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冷天發麵別用酵母了,老媽用了40年的土方法,用時短、麥香味濃!
麵食是北方人最喜歡的主食,尤其是饅頭更是頓頓必不可少的,因為吃得多,所以經常做,因此北方人做麵食都特別拿手,尤其是我們父母這一輩的人,可以說個個都是行家。
說起饅頭,我吃過最好吃的饅頭還要數老媽做的,所以結婚成家後,每次回家,除了吃,回家的時候還總要帶回一袋子,比饅頭店裡的饅頭好吃多了,老媽做的饅頭又白又軟,還有股濃濃的麥香味。
隨著老媽的年紀越來越大,不想老媽太累,我決定跟著老媽學做發麵饅頭,發現老媽發麵居然不用酵母,而是用「面引子」,面引子又叫老面酵頭、酵子,是早期沒有酵母粉時,最原始的老面發麵方法,也就是每次發麵蒸饅頭時,揪下一小塊麵團裝到麵粉袋子裡,留著下次發麵的時候再用。用老面發麵做出的饅頭有著獨特的發酵風味,口感鬆軟有嚼勁,還有著濃濃的麥香味,特別好吃!下面我就分享一下老面饅頭的做法:
1.先將老面放入盆中,加入適量的溫水泡軟調開,這一步注意要用溫水,不要用開水!
2.老面用溫水調和開後再倒入適量的麵粉,揉成稍硬一些的光滑麵團,然後放到溫暖的熱炕頭或陽臺上發酵,用老面發麵要比酵母發麵的速度快,看到麵團發酵至兩倍大,呈現蜂窩狀就可以了。
3.然後我們取1克食用鹼用溫水化開(300克麵粉大約加1克食用鹼),再用手蘸著鹼水揉面,將鹼水慢慢均勻地全都揉到發好的麵團裡。
做饅頭時加入適量的食用鹼,可以中和發麵時產生的酸味,同時酸鹼中和產生的氣體還可以使饅頭膨脹,做出的饅頭口味好、更有嚼勁!但是用量一定要把握好了,加得過多,饅頭就會又黃又硬。
4.面揉好後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揉成自己喜歡的各種形狀的饅頭了。不過,饅頭揉好後可不要著急上鍋蒸,還要蓋上保鮮膜或者籠布繼續二次醒發15分鐘,老媽每次都是將饅頭放到蓋簾上,再在上面蓋上面盆,然後放到熱炕頭二次醒發,很快就醒發好了。饅頭醒發好後,拿在手中就會感覺明顯變輕了。
5.醒好的饅頭放入蒸鍋中,大火燒開後再蒸15~20分鐘就熟了,關火後再燜個3~5分鐘即可出鍋。饅頭蒸熟後不要直接開鍋,容易造成饅頭回縮塌陷。
這樣一鍋香噴噴的老面發麵饅頭就做好了,香味濃鬱口感好。看到這,可能有朋友會問,第一次做,沒有老面怎麼辦,別急,下面我再分享一個做老面的方法:
取一個有蓋子的容器,加入200克麵粉,然後加入2克鹽、150克左右的溫水(夏天可以用涼水),攪拌均勻至沒有乾麵粉即可,然後蓋上蓋子放到溫度較高的地方發酵,夏天一般需要10個小時左右,冬天要根據自己家的溫度,發酵至面肥看起來明顯發脹、體積變大,有蜂窩狀,用筷子攪動一下很有韌性,聞起來有股麵粉發酵的味道即可。
這樣以後每次做饅頭的時候,留出一塊老面放到生麵粉袋子裡,大約一個拳頭大小就可以了,當然,也不要放得時間過久,一般10幾度的溫度環境下,存放不要超過一個周。
用老面發麵做饅頭,發酵時間短,而且饅頭格外香,喜歡的朋友試一下吧,我是曉峰,如果您喜歡曉峰分享的美食,不要忘記關注吃貨峰子哦!
本文由吃貨峰子原創,歡迎關注與您一起交流,讓大家受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