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央行發布了一份報告,報告中指出,我國城鎮家庭戶均擁有1.5套房子。消息一出四處譁然,在中國買不起房已成常態,很多人甚至終生居無定所,而調查居然顯示將近四成的家庭擁有兩套房產?真的假的?
是真是假且不提,目前已搜索不到這篇報告的具體來源,因為在引起廣泛討論後,它被刪除了。因為調查的樣本不足,該報告只調查了我國三萬戶城鎮戶口家庭,不包括農村戶口,採樣違背了調查基礎依據,並不可信。
但是報告還是帶來了一些討論,在現有住房空置率高達30%的情況下,未來房價是漲是跌?
馬雲用「房價如蔥」來形容未來八年內的房價,意指在房產市場供求飽和的情況下,未來的中國房市很可能出現大規模的降價現象。也就是說現在不用著急買房,再等兩年,房價自然就降下來了。
其實這種判斷也是要分情況的,有些城市房子降價是必然趨勢,有些城市房價可能會更高。
房價的上漲跟城市化是有著必然關聯的,甚至可以說城市化進程決定房價浮動。因為城市化帶來的是人口增長,住房需求增加。大城市資源集中,更具備活力和效益,是年輕人逐夢的最佳選擇,因此城市化的進程中,人們往往選擇向大城市流動,大城市的房價也會更高。
我們可以由城市化的趨勢來簡單判斷未來我國各地房市走向。
在之前二十年,我國城鎮化處於第一階段,即「農村人口市民化」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少有城市規模區分,大批農村人口湧入就近城市,無論是大小城市都能享受到人口紅利,房市供不應求,人們都著急買房定居,房價自然就漲上來了。這也是為什麼二十年來,無論是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小城,房價都居高不下。
目前我國城市化進程已邁入第二階段, 無腦吃人口紅利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勞動力數量也在不斷減少,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發展趨勢,各地人口流動方向變成了現在的小城市到大城市,人口流動的固化,導致大量三四線小城市出現人才流失的現象,房價一度下跌。而一二線熱門城市仍是「追夢」的最佳選擇,房價居高不下。
在未來幾十年,我國城市化進程進入到第三階段後,城市會出現「空心化」,無論是人居還是產業發展,都會選擇遠離市中心,搬遷至郊區甚至周邊城鎮,因為越靠近城市中心地價越高,發展成本越高。人們就會退而求其次。到了這個時候,中心城市周邊的二三線城市,依託於中心城市優越的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再加上自身固有的資源、低廉的房價,就成了「引才、引流」的最佳選擇,房價反而會有所上升。
因此,未來的房價漲降,還是要看地區的,若要在現階段選擇投資購房,可以選擇二三線非熱門城市,房價比熱門城市低,未來升值空間大。
關注我不迷路,帶你了解更多房產資訊!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 ,記得評論、收藏並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