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華紀念中學——幫助孩子們「發現命運」的18年

2020-11-29 三湘都市報

(微電影《國華的孩子們》)

在無數個民間故事裡,我們都不斷被告知,「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但現實告訴我們,貧寒學子若想通過教育改變命運,需要克服的還遠不止物質層面匱乏:他們還需要健康的體魄、積極的心態、安定的環境、和相對公平的機遇。

這是一所學校18年來試圖給窮孩子們提供以上條件,讓他們以相對公平的姿態去參與社會競爭的故事。

這3200多名幸運的孩子和背後的家庭,就此改變了命運。

文/徐寅

逃學回家的孩子

即便時至今日,在邊遠的山區農村,失去聯繫的父母、兄弟姐妹的生計、老人的力不從心,也能隨時攪動孩子一顆讀書的心。

微電影《國華的孩子們》發生在廣西偏遠山區的一所小學裡。在捐贈人王永錕給這所學校捐助的學生活動中心落成當天,支教老師楊少敏卻發現,班上的學生陳小天失蹤了。

經村民指點,楊老師把陳小天從村口即將開走的大巴車上拽了下來。彼時陳小天正準備離家去打工。「讀書哪有吃飯重要?」拉扯中,陳小天反問楊少敏。

和當下近700萬農村留守兒童的境遇類似,陳小天家裡有年邁的奶奶和年幼的妹妹。三人平時的生活,全仰仗父親在城裡打工的收入,但父親已經失聯兩個多月了。

原來父親生了嚴重的病,戴上呼吸機無法說話。主治醫生蔡瑩待他病情好轉後,向陳小天撒了個謊,說只是動了一個小手術,讓家裡不要擔心,並囑咐小天好好學習。

隨著每天輔導功課,有一天,楊老師給陳小天看了一張6年前的高中畢業照,照片背面是她給陳小天寫的一封信,信中她勉勵小天,讓他認真學習、不要心急,因為只有等他變成更厲害的人,奶奶和妹妹才能過得更好。

畢業照的主人就是當年的楊老師,她也和像小天一樣,從貧窮的農村中走來,一路受到社會的幫助,才上了高中和大學,現在回到農村成為一名支教老師。

而在楊老師的少年時期,她曾與蔡瑩、王永錕一樣,來自同一所高中。

在這所專門資助農村貧困學生、免費向他們提供學習和生活環境的學校裡,他們順利畢業,上了大學,又參加了工作。這些年來,他們有的成為醫生,有的成為企業家,還有的成為老師。如今,他們又重新產生了交集。

楊老師最後在信中鼓勵陳小天,如果想成為他們,那就一定要繼續讀書。「因為知識,能把你變成你想成為的人。」

3200多個孩子的轉折點

《國華的孩子們》取材於真實發生的人和事。

楊少敏老師,是2018屆華中科技大學的本科畢業生。畢業後,她作為公益支教項目的志願者,前往廣西偏遠山區的一處鄉村小學,開始了為期兩年的支教助學。

蔡瑩醫生,是北京大學醫學部2016屆的八年制醫學畢業生。畢業後她在中日友好醫院任職,並在2020年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支援武漢。

機器人公司創始人王永錕,則在2009年入讀哈爾濱工業大學。2015年碩士畢業後,他選擇自主創業。目前擔任深圳一家機器人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和首席技術官,主攻移動機器人室內定位導航控制技術。

如今他們三人都有了各自的生活。但當年中考過後,他們都曾因為家庭貧困,面臨著是否還要繼續讀書的抉擇。

蔡瑩出生在一個小縣城,家裡條件不好,因此她總是擔心自己高中的學費和生活費給父母帶來太大壓力。

楊少敏初中畢業時,家中老人生病住院,原在外地打工的父親返回家裡,彼時她即將升入高中,家中還有年幼的弟弟需要照顧,全家的經濟壓力陡增。

王永錕則對初中時年級主任給他和幾位貧困學生發學習用品的經歷印象深刻。那天他從年級主任的辦公室離開後,就把剛發的書包、筆記本藏在衣服裡,偷偷拿回教室,生怕別人看到。「我不願意說,感覺自己太窮了。」

幸運的是,他們都得到了社會的眷顧。中考過後,他們通過了國華紀念中學的筆試和面試,成為這所中學的學生。後來,他們不僅順利讀完高中,還繼續了大學、研究生的學業。「那個時候,如果我不能去國華念書,就沒書讀了。」楊少敏回憶。

創辦於2002年的國華紀念中學,是由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先生和聯席主席楊惠妍女士捐資,依法興辦的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全寄宿民辦高級中學,每年招收家庭生活貧困、學習成績優異、素質超群的初中畢業生。學生從報考國華紀念中學開始,直至大學本科或研究生畢業,學習、生活一切費用全部由學校承擔。

18年來,共有3260多名貧困學生先後入讀這所中學,這些學生及其家庭的命運,也隨之改變。《國華的孩子們》三位主人公,就是這些學生的代表。

發現自己的命運

「命運」是《國華的孩子們》繞不開的話題。楊老師在影片中鼓勵陳小天不要放棄,要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影片導演徐凱倫在談及對貧窮孩子「命運」的理解時,將之歸結為一種「機遇上的缺失」:「有些孩子可能生來就沒有運氣遇到一些可以走出去的機遇。如果橫亙眼前的那道坎不可逾越,『山的那邊還是山』,他們就一輩子聞不到海的鹹味。」

影片借國華中學校碑上的話,道出多年來貧寒學子尋覓命運轉機的求索,和社會不絕的惻隱之情與愛心:「因不忍看到世間可塑之才,因貧窮隱失於草莽。」

王永錕至今記得自己2006年走入國華中學時的欣喜:學校建設得非常美,還有一片植物園和池塘。「學校裡的芒果樹每年都會成熟。我們打完球就上樹搖幾個芒果吃。感覺這就是青春的美好啊。」

三年的高中生活不僅改變了孩子們的成績,也改變了他們的性格和面對生活的態度。

楊少敏來到國華後,原先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的她,在學校見到太多「更為優秀的人」,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平凡」。直到高二某一次考試,物理一直從未及格過的她考了八十多分,總成績排名衝到年級理科前二十,才讓她恢復了自信心。

三年時間裡,學校隔一周就組織外出參觀一次——博物館、地方名勝或是大學城,楊少敏由此開了眼界。「我不會再為一些小事斤斤計較,但其實以前我是一個特別容易生氣的人。」楊少敏說。

王永錕的記憶中,國華也給了他很多「第一次」:第一次一口氣跑完1萬米,第一次學會在學業與社會活動中做選擇,第一次學會平視自己與周圍的同學,第一次為自己10年、20年、30年的人生目標做規劃,第一次思考自己不是要賺多少錢、而是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

「學校有一門『思齊課』,是校長給我們授課。他會和我們這些出身並不優渥的窮孩子,講名人們的小事和他們的生平。」這門課讓王永錕知道了林肯、拿破崙、傑克韋爾奇……他還收到楊國強給學生們送出的李開復自傳《做最好的自己》。

「這讓我發現,哪怕如我們這般出身平凡的人,也可以擁有夢想。」王永錕說。

回饋社會

畢業後,故事的主人公們選擇了不同的人生。

徐凱倫用「純粹」形容與三位畢業生交流時帶給他的衝擊:「他們雖然都畢業了,卻好像沒有離開國華。骨子裡還沉澱著像文人一樣的、精神層面的追求,這可能是學校給他們的最好的禮物。」

從高中開始,王永錕就對學校舉行的各種發明競賽感興趣。2009年填報志願前,他看到新聞,說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師生們獲得亞太地區大學生機器人競賽的冠軍,便把目光投向東北。進入大學後,他如願加入學校機器人團隊,又在隨後數年於機器人研發領域創業。

蔡瑩從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後,2016年來到中日友好醫院。2020年2月4日凌晨,她暫別襁褓中的女兒,跟隨第二批醫療隊抵達武漢。兩個多月裡,她在危重症病房經歷了一系列的生離死別。隨著疫情形勢平緩,4月6日下午,蔡瑩收到撤離通知。她和同事們當晚完成了轉病人、收拾病房、整理器械等工作。在回駐地的路上,搭乘的班車特意繞上了長江二橋。

抵鄂當天,恰逢立春,待離去時,櫻花盛放。

楊少敏2014年考取華中科技大學化學系,四年後大學畢業,她再一次站在人生路口。身邊朋友告訴她,要「找一份掙錢的工作」;父母則希望她讀研繼續深造。

但楊少敏卻選擇了支教,「了卻心中一個牽掛」。她記得高中階梯教室的後邊:那句話,「國華學子,當以奉獻社會為終生追求。」

2018年,楊少敏前往廣西偏遠地區一所小學支教。她給山區的孩子們帶來了「更多東西」。學校在她的爭取下,開設了「性教育課」,內容包括介紹生命起源、男女身體部位、青春期變化以及男女性社會分工和性別平等。

有一次,她給學生播放紀錄片《人間世》,其中一集記錄了「母親生子」的不易。她要求孩子們看後寫出感想,結果發現「大家理解到的比想像中要多」。其中有學生寫道,媽媽生自己很辛苦,「要愛自己的媽媽。」

但也有挫敗的時候。2019年,她去附近的小學擔任授課志願者。一名學生的家長不清楚四年級的孩子為何逃課,也答不出兩天來「孩子去了哪裡。」

「家長們對孩子的情況滿不在乎,而孩子們能看到的世界就只有眼前這一點。」楊少敏惋惜,也堅信會有更多曾經像她一樣貧窮的孩子,可以擺脫眼前的迷茫。

「希望影片裡講述的國華精神,可以給欠發達地區的孩子多一種可能性。」徐凱倫說,「我一直覺得這個世界最缺的永遠都是各種可能性。」

影片最後,主人公們告訴了觀眾實現這種可能性的必然:「不要放棄,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責編:薛琳]

[來源:南方周末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普通人想改變命運,這是最靠譜的一種方式!
    國華紀念中學就是在企業家心懷感恩、關心教育下建成的純慈善、全免費高級中學。2002年,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及女兒楊惠妍投入2.6億元創辦了全國唯一全免費、全寄宿民辦高級中學——國華紀念中學,旨在招收家庭貧困、成績優秀、心智健康的學生。
  • 碧桂園:普通人想改變命運,這是最靠譜的一種方式
    國華紀念中學就是在企業家心懷感恩、關心教育下建成的純慈善、全免費高級中學。2002年,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和碧桂園集團聯席主席楊惠妍投入2.6億元創辦了全國唯一全免費、全寄宿民辦高級中學——國華紀念中學,旨在招收家庭貧困、成績優秀、心智健康的學生。
  • 砥礪奮進的五年——國家能源集團國華電力公司「十三五」回眸
    繼「十一五」的2008年、2009年國華電力在全球金融危機形勢下逆市飄紅、一枝獨秀、引起媒體關注「國華質量」和「國華速度」之後,「十三五」的2018年、2019年,在全國煤電虧損面超過50%的情況下,國華電力經營利潤分別達到101.9億元和101.6億元,繼續以突出表現奪人眼球。其中2019年萬千瓦用人3.37人,人均利潤率68.2萬元。
  • |象山中學紀念「一二·九」朗誦大賽精彩回顧
    |象山中學紀念「一二·九」朗誦大賽精彩回顧  2020-12-10 16:24 |象山新青年
  • 棒球教練孫嶺峰:讓孩子們成為改寫命運的戰鬥天使
    棒球教練孫嶺峰:讓孩子們成為改寫命運的戰鬥天使 央視網消息:「我就想帶領這些孩子,從棒球領域裡做世界老大。」孫嶺峰的語氣堅定有力,就像是在陳述一個既定的事實,而強棒天使隊滿牆的獎盃則成為了這句話無聲的註腳。
  • 成都石室中學即將迎來2160歲生日 11月9日舉行紀念活動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郭瑩)11月5日報導 公元前141年,西漢蜀郡太守文翁創立的「石室精舍」,開地方官學之先河,從此,巴蜀文化勃然興起,巴蜀大地人才輩出,比肩齊魯中原。11月9日,櫛風沐雨的文翁石室,即將迎來2160歲生日。今天,成都石室中學召開文翁興學216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發布會,會上,相關紀念出版物、學校形象宣傳片及微電影亮相。
  • 銘記一二九 崢嶸自少年——六枝特區第一中學舉行紀念一二九運動84...
    為紀念「一二·九」運動84周年,中共六枝特區第一中學黨總支委員會組織校團委、關工委舉行了以「凝聚中國情,共築中國夢」為主題的第二屆校園才藝大賽暨紀念「一二九」運動84周年主題活動。據了解,此次主題活動分為作品展示和現場文藝表演兩大類。
  • 宿松縣九姑中學舉行紀念建黨90周年暨辛亥革命100周年知識競賽
    宿松縣九姑中學舉行紀念建黨90周年暨辛亥革命100周年知識競賽 2011-10-17 13:57:14   來源:安慶共青團
  • 華坪女中校長張桂梅:12年改寫1804名女孩命運,自認還能「吼兩嗓子」
    張桂梅用了12年,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學校,幫助1804名女孩改變了一生的命運,教會她們用知識戰勝貧困。 當張桂梅作為全場最後一位宣講人結束髮言後,雲南省委書記主動站了起來,將張桂梅攙扶著坐上了主席臺的正中央。現場聽眾們也用經久不衰的掌聲,表達了對這位勵志教師的尊敬。
  • 胡耀邦同志逝世18周年紀念
    胡耀邦同志逝世18周年紀念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6日 17:02 來源:人民網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在北京逝世。他於1980年被選為黨的總書記。
  • 浦江縣國華商貿有限公司
    浦江縣國華商貿有限公司純水晶禮品自然是指天然水晶石了,由於如今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紡織產品的,哪些夾層玻璃的,亞克力板的,許多的,買的情況下一定要留意,要不然就得花水晶的錢買紡織產品了,下邊讓你詳細介紹幾類分辨天然水晶石的方式 :1.眼見:天然水晶石在產生全過程中,通常受環境危害總帶有一些殘渣
  • 四川已開學複課的孩子們怎麼樣了?中小學開學後的「十二時辰」大...
    今天,川川將帶您走進巴中各區縣中小學校園感受校園「十二時辰」↓↓↓清晨 5:30—6:30在通江縣的長勝小學,被孩子們稱為「消毒俠」的副校長吳華軍,像以往一樣趕在6點前完成教學樓及室外公共區域的消毒,預留50分鐘通風換氣,保證住校的孩子們能正常早自習。當孩子們進入教室後,他又開始對宿舍樓進行消毒。
  • 貴州臺江民族中學引入人工智慧明星學習硬體——有道詞典筆
    貴州臺江民族中學新任校長蔡毛說,「我相信,有了智能學習硬體,孩子們的英語學習效率一定會提升,成績一定會有飛速的進步,也有更多機會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以後可以不用去翻字典了!」高三1班的李同學說,「詞典筆用起來很簡單,一秒就能查一個詞,非常省時間。」
  • 成都的第一場雪,落在了孩子們心裡
    2021年的第一場雪,終於圓了成都人的冬天賞雪的夢想。一早如絮的雪飄落,雖未能成積雪,但依然裝點了世界,裝點了這個冬日。 作為南方的孩子,偶遇這場雪,讓成都的校園突然「沸騰」起來了。孩子們跳著笑著,老師們情不自禁地跟著孩子們「瘋」,欣賞著難得一見的雪景。
  • 「一體三翼」新格局 成都石室天府中學錦城湖校區開校起航
    成都石室天府中學是成都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和石室中學強強聯手打造,是成都第一所以「天府」命名的12年制公辦學校。2018年,石室天府中學附屬小學開校,石室天府成為四川省首個小學、初中、高中一體化管理的12年制公辦學校。2020年,學校迎來提檔升級,錦城湖校區的加入,讓石室天府形成一體三翼(附屬小學、初中部、高中部)的格局。除了校區的擴大,石室天府還將迎來「使命」的更新。
  • 音樂背包客:遇見鄉村老師求知的目光和孩子們爽朗的笑聲
    前排從左到右:高建軍、盧德賢、陳和歡、李錦星後排:王鳳銀、柳代婭、王興源、張高鵬、王丹萍、劉豆豆、易美玲2020年11月2-13日,7名來自北京、內蒙古、河南、山西、廣州、長沙等地的音樂背包客來到「快樂合唱3+1--鄉村中小學合唱藝術推廣」公益項目實施地——湖南郴州安仁縣和張家界慈利縣,為縣裡的鄉村音樂老師和孩子們帶來美好音樂時光。
  • 被央視點讚的女校長:63歲無兒無女,用12年改變1645名女孩的命運
    命運的安排:把學生們視如己出1990年,張桂梅與丈夫在大理市喜洲一中喜結良緣,過上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然而好景不長,丈夫患上癌症,為了給丈夫治病,不僅花光了積蓄,而且深深體會到了借錢的困難。1995年丈夫去世,可以說張桂梅一生中最悲痛欲絕的日子。隨後,崩潰的張桂梅為了解脫,離開了喜洲,去邊遠偏僻的華坪教書。
  • 江蘇啟東中學"明星校長"王生受審快1年 關係網中涉案21人
    但中國青年報記者發現,該案從去年10月開庭審理到現在,已過去11個月,目前仍未判決。  8月1日,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回覆中國青年報記者,經與刑二庭了解,啟東中學原校長案還在審理中,目前尚未判決。  有專家指出,名校光環背後折射出權力監督的真空,這更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