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南京9月21日電 (楊亞瀾)9月18日至20日,由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與江蘇省人民政府、聯合國駐華系統合作主辦的2018年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在南京成功舉辦。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實現人人享有和平的目標仍任重道遠」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馬飈在本次紀念活動的開幕式上表示,人類堅持不懈爭取和平取得舉世矚目成就,和平力量不斷壯大,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但世界仍然很不太平,實現人人享有和平的目標仍任重道遠。我們要踐行安全新理念,堅持合作共贏新思路,推動文明交流互鑑新方向,努力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共同發展的踐行者、人類文明的溝通者。
會議期間,尼泊爾前政府總理普拉昌達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理念,對促進世界和平與穩定有巨大作用。世界現在有很多地方仍處於混亂的形勢之下,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與他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有一脈相承的地方。「一帶一路」的倡議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推動經濟發展,也為愛好和平及穩定的國家提供了一個新的機遇。
「全球衝突的原因是多元的,而武力並不能解決所有的衝突,而應該通過和平的對話和談判來解決。」哥斯大黎加前總統阿里亞斯指出,「中國在此方面展現了非常突出的領導力,中國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了同其他國家之間的分歧,為世界和平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強調,和平需要創建。不僅僅是政府,我們需要讓不同國家、不同機構的人,甚至孩子都了解「和平」是一個文化問題,都為和平作出貢獻。這樣的和平,基石才會堅固,時間才會長久。
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
民間組織和智庫專家在行動
民間組織和智庫專家在推動世界和平安全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尼泊爾前政府總理普拉昌達指出,推動世界和平與穩定不僅是各國政府的責任,更是民間組織和智庫以及媒體的共同責任。
據統計,在本次紀念活動召開的兩次全會暨分論壇會上,來自亞、非、拉、歐、美共50多個國家的和平組織領導人、安全智庫專家及中方代表150餘人,圍繞「共建世界和平」「與「全球安全治理:形勢和前景」兩個分議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我們應該進一步強調互利共贏這一概念」,俄羅斯亞非人民團結合作委員會秘書長娜塔莉婭·恰爾圖琳娜在第一次全會暨和平論壇上表示,「和平是實現互利互惠、發展進步的前提,我們應該以共贏的方式推動全球各項爭議的解決。我堅信,正是通過我們每一天的共同努力,我們才實現了各個國家以及整個世界的和平共處。」
南京大學和平學研究所所長劉成強調,和平社會是一個人人平等、人人獲得公正的社會。我們不僅需要一個沒有戰爭的和平,我們還需要創建一種積極的和平。它意味著,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能擁有幸福而有尊嚴的和平生活。為此,我們要全力減少戰爭和其他各種危險的直接暴力對我們人類的傷害,也要全力地消除貧困、飢餓、疾病、性別的不平等,環境的惡化、教育的匱乏、社會的公正等這些因素所給我們人類帶來的威脅。我們要實現全面真正的和平,創建一種和諧共生的全球和平環境。
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常務理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原所長、國家安全學院教授孟祥青在第二次全會暨安全論壇上表示,和平與發展是大勢所趨,順者則昌,逆者則亡。今天我們看到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上升,給整個國際社會安全帶來了挑戰。這種挑戰為全球安全治理帶來了最直接的影響,也在呼喚新的全球安全治理體系。習近平主席倡議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理念,為建立新的全球安全治理體系指明了方向,是全方位增進世界和平與安全的解決方案。
通過交流討論,中外民間組織和智庫專家代表向國際社會傳遞了民間社會期盼和平的願望與心聲,發出了為維護世界和平不懈努力的呼籲,凝聚了維護世界和平安全的共識和力量,展示了民間組織維護和平的決心和行動,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發揮了積極的獨特作用。
在開、閉幕式及兩場分論壇外,本次活動還舉行了侵華日軍大屠殺紀念館主題紀念活動、「和平頌」民族交響音樂會專場文藝演出等配套活動,並製作推出了《和平之約》微視頻,向與會嘉賓和代表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地傳播了和平理念,宣揚了和平精神。
國際和平日是聯合國正式通過決議確立的重要和平活動。自2009年以來,作為中國最大的全國性民間和平組織,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積極響應聯合國號召,已連續多次舉辦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致力於將該活動打造成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平臺,努力為人類和平事業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