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耳朵,開槍自殺,若梵谷向生活妥協,還有震撼人心的《星空》嗎

2021-01-09 花岸讀書

要論中國最最詩意,唯美,朦朧的夜色,當屬張若虛筆下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明月沙汀,江水悠悠,月色朦朧,花林似霰,靜謐的夜色,空濛遼遠,有一種淡淡的哀愁,還有一種淡淡的幽香。

要論西方最震撼的夜空,當屬文森特梵谷的《星空》,在畫卷裡,他筆下的星空,充滿一種高度的誇張和對比,令人炫目,星星不再也是柔和的星,而像一團燃燒的火, 黑色的柏樹像極了燈塔,濃鬱的色彩,變形的圖案,錯落的曲線,破碎的短線,黑色的他內心的瘋狂、抑鬱躍然紙上。

張若虛與梵谷, 都留下了最美或最震撼的夜色,如果當時有相機,有高像素的手機,他們拍下的夜色會是怎樣,是否依然如詩如畫般撩人, 抑或讓人震撼而感慨?

但是那晚他們看到的夜色,僅僅屬於他們個人, 那夜色,因為調進了他們的感情,而有了獨有的美。

孤篇壓全唐的張若虛,也是死後成名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令人陶醉,暗香浮動,月映江水,水波瀲灩,無不是美,除了美,更有一種靈魂的慰藉和哲學的深思。

流水蕩滌了千年,歷史被淹沒,離愁別恨也被衝淡,江月,流年,人生,命運,一切都交融在這夜色裡。

張若虛 存詩僅兩首,這首《春江花月夜》,可謂孤篇壓全唐。

清末學者王闓運謂之"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聞一多評它"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按理說,這麼聲名大噪的詩,張若虛豈不是當時的文化紅人?

不,張若虛和梵谷一樣,是贏得生前身後名。

不像李白,蘇軾,柳永,詩詞一問世,便爭相被傳誦,張若虛的這首詩,一直是被冷落的狀態。

《唐百家詩選》、《唐詩記事》,元代《唐音》等唐詩選本,均未見他的詩作。

最早收錄他的《春江》詩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卷四十七,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題詩七首,張若虛這一首收錄其中,權當湊數。

若不是這首後來翻紅的《春江花月夜》,張若虛這個名字可能永遠沉寂。

張若虛生卒年不詳,關於他的記載也是寥寥數語,

鄭處誨的《明皇雜錄》這樣記載:天寶中,劉希夷、王昌齡、祖詠、張若虛、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雖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遇,恃才浮誕而然也。

張若虛雖然與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文章盛名,但不過也只做到一個軍曹的位置,和杜甫一樣艱難討生活罷了。

梵谷,從生前無人問津到死後享譽全球,這是命運的捉弄嗎?

而梵谷呢?與張若虛,不同的時空, 同樣的懷才不遇。

梵谷出身牧師家庭,雖才華甚高,但如牡蠣之未開殼,世人不知其體內有珠。

他的一生是窮困潦倒的一生,靠弟弟接濟為生,在眾人的不屑與嘲弄裡,在自己狂熱的追求與摁抑不住的才華裡,燃燒自己,直至最後的毀滅。

1989年,他與畫家高更有過一次激烈的爭吵, 在爭吵之後,他殘忍割下自己一隻耳朵,然後用手帕包好,送給一個妓女。

之後,梵谷被送入了瘋人院。即使在瘋人院的一年零八天,他依然畫筆不輟,一百五十幅油畫,一百多幅素描,就是在這樣非人的環境裡完成的。

《星空》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星空不再是一片安靜祥和,反倒像是幻覺和眩暈裡的描繪,不是寫實,而是以誇張的對比,和濃墨的色調,把內心的張狂,抑鬱與絕望統統釋放出來。

在梵谷的心裡,始終有一座燈塔,那鐵塔一樣的烏黑的柏樹,便是便是他心中的上帝。

誠如他經常引用雨果的一句話:上帝是月蝕中的燈塔。

他的內心,如這畫作,一邊是熱烈的黃色火焰,燃燒燃燒,給人以生命的渴望與熱情,一邊是濃重的黑色,壓抑而絕望,讓人總想掙脫和逃離。

梵谷的內心是一種撕扯的狀態。

內心這團無法熄滅的火,終究要把他燒死。

1890年,7月27日,梵谷用手槍朝自己腹部開了一槍,跌跌撞撞回到小旅館,30個小時之後,在痛苦與煎熬裡,離開了人世, 終年37歲。

不久之後,一生支持並理解他的弟弟西奧,在極度的悲痛中精神失常,次年逝世,葬在梵谷墓旁。

如張若虛一樣,梵谷也是在死後聲名大噪, 他生前畫作無人賞識,窮到難以度日,但死後卻名聲大振, 有關他的書信與傳記,滿天飛,從默默無名到享譽全球,梵谷並沒有等太久。

47年後,他們這樣評價梵谷: 梵谷不僅是一個偉大的畫家,而且是一個出色的作家與哲學家!

他的畫作,頻頻被拍出了天價。

「鳶尾花」以5390萬美元的天價賣出,他的向日葵以3950萬美元賣出,他的沒有鬍子的自畫像以7150萬美元賣出。

如此天價的畫作,人們震驚無比,甚至有人呼籲:文化和商業要保持道義上的距離。

如果梵谷地下有知,不知是要笑還是要哭?

這就是命運與人開的玩笑吧?你奈命運何。

當夢想遙不可及,你會妥協還是奮力抗爭?

可是死後再輝煌,又有什麼用?

張若虛看見月夜,以詩作畫,成就了流傳千古的絕美夜色。

梵谷看見星夜,以畫為魂, 畫出了價值千金的驚人星空。

夜色,成就了兩個懷才不遇的人。

但是兩個懷才不遇的人, 面對夜色,心境卻不同。

鄭處誨說張若虛恃才浮誕, 也許曾經張虛若也憤懣,癲狂,但是面對這一江月色,在江月水流,天地悠悠之間,張若虛是釋懷的。

你在他的詩裡,讀出一種悵惘,也能讀出一種釋懷。一番詠嘆之後,回歸到蘇軾的,回首向來瀟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而梵谷,在他的星空裡, 讀出的是一種瘋狂的熱烈,一種燃燒的激情, 一種黑色的抑鬱,一種無法排遣的悲情, 燃燒著,撕扯著,讓人心疼。

這種燃燒就像傑克·凱魯亞克《在路上》:我只喜歡一類人,他們生活狂放不羈,說起話來熱情洋溢,對生活十分苛刻,希望擁有一切,他們對平凡的事不屑一顧,但他們渴望燃燒,像神話中巨型的黃色羅馬蠟燭那樣燃燒,渴望爆炸,像行星抨擊那樣在爆炸聲中發出藍色的光,令人驚恐不已。

當夢想與現實不可融合時,他們有一種毀滅的悲劇。

張若虛與梵谷,一個在自然裡找到一種慰藉,一個是一直如火燃燒,直到薪盡火滅,直到灰飛煙滅。

梵谷《麥田裡的烏鴉》

一種是放下的心態,一種是焦灼擰巴的狀態。

這是人生的兩種活法,一種是:得不到便釋然,一種是,飛蛾撲火,寧死無悔。

無法評判,兩種活法,哪種更值得, 也因此,生命裡才有了那麼多讓人唏噓的故事。

對於梵谷,如果時光予他,熬過那段無人問津,百般愁苦的日子,見證才華被頌揚,他的生命會不會完滿一些?

對於一個普通人,你想要掙脫痛苦要一種平靜的釋然,還是痛苦的燃燒?

與自己和解,平淡地活著,也是一種幸福。

對於梵谷熱烈而痛苦的活法,對於那些堅守心中月亮不肯妥協的人,我報以敬佩,但是他們的活法何嘗不是一種極端?

認知的極端, 只認定一種活法, 不成功,便成仁, 接受不了平淡。

行為的極端, 非此即彼,得不到便毀滅,不是燃燒就是毀滅。

認知和行為的極端,伴隨的是人生的失控。

馬克·吐溫說過:讓你陷入困境的,並不是這個世界;真正讓你陷入困境的,是這個世界最終並非你所想像。

無法改變,無處遁逃的人生,唯有與它握手言和。

王陽明被貶,在滿是瘴氣,簡陋的山洞裡,有了著名的龍場悟道,他徹底頓悟了《中庸》裡所說的: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大意是說:君子安於現在所處的地位,去做該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處於富貴,做富貴該做的事,處於貧賤,做貧賤該做的事, 處於患難之中,就做患難之中的事,君子無論處於什麼情況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我們一生要做的是與自己和解,在當前的狀態下,做該做的事,如此才能獲得一種內心的安寧。

張若虛終獲平靜,而梵谷卻在撕扯中毀滅。

要想幸福,也需要一種中庸和妥協。

經濟學家對於幸福的定義是: 幸福=效用/欲望。

在生命的天平上,要麼增加自己的能力,要麼縮減自己的欲望, 能掙能花的人活得開心自在,貧民窟裡欲望低的人也能自得其樂,最怕能力不逮,欲望膨脹,人生註定活得痛苦....

梵谷若是想得明白,會不會不會那麼殘忍對待自己,若沒有那麼痛苦,是否還有驚世之作?你覺得呢?

但無論何時,即使身在溝渠,我們依然要抬頭仰望星空.....

相關焦點

  • 梵谷三謎:向日葵、割耳、自殺
    傍晚的時候高更出去透氣,他突然聽見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轉頭一看,梵谷拿了一把剃刀正向自己撲過來,高更冷冷地盯著梵谷,梵谷慢慢垂下頭轉身走了。梵谷在轉頭進屋之後,就用刀子割下了自己的耳朵,不慎割到了動脈,血流不止,他在自己簡單包紮之後,拿著自己的耳朵去找那個唯一願意收容他的妓女,準備把自己的耳朵送給她。但是女人在看到滿頭是血的梵谷之後嚇得昏了過去,梵谷又獨自回到了家。
  • 他作為梵谷的摯友,最後卻割掉了梵谷的耳朵!
    梵谷費盡畢生心血創作了《向日葵》等大量傑作,但是靠賣畫還是無法過活養活自己。梵谷和高更性格不合,兩個人的分歧眾多,後來不歡而散。梵谷的感情世界非常複雜。他前後喜歡過多個女人,並與多名妓女發生過關係。他又有同性戀傾向,高更就是他的基友之一,兩人曾多次住在一起。有故事這樣說到,拉舍爾開玩笑跟梵谷說中意他的耳朵,所以梵谷割掉了自己的耳朵。
  • 一幅畫作值7億,「瘋子」梵谷的偉大絕不僅僅是割掉了耳朵!
    如果不是後來成名,或許在世人眼裡梵谷依然是切掉自己耳朵的瘋子。梵谷去世時,英國幾乎沒有人知道他。他的個人畫展等到1922年才有安排。百年之後,梵谷依然頗具影響力,不管是建築上的審美,還是時尚界的流行元素。活著沒有被譽為天才, 死後卻聲名鵲起, 梵谷的審美為什麼會是超前的?
  • 梵谷逝世130周年:在孤獨中燃盡生命
    今天是梵谷逝世130年的日子,我們借詩人海子讚頌梵谷的一首詩作《阿爾的太陽——給我的瘦哥哥》以表祭奠: 阿爾的太陽 把星空燒成粗糙的河流 把土地燒得旋轉 舉起黃色的痙攣的手,向日葵
  • 至愛梵谷:從梵谷最出名的10幅畫,認識這位瘋狂而驚豔的天才
    《在阿爾的臥室》,1888-1889年這是梵谷從巴黎搬到法國阿爾勒後租住的臥室,這件黃房子對梵谷非常重要,他精心裝飾了這間臥室,等待著與高更的同居生活。事實上,這間臥室也確實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高更在這裡待了2個月,梵谷也是在這裡割下了自己的左耳。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沉淪與救贖之間,濃鬱色彩背後的熾熱靈魂
    本片故事設定為梵谷去世後,梵谷熟識的郵差兒子阿爾芒為把梵谷生前的一封信送到收信人手中而踏上尋找畫家生活軌跡的旅程,並期望通過尋訪梵谷筆下的人物來揭開梵谷死亡之謎。首先馬澤爾醫生懷疑梵谷是他殺,如果是自殺,那么子彈可能射穿頭部、口腔或者心臟,但是梵谷中槍的位置在胃部且沒有穿透身體,這證明子彈是遠距離射擊而來。然而加歇醫生則持反對意見,他認為梵谷是抑鬱症自殺,而且死前的梵谷親口承認,他是自殺,不要責怪任何人。
  • 南北交點與前世今生:梵谷來自木星?
    大概在今年4月的時候,美國宇航局NASA發布了一批超高清的木星照片,木星表面的漩渦狀薄霧唯美絕倫,有網友驚嘆:這個角度的木星神似梵谷的名畫《星月夜》!還有人大膽想像,認為梵谷「前世來自木星」,他在創作《星月夜》時,大腦產生幻覺,是身在木星仰望天空的視角。
  • 梵谷名畫3.77億元 生前只賣出去一幅畫(圖)
    蘇富比拍賣行11月5日發布信息:梵谷《雛菊與罌粟花》以含佣金6180萬美金(合人民幣3.77億元)拍出,並為亞洲私人藏家收藏。消息一出,立刻有人挖出買家是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說他是藏家圈裡的「大哥級」人物,還有人算出3.77億元換成一百元面額的人民幣將重達4.33噸。   八卦喧囂似乎淹沒了作品以及梵谷本身。
  • 使梵谷自己割下耳朵的摯友——同樣精神異於常人的高更
    高更的《獻給梵谷的自畫像》今天雷語就跟同道們說談說談奇人高更,偉人的精神世界太過高深,咱只聊聊他的牛掰、偉大之處和成功的地方。後人對高更的藝術定位是——法國印象派畫家、雕塑家、陶藝家及版畫家,與塞尚、梵谷合稱後印象派三傑。19世紀80年代中期印象派膚淺的一面逐漸顯露,被很多富有創新精神的畫家所認知。他們強調藝術形象要異於客觀物象,主張用主觀的情感去改造客觀的形象。哲學點來說,就是表現主觀化了的客觀,所以他們筆下的形象是變形了的,這就是後印象主義的起源。
  • 37歲的梵谷因何而死?這部電影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
    37歲的梵谷因何而死,是《至愛梵谷·星空之謎》中所有劇情的核心。沒有故事,只有一群熟識梵谷的人,從不同的角度解釋梵谷死亡的原因。沒有人能真正復原這個故事,沒有人能知道他在死之前,經歷的一切。也許只有他的弟弟提奧,能夠清晰的了解哥哥——梵谷,因何而死。但是提奧也在半年之後,追隨哥哥而去,讓一切終究成迷。
  • 指月亮就會被割耳朵—— 這個傳說你聽過嗎?
    耳朵的」。昨日,博友@流風軒主 發表微博:不要用手指月亮,否則會被割耳朵。小時候大人有這樣警告過你嗎?經過網上初步調查,在泉州市區、晉江、惠安的網友都有聽說過,就連省外一些地區也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會割人耳朵——月亮果真有如此「威力」?這究竟是遙遠的神話故事,還是大人哄騙小孩的說辭呢?
  • 內心住著水瓶卻又熱情似火的白羊座畫家:梵谷
    而向日葵不正是梵谷的一幅真實寫照嗎?梵谷就是那幅綻放的向日葵,從它開放不就想梵谷剛在畫壇初出茅廬嗎?再到它最妖豔的時候,這不也正是梵谷心裡的期許嗎?他期待有一天他可以像向日葵一樣迎來自己時代的巔峰,當然他也明白人的生命就像這花期一樣,終究還是要凋謝的,總是有美人遲暮的那天,所以到最後它的畫作不免讓人感覺有那麼些許的悽涼。
  • 鑑賞|《麥田群鴉》與梵谷執拗的生命
    當時的梵谷面對了什麼,使他在離開聖雷米療養院不過兩個月的時間,便走向死亡?奧維爾小鎮1890年5月,梵谷受到弟弟提奧的邀請,離開待了一年的聖雷米療養院,只身前往巴黎北邊的奧維爾小鎮,準備在那裡展開新的生活。提奧已經和當地的加歇醫生談妥,他將悉心照料梵谷的精神狀況,一切看起來安穩妥當,畫家即將重生。
  • 現場畫面曝光:亞美尼亞戰俘被踩在腳底割耳朵剁手指,生不如死!
    然而,總統的命很重要,士兵和平民的命就那麼不值錢嗎? 士兵被踩在腳底割耳朵剁手指,簡直生不如死 俄媒援引紅十字會的消息稱,雙方交換了大約200人的遺體,這些遺體是在俄羅斯維和部隊在場的情況下交換的
  • 鄉村記憶之月亮割耳
    「月亮有刀,會割人的耳朵。」這是我小時候,在村裡常聽到大人說的話。哪個孩子調皮淘氣,不聽大人話,本來耳朵好好的,可只睡了一晚上,第二天起來,他的耳朵就有了一道傷口,像刀割的一樣,大人就說他肯定是用手指了月亮,或咒罵了月亮,夜裡睡著時被月亮割了耳朵,受到了月亮的懲罰。月亮真會割人嗎?應該不會。
  • 梵谷離世一百多年後,關於他的歌卻越來越多了
    有多少人相信他是自殺,就有多少人相信是他殺。這些年間,國內外吟唱梵谷的音樂作品越來越多了。得益於傳播介質的快速迭代,我們在碎片化的網絡生活裡,一邊排斥著垃圾消費品,一邊依然能吮吸到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梵谷,就是一個值得吟唱的對象。
  • 網友憶被坑過的那些話:手指月亮要被割耳朵
    網友憶被坑過的那些話:手指月亮要被割耳朵   @她說-YING:小時候我媽老是唬我說不能用手指月亮,要是指了等你晚上睡著後月亮就會爬到床頭割耳朵。
  • 不要指月亮,月亮會割耳朵~
    小時候粑粑麻麻還有外婆說:不能吃魚籽,吃了就不會數數了~不能吃雞爪,吃了寫字就不漂亮了~不能吃豬蹄,吃了以後找不到老婆~不能吃豬尾巴,吃了晚上走路後面會有人跟著~不要指月亮,月亮會割耳朵~不要說腰疼再然後那個慈祥的聲音會說:「不要指月亮,月亮會割耳朵哦~」之後就會歪著腦袋昂著頭看著月亮婆婆一動也不敢動......小時候沒有那麼多玩具也沒有手機、電腦,更沒有那麼多補習班、興趣班,條件好的家庭會有電視機打發時間,但大多數晚飯過後的時光都是跟著小夥伴們約好滿世間的奔跑遊戲,再晚些的時候就是縮在大人懷裡或窩在床上聽他們講小故事小寓言然後沉沉睡去......
  • 指月亮會被割耳朵?網友憶被坑過的那些話【2】
    原標題:指月亮會被割耳朵?網友憶被坑過的那些話  此說法源於  對日月星辰的尊敬  網友「冰島捕魚者」表示,對全國各地的媽媽們在這件事上所保持的高度默契表示震驚和好奇,並提問有誰知道這個傳說的起源或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