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鄭吉順是一位醫學博士,從醫20餘年,致力於感染病學及消化道系統疾病的診治,2020年初成為合肥市第二批名醫工作室領銜人。
自去年12月發現不明原因肺炎來,鄭吉順就高度關注,密切跟蹤。今年1月份以來,隨著疫情發展,鄭吉順按照上級部門和院黨委的安排,帶領團隊迅速行動,設立發熱門診,加班加點研究制定20多個規章流程,規範診療與技術指導,全力投入到新冠疫情的診療防控工作中。截至目前,共接診1400餘名患者,完成採樣370餘例,留觀180餘人次,並最終篩查出兩名確診病例,在全院救治與防控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鄭吉順
嚴謹細緻 不漏診一個患者
鄭吉順每天早上7點到醫院,第一件事就是全盤掌握科室的運轉情況,從發熱門診就診數據、留觀病房的進出數據、患者採樣數據到人員排班情況、交班情況,他都要關注掌握。鄭吉順是感染科的負責人,行政管理工作需要佔據他大量的時間。但面對診療業務,他嚴謹細緻,查看每個病人的採樣留觀信息、流行病學史、實驗室檢查、CT檢查,認真梳理,排查可疑因素,對於高度疑似的病人會重點關注,確保不漏診一個病人。
1月27日,一名女性患者因高度疑似需要留觀,等待核酸檢測結果。「患者在病區裡大吵大鬧,拒絕留觀。」鄭吉順說,不配合留觀的情況很常見,但這名患者年紀較大,溝通起來比較困難,她堅稱自己的兒子雖然11月去過武漢,但已經有一段日子了,自己不可能是新冠肺炎。鄭吉順一邊安撫好她,一邊把陪同前來的家屬叫到病房外,耐心疏導。在鄭吉順的協調下,這名患者順利留觀並最終確診新冠肺炎。2月18日,這名女性患者從定點救治醫院合肥市濱湖醫院治癒出院。
▲鄭吉順每天的電話響個不停,忙得就像陀螺一樣
心系患者 他能想病人所想
來的最早、走的最遲,不管深夜幾點,他都隨叫隨到。有天晚上,還在加班的鄭吉順無意中聽到有留觀病人跟護士在抱怨,說外賣點不到,吃飯成了難題。過年之前,留觀病人一般都是自己點外賣,年三十以後所有的外賣都停了。
「必須馬上把這個問題解決,當天晚上我就想了幾種解決方案。」第二天,鮮少召集開會的鄭吉順在科裡開了一次「大會」。醫護人員集思廣益,最終鄭吉順拍板定了方案,由醫院食堂印製付款二維碼貼在每個留觀病房,需要由食堂提供盒飯的患者可以掃碼支付。「如果有病人未支付,出現的差額,我自掏腰包補齊。」在鄭吉順看來,錢是小問題,病人吃飯是大問題。
吃飯問題解決了,鄭吉順又開始著急留觀病人的用藥問題。「有個病人,體溫高於38.5℃,帶進來的布洛芬口服後退燒不明顯,急需調整用藥。」鄭吉順第一時間到醫院藥房去打借條,給這個高燒病人借了退燒針劑。很快,病人發熱症狀緩解,也排除了疑似可能。
鄭吉順說,每個病人都有可能出現個性化的問題,「發現問題就要解決問題,病人的問題都是大問題。」鄭吉順說把患者放在第一位,這是作為一個醫生的根本。
▲鄭吉順與預檢門診的醫生進行溝通交流
職責所在 在戰疫中學習成長
鄭吉順1995年從皖南醫學院畢業,在軸承廠職工醫院工作五年後前往廣東醫科大學攻讀研究生。2003年畢業,來到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成為一名消化內科醫生。2010年,鄭吉順在安徽醫科大學攻讀臨床博士學位,師從李家斌。2014年,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科組建後,急需醫學高層次人才填充學科發展力量,鄭吉順就此來到感染科,並在日常感染性疾病診療和歷次傳染病防治中「挑大梁」。
常常有人問他,在一線直面病毒,怕不怕?他回答說:「我們就是從事傳染病工作的,這是我的職責所在,責無旁貸。」17年前非典的時候鄭吉順還是個醫學院快畢業的學生,新冠肺炎是他的第一次疫情實戰。「我也在這次戰疫中學習並成長。」
1月30日晚上,有同事看到他一個人端著盒飯在醫院大廳一樓吃飯,當時食堂還沒有限制堂食,他說怕在食堂吃飯給別人帶來心理負擔,畢竟自己是天天泡在發熱門診,在別人眼中,那就是最危險、最可怕的地方。
雖然還是來得最早、走得最遲,但他的眉頭舒展了。他說在這場戰疫中,他看得到科學的力量,協作的力量。他相信,只要全力以赴科學施治施控,就一定能贏得最後的勝利。·費秦茹 合肥在線記者 黃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