭困難的,我們就採取免費贈送的方式,讓他們也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王丙午:您認為分豆教育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有什麼地方是其他教育企業無法複製的?
李立勳:分豆教育率先在國內提出了雲智能教育理念,通過我們的慧學雲智能教育平臺,將優質教育資源利用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實現均衡與共享。這與國家大力倡導的信息化教育不謀而合,但就技術與理念來講,我們又遠遠走在信息化教育的前端。
李立勳:其次便是我們的名校資源背書。目前,分豆教育已經與全國16個省市的33所頂尖中學籤約,由它們給我們提供視頻、講義、試卷、題庫等資源,這些名校包括北師大附中、河北衡水中學、西北工業大學附中、天津南開中學等。
李立勳:我們的理念、我們的資源、我們的產品等,都是做了五年才做出來的,這些都是分豆的核心競爭力,如果別人「複製」我們,這表明我們已經提前五年開始做這事兒,至少他們在時間上已經落後我們。一切產品、形態上的東西都可以複製,但理念以及對教育的理解等,很難複製。
|分豆雲智能教育系統|
王丙午:分豆在招兵買馬的時候,發布招聘信息借用的是秦孝公的「求賢令」之名,分豆教育也十分崇尚秦文化,秦文化是如何影響分豆的?秦文化中最值得現代人學習的是什麼?
李立勳:昔日秦孝公退守歧雍之間,天下卑秦,求賢而締造大秦帝國。歷史的經驗昭示我們,在現代化企業競爭如流的「帝國時代」,唯有求賢才能基業長青,唯有求賢才能大出天下。
李立勳:秦文化中,有一點是「包容」,能者盡其才,秦孝公《求賢令》發布後,商鞅、李斯、呂不韋、範雎等相繼而來,他們都不是秦人,但在秦國這裡都能夠很好地施展抱負,為秦國稱霸天下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我認為,英雄不問出路,讓每個人都能在各自崗位上發揮最大價值,是分豆一直堅信的價值觀。
|分豆教育求賢令|
王丙午:分豆教育是否會有一些讀書文化?在分豆的企業管理中,能否推薦幾本書?
李立勳:讀書,在分豆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分豆現在有好幾個書架、書桌,上面擺的書員工可以自有借閱。分豆內部比較流行的有三本書,一本是《大秦帝國》,一本是《賈伯斯傳》,一本是《從0到1》,它們時刻警示著我們不忘廣納賢才、不忘工匠精神、不忘創造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