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蘇聯將一隻3歲小狗送上太空,63年過去,仍在地球軌道流浪

2021-01-09 讀文增益

上世紀的50-70年代,世界陷入了冷戰之中。但當時的美國以及蘇聯依舊還處於超級大國的競爭之中。不能打仗了,於是他們就開啟了「人類太空史上最敢想也最敢幹的時代」,他們開始了太空競賽。

中國稱其為太空爭霸,美國叫做Space Race,蘇聯叫做Космическая гонка。而爭霸的主角,就是美國vs蘇聯。其他的國家都是觀眾,看熱鬧。而爭霸的擂臺,就是大氣層之外的太空。

在1955年的8月,美國聲明他們要發射自己的人造衛星,這被視為是太空競賽的開始,因為在這份聲明後的四天,蘇聯就開始宣布自己也要發射人造衛星。在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斯普特尼克一號,比美國領先一步。

這引發了西方極度的恐慌局面,美國直接產生了斯普特尼克危機。1958年,艾森豪總統正式宣布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成立,也就是現在大名鼎鼎的NASA成立。開啟了水星計劃,開始爭當載人航天第一國。

蘇聯當然也是不甘落後,隨即宣布自己也要研究載人航天,開始了他們的載人航天計劃。而在這之前,他們要先送其他的動物的上天。而這個動物的選擇,就是狗。他們的生物學家認為狗是與人類的感知最為相似的生物。

他們可以用狗來代替太空人進行實驗,替他們測試太空中的環境,以及對太空人的影響。他們在莫斯科的街頭,搜捕了一些流浪狗進行實驗。科學家們給這些狗狗進行了為期20天左右的訓練。

比如離心機項目,吸食糊狀的食物,以及空間艙訓練等等。最終,萊卡從中間脫穎而出,它出奇地配合這一項實驗。1957年11月,載著萊卡的火箭升空。地球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哺乳動物萊卡,進入太空。

太空艙是無法收回的,萊卡的命運註定了只有死亡。蘇聯的研究人員偷偷在他的糊狀食物中放入了快速的毒藥,好讓萊卡可以在完成任務後沒有痛苦的死亡。1958年的4月,載著萊卡的衛星Sputnik2在圍繞地球旋轉了2570次之後爆炸,其殘骸至今還在地球的軌道流浪。

面對蘇聯在航空之上的步步領先,美國撐不下去了。尼克森正式在國會上發表了演講,宣布「雙子星」以及「阿波羅」計劃誕生。1961年的時候,他們成功將首位美國的太空人送入了太空。但依舊以23天的微弱差距,敗給了蘇聯,失去了載人航天第一國的美譽。

但是蘇聯的三位飛行員,因為返回艙發生氣體洩漏,氣壓急劇降低。他們直面了真空的威脅,最終在落地之後15分鐘之內死亡。這一切,都是因為蘇聯當時已經陷入了競賽的狂熱之中,他們爭分奪秒地想要贏得這一場競賽,卻忽視了太空人的安全。

而美國的落後,則是因為在看到蘇聯的教訓之後緊急改進了他們當時存在安全隱患的航天條例。他們的三位飛行員,成功地在保障太空人安全的前提下,完美的完成了人物。也因此,這場競賽也沒有明確的勝負。

相關焦點

  • 1957年,蘇聯將一隻3歲的小狗送上太空,如今它怎麼樣了?
    曾經,蘇聯就將一隻三歲大的小狗送入了太空。但是由於科技力量的薄弱問題,當時並沒有能力讓這隻三歲大的狗狗回到地球。63年的時間過去了,這隻狗狗直到現在還依舊在太空中流浪著。1945年二戰落下帷幕之後,各個國家都從百廢待興的狀態中快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然後從自己的基礎中發揮起優勢來。也就是說,各個國家都忙著本國的發展。這時候蘇聯作為大國之一,自然也想著探索宇宙。
  • 蘇聯曾把一隻3歲狗狗送去太空,63年過去,它還在地球軌道流浪
    前言1961年4月12日,人類第一次成功實現了太空旅行,標誌著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更近了一步。事實上,對於浩瀚星辰的嚮往與探索並不僅僅是現代人的想法,古人也對除地球以外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只不過,所有的相關進展都始於上個世紀。
  • 62年過去了,蘇聯送入太空的那隻3歲小狗,現今仍在地球軌道流浪
    在科學的道路上,越來越多的動植物加入進來。除了孟德爾侍弄出豌豆後發現了遺傳規律、薛丁格養育出貓後了解了量子力學的宏觀不確定原理、摩爾根用瀕死的果蠅發現了基因學說外,世界歷史上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動植物實驗,比如說62年前蘇聯送進太空的小狗。
  • 63年前,蘇聯把一隻小狗送上太空,這隻小狗的結局如何?
    在現如今科技極速發展的社會,每個國家都沒有停止過對太空的探索。那麼問題來了,在人類進入太空之前,是否有其它物種登上過太空呢?眾所周知,蘇聯紅軍少校飛行員加加林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但它不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物種,那麼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物種是什麼呢?63年前,蘇聯把一隻流浪狗送上了太空。那麼問題來了,這隻狗最終的結局如何?
  • 1957年,蘇聯將一隻3歲的小狗送入太空,它的最終命運如何?
    前蘇聯太空人加加林是第一個進入宇宙的人類,這點幾乎已經成為全人類的共識,但事實上,地球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其實並不是人類,而是一隻來自蘇聯的名為萊卡的流浪狗。動物中「豪傑」的選拔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和美國是當時世界上科技水平較為發達的兩個國家,在將人類送上太空這件事情上,兩個國家是誰都不肯落後的,都一心想要拔得頭籌。
  • 世界上最孤獨的流浪狗:60多年前被送上太空,至今還沒有回家
    文/行走天涯世界上最孤獨的流浪狗:60多年前被送上太空,至今還沒有回家1957年11月3號在歷史上是一個非常具有紀念性的日子,這是因為蘇聯國家發射了第一顆帶著地球生命的人造衛星到了地球的上空。由於人類不知道登陸太空將會面臨什麼樣的諸多困難,因此科學家也不敢貿然的將太空人送上月球,於是科學家就只能寄希望於人類的好朋友身上。地球上的每一種生物甚至是一朵花,一棵樹木都是人類的好朋友,可是這些生物的生命體徵是不被人類所了解的,於是科學家千挑萬選選了一隻狗。而且還是一隻流浪狗。
  • 1957,為什麼流浪狗「萊卡」終被蘇聯送入宇宙63年
    導語:狗是最聰明的動物,通過簡單的訓練,他的智商可以達到「小孩」水平,並且全心全意地做一些簡單的操作,蘇聯曾經通過秘密訓練把一隻年僅3歲的流浪狗送到太空,並命名為「萊卡」,然而他被送入太空後被蘇聯遺棄,在宇宙中徘徊了你知道他的結局嗎?
  • 第一隻上太空的狗,永久滯留地球軌道上,死亡真相卻被隱藏45年
    而在人類進入太空的歷史上,第一個被人類送入地球太空的地球生物,是一隻狗,很多人可能難以置信,為何不是人,但這就是事實。這隻狗名叫「萊卡」,並且這是一隻流浪狗,但是它的命運並不是屬於「流浪」屬性,而是成為了人類的實驗品。
  • 「旅行者號」探測器上為啥帶有唱片?為啥將小狗和猴子送入太空?
    「旅行者號」探測器是美國在1977年發射的行星探測器,上面載有一套送給外星人的唱片,唱片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使用圖像編碼錄製的115幅照片和圖標,介紹了太陽系的概況、地球面貌等;第二部分是用世界上60種語言錄製的問候語,讓外星人接收到我們的語言;第三部分是用聲音介紹地球上的自然現象,如風聲
  • 1961年,美國將一隻3歲黑猩猩送入太空,中途發生意外,後來怎樣
    歷史上第一隻從地球出發進入太空的動物是名叫「萊卡」的小狗,它完成任務後並沒返回地球,因為當初蘇聯科學家沒有設計返程計劃。萊卡是1957年去世的,它去世4年後,另一隻動物也被送入了太空。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叫《太空黑猩猩》,影片講述的是美國的某個黑猩猩家族世代負責執行太空任務。
  • 史上第一隻進入太空的狗和猴,它們受到了什麼樣的影響?讓人心痛
    自從有了相關技術之後,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就從未停止過,如今的地球上不止一個國家擁有載人航天技術,不過這種技術並非天生就會,而是通過一次次實驗、一步步研究而成。最開始什麼都不成熟時,自然不敢讓人類親自上陣,就像我國大家都知道第一位英雄是楊利偉,其實在楊利偉之前我們也曾將一些動物先送入太空觀察狀況,所有條件都符合後楊利偉這位大英雄才登場了,那你知道史上第一隻進入太空的動物是什麼嗎?
  • 阿波羅登月前的冷戰太空爭霸:美蘇兩位宗師級大佬隔空鬥法(上)
    二戰結束後到了1948年,在將V-2火箭的技術消化吸收後,科羅廖夫帶領蘇聯的飛彈設計團隊研製出了R-1彈道飛彈,它的射程從V-2火箭的300多公裡增加到了600公裡,隨後又有了改進型的R-3彈道飛彈,這時候的R-3可以說已經脫胎換骨,它的最大射程達到了3000公裡。
  • 火星——蘇聯太空探索的噩夢
    蘇聯是人類探索太空的先驅。蘇聯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個將太空人送入太空,蘇聯的太空飛行器第一個降落月球,蘇聯發射了人類第一個火星探測器。蘇聯雖然是第一個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但其發射的所有火星探測器都失敗了。火星簡直成了蘇聯在太空探索領域的噩夢。
  • 新聞資料:世界載人航天大事記(1957至2003年)
    自1957年前蘇聯開始實施載人航天計劃以來,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人類經歷了第一名太空人尤裡·加加林發射進入太空,美國「阿波羅」登月,太空梭首飛,國際空間站的建設,中國也將利用「神舟5號」飛船把中國的太空人送入太空。人類經過不懈的努力,在載人航天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在伴隨著成功的同時,也存在著教訓。
  • 第一隻代替人類進入太空的狗,最終痛苦死去,真相被隱瞞45年
    被訓練的流浪狗這批流浪狗的選擇也比較嚴格,要身體健康、年齡小1-4歲,並且體重要輕身體健康這個很好理解年齡小,是因為減少訓練的成本,完成一次訓練後,可以在未來多執行幾次太空任務(一直叫Otvazhnaya的狗子,曾執行過5次的飛行任務)體重輕,是因為可以減少火箭發射的壓力接受訓練這批被物色的流浪過,可以說是幸運的
  • 50年前被送上太空的狗和猴子,後來怎麼樣了?成功了沒有?
    在50年前,科學家曾將狗和猴子送上太空,後來怎麼樣了?從上個世紀開始,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內,人類已經成功走出了地球踏上了月球,甚至馬上就可以飛出太陽系,到達遙遠的銀河系,然而在人類發展航天科技的過程當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事物發展的過程當中有成功也會有失敗。
  • 第一顆衛星在1957年發射,1946年第一張太空自拍照是怎麼拍攝的?
    1957年發射的斯普特尼克1號,是人類第一顆成功入軌的人造衛星,從那以後我們脫離地表的局限,換個角度從太空認識這個世界。不過第一顆衛星並不能拍照,當時衛星還無法無線傳輸圖像,兩年後美國人發射了第一枚鎖眼衛星KH-1,只能通過把膠捲裝進返回艙中帶回來。膠捲憑藉著解析度優勢,直到模擬圖像傳輸技術成熟後的一段時間,依然統治著太空偵查市場。
  • 50年前被送上太空的猴子引發人類思考:我們這麼做到底對不對?
    引言:在大約50年前,科學家為了研究太空人在太空旅行中會發生的情況,決定用一隻名為「哈姆」的猴子作為試驗品。神奇的是這隻猴子不但成功地進入太空,還順利地返回地球了。但在這隻猴子的去世引起了人類的思考,用動物做太空實驗到底對不對?
  • 歷史上的今天,1957年10月4日,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
    斯普特尼克1號,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於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升空,是第一顆進入行星軌道的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在俄語的意思是「衛星」,其本意是「旅行者」。1955年7月29日,美國總統艾森豪通過白宮新聞秘書發布美國將於1957年發射第一枚人造衛星,僅一星期後,在1955年8月8日蘇共中央政治局馬上同意科羅廖夫有關開始蘇聯人造衛星計劃的建議,批准了發射人造衛星的立案,並暫以「D」命名,計劃於1957至1958年左右發射升空。
  • 往太空發射一隻貓:從宇宙俯視人類
    1963年的昨天(10月18日),一隻名叫Félicette的母貓搭乘著法國Véronique AG1火箭彈,進入了大約160公裡的太空,15分鐘後她被返還艙帶回陸地。迄今為止她是公開資料裡唯一一隻去過太空的貓,為人類搭載航空試險,然而起初她連名字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