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因結婚多年無生育,在鄰居阿姨的提醒下,我和愛人一起去了位於門頭溝的妙峰山,我們從大覺寺到妙峰金頂,俗稱妙峰山香道中道,約四十公裡山路,途中經寨爾峪、十八盤、蘿蔔地、澗溝村等,雖為當年進香老道,但並不象陽臺山香道經過多次花重金修整過,多處還是石子小路,且沿陡坡盤旋而上,用旅界的行話說:難度係數一點二——不是一般休閒的行走路線。對於我們經常蝸居於城中的人來說,實為一次對身體和意志的挑戰!
此次旅行體驗了古人近自虐式拜佛的艱辛,領略了妙峰山奇松異石和大好風光,觀賞了老廟會表演的風俗,吃到了饅首老會施捨的饅頭,喝到了香茶老會施捨的山茶湯。
此次路線是:大覺寺——寨爾峪——蘿蔔地埡口——澗溝村——妙峰山金頂——澗溝村
惠濟祠(即娘娘廟):妙峰山娘娘廟供奉佛、道、儒、俗各路神靈,數受皇封御寵,清嘉慶皇帝筆御題「敕建惠 妙峰山雲海濟祠」石額,香火甲於天下,清代成為北方民眾的信仰中心。山門殿:供奉道教護門神一青龍、白虎,表明妙峰山娘娘廟是以道觀為主的一處宗教建築群。靈感宮:為妙峰山娘娘廟正殿,供奉天仙聖母碧霞元君、送生、眼光、斑疹、送子五位娘娘。門柱楹聯:雲行雨施不崇朝而遍天下;理大物博祖陽氣之發東方。地藏殿:供奉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的地藏菩薩,門柱楹聯:地屬名區賴佛威靈留淨土;藏茲寶庫救民飢苦上春臺。藥王殿:供奉戰國時期著名醫學家扁鵲,楹聯:藥有神功何若養生祛病;醫無止境必須酌古參今。喜神殿:供奉梨園界祖師-唐明皇李隆基,楹聯:寄予此中人但使有緣常見我;坐觀天下事須知作戲要逢場。
後業聽了德綱的相聲《拴娃娃》,心裡對妙峰山有點神往了,真正下定決心去的,還是因為今年去一些寺廟和道觀,感覺自己看的還是不夠。
財神廟是個重建的景點,時間不過20年,廟在一個山坡的頂部,兩邊分開的臺階可供旺季上下使用。財神廟的山門上書「回香閣」三個字,不知道是什麼講究,山門裡供著善財童子童女。
財神廟的主殿是東嶽殿,裡面供奉的是東嶽大帝。東嶽大帝是東方的主宰,是泰山之神,北方的道觀裡,東嶽大帝一定是有一席之地的。在東嶽殿的兩側就是各種財神廟,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格局,有關羽領著關平和周倉的財神廟,有趙公明領銜的武財神廟,有傳統道教的財神廟,有儒家的財神,還有佛教的五色財神廟,尤其是其中的紅財神和綠財神,還是密宗男女雙修的樣式,真的讓我大開眼界。
一座廟裡同時有四間殿都冠以財神的名頭,真的是享有東南西北之利,盡得古今中外之財,這個財神廟真的該香火旺盛。
假如要給財神廟上香,這兒應該比較靈驗,一者是因為財神眾多,總有一個財神能幫到你;二是這裡的香有特色,跟五色財神一樣,我看見了五色的香。據說景區的香賣得比外面貴一些,既然來燒香,還是就地取材為好,畢竟這些神仙佔了這方水土,也該為當地人謀點福利。
這是妙峰山景區的最後一組建築,一座坐西北朝東南的小院,佔地面積110平方米,三間正殿,供奉著玉皇大帝的神像,紅牆灰瓦,高居山頂,遊人登臨此處,俯視下方的建築群,頗有高高在上的神聖之感。大店的楹聯上寫「妙頂泛金輝,九天彩仗開閶闔;霞宮臨紫蓋,萬姓薰香扣玉清。」
玉皇大帝的全稱是「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在天界居「四御」之首,眾神之王,在道教中的地位僅次於「三清」玉皇大帝的原型出自於上古時期的天帝崇拜。殷商時期,人們稱最高的神為「天帝」,是一位支配天上地下文武仙卿的大神。周朝以後,統治者鼓吹「君權神授」,宣稱自己是天帝的兒子,而自稱為「天子」。東漢後期,道教產生,便讓天帝成為了天界的皇帝,總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成為宇宙之間天上、地下、陰間一切生靈的主宰。
在妙峰山娘娘廟所供奉的眾神仙之中,玉皇大帝的權利最大,地位也最高,因而玉皇殿建在了,最高處,以顯示其地位的崇
據佛經記載,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為救度芸芸眾生,發下十二大宏願,其中第二願便是「常居南海願」。那時候的南海瘟魔遍布,疫疾虐行;百業凋敝,民不聊生。南海龍王第五子聖衍慈悲心腸,廣有財智,感知觀世音菩薩有此宏願,主動叩拜觀世音菩薩座前,願化為鰲龍,馱觀世音菩薩橫越萬裡波濤,為觀世音菩薩赴南海拯救大眾護法。在龍五爺的護持下,觀世音菩薩來到南海,遍灑甘露,降伏瘟魔;驅除邪氣,救度蒼生。
雖然南海瘟魔已除,但百姓依舊窮困。於是龍五爺發願,為觀世音菩薩永遠鎮守南海,以保此地百姓富足,財源廣聚。觀世音菩薩感其慈悲心切,揮動楊柳枝,將龍五爺幻化成巨鰲山臥,人稱鰲山,也就是如今的南山。
如來佛祖念五爺濟世情懷,親賜「金元寶」、「財源庫」、「聚寶盆」三件招財法器,令其掌管人間財富分配,統籌天下財源流通。龍五爺福佑南海後,這裡便成為聚財聚氣之地,被稱為九州財庫之所在,華夏財源之根源。所以南海一帶的省份,一直以來就非常富有。
因人們向龍五爺求財,有求必應,應之必靈,故被稱為「龍五爺財神」。老百姓為感念五爺惠佑蒼生,特為他建宮立殿,將五爺真身法像供奉在南山財穴之上,與供奉觀世音菩薩另一大護法的大黑天財神殿統稱為天下南北財神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