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近日,山東濟南一處「地鐵站」火了。網上流傳的照片顯示,這個「站牌」和現有濟南地鐵站牌相同,只不過上面多了某個樓盤名的名字。記者調查發現,此處地鐵建設規劃尚未批覆,「站牌」只是開發商為了賣房私自設立。目前,有關部門已對此做出處罰。
地鐵建設「八字還沒一撇」,就先自己立個牌子招攬生意,這是「神筆馬良」嗎?這招以假亂真,賺足了購房者的眼球。與開發商相比,購房者多處於弱勢地位,面對虛假宣傳、房屋質量和配套設施「貨不對版」等情況,維權通常不那麼容易。無論從消費權益保護角度看,還是從維護整個房地產市場交易公平來看,對房地產虛假廣告冒頭就打都應該成為一種常態。除了嚴格執行廣告法及其他法律法規相關規定、消保組織接訴即辦,還應拓展更多手段,讓別有用心的開發商不敢再信口開河。開發商資金不足時,難道能給自己畫幾張鈔票嗎?誠信或許才是更大的商機。(製圖:趙春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