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吉順:守在合肥抗疫最前線的感染科醫學博士

2021-01-16 合肥在線

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鄭吉順是一位醫學博士,從醫20餘年,致力於感染病學及消化道系統疾病的診治,2020年初成為合肥市第二批名醫工作室領銜人。

自去年12月發現不明原因肺炎來,鄭吉順就高度關注,密切跟蹤。今年1月份以來,隨著疫情發展,鄭吉順按照上級部門和院黨委的安排,帶領團隊迅速行動,設立發熱門診,加班加點研究制定20多個規章流程,規範診療與技術指導,全力投入到新冠疫情的診療防控工作中。截至目前,共接診1400餘名患者,完成採樣370餘例,留觀180餘人次,並最終篩查出兩名確診病例,在全院救治與防控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鄭吉順

嚴謹細緻 不漏診一個患者

鄭吉順每天早上7點到醫院,第一件事就是全盤掌握科室的運轉情況,從發熱門診就診數據、留觀病房的進出數據、患者採樣數據到人員排班情況、交班情況,他都要關注掌握。鄭吉順是感染科的負責人,行政管理工作需要佔據他大量的時間。但面對診療業務,他嚴謹細緻,查看每個病人的採樣留觀信息、流行病學史、實驗室檢查、CT檢查,認真梳理,排查可疑因素,對於高度疑似的病人會重點關注,確保不漏診一個病人。

1月27日,一名女性患者因高度疑似需要留觀,等待核酸檢測結果。「患者在病區裡大吵大鬧,拒絕留觀。」鄭吉順說,不配合留觀的情況很常見,但這名患者年紀較大,溝通起來比較困難,她堅稱自己的兒子雖然11月去過武漢,但已經有一段日子了,自己不可能是新冠肺炎。鄭吉順一邊安撫好她,一邊把陪同前來的家屬叫到病房外,耐心疏導。在鄭吉順的協調下,這名患者順利留觀並最終確診新冠肺炎。2月18日,這名女性患者從定點救治醫院合肥市濱湖醫院治癒出院。

▲鄭吉順每天的電話響個不停,忙得就像陀螺一樣

心系患者 他能想病人所想

來的最早、走的最遲,不管深夜幾點,他都隨叫隨到。有天晚上,還在加班的鄭吉順無意中聽到有留觀病人跟護士在抱怨,說外賣點不到,吃飯成了難題。過年之前,留觀病人一般都是自己點外賣,年三十以後所有的外賣都停了。

「必須馬上把這個問題解決,當天晚上我就想了幾種解決方案。」第二天,鮮少召集開會的鄭吉順在科裡開了一次「大會」。醫護人員集思廣益,最終鄭吉順拍板定了方案,由醫院食堂印製付款二維碼貼在每個留觀病房,需要由食堂提供盒飯的患者可以掃碼支付。「如果有病人未支付,出現的差額,我自掏腰包補齊。」在鄭吉順看來,錢是小問題,病人吃飯是大問題。

吃飯問題解決了,鄭吉順又開始著急留觀病人的用藥問題。「有個病人,體溫高於38.5℃,帶進來的布洛芬口服後退燒不明顯,急需調整用藥。」鄭吉順第一時間到醫院藥房去打借條,給這個高燒病人借了退燒針劑。很快,病人發熱症狀緩解,也排除了疑似可能。

鄭吉順說,每個病人都有可能出現個性化的問題,「發現問題就要解決問題,病人的問題都是大問題。」鄭吉順說把患者放在第一位,這是作為一個醫生的根本。

▲鄭吉順與預檢門診的醫生進行溝通交流

職責所在 在戰疫中學習成長

鄭吉順1995年從皖南醫學院畢業,在軸承廠職工醫院工作五年後前往廣東醫科大學攻讀研究生。2003年畢業,來到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成為一名消化內科醫生。2010年,鄭吉順在安徽醫科大學攻讀臨床博士學位,師從李家斌。2014年,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科組建後,急需醫學高層次人才填充學科發展力量,鄭吉順就此來到感染科,並在日常感染性疾病診療和歷次傳染病防治中「挑大梁」。

常常有人問他,在一線直面病毒,怕不怕?他回答說:「我們就是從事傳染病工作的,這是我的職責所在,責無旁貸。」17年前非典的時候鄭吉順還是個醫學院快畢業的學生,新冠肺炎是他的第一次疫情實戰。「我也在這次戰疫中學習並成長。」

1月30日晚上,有同事看到他一個人端著盒飯在醫院大廳一樓吃飯,當時食堂還沒有限制堂食,他說怕在食堂吃飯給別人帶來心理負擔,畢竟自己是天天泡在發熱門診,在別人眼中,那就是最危險、最可怕的地方。

雖然還是來得最早、走得最遲,但他的眉頭舒展了。他說在這場戰疫中,他看得到科學的力量,協作的力量。他相信,只要全力以赴科學施治施控,就一定能贏得最後的勝利。·費秦茹 合肥在線記者 黃湄·

相關焦點

  • 廖昌永版抗疫公益歌曲《勇氣》及MV發布
    春節期間,仁濟醫院風溼免疫科主治醫師李佳受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她的老師查瓊芳醫生和全國醫務人員抗疫事跡鼓舞,創作了一首抗疫歌曲《勇氣》,並請專職音樂人袁清譜好了曲。可是還沒來得及錄製,她就作為上海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於2月19日踏上了奔赴武漢抗疫前線的徵途。得知這一情況後,在音樂人林中琦等人的幫助下,袁清親自演唱連夜錄製單曲《勇氣》,仁濟醫院也連夜趕製了仁濟版MV《勇氣》。
  • 逆行的抗「疫」天使
    1月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直牽動著14億中國人的心。有這樣一群人主動請纓站在戰「疫」的最前線,他們在祖國的一聲召喚之下,放棄與家人的團圓,遠離父母妻兒,投入到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戰爭中。他們是人們口中的白衣天使,他們是14億中國人生命安全的衛士。
  • 新冠肺炎、援鄂抗疫、網上看病……哪些關鍵詞讓你難忘?
    站在新年回望庚子,新冠肺炎、抗疫戰士、網上看病、電子醫保卡……讓我們一起回顧這些關於2020年的健康關鍵詞。援鄂英雄凱旋關鍵詞:新冠肺炎這一戰,必須給貴州點讚!事例:在援鄂戰場,貴州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楊帥君,負責武漢江漢方艙醫院裡晚班和夜班的護理工作。
  • 復旦大學戰「疫」前線醫務工作者子女線上輔導志願隊上線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正值的關鍵時期,復旦醫務工作者們,不畏艱險,或馳援武漢,或堅守在上海抗「疫」第一線。由共青團復旦大學委員會組建的復旦大學戰「疫」前線醫務工作者子女線上輔導志願隊應運而生。踴躍報名,486位志願者愛心集結截至2月13日12點,共有486位志願者提交了報名問卷。
  • 17年後她再一次衝向戰疫一線 多頭兼顧全力戰「疫」
    17年後她再一次衝向戰疫一線 多頭兼顧全力戰「疫」金羊網  作者:文聰、莞宣  2020-03-17 17年後,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這位老將再一次衝向抗疫戰場
  • 會說話的戰「疫」包——縣醫院女院長白金娥抗疫故事
    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新華社鄭州5月14日電 題:會說話的戰「疫」包——縣醫院女院長白金娥抗疫故事新華社記者聞有成、李文哲「戰『疫』包隨人走,從不離手。」河南中牟縣人民醫院女院長白金娥說,手中提包如同會說話的「好戰友」,抗擊疫情哪點兒情況不清楚,就隨時打開包核查材料。
  • 抗「疫」日記|消防員的十二時辰
    抗「疫」日記|消防員的十二時辰 2021-01-18 15: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衡陽年度熱詞·抗疫:大疫大考,記住這些名字這些面孔
    衡山縣東湖鎮馬跡衛生院藥劑組副組長宋英傑:  生命最後十天的堅守  2020年2月3日凌晨,因為突發心源性疾病,衡山縣東湖鎮馬跡衛生院藥劑組副組長宋英傑,這位年僅28歲的入黨積極分子、「抗疫戰士」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他把生命的最後十天時間留在了抗疫一線,為東湖鎮的人民築牢了疫情防控的「紅色大壩」。
  • 湖北十堰戰「疫」: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信心滿滿
    2月4日,是十堰小夥凌翰女朋友的生日,他原本計劃在這天向女友求婚,但由於突發的肺炎疫情,女友已奔赴抗疫一線,打亂了他的求婚計劃。  國藥東風總醫院感染科醫生王婉,自1月19日,醫院收治一名肺部感染的患者入院以來,就再也沒有回過家。
  • 抗「疫」戰線最美醫警CP||魯文韜、孫楠:戰「疫」中的沙公藍和天使...
    抗「疫」戰線最美醫警CP||魯文韜、孫楠:戰「疫」中的沙公藍和天使白!!作為中共黨員,一直在前線。從1月26日開始,一直在火車站執勤,火車站為寧夏第二大火車站,平均每天都有50多輛車次,累計核查人員7000多人次,送外省來衛人員參加集中隔離近500多人次,晝夜不舍。作為緝毒警察,晚上執勤,白天在單位辦案子,兩「毒」並禁。
  • 合肥網第e時間:我省發現一例含抗- A1抗體的A2B罕見血型
    合肥網第e時間:我省發現一例含抗- A1抗體的A2B罕見血型 資訊標籤: 安徽罕見血型 A2B血型
  • 【眾志成城抗疫情】抗「疫」路上「逆行者」!萬年交警奮戰抗擊疫情一線
    自萬年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萬年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廣大交警全天候奮戰在抗疫一線,先後在城區設置防「疫」檢查點20個,堅守崗位,維護秩序,積極配合衛生防疫部門開展檢查,在轄區重點路口、路段,築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 ...白衣戰士」抗疫記:最長一天戴20小時口罩 勒紅了臉磨破了耳朵
    合肥在線訊 (席慶榮 記者 李京鵬) 「作為一名18年黨齡的老黨員,作為一名感染性疾病科的高年資護士,面對疫情,我責無旁貸。」2月6日,合肥市肥東縣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護士牛淑君接受採訪時說。而這句話的背後是她已連續工作14天,最長一天要忙20個小時。
  • 致敬最美戰「疫」護士 湘潭11名護理人員現身講述疫期故事
    湘潭在線4月17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曾曉蓉)「那些說星星很亮的人,是因為你們沒見過護士的眼睛……」4月15日,市中心醫院組舉行了一場「致敬最美戰『疫』
  • 防疫「她」力量|陳維維:巫山女音樂人自創歌曲助抗疫
    作詞人簡介陳維維,女,重慶市巫山縣人,重慶市流行音樂協會副秘書長創作背景2020除夕夜前夕,每個人都沉浸在春節闔家團圓的喜悅之中,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全國人民揪心,太多的醫務人員向生而奔,星夜馳援奮戰、奔赴抗疫前線,這沒有硝煙的戰場,無懼病魔肆掠與死神搏殺
  • 閬中市婦幼保健院: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鏗鏘玫瑰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有一群姑娘始終堅守在防疫一線,她們就是來自閬中市婦幼保健院的白衣戰士。她們最早投入這場戰鬥,一直都是閬中主力軍。她們既是婦女兒童的守護神,又是綻放在抗「疫」一線的鏗鏘玫瑰。在雲天喜百年大酒店隔離醫學觀察點圓滿完成132人的隔離醫學觀察。有序開展院內發熱就診點和門診、住院患者三級預檢分診等防控工作。期間,湧現出「疫」不容辭的光頭強團體、默默守護的院感女將劉永珍、巾幗不讓鬚眉的護理部主任楊春英等最美「逆行者」。「春日花葳蕤,嬌豔綻芳菲」。面對疫情,攜手無懼,共同奮戰,為愛逆行。
  • 【「復」前線 「旦」使命】馬昕:我們是奇蹟的見證者,也是奇蹟的...
    這個武漢市最早開艙、最晚休艙的武昌方艙醫院,運行35天,累計收治1124名患者,最終交出了「患者零死亡、患者零回頭、醫護零感染」的成績單。圖為休艙前夜,華山醫院支援武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華山醫院第三批支援武漢醫療隊)合影留念 解放日報記者 賴鑫琳 攝武昌方艙醫院休艙後,華山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的26位醫護人員,主動加入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症治療團隊,繼續投身武漢抗「疫」一線。「光谷團隊裡有99個『90後』,救援隊成員年資相對高一些,加入光谷團隊,去幫助他們,去陪伴他們,能為年輕孩子們帶去很大的鼓舞和撫慰。」
  • 「戰」與「期」——白衣天使的「前線」日記
    唐綺曚(科教科幹事,發熱預檢處黨員志願者)過去一直對基辛格《論中國》中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沒有深刻理解,直到最近才算真正理解了。敢問:哪個國家能有這種執行力?再說,衝鋒在救死扶傷的前線,那也是醫護人員的本能和職責。雖然只是做最簡單的預檢分診工作,也必須全力以赴,毫不懈怠。——寫於1月30日(正月初六)
  • 戰「疫」之逆行者逆風飛翔的白衣天使!我市師生抗疫典型事跡選登
    自疫情暴發以來,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四所高校十餘家附屬醫院的所有醫護人員,就一直日夜奮戰在抗疫一線在他們中,507人前往湖北,馳援戰「疫」主戰場;有人來到海河醫院,堅守天津抗疫主陣地;更多的人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同時也做好了隨時聽從指揮、投身一線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