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學時,每天下午放學回家,總要走東馬路,從東南方向走過來,才走到東南角。就在東馬路邊上,總蹲著一位老人,老在旁邊的牆壁上掛著一個大人頭相,人臉上畫著許多雀斑,俗稱痦子。老人不說話,俗稱直鉤釣魚,或者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這位老人是幹什麼的?
燒痦子的。
臉上長痦子,對於美容頗有影響,但老人燒痦子,還不光是從美容上考量。臉上長痦子,有許多講究,看老人掛在牆上的人臉相,各處痦子都有講究,這個地方的痦子「妨」父母,那個地方長痦子「妨」兒女,還有的地方長痦子「妨」兄弟,反正就是不吉祥。當然也有幾個地方的痦子吉祥,鼻子下面、嘴唇上面、人中,這些地方長痦子,貴相。如果是紅痦子,還是帝王之相,可惜那個地方長痦子的人太少了,所以每一個朝代只有一個皇帝,而且皇帝也未必人中都長紅痦子,將就材料了。
長了不吉祥的痦子怎麼辦?燒掉。於是人們找到老人,請他幫助把不吉祥的痦子燒掉。
燒痦子的現場,我看到過。反正下學沒事,走到東南城角,就在老人旁邊等,果然就來了人。「大爺,您老給我看看這個痦子。」老人一抬頭,先「唉呀」一聲,說這個痦子可是不吉祥。父母都健在嗎?都還健在。快燒掉吧,這邊的痦子「妨」父母,那邊的痦子「妨」兄弟,只有嘴邊這顆痦子好,一輩子淨吃好東西。反正他得說句吉祥話,光說「妨」,來人不愛聽,容易打起來。
其實,現在想起來,那個找上門來燒痦子的人,是老頭兒的託兒。姜太公釣魚,沒有願者怎麼辦呢?來個託兒,打開局面。老頭立即給託兒燒痦子,點上一種東西,在痦子上面堆一點兒自製的藥膏,一面點,還一面問:「疼嗎?」託兒回答不疼,還說大爺真靈,上次給他燒的那顆痦子,三天後洗下去,痦子果然不見了,你看現在小臉兒多白淨。
說著,上鉤的人過來了,一個一個請老人給他燒痦子。
其實,那才叫騙人。燒痦子,用的就是漂白粉,加上些生石灰。敷在雀斑上,有一點點燙,過一會兒,石灰燒完,沒感覺了。三天後將藥洗掉,痦子確實不見了,但在長痦子的地方,留下了一個小白點,特別明顯,比原來的痦子還難看。
倒是有一種能耐不騙人,「拿」瘊子。
瘊子和痦子不一樣,痦子就是一個小黑點兒,瘊子是突出來的,長出一個小肉「鬮兒」,實在有損形象。有時還不止一顆瘊子,有人臉上會長許多瘊子,自己極是討厭,於是就有了一種技術——「拿」瘊子。
什麼人會「拿」瘊子?剃頭師傅。也不是人人都會,至少有的剃頭師傅會「拿」瘊子。那時候在工廠勞動,一位木工師傅就會「拿」瘊子,我也在現場看見過。
「拿」瘊子不用藥,就是用手指甲。也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拿」,要等到指甲長出來,才能「拿」。
「拿」瘊子,讓長瘊子的人坐在矮處,師傅站著,兩個指甲掐緊瘊子,還和長瘊子的人說話,可能是為了分散其注意力,減輕疼痛感覺。先將瘊子被掐得麻木了,再用指甲向深處掐,掐著掐著,可能掐到根部了,突然一使勁,瘊子被連根拔出來了,保證不出血,只聽叫了一聲,可能很疼。到底瘊子不見了,疼一點兒也值得。
還有一種治療不能在外面操作,治雞眼。
雞眼,長在腳心上,治雞眼一定要在室內。西馬路有幾間小門臉兒,玻璃上寫著大紅字——專治雞眼。長雞眼,又要治療的,走進室內,由師傅醫治,自然也是土辦法。敷上藥,回家靜養,幾天之後,除掉藥,雞眼就「燒」掉了,據說效果很不錯。長雞眼的,多是勞苦大眾,走路多,被硬物件硌傷了,日久天長,就成了雞眼。不治,沒法兒走路,疼得厲害。於是就有了治雞眼的手藝。
如何治雞眼?沒看見過,人家的小治療室,不讓進。有時候好奇,扒著玻璃窗望,只看見長雞眼的人和治雞眼的師傅面對面坐著,究竟如何操作,就看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