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雍容大氣,她偏百轉千回,當吳莫愁一身復古名伶造型,並用特有的「唱腔」演繹《親密愛人》,向香港音樂史上標誌性的人物梅豔芳致敬時。臺下的喝彩依然此起彼伏。在這樣的瞬間,你一定會覺得這一次有關香港音樂的頒獎典禮有所不同。1月12日晚間,晨報記者作為安徽地區獨家受邀平面媒體,在香港參加了久負盛名的第三十六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音樂會——主題是「在這裡找共鳴」。
天王與新人
陳奕迅無可動搖
何為共鳴?典禮開場舞蹈秀給出了一點答案:最現代的流行舞混合著太極的節奏,彼此又搭配得天衣無縫。或者,有關融合的血液,本來就流淌在香港人的內心深處。
第一個頒出的金曲獎就屬於陳奕迅,他用一首《任我行》開啟了當天的音樂大門,同時也開啟拿獎拿到手軟的節奏:在隨後的時間裡,他拿到了包括全球華人至尊金曲獎在內的6個獎項。
同樣的,容祖兒也收穫了5項大獎。兩人也完成了「最優秀流行男、女歌手」九連霸和十連霸!
實際上,從當晚的現場來看,陳奕迅和容祖兒的風頭的確是無人能及——除了演唱和頒獎,陳奕迅都坐在舞臺正中一排的最顯眼位置,他的左右均無人落座。這是EASON氣場太足?還是人緣差?至於說容祖兒,她那一身超低V領性感西服就已經秒殺全場。
但這個舞臺不僅僅屬於天王和天后。從最終的獲獎名單就可以看出,本次頒獎典禮十分強調對香港音樂新勢力的鼓勵、培養,大批相對內地歌迷有些陌生的面龐上臺領獎,而在最核心的十大金曲中也出現了連詩雅、衛蘭這樣的名字。應該來說,新人的獲獎比例在近幾屆中屬最高。
這是第一種共鳴,在統治力量和新興歌手之間。
內地與香港
好聲音亮翻全場
當晚的表演多為粵語歌曲,正當人在現場的本報記者多少有些雲裡霧裡時,張瑋、李代沫、吳莫愁的上臺,讓記者倍感親切。作為《中國好聲音》第一季的代表,他們在香港音樂人面前拿出了自己的代表作品,觀眾也對他們表示了相當的認可。當吳莫愁演唱時,第一排就坐的陳奕迅甚至跟著音樂節奏前後擺動,為她鼓掌。
這不是第一次有內地藝人在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上演出,但吳莫愁們畢竟是新近出道的選秀歌手,在香港樂壇最具含金量的指標性頒獎典禮上有這樣的安排,主辦方尋找「共鳴」的態度可見一斑。
隨後,「好聲音」三人組在混採區也受到了香港媒體的圍追堵截,三人在混採區足足待了有一個小時。李代沫表示,「陳奕迅是我一直崇敬的人,剛剛我在臺上唱歌的時候,感覺他掃了我一眼,就渾身發抖。」當吳莫愁補了第二次妝,張瑋結束了最後一個電視頻道新年祝賀VCR的錄製時,高大的李代沫早已滿頭大汗,長籲一聲:「終於結束了,累死我了。」
逝去與存在
向遠去經典致敬
BEYOND、羅文、陳百強、張國榮、梅豔芳。這是讓所有人動容的名字。對他們的致敬,則是當晚讓現場最動容的環節。
《光輝歲月》、《海闊天空》、《獅子天下》、《有誰共鳴》……在當天的頒獎典禮上,這些經典的旋律在現役歌手的演繹下,重新響起。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好聲音」的三位歌手也都參與其中。
容祖兒和張智霖也登臺獻唱,他們在大屏幕播放梅豔芳和張國榮的影像時,更是潸然致辭。容祖兒說:「花開有時,夢醒有時,我們希望再次聽到你的歌聲,我們香港的女兒, 梅豔芳。」張智霖則說:「我們因為他而記得這一分鐘,哥哥張國榮。」
現場的氣氛在此時此刻達到高潮。舞臺上不斷出現時光、齒輪的概念,在這樣的穿越中,香港音樂一脈相承、生生不息的精神被最大化了。這何嘗不是一種承前啟後的「共鳴」? 晨報記者 萬備
記者觀察
音樂不會死
也許,你很久沒去買一張唱片了。又也許,你根本說不出最近一首打動靈魂深處的新歌是什麼。那麼,這樣的頒獎典禮還有存在價值嗎?
別急,先說幾點個人感受:當粉絲是辛苦的,臺下撕心裂肺尖叫,臺上也未必掃你一眼;當娛記也是辛苦的,如我,漂洋過海千裡萬裡,全程站滿5小時頒獎禮;那麼,當明星呢?其實也不好受吧。知道嗎?混合採訪區裡,明星坐的椅子是三層疊起來的,為的是讓他們上鏡時候感覺更好看;知道嗎?女明星的高跟鞋可能會接近15CM高,誇張到她們在後臺上洗手間也要助手攙扶才能夠進行……
好啦,這就是娛樂圈吧。無論如何吐槽,這樣的故事每天還是周而復始的上演。不過,雖然這已經不是香港音樂的最好時代,畢竟陳奕迅和容祖兒的「獨孤求敗」是無奈的,但客串娛記的我從香港音樂人對「共鳴」一次次的尋找中,還是能夠感覺到他們的用心和真誠。
同行的合肥交通廣播總監洪衛老師已經連續參加了很多次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他這樣認為,「我們周遭的世界,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著,有很多過往的東西可能已經跟不上這種發展了。一屆一屆地跟過來,我倒是發現,香港音樂人們、媒體人們始終在齊心協力地追趕著這種發展。他們在傳承、在學習、在創新。香港音樂應該是有一種精神的。」
其實香港音樂的精神又何嘗不是香港的精神——彈丸之地,偏要翻江倒海,直到讓世界震驚!
好了,到回答篇首的那個問題的時候了。
有價值。
因為,音樂不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