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萱小蕾、圖丨網絡
▼
南孫爸爸介紹小提琴老師給她,認為學了這個會端莊,有氣質,對以後嫁人工作之類的有利。
他對南孫說:「你跟著他拉琴,他會帶你去各種沙龍,可以認識很多名流。」
南孫說:「拉琴就是拉琴,去什麼沙龍呢?」
爸爸不甘心地說:「拉琴是要拉出一種人生,這老師是要來改變你的人生,開闊你的視野,省得你見到章安仁,就覺得他是真命天子,還有很多……」
南孫自然不認同,也很不高興,爸爸說把她像公主一樣養大,就要她找個配得上自己的,而不是章安仁那種一股窮酸味的。
得知爸爸為自己做的這些都是為了她能認識名流優秀男士,嫁個好對象,南孫氣得毀了小提琴,扔了名牌衣服和包包,剪了長頭髮。
爸爸喊:「你是好日子過多了,生在福中不知福,我看你以後沒錢日子怎麼過。」
父女倆大吵一架,南孫跑去見閨蜜鎖鎖,讓她陪自己弄頭髮。
鎖鎖認為她太衝動了,提醒她要知道這樣弄弄頭髮就要花很多錢,以後怎麼過?
南孫天真地說:「章安仁也賺錢的,有基本生活費,我卡裡還有點錢,花完就不花了,有情飲水飽。」
鎖鎖說:「那是男人編出來騙小姑娘的話……」
南孫還認為鎖鎖這是利慾薰心,其實呢,鎖鎖只是生活環境不同,所以更加現實。
她明白生活是真金白銀堆起來的,更明白人心複雜。
比如她自己,從八歲開始寄人籬下,住在舅舅家。
「繼舅媽」有個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兒子,顯然是喜歡自己,可這個傢伙又是個媽寶男,她是看不上的。
若有一天,這個傢伙要向自己求婚,她答應,就可以繼續住在這個家裡,若是拒絕,想必就得掃地出門,無家可歸。
鎖鎖跟南孫的人生,是兩個不同的狀態,一個是富養的公主,一個是顛沛流離的野丫頭。
所以她們的想法很不同,一個考慮的是如何獨立活下去,一個考慮的是愛情至上物質不重要。
前者是吃過生活不容易的苦,所以知道愛情這個東西可遇不可求,經常是虛幻的,有情飲水飽也是不可能的。
而後者卻天真地以為,為了愛情可以放棄一切,因為她們還沒吃過沒錢的苦,不知道沒錢的生活到底會如何影響到愛情關係。
南孫爸爸這樣是不對的,因為他的目的是希望女兒嫁有錢人,自己跟著沾光。
因為他家雖然富足,可惜這傢伙炒股發瘋,感覺要把這個家炒空了。
第一次見女兒的男朋友章仁安,他就不太喜歡,又看出這個小夥子格局不夠大。
章安仁自我感覺還很好,認為自己在同齡人中已經很優秀了,畢竟作為外地人,年輕人,他已經在上海買房了。
雖然是郊區,全部靠自己,應該也不容易。
的確,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來說的話,他已經不錯了。
但是對於南孫這種生下來起跑線就比別人靠前的同齡人,他的狀態也就不算什麼了。
他靠自己買了上海外環的房子,而南孫從小就生長在復興路的大別墅裡。兩個房子的價格和位置,天差地別。
不說南孫爸爸的意圖不純,就說說南孫自己的想法,的確也是一直冒險。
因為愛情遲早會消失,會淡化,最終就是現實生活,是需要物質撐起來的人生。
重點是,選擇的那個人到底值不值得愛,也是未知數,也需要花時間去看清楚。
可南孫還年輕,還在做夢的時段,哪裡會想那麼多,自然會以愛情為重,並且越阻攔越奮進,越反抗,越叛逆。
這樣的情況下,只能由著她去,讓她去體驗,去感受,去實實在在過她當下想要的認同的生活,去追逐她要的愛情至上。
當她吃了虧,受了苦,受了傷,發現不計較物質選擇的男人、也未必能給她真愛。
抑或是,即使是給了真愛,也可能會被此後現實生活裡的不同價值觀而破壞。
這是很多天真單純的女孩最初無法體會的,她們找一個跟自己家境懸殊的男子戀愛,認為自己這是勇敢,是純粹,是真愛,是美好。
然而真在一起生活後才發現,那個男子其實有很多問題,甚至跟她在一起只是因為她家境好條件好,可以反過來「扶貧」或利用。
那麼當她一無所有、不再有父母幫助庇佑時,他就會對她表現出不耐煩,甚至覺得沒有了利用價值,因此不再上心對她好。
當然,也有真的只愛她這個人的那種窮小子。
但他跟富家女在一起生活久了,會覺得她不會省錢,不懂生活的艱辛,不懂賺錢的不容易,不懂做飯洗衣做家務照顧人。
她就是個被人伺候被人照顧慣了的公主,而自己裡裡外外要賺錢要工作,還要照顧她。
時間長了也會覺得精疲力盡,生出厭煩之心。
所以門當戶對,彼此勢均力敵,三觀也從小受差不多的教育和影響,更有利於平穩生活。
雖然說跟誰在一起,愛情最終都會被消磨掉,但是至少公主選擇了王子,沒了愛情時,還有麵包。
而公主選擇了窮小子,沒有了愛情時,麵包也沒有,的確會更慘一點。
所以呢,南孫必須要自己去經歷。
去撞了南牆後,才能明白「不談錢的愛情就未必是真的愛情」,也才會發現「窮小子對你體貼入微未必就是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