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自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復工以來,一直埋頭苦幹鑽地刨土……考古成果一個接一個。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今兒上午對外宣布
在成都10.34平方公裡的園區內(新川創新科技園),埋葬著超過6000座古墓。古墓時間軸從戰國到秦代,到兩漢六朝,再到唐宋時期,最後一直延續到明清時代。
視頻/四川觀察
消息一經發布便在網絡引起熱議,討論話題一度登上新浪微博熱搜第二。
有感嘆咱大成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
有調侃成都文物遺址多的
更有網友想看該墓群考古紀錄片的
不得不感嘆成都的火熱屬性,隔三差五就讓全國網友認識一個新成都!
而這次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成果到底有啥稀奇的?
文旅君帶你慢慢深入
5年挖掘 6000座古墓震驚世人
時間回溯到2015年。新川創新科技園開始建設之初,按照慣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進駐園區進行例行勘探,沒想到卻發現了古代墓葬遺蹟。
歷時5年的發掘,考古隊員在園區內發現了6000多座古代墓葬和大量出土文物。隨著大批珍貴遺存重見天日,一幅幅古代成都人豐富多彩的生活畫卷徐徐展開。
考古人員在10.34平方公裡的園區內發現了大量古代遺存:超過6000座墓葬,時間軸從戰國到秦代,到兩漢六朝,再到唐宋時期,最後一直延續到明清時代,墓葬的類型包括了崖墓、磚室墓等多種。
同時,考古人員還發掘出土了大量陶、瓷、銅、玉、玻璃、石質等遺物,包括有戰國末期「郫」戈、西漢時期帶古希臘、拉丁字母的「龍紋鉛餅」、新莽時期錯金「一刀平五千」錢幣、東漢時期畫像石棺、晉代印度-太平洋珠等珍貴文物。
這一考古成果影響深遠:
填補了成都平原東南緣新石器文化分布空白,完善了成都平原戰國秦漢考古學文化序列,構建起蜀漢兩晉南朝的「六朝墓葬」考古學文化序列,豐富了四川地區唐宋墓葬類型,增添了明代早期品官墓資料,為探索成都平原崖墓演變、漢晉廣都城聚落、絲綢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古代四川社會變遷等重要課題提供了蔚為大觀的實物資料與歷史信息。
新川園區墓葬遺存年代延續跨度長達兩千多年,其間沒有大的時代斷層,堪稱埋藏於地下的半部「四川通史」,是四川地區珍稀的通史式的古代墓地。
出土「郫戈」價值堪比「成都矛」
隨著發掘的進一步推進,規模龐大的墓葬群出土了數以萬計的珍貴文物,在發掘的戰國墓葬裡(代號:新川紅花溝M358),考古人員發現了在銅戈裝柄部位刻有郫縣「郫」字的郫戈,這個文物的價值不亞於之前在蒲江船棺出土的「成都矛」。
新川紅花溝M358「郫」戈
新川紅花溝M358戈銘「郫」
專家認為,刻有「郫」字武器的發現,對於歷史上郫縣的秦代置縣考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證據,也是古蜀走向國家統一行政體系的重要實證材料。秦國在蜀地設置郡縣,為統一六國推行郡縣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罕見且保存完整的漢末三國崖墓
時間一點點推移,考古工作有序推進,各個時期的墓葬也陸續出土了包括陶器,銅器、銀器和石質等各類文物。
新大山坡M7龍紋鉛餅
今年3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復工,再次對園區剩下的墓葬進行發掘,在標註為五根松地點的墓群又有了重要的發現。
五根松墓地位於新川創新科技園南部,原隸屬高新區中和街道蒲草社區十組,地貌為近橢圓形淺丘,相對海拔約8米。
目前已發現300餘座古代墓葬。在該墓地Ⅲ號地點西北緣清理一座重要崖墓,編號為M94。該墓為一座橫穴式單室崖墓,墓葬殘長達37.4米,方向260°。結構由墓道、墓門、主室、側室、耳室及附屬設施組成。
主室平面略呈長方形,隨葬品按空間布置可分為前、後部。前部左前近墓門處有操蛇方相俑、蹲坐狗俑,右前為持盾俑,左右兩具立俑。左壁有灶臺、案龕。
五根松M94主室前部操蛇方相氏俑
推測主室前部功能設置主要為該崖墓內不同墓主所共享的生前生活禮儀、死後驅鬼鎮墓的空間。主室後部殘存陶棺內隨葬大量錢幣及銀手鐲、銀戒指,推測墓主性別為女性。
五根松M94主室後部銀戒指、手鐲等
棺前擺放有銅釜、鍪、陶釜、罐、搖錢樹座、吹簫俑、撫琴俑、庖廚俑、拱手立俑等,棺左後方有陶倉、缽。後部功能應為由祭祀模擬與葬具構成的一處功能完備的埋葬空間。
側室後部有一具木棺葬具,保存部分肢骨,棺內隨葬有大量錢幣以及鎏金銅環首刀、鐵削刀等生產工具,墓主腰部似有一組成串錢幣環繞。經四川大學原海兵先生鑑定,墓主性別為男性,身高約163釐米。棺前中部擺置有侈口方唇罐、斜斂口罐等,右前擺放有陶說唱俑、提罐俑等人物俑、負罐鳥、子母雞等動物俑以及陶樓等模型明器,左前有陶罐、搖錢樹、人物俑、樓宇、水井、倉等模型明器。該室系祭祀與葬具構成的一處功能完備的埋葬空間。
五根松M94主室前部彩繪持盾俑
耳室平面略呈長方形,長約2.4米,寬約1.32米。室內放置有銅搖錢樹枝葉、大型陶甕、釜、水塘模型、仙山座等。銅搖錢樹枝葉不在搖錢樹座上,兩節枝幹、錢葉堆放在一起,可能為有意放置。仙山座由燈盤、柱及堆塑人物、動物等形象組成。該室未發現任何葬具或人骨跡象,推測該室功能主要為模擬倉儲、物產空間。
五根松M94主室後部航拍
漢代墓葬厚葬成風,常遭盜墓賊光顧且不易保存,故有「漢墓十室九空」說法。慶幸的是,五根松M94未被盜掘,隨葬器物豐富多樣,數量多達86件(含可修復完整器物),錢幣多達數百枚,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區一座罕見且保存完整的漢末三國時期中小型單室崖墓。
現在這個叫新川創新科技園的以前是幹啥的?
為啥子墓葬這麼多?時間跨度這麼久?
聽聽專家啷個說!
科技園以北,或是神秘的漢晉廣都城
這裡曾經是什麼地方,為何會有數量如此之多,時間跨度如此之大的墓葬群出現呢?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左志強表示,成都的華陽現在還保留有唐代時期廣都城的城址,但文獻記載,早在漢晉時期廣都城就已經存在,但一直無法考證具體位置。根據目前挖掘掌握的情況可以推斷,漢晉時期的廣都城的核心區域就在附近!再具體一些,從大量漢晉墓葬靠北的位置來看,漢晉廣都城有極大可能就在新川創新科技園以北,而這裡就是當時縣城的公共墓地。
墓葬緣何如此眾多?或為各朝代公墓
同時,通過對其他朝代墓葬、文物的初步研究,專家推測,從戰國時期開始直至明清,墓地附近一直存在著一個繁盛的政治經濟文化商業中心。而墓葬發現地,很可能是各朝代延續使用的公墓所在地。
目前,新川創新科技園的考古發掘工作已經接近尾聲,預計會在今年全部完成,屆時,還會有哪些神秘的文物出現,又是否再次會有其他驚人的發現?我們持續關注!
服務號「成都旅遊」,每月推送四次精選內容+福利
訂閱號「文旅成都」,每日熱點和爆點都不會錯過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