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嬰兒腿紋不對稱,爸爸媽媽別著急!
腿紋不對稱與發育有關?事實真是如此嗎?靈寶市婦幼保健院兒保科專家稱,「小嬰兒雙下肢腿紋不對稱,可能是患有髖關節疾病或雙下肢不等長,家長一旦發現,一定要儘早帶到醫院問診並做相應檢查。」正常兒童下肢腿紋對稱,可能有髖關節疾病或下肢不等長,其中髖關節脫位最為常見。但下肢皮紋不對稱的小孩中有一定概率是正常兒童,這就需要通過到兒保科進行體格檢查和必要的輔助檢查來確認,腿紋不能作為判斷孩子下肢是否發育正常的唯一指標。如果孩子雙側脫位,也可能造成皮紋對稱。
一歲以內多觀察
「家長可以耐心觀察,如果孩子的腿紋不對稱,日常生活中又有如下症狀,那就更要引起警惕了。」一歲以內的孩子,腿紋是否對稱可以作為參考,孩子學走路後,更多判斷則來自於孩子的活動。如果孩子腿紋不對稱,加上下面這些症狀,八成是髖關節脫位或出了問題。
普通孩子在一周歲左右時會獨立行走,孩子到一歲半還不會走路,或步態不穩,蹣跚、搖擺,像只搖搖擺擺的小鴨子,容易摔跤。不少家長以為孩子走不穩是缺鈣所致,購買補鈣產品給孩子吃,結果延誤了孩子的最佳治療時機;有的家長就認定自己的孩子因遺傳因素走路晚,沒有細心觀察孩子其他不正常現象,也會延誤治療。
大腿內側、膕窩皮膚褶皺增多、加深或不對稱;蹬踩力量較弱。雙腿不愛運動,在把尿等需要把雙腿分開的活動時表現出抗拒,喜歡合上雙腿。
孩子越大治療越複雜
「1歲以內的寶寶,如果患有髖關節脫位,通過正確的整復及固定及矯正,有望痊癒。1-2歲的患兒因脫位時間長,髖關節周圍軟組織有不同程度的攣縮,在復位之前要通過牽引,再用石膏固定數月,能進行糾正。超過2歲的孩子往往需要通過手術矯正了。」專家介紹說,早發現,早治療對孩子的髖關節脫位治療,很有好處。
蛙式試驗檢測
檢查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時家長易掌握的方法是「蛙式試驗」,即將小孩平放在床上,觀察雙腿是否等長,再將小孩屈膝屈髖,並向外展開髖關節,正常小孩的膝蓋外側可以觸及床面,如果不能,就需要到醫院骨科進一步檢查。
給小兒把尿時注意,孩子的髖關節處有沒有彈響或異常活動,如果有,也需要引起警惕。
這些腿紋都是不對稱
一 位置不同 將孩子翻身後,發現孩子大腿的紋路高低不一,一邊高一邊低。
二 數量不同 孩子一條腿有三條腿紋,另一條腿只有一條或兩條。
下肢的大腿紋和臀部紋不對稱(圖1)是很多家長問的問題,最擔心的是有沒有單側髖關節脫位。這是一種發育性髖關節脫位,如能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可以請兒科醫生或骨科醫生檢查,
1. 檢查時,嬰兒仰臥位,雙下肢是否等長,正常為等長(圖2),單髖關節脫位時,雙下肢不等長;
2.平臥位屈髖屈膝兩足放床上,如雙膝高低相等為正常(圖3),單髖關節脫位時,雙膝高低不相等,進一步確診可做B超檢查。
圖一
圖二
我是寶寶堂親子育兒小編,如果你有任何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方式聯繫我,孩子的問題,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加微信關注,免費訂閱)
如何關注:打開微信→添加好友→查找<baobaotang2012>(長按複製)。
或掃描二維碼即可關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