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給人馬座星流畫了第一張3D畫像

2021-01-19 帶你去看耿耿星河

銀河系有很多伴星系,如位於銀盤下方的大、小麥哲倫星系。就像地球的引力牽著月亮轉一樣,銀河系也牽著這些星系轉動。

近日,來自中科院天文大科學研究中心特聘青年研究員、上海天文臺博士後李靜,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劉超等人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第一次描繪出了銀河系的一個伴星系——人馬座矮星系的星流(下稱人馬座星流)的三維空間軌道分布,該項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天體物理學報》雜誌上。

「人馬座星流是由無數顆恆星構成的『星帶』,散布於人馬座矮星系的前方和後方,就像這個星系向前吐出的火焰、在後遺留的尾巴。」李靜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銀河系和人馬座矮星系可能都形成於100多億年以前。該矮星系的初始質量約為銀河系的十分之一,後來人馬座矮星系「撲向」銀河系,被銀河系的引力捕獲,成了伴星系。由於現在該矮星系位於人馬座天區,因此被天文學家命名為人馬座矮星系。

該矮星系在掉落進銀河系之前耗盡了氣體,而恆星誕生於氣體之中,沒有氣體就沒有構成恆星的基本材料,因此人馬座矮星系無法再像銀河系那樣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有新的恆星誕生。「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個已經死亡的星系。」劉超說。

再後來,人馬座矮星系被剝除了很多恆星並形成星流。一般認為它目前的主體質量只有原來的萬分之一,如今與銀河系相比,成了不折不扣的「小不點」。

星流是如何形成的?「被潮汐力抻出來的。」李靜說。

當引力源對物體產生力的作用時,由於物體上各點到引力源距離不等,所以受到引力大小不同,從而產生引力差,對物體產生撕扯效果,這種引力差就是潮汐力。

「小不點」星系牢牢地被銀河系拽住,無法逃脫。其星系的形狀也被銀河系所產生的巨大潮汐力漸漸拉長,就像將麵團拉成麵條,抻長、拖尾,最終拉出的線條比銀河系的直徑還長。

由於人馬座矮星系一直在繞銀河系轉動,因此銀河系抻拉出來的星流也大致沿著矮星系的軌道像絲帶一樣圍繞著銀河系,現在已經有兩三圈之多。

「這也可以看成是銀河系『進食』的過程。」劉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人馬座矮星系繞銀河系的軌道是橢圓形的。當人馬座矮星系遠離銀河系時,它暫時保全了自己,當它撲向銀河系時,潮汐力先將矮星系「撕碎」,從矮星系靠近銀河系的位置上「拽出」一些恆星,成為矮星系的「碎片」,掉落在矮星系運行的軌道上,構成一道星流。

這些掉落的恆星失去了母星系的「保護」,逐漸被銀河系捕獲,成了銀河系的一份子。

人馬座矮星系的生命歷程是與銀河系「躲貓貓」的鬥爭史,而人類邂逅這個矮星系、逐漸揭開星流面紗的過程卻是一部多國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共同參與的奮鬥史。

1994年,劍橋大學的天文學家伊巴塔、歐文和吉爾摩用施密特望遠鏡首次發現了這個比大、小麥哲倫星系還要近的小星系。要知道,早在16世紀,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便在環球航行時首次對大、小麥哲倫星系做了精確描述。

「人馬座矮星系距離銀河系中心約6萬光年,處於銀河系的盤面上。從地球上觀測,它正好躲在銀河系中心的後面,很容易被忽略掉。」劉超指出,大、小麥哲倫星系雖遠在十幾萬光年之外,但它們正好處於銀盤下方,在南半球用肉眼就能分辨出來。

新的矮星系「亮相」人類天文觀測歷史之後,陸續有學者觀測到星流結構的消息傳來,直到2002年,倫斯勒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紐伯格等人用從美國斯隆數字巡天項目(SDSS)中得到的天文數據進行分析,確定了人馬座矮星系附近存在波紋狀的星流,似乎與人馬座矮星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2003年,維吉尼亞大學的馬耶夫斯基採用紅外波段觀測,首次把整個人馬座星流在天空的位置描繪出來。3年後,英國劍橋大學的別洛庫羅夫等人採用可見光波段觀測發現了人馬座星流有2條分支。

此後,天文學界開始大規模出現相關研究和報導,學者們竭盡全力去探尋幾個關鍵問題——星流的產生、在三維空間中的形態等。

李靜、劉超等人此次的研究便聚焦人馬座星流的三維形態。

「我們是首次較完善地重構了領先和拖後星流中的恆星的三維形態。」李靜表示,研究人員從LAMOST數據中測量了3萬顆M巨星樣本恆星的速度場,通過與蓋亞空間望遠鏡的數據結合,在三維空間描繪了人馬座星流的空間軌道分布。以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人馬座星流更加全面地展現在人們眼前。

M巨星是恆星演化的最晚期階段。為何選擇M巨星作為「探針」?

劉超指出,M巨星亮度較高,容易在浩瀚無垠的星空中挑選出來。李靜也表示,M巨星是探測銀河系暈結構的非常好的天體。

在李靜看來,星流三維形態的研究無論對於人馬座矮星系還是銀河系來說都意義非凡。該星流是2個星系共同作用的結果,星流中恆星的位置及運動軌跡能夠還原銀河系撕裂人馬座矮星系時的力度,從而能夠測量出引力大小,由此推斷銀河系的質量等相關參數。

研究團隊還確定了人馬座星流中最遠的點,大約距離太陽30萬光年。可想而知,銀河系的質量越大,星流就會被吸引得越「緊湊」,最遠點距離太陽就越近一些,反之,星流的最遠點離太陽會遠一些。

「最遠點的30萬光年暗示著銀河系的質量要比人們原先設想的質量小一些。」劉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按照該研究成果計算,銀河系質量大約為9千億倍的太陽質量。而此前學界通常認為,銀河系質量大約為1萬億倍太陽質量,而按照該質量計算,星流的最遠點距離太陽20萬光年左右。

對於人馬座矮星系,劉超認為,研究三維空間軌道,能夠更好地幫助理論家模擬矮星系被銀河系瓦解的過程,當樣本量足夠大時,還可以推測人馬座矮星系被撕裂之前的形態特徵和誕生起源。

人馬座矮星流堪稱星系之間較為激烈的合併事件的產物,很多星系都是藉助於同類手段迅速長大。「星系作為宇宙的基本元素,研究其成長規律亦是對宇宙演化過程的探索。」劉超說。


相關焦點

  • 人馬座星流有了第一張3D畫像
    近日,來自中科院天文大科學研究中心特聘青年研究員、上海天文臺博士後李靜,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劉超等人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第一次描繪出了銀河系的一個伴星系——人馬座矮星系的星流(下稱人馬座星流)的三維空間軌道分布,該項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天體物理學報》雜誌上。
  • 人馬座A頻繁傳來詭異信號,疑來自外星文明,我國天眼揭開真相
    筆者:三體-小遙眾所周知,我國在2016年建成了世界上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天眼」。服役兩年以來,它已經發現了40餘顆脈衝星,刷新了同類型射電望遠鏡的紀錄。藉助於如此先進的探測技術,我們漸漸能夠了解到更多有關宇宙的信息。
  • 11顆貧金屬星現身半人馬座 它們暗藏恆星「輩分」的秘密
    15800光年外,神秘的半人馬座歐米伽球狀星團中,有這樣一群孤獨的天體:它們身處該星團中心,與其他星球遙遙相望;它們平淡無奇,從運動學特性上與其他星球差別不大……  近日,arXiv網站發表了一項最新觀測結果:天文學家發現,在半人馬座歐米伽球狀星團中,有
  • 半人馬座不僅一個,科學家發現,宇宙中存在19個半人馬座
    根據美國《sciencealert》報刊11月1號的科學報告,科學家近段時間研究的這個半人馬座,擁有著彗星以及小行星兩種天體的特徵,可以說是這兩種天體的混合體。而關於半人馬座的相關研究則是發表在了《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
  • 神秘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霍金的「突破攝星」計劃
    米爾納和霍金主持新聞發布會神秘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說到這個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好多人不明覺厲。其實半人馬座(Centaurus)阿爾法星包括三顆恆星,分別為半人馬座α星A、半人馬座α星B、半人馬座α星C。半人馬座α星A、半人馬座α星B靠得很近,是一個雙星系統,中國古代稱為南門二這個計劃太激動人心了,聽著就讓人心潮澎湃。但該計劃提出的時間就在霍金開通微博的第二天,這不能不讓人懷疑霍金開通微博另有目的。
  • 半人馬座α星(4.24光年)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星系應該很多人了解,那就是半人馬座三星,也被稱之為半人馬座α星,這個星系中有三個恆星圍繞在一起運轉,其中距離地球最近的一個是比鄰星只有4.22光年。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星系
  • 人馬座和半人馬座怎樣區分
    人馬座也稱為射手座,是南天黃道帶星座,面積867.43平方度,佔全天面積的2.103%,在全天88個星座中,面積排行第十五。人馬座中最亮星為箕宿三(人馬座ε),視星等為1.85。南鬥六星位於座內。人馬座的箭頭正指向西面的天蠍座。
  • 人馬座黑洞距地更近,為何科學家卻研究5400萬光年處的黑洞?
    審核:小文引言:人類拍攝的首張黑洞圖片於2019年4月10日公布,該黑洞為5400萬光年之外的M87*,科學家為何捨近求遠去觀察它?三點解釋揭開人們心中迷惑。今年4月10日,科學界公布了一張轟動世界的圖片。
  • 美國計劃2069年發射飛船至半人馬座阿爾法星
    (圖片來源:NASA)科技日報北京12月27日電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在線版近日消息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現在已開始計劃在2069年,即「阿波羅11」號發射一百周年之際發射飛船去探索太陽系外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半人馬座α),這一計劃的資金來自於2016年美國預算案。
  • 拉斐爾自畫像給自己「整鼻」?3D技術還原真實樣貌
    拉斐爾自畫像給自己「整鼻」?   日前,義大利研究人員對「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義大利著名畫家拉斐爾的面部進行了3D重建,發現這位藝術家在畫自畫像時
  • 西媒:第二張黑洞照片主角很可能是半人馬座A星系黑洞
    參考消息網4月12日報導 外媒稱,西班牙研究人員10日在位於馬德裡的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總部舉行新聞發布會,在長達10年的工作後終於可以露出些許笑容,因為當天公布的人類拍攝到的首張黑洞照片中包含著西班牙科學界的很多心血。
  • 新行星「獵手」瞄準半人馬座阿爾法星
    NEAR是安裝在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VLT)上的熱日冕儀,旨在於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系統——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內尋找潛在宜居的外星世界。  半人馬座阿爾法星距太陽約4.37光年,由3顆恆星組成,其中A星、B星類似太陽,形成名為「半人馬座阿爾法AB」的二元系統;C星名為「比鄰星」,是一顆小而昏暗的紅矮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約4.2光年)的恆星。
  • 肉眼能夠看到銀河系中心人馬座A*超大質量黑洞嗎?
    海山二A的半徑約太陽的240倍,也就是1.6億多千米,比人馬座A*黑洞史瓦西半徑還要大12.8.倍。但有一顆迄今發現最大體積的恆星,叫盾牌座uy,半徑約太陽1708倍,也就是約11.9億千米,將近比人馬座A*史瓦西半徑大100倍。盾牌座uy距離我們只有5000光年,但人類肉眼看不到它,因為它的視星等約9等,人類肉眼極限只能看到6等星。
  • 一道閃光解開人馬座的秘密
    科學家們對一顆距離銀河系中心的恆星S0-2特別感興趣,他們希望可以在這裡測試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進而發現黑洞吸收了恆星的光線,就像理論所提出的那樣。也許S0-2講氣體轉流到了黑洞附近,造成所觀測到的景象,研究員都這麼說道。紅外線的閃現也有可能是一個延遲反應,由其他氣態天體經過銀河系的中心(G2)時造成的。科學家們希望更多觀測會幫助他們確定此現象的來由。
  • 星空尋馬:飛馬座、小馬座、人馬座、半人馬座
    飛馬座、小馬座、人馬座、半人馬座……  星空看「神馬」 馬年來到,形形色色的「馬」組團出現在大家眼前。如果大家想看看與眾不同的「神馬」,不妨抬頭看看漆黑的夜空。夜空全天88個星座,名字含有「馬」字的就有飛馬座、小馬座、人馬座、半人馬座。
  • 《流浪地球》裡的那些超級科技:半人馬座 星 C,真的是我們流浪的...
    作為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統,半人馬座 α 星離太陽只有 4.37 光年的距離,自然被科學界列為尋找 " 新家園 " 的首要目標。與此同時,這個恆星系統非常奇特——和太陽系不同,半人馬座 α 星是一個三星系統,也就是由 3 顆恆星組成的系統,這種獨特的現象,也成為不少科幻創作靈感的來源,比如大名鼎鼎的《三體》、《變形金剛》裡的賽博坦星球以及《阿凡達》的潘多拉星,都和此處有關。
  • 帶你去半人馬座阿爾法星!
    該計劃項目名為「突破攝星」,試圖在20年內前往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系統——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到底是個什麼鬼?這三個恆星分別被命名為半人馬座α星A、半人馬座α星B和半人馬座α星C,其中A星和B星相距較近,組成了一個雙星系統,C星則在較遠處受到引力作用與這個雙星系統相互關聯。其中半人馬座α星C是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我們稱之為比鄰星。
  • 半人馬座「三體」星系內可能存在兩顆類地行星
    圖中所示的是半人馬座A星和B星的軌道分布,A星周圍的一圈圈虛線表示太陽系天體的軌道半徑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哈勃望遠鏡的觀測結果再次引發了科學家對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的關注,最新的哈勃觀測顯示距離地球僅4.3光年的恆星系統中不僅存在行星
  • 霍金聯合富豪啟動"突破攝星"項目:飛去半人馬座
    如果獲得成功,那麼科學家將可以判斷,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星系是否包含類似地球的行星,容納生命的存在。半人馬座α星距離地球約4.3光年。不過需要指出,Breakthrough Starshot項目將開發攜帶攝像頭和通訊設備的小型太空飛船。科學家希望這樣的小型飛船速度能達到20%光速。
  • 星座傳說之半人馬座的傳說
    半人馬座(Centaurus)是一個巨大的明亮星座,它擁有兩顆一等大星,半人馬座A星和半人馬座B星。半人馬座區域內有各種令人感興趣的天體。南天星座之一。中心位置在赤經13時,赤緯-47°。面積約1060平方度。在長蛇座之南,帆船座與豺狼座之間,南部浸入銀河。座內目視星等亮於6等的星有193顆,其中亮於4等的星有28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