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曆」與「陽曆」說法有偏誤?

2021-01-08 寫乎

作者:劉宏宇

一說「陰曆」、「陽曆」,當今國人,十個有十個會明確知悉,「陰曆」指的是咱中國傳統的曆法,報紙電臺電視臺的標準說法叫「農曆」;「陽曆」指的是國際上通行的曆法,官稱叫「公曆」或「公元歷」;咱每年都過的春節,就是「陰曆」或說「農曆」的元月一日。

這些認識都沒錯,過起日子來,知道這些,也夠用的了。

但實際上,「陰曆」、「陽曆」的說法,是有偏誤的。不過,也就僅僅是偏誤而已,說不上「錯」。真正有點點兒「錯」的味道的,倒是官稱的「農曆」。

(一)同音誤傳

說「偏誤」,最簡單最直接的一種觀點,是同音誤傳。

「陰曆」或說「農曆」,嚴格講,是我們國家古老曆法的「近現代沿襲版」。為什麼這麼說,後面會簡單聊聊。

同樣的這個曆法,在民國時期和今天的臺灣地區,會被稱謂「國曆」或「舊曆」。

晚清以來,由於「外夷」的侵襲和滲透,古老的曆法,跟洋人執行的曆法,起了衝突。為方便跟洋人打交道,我們接受了他們的曆法;同時,為保守我們民族的信仰,我們同時還堅持著古老的曆法。於是呈現兩種曆法並行的狀態,一直延續至今。

這種狀態剛剛開始形成的晚清時期,還有每年由皇家在「元旦」即今天慣常說的「大年初一」頒布的「皇曆」。所以,人們把傳統的「皇曆」仍稱「皇曆」,而將洋人的曆法稱「洋歷」或「西曆」。

帝制結束(1912年)後,我們明顯想要趨同世界潮流,同時,也再無人頒布新「皇曆」,「西曆」或說「洋歷」,就成了絕對主流。

大概是嫌「西曆」、「洋歷」的說法有點兒讓咱泱泱華夏丟面子吧,「公曆」的叫法就興了起來。但在民間,比「西曆」更「爽口」的「洋歷」叫慣了,就還有人叫。叫著叫著,也許是想刻意避開「洋」這個字,也許也是因為,這個曆法,「暗合」了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行,所以,「洋」字就變成了「陽」,「洋歷」就成了「陽曆」。

這就是同音誤傳。

這個誤傳本身沒什麼,甚至還有點點道理。但把「舊曆」、「國曆」對應著「陽」,以「陰」來形容,稱「陰曆」,就太扯了!

大概,也是覺得「陰曆」實在太扯,就改,結果,改了個更扯的「農曆」。不知道是不是對應「公曆」而又把「公」同音誤傳成了「工」,那麼樣兒扯出來的。

(二)曆法的起源與交融

文明早期,不同的部族、群落,主流生產方式不同,所遵循的曆法和對曆法的重視程度,也就不同。遠古時期,最典型、最具主流意義生產方式,有3個大類:農耕、遊牧、漁獵。

農耕生產方式,最注重曆法,並且在曆法中最關注太陽,所以,推演、推崇「太陽曆」。

漁獵生產方式,特別是沿海的漁獵部族,也很注重曆法,關心潮汐,而潮汐又跟月亮對應相關,故而推演、推崇「月亮歷」。

遊牧生產方式,相比起來,對曆法的精確度,要求沒那麼高,因而不怎麼重視曆法。

相比農耕和漁獵,遊牧生產方式活動範圍廣闊而不穩定,很難做到完全的自給自足,所以就會頻繁地跟農耕、漁獵部族發生各類關係——交流、交易、摩擦、衝突、通融……跟農業部族打交道多,他們就侵染太陽曆多一些;跟漁獵部族打交道多,他們就侵染月亮歷多一些;如此侵染,再加有意無意的傳播,就促成了太陽曆和月亮歷的「相遇」。

同時的上古時期,由於氣候、部族繁衍、資源、部族間關係變化等多方面原因,更由於最核心、最本質的生產力落後的原因,部族遷徙、轉換生產方式,頻繁到「現象級」;相比遊牧部族,農業部族平和溫順,漁獵部族人單勢孤;相互作用下,不同生產方式的部族,呈現3種主要的運動發展趨勢:

其一,農業部族和漁獵部族,避讓遊牧部族,被其逐漸削弱,以至於淪為附屬,甚至消亡。

其二,漁獵部族聯合,以武力抵抗遊牧部族的侵略,又以掠奪農業部族補充武力,形成與遊牧部族的長期對抗。

其三,部分(個別)富於智慧且「相遇」了延伸發展契機的農業部族,不斷開墾新天地,形成「規模效應」,跟強悍的遊牧民族長期對峙,並在過程中,吸納、融合相當多的漁獵部族,形成核心吸引力,包容甚至同化遊牧部族。

無論上述哪種趨勢,曆法,太陽曆和月亮歷,都會隨著農業部族和漁獵部族的變遷,逐漸傳播開來,並在一定的條件和需求之下,不斷取捨、交匯、演變。

(三)我們民族的神奇曆法

在上述所及上古時期不同生產方式的部族相互作用、演變的過程中,我們的先民,就屬於第3種,是富於智慧且「相遇」了延伸發展契機的農業部族。

我國最早的朝代夏朝,其核心政權及所控制的核心地帶(今河南省大部、山西省中南部、河北省南部、山東省西南部平原地區),推行太陽曆,有4個農時節令,對應相當於今天的春分(日夜等長)、秋分(日夜等長)、夏至(白晝最長)、冬至(黑夜最長);也有說還有相當於今天的驚蟄、霜降,總共是6個農時節令。

夏朝之後的商朝,原本是半農半牧,且是「夏」的附屬國,也推行太陽曆。中期以後,形成以青銅鑄造為核心的原始工商業,並走向「帝國化」。為爭取更大資源和勞動力,以及攫取「貿易」所需的標誌物貝殼(相當於貨幣),商帝國大力向東部和東南部沿海地區武力擴張,跟聯合起來的沿海漁獵部族,形成長期對抗。過程中,侵染了月亮歷,並為現實需要,推行了比夏朝傳襲來的原始太陽曆更精細的月亮歷。

被商帝國和遊牧部族排擠到西部邊陲(今陝西省關中地區西部)的農耕的「周部族」,是商帝國的附屬,但贏得了向西擴展農耕生產的機遇,貫行商帝國的月亮歷的同時,在古老的太陽曆基礎上,實現了劃時代的精細化、精準化進步,精確測算出跟月亮歷沒有規律性對應關係而跟太陽的「運動」呈現規律性對應的12個農時節令,構成今天24節氣的雛形。

後來周取代商帝國坐了天下。但由於歷史原因,並未強力推行自身的太陽曆,而是因循了月亮歷,並同時「軟推行」自身的太陽曆。

周朝享國八百年,是我國歷史有記載的持續時間最長的朝代。

八百年漫長的歷史時期中,以農時精算為核心宗旨的太陽曆,始終跟月亮歷並行,並不斷影響、改變著月亮歷,找到了太陽曆和月亮歷不同的規律,並以修訂曆法的方式,彌補了二者之間的偏差。可以說,這是人類文明中的一個輝煌創舉。

這個創舉,使得我們中華民族,成為最早並行太陽曆和月亮歷的民族,也是最規律、最精準彌合二者差異的民族。

(四)公曆和太陽曆的關係

今天全球普遍執行的「公曆」,源自基督教。但從曆法的「本質」論,屬於太陽曆。

稍加留意,就會發現,我們民族獨有的24節氣,對應我們的傳統月亮歷(陰曆、農曆),很難找規律,但對應公曆,卻日期相對固定。比如「夏至」,一般都會在公曆的6月21或22日,誤差不過一天;但對應「農曆」,不同年份的誤差就大了去了。

農時,是跟節氣密切相關的。所以,嚴格說起來,非要跟「農」字關聯,今天的「公曆」,倒更該被叫作「農曆」。而我們傳統的月亮歷,卻跟「農」字真的相差還要遠些。

(五)我國傳統月亮歷的近現代變通

上述「同音誤傳」一節,曾提及,我們的今天說的「陰曆」或說「農曆」,嚴格講,是我國古老月亮歷的「近現代沿襲版」。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

我們的傳統曆法,是在古老的「月亮歷」基礎上,經漫長歷史時期不斷演變、修正而得。在封建王朝,這個演變、修正,是由皇室主持,由直接對皇帝本人負責的特定機構,逐年推演、測算,於每個年份末尾之後、新年份的首日,即「元旦」,以皇家名義公布,這便是「皇曆」之說的由來。

公曆傳入以前,「皇曆」是國家唯一有效執行的曆法。「皇曆」中,固然有維護皇權統治、渲染神靈迷信的色彩,但也包含星象、農時等的測算、應變。

1912年清帝遜位,帝制終結,「皇曆」也就成了「老黃曆」。

民國動蕩,且各種中西思想頻仍交鋒,莫衷一是;古老的曆法,一度被荒疏。後來據說是按著有確切記載的什麼年份到什麼年份之間(間隔可能是「一甲子」即60年)的記錄,照搬過來,循環往復,不再做「封建」的那套逐年測算,事實上也再沒人去做那個測算。

久而久之,那套「老黃曆」的測算、演化,就沒人真的還會了。

就是說,可以認為,我們民族傳統的月亮歷的「獨立測算」,可能、很可能,已經失傳!

果真如此的話,叫「陰曆」還是「農曆」,倒真的是無所謂了,無非是今天的我們向智慧先民的致敬;實際點兒講,無非是讓「大年初一」、「正月十五」、「五月初五」、「八月十五」、「九月初九」這些傳統節日,有個還能找得著的確切日子罷了。

【作者簡介】劉宏宇,常用筆名毛穎、荊泓。實力派小說家、資深編劇、北京作協會員,「夏衍杯優秀電影劇本」獲獎者。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相關焦點

  • 孩子過生日,「陰曆」比「陽曆」更重要?老人的這種說法哪來的
    相信不少人都是站在寶媽的立場上,認為老人的說法和態度都是存在問題的,也有很多人則覺得小何反應過激,應該更理解公婆的想法。其實,給孩子過陰曆生日還是陽曆生日並不用如此複雜,只要搞清楚它們的區別到底在哪兒,雙方自然會理解彼此的想法,事情也就變得簡單多了。
  • 屬相算陰曆還是陽曆 有什麼說法
    算陰曆還是陽曆?這是一個讓不少人非常困惑的問題,有的人認為是陰曆,有的人認為是陽曆,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屬相究竟是算陰曆還是陽曆吧。屬相按陰曆還是陽曆屬相是按陰曆計算的,至於屬相究竟是從立春開始算,還是從正月初一開始算,在民間以及民俗學專家中都有很大的爭議。正史把春王正月初一日作為新的年份起始日。現代,官方也把正月初一作為生肖年的開始,詳見正月初一的人民日報報頭和央視春節聯歡晚會迎春倒數儀式。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是現代曆法編修單位,他支持正月初一作為歲首。
  • 陰曆與陽曆,農曆與公曆
    五、陰曆與陽曆的總結:六、農曆【更接近陽曆而不是陰曆】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太陽曆範疇。
  • 陽曆與陰曆的區別 陽曆和陰曆有哪些區別
    在中國,日曆被分為陽曆和陰曆,那麼這兩者之間有哪些區別呢?  中國曆又叫陰曆,也稱為夏曆或農曆。西曆一般稱之為陽曆,也就是現在世界通用的公曆。  陽曆全稱為太陽曆,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年而定的曆法,現在國際通用的公曆,就是陽曆。  陰曆全稱太陰曆,是根據月球繞地球運行的周期而定的曆法,阿拉伯史書所用的赫吉拉歷即所謂的回曆,其實也是陰曆。
  • 陰曆、陽曆、農曆怎麼區分?
    ,許多人都會問一句:「這是陽曆生日還是陰曆的?」除了這兩種對日期的說法,我們還常聽到一種叫做「農曆」的日期,那麼這三種說法到底有什麼區別?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開始採用西方的公曆,俗稱「新曆」,與中國舊有的曆法相對。1949年後則正式採用公元紀年。而陰曆也叫太陰曆,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
  • 陰曆、陽曆、農曆的區別是什麼?
    ,許多人都會問一句:「這是陽曆生日還是陰曆的?」除了這兩種對日期的說法,我們還常聽到一種叫做「農曆」的日期,那麼這三種說法到底有什麼區別?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開始採用西方的公曆,俗稱「新曆」,與中國舊有的曆法相對。1949年後則正式採用公元紀年。而陰曆也叫太陰曆,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
  • 生日的陰曆和陽曆多少年重合一次 陰曆陽曆重合預示什麼
    導語:我國同時執行兩套不一樣的曆法,一個是公曆有時候我們也叫做陽曆,另一個是陰曆,或者叫做農曆。兩種曆法就導致了我們的出生時間也有兩個記法,一個是陰曆生日一個是陽曆生日。那麼生日的陰曆和陽曆多少年重合一次呢?下面就來看看為什麼陰曆陽曆會重合?還有那陰曆陽曆重合預示什麼的詳細解答。
  • 陰曆、陽曆、農曆到底有什麼區別?這次終於分清了!
    每當我們身邊有朋友過生日時,許多人都會問一句:「這是陽曆生日還是陰曆的?」除了這兩種對日期的說法,我們還常聽到一種叫做「農曆」的日期,那麼這三種說法到底有什麼區別?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開始採用西方的公曆,俗稱「新曆」,與中國舊有的曆法相對。
  • 陽曆、陰曆與農曆
    首先說說咱們最常見的「陽曆」,目前世界通行的公曆,實際上是人們最熟悉的一種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曆法。根據陽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顯看出四季寒暖變化的情況。咱們再看看「陰曆」,依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而制定的曆法稱為陽曆,那麼陰曆,則是以月亮的視運動規律為依據設置的曆法,稱為「太陰曆」,簡稱「陰曆」。
  • 陰曆和陽曆的區別是什麼 陰曆和陽曆是什麼意思陰曆和陽曆是怎麼來的
    由於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裡設置七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以利於農業種植等活動。紀年用天幹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這種曆法相傳創始於夏代,所以又稱為夏曆。也叫舊曆。
  • 生日到底過陰曆還是過陽曆?陰曆屬豬陽曆屬鼠?雙重生日的好處
    按照陰曆,自然得屬豬,但按照陽曆,2020年是鼠年,自然得屬鼠了。在我國,自古就有良辰吉日的說法,我國的陰曆是農民按照二十四節氣分有四季,所以陰曆也叫農曆,陰曆是按照月亮的陰晴圓缺而確定的。而陽曆是西方採用的,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而制定的,由於使用陽曆的國家很多,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的觀念沒有以前那麼拘束了,到了現在是哪個方便就過哪個。
  • 生日的陽曆日期陰曆日期重合多少年一次 陰曆和陽曆多少年重合一回
    導語:如果你細心的了解過自己的生日,那麼你就會發現,其實陰曆生日和陽曆生日也有日期相同的時候。那麼生日的陽曆日期陰曆日期重合多少年一次呢?這主要就是看,陰曆和陽曆多少年重合一回了。一般來說19年的時間生日的陽曆日期陰曆日期重合,但是有時候會有一天的時間差。
  • 過生日,是過陰曆還是陽曆?
    生日顧名思議,就是指人出生之日,每年滿周歲的那一天,是一個人一年當中最重要的一個日子,有些地方的民俗認為,這同時也是母親的「受難日」,所以有古語「母在不慶生」的說法。在中國,每個人都有兩個生日,一個是陰曆生日,另一個是陰曆生日。
  • 陰曆,陽曆,新曆,舊曆,農曆,分別是什麼意思
    陰曆: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曆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月,一年為十二個月的一種曆法。在中國有一種思想,認為月亮為陰,所以以月亮為參考研究對象的曆法稱為陰曆。需要說明的是,雖然都是一年12個月,但陰曆裡的月並不是陽曆裡的月。陰曆的月,叫做朔望月。
  • 農曆和公曆、陰曆、陽曆到底有什麼區別?看完就分清了!
    今天看CCTV4國寶檔案講陽曆陰曆區別,很多概念不準確甚至錯誤,現在受網際網路新媒體影響,嚴肅媒體也越來越不嚴謹了,上面是我結合CCTV的文章改編,修改和增加了有些內容每當我們身邊有朋友過生日時,許多人都會問一句:「這是陽曆生日還是陰曆的?」
  • 漲姿勢|陰曆、陽曆、農曆到底有什麼區別?這次終於分清了
    那麼,你知道「農曆」和「陰曆」是一樣的嗎?此外,每當我們身邊有朋友過生日時,許多人都會問一句:「這是陽曆生日還是陰曆的?」除了這兩種對日期的說法,我們還常聽到一種叫做「農曆」的日期,那麼這三種說法到底有什麼區別?
  • 陰曆和陽曆的區別 陰曆和陽曆怎麼區分
    但也有部分節日用的是陽曆,如勞動節、國慶節、元旦節等。那麼,陰曆和陽曆怎麼區分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陰曆和陽曆的區別  1、時間不同:陰曆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公轉運行,因此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曆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
  • 陰曆、陽曆、農曆有什麼區別?
    而陰曆也叫太陰曆,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陰曆的一個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為朔日,十五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虧的平均周期。所謂「月有陰晴圓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那麼,舊有的曆法是陰曆還是陽曆呢?
  • 難區別的陰曆、農曆和陽曆到底有什麼意義?這樣就能分清了!
    難區別的陰曆、農曆和陽曆到底有什麼意義?這樣就能分清了!現在很多人都對陰曆、陽曆、農曆這三種說法分不清,特別是在問朋友過生日時,分不清不免有些尷尬。其實這三種,都是曆法。那麼這三種說法,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盤點陰曆和陽曆的區別 星座是按陰曆還是陽曆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盤點陰曆和陽曆的區別 星座是按陰曆還是陽曆算? 我國的傳統節日一般都是用農曆計時的。不知道朋友們對一個節日的兩種不同表示時間能分得清楚嗎?公曆和農曆是什麼意思?公裡和農曆的區別在哪裡?接下來為你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