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頸飾宗教意味很強,比如瓔珞、佛珠和長命鎖,單純以修飾為主的頸飾幾乎是沒有的,在這其中,長命鎖應該是大眾接受度最高的一類,至今還有家庭使用。
長命鎖一開始也並不是只給兒童佩戴的,它起源於「長命縷」,是一種五彩絲線結的飾物,可以戴在腕間,五色被認為是吉色,可以闢邪消災,在戰亂動蕩的年代,婦女和兒童就會戴上此飾品,只求平安。這種習慣在宋代流行開來,不僅是婦女兒童,男子也多佩戴。
至今一些南方城市在端午時,仍有帶五色繩的習慣,這就是因為端午屬於蛇蟲出沒的時節,戴五色縷為的就是求保全自身,無受侵犯。
五色縷一直發展,由原來的絲線轉為金銀,還可鑲玉,刻字,慢慢的就演化成長命鎖的外形,古人相信,由此可以鎖得健康和平安,長命百歲,繼而它就有了長命鎖的名稱。
從明朝開始,成人甚少戴長命鎖,基本都是給新生嬰兒佩戴,也沒有固定的摘下來的時間,可以一直佩戴在身邊,作為護身符一般的存在。比如《紅樓夢》中賈寶玉所戴的「通靈寶玉」寄名鎖,其實就是長命鎖的一種,作為護身符,一直佩戴在寶玉頸間,玉上刻有「莫失莫忘,仙壽永昌」箴言,期間寶玉丟失過一次,立馬就變得糊塗身熱,不省人事了。
長命鎖常常是父母贈予孩童,自然凝聚了非比尋常的感情,在《天龍八部》中,長命鎖還是劇情推動的一個得力道具。阿朱和阿紫分別了一枚長命鎖,鎖面上刻有文字,阿朱的是「天上星,亮晶晶,永燦爛,長安寧。」阿紫的是「湖邊竹,綠盈盈,報平安,多喜樂。」後被段正淳瞧見,才得以相認。
長命鎖一般都是鎖面造型,但也不需要十分嚴格地復刻,鎖面上可以刻字或是鏨上吉祥的獅虎圖案。現代的長命鎖宗教感愈弱,裝飾力愈強,可以當作一個傳統的飾品來佩戴,甚至賦予它一些新的內容和含義。
比如刻有喜鵲蓮花等吉祥瑞相時,表順遂如意,好運連連,刻鴛鴦圖案,則表示感情永固,刻雙魚或是獅虎圖案的,則表示富貴平安等。
相比於其它國家的護身符,長命鎖顯得質樸很多,以古鎖為形,取封閉之意,帶有強烈的中國傳統文化色彩,但可喜的是,古鎖雖拙樸卻中正,稍加造型,便是古意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