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出少年
大家有沒有聽說過,06年的時候巴菲特午餐被一個中國人拍下來了,他是步步高的創始人段永平,他去的時候還帶著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
大家知道這位年輕人是誰嗎?就是後來創辦拼多多的黃崢。
不僅是段永平還是黃崢,我發現了現在在商業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大佬們,都存在著這麼一個普遍現象:
成功的人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成功了
比如雷軍,28歲的時候他就是金山軟體的CEO了,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在讀書的時候就鋒芒畢露,學生會主席什麼的職位早就做膩了,
京東的創始人劉強東,是1992年江蘇宿遷的高考狀元,
萬達集團創始人王健林,28歲就成為正團級幹部,是幾十萬部隊當中最年輕的幹部之一,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1977年當兵時,就研發出了我國第一臺空氣壓力天平,獲得了全軍技術成果一等獎。
你看,他們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經成功了。
理由很簡單,他們都有著五種成功人士的特質。
特質1:有著強烈的成功欲望
這些大佬他們很年輕時就擁有強烈的欲望,希望自己可以改變世界,會因為自己遲遲不能改變世界而苦惱,這種心態驅使他們不斷走向成功。
什麼是普通人?普通人就是沒什麼強烈的成功欲望的人,喜歡安安逸逸平平淡淡的人。
什麼是傑出的人?就是得不到什麼東西,就會開始坐立不安的人。為了得到這個東西,他們會不計成本,拼命努力。
成功其實就是來源於一種高級的欲望。
特質2:有說幹就幹的執行力
馬化騰大學畢業後,做了一名編程工程師,月薪千元,是當時平均工資的十倍。但他並不滿足於此,在看到網際網路行業飛速的發展勢頭時,果斷辭去了開發部主管的職務,四處借錢創辦了騰訊QQ。
1996年,劉強東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外企工作,每月拿著4000元的工資,過上了高薪階層的生活。但僅僅只過了兩年,他就不甘於寄人籬下,於是抱著存錢罐奔向中關村,租一個小櫃檯,創辦了京東。
1988年,大連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因負債149萬元瀕臨破產,區政府希望有人拯救這個爛攤子,但是沒有人敢接手。這時,在區政府擔任辦公室主任的王健林站了出來,接手了這個爛攤子,辭職下海創辦了萬達。
大佬們為什麼會成功,其實很大的功勞就是他們這種說幹就幹的執行力。
特質3:都是深度學習的機器
劉強東是社會學系專業的學生,但是他更喜歡新興的計算機技術,於是便天天去研究學苦學計算機,等到他畢業的時候,他已經是人大最好的程式設計師之一。
任正非念大學的時候讀的是建築學,但後來因為找不到工作,便自學了電子計算機、數位技術、自動控制等專業技術,於是這才有了後來的華為。
前段時間,有個網友爆料:我在高鐵上遇到了任正非,「任正非在我邊上現場辦公,全英文啊。」
十幾年前,在一次董事會上,任正非對副總裁們說了一句話: 「將來董事會官方語言是英語,我自己60歲了還在學外語,你們這些副總裁就自己看著辦。」
大佬們都是很喜歡學習的,深度學習的能力,才能幫助你成功。
特質4:意志十分堅韌
馬雲的意志算得上是十分堅韌了,他可以為了事業到處求人,四處碰壁都不會令他放棄。他曾經找過37次風投,被拒絕了37次,但是他並沒有放棄,這才有了後來的阿里巴巴。
王健林創辦萬達時也一樣,在銀行貸不到款,萬達面臨倒閉。3年打了222場官司,9天9夜沒睡覺去求別人,為了拿到這筆貸款,在走廊上一站就是一整天。
任正非也一樣,1992年,華為遭遇研發危機,如果挺不過這一關,等待華為的就只有倒閉。任正非站在辦公室的窗邊,一字一頓地對屬下說:「這次研發如果失敗了,我就從樓上跳下去,你們另謀出路。」
但儘管經歷了種種磨難,馬雲、王健林、任正非等人終於還是挺了過來。就會發現他們都擁有一種特質——意志十分堅韌。
美團創始人王興這樣說:「做一個五年甚至十年不被外界認可的事,真的很難很難,但你必須要有耐心,當最後水落石出時,你就一騎絕塵了。」
特質5:都願意延遲滿足
大家都知道,頭條、抖音創始人張一鳴,是一個最擅長算法的人。
但張一鳴說過一句話:「在我的人生算法裡,最重要的一個詞就是——延遲滿足感。」
張一鳴幾乎每次接受採訪時,都會提一個詞——延遲滿足感。
他說:「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問題,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沒有延遲滿足感。」
不僅僅是張一鳴,如果你分析現在的商界大佬,就會發現他們都擁有一種特質——願意延遲滿足。
——成功的人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成功了
這句話真的很有道理。
雖然有「大器晚成」一說,但羅馬絕對不是一天建成的。能夠「大器晚成」的人,往往是那種很早以前就開始成功的人。他們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都在下面這幾本書裡面,書裡詳細記錄了這些大佬們到底是怎麼度過一個個難關,記錄了他們的心路歷程,成功經驗等等,閒暇時間翻翻書,學習一下成功的經驗,相信你也會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