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渝川
讀心術,被很多人認為是一種特異功能,或者其他超自然性質的超能力——無論如何,很多人都認為這種超能力真實存在。
耶魯大學醫學院神經學家、國際公認的科學教育家、《科學醫學》雜誌高級編輯史蒂文·諾韋拉對讀心術嗤之以鼻。在他看來,讀心術不過就是「在談論與對方親身經歷有關的事時,故意使用含混不清的說辭,進行大概率事件的猜測,或者將談話對象自己透露的信息當作已知信息反饋給對方。」
一些所謂的讀心術大師事前了解了參與者的身份背景,然後通過筆跡「猜」出對方的喜好、技能,讓人誤認為其獲得了某方面的神秘力量。無論是在小規模的人際聚會中,還是較多觀眾出席的登臺表演場合,讀心術都很受歡迎。
讀心術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史蒂文·諾韋拉在其所著的《如何獨立思考》一書中談到,施展讀心術時,第一句話不能太具體,而是要給出非常含混的試探說法,「你最近應該身體不太舒服」,「最近你應該會非常想念家人」——那些沒有經驗的觀眾會面露驚訝的表情,點頭表示其所言不虛。然後,施展讀心術的人會繼續相對深入的試探,並通過察言觀色來判斷話題是否值得深入下去。
讀心術應用中,施展者還可以「猜」一個人的性命開頭字母是J(因為名為John的美國人、英國人相對比例很大,類似於中國人中「李」、「王」、「張」等幾個佔比特別高的姓);另一些慣用操作包括向實驗對象套取事實,進行大概率事件的猜測,並在驗證後一步步推向細節。這其實就是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1949年所發現的一種現象:人們傾向於代入別人進行的描繪,將別人的猜測與自身對號入座。
史蒂文·諾韋拉說,「讀心者會讓他說的話聽上去不像是泛泛而談,而是對個體精準的描述……大師們似乎從來不會說:『你永遠都不會找到真愛和幸福。你再怎麼拼命工作,最多也就混到公司的中層,並在那兒一直幹到退休或去世。
你會平凡地度過一生,有時候還會發生一些糟糕的事。」讀心術高手擅長利用統計數據進行推導,比如由於大多數航空公司的標誌帶有紅色,所以當墜機事故發生的消息傳來,但媒體還沒有播送影像報導時,大師就可以宣稱,自己感覺到了墜毀的飛機的尾部有紅光閃現。讀心術高手會記得對方一開始無意間透露的信息,在後半程突然把它說出來,裝作是自己推算出來的。當然,還有那種作弊操作,也就是讀心術施展者帶有隱蔽耳機,有助手在外場通過資料查詢告訴前者一些機密信息。
識破偽科學,為獨立思考創造基礎要獨立思考,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標誌就是對偽科學有基本的辨識能力。社交媒體時代,偽科學大行其道,很多還混雜在科學傳播之中,讓人深信不疑。
如何辨別偽科學?《如何獨立思考》書中認為偽科學往往具備這幾項特質:第一,從結論倒推。科學對真理進行探索,接受任何形式的結果,而偽科學則始於預設立場,從結論開始倒推。第二,抵制科學,聲稱迫害。只要是科學,就必須接受同行評議、公眾討論,反過來,只要不接受批評的結論和論證,往往就是極度心虛的表現,並訴諸於被迫害來攻擊批評者。第三,無知便是德。偽科學愛好者、追隨者基本上都缺乏科學素養和基本的科學邏輯訓練,而是熱衷假設、大膽猜測,卻拒絕小心求證,並辯稱自己的這種特徵是一種優勢。第四,依賴薄弱證據,無視更為嚴謹的證明。第五,對數據有所選擇。第六,偏愛特例,並將之絕對化、普適化。第七,拒絕與科學界交流。第八,簡單粗暴的解答方式。第九,言論貌似科學,實則言之無物。第十,拒絕承擔舉證責任。第十一,熱衷吹牛,總是宣稱自己的成果領先同行甚至整個科學界。
偽科學的一種派生方式是否定主義,也就是憑藉一套靠不住的方法論,對公認的科學理念進行有意識否定。無論是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進化論,微生物致病理論,大腦產生意識的理論,還是氣候變化,心理障礙,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導致愛滋病,這些在全球許多地區的部分人群中受到否認。否定主義的慣常操作包括:捏造並誇大質疑(比如發現一例、幾例疫苗安全個例,就全盤否定疫苗的安全性);額外要求不存在或無法提供的證據(比如你如果接受了相對論,否定主義者就要求你出示人之前的物種以及再之前的物種的化石);玩弄文字遊戲,否定各種證據(比如有人否定精神疾病的存在,就故意將疾病定義為身體疾病,然後反向否定精神疾病);過於關注細節分歧,忽略共識;否定已經形成的公認共識;鼓吹陰謀論,質疑科學家的動機;以學術、思想自由為由,堅持對科學、科學結論、事實、科學家的詆毀。
偽科學的另一種常見派生方式,那就是陰謀論。將國際、國內的所有大事,都解釋成陰謀操作的結果,藉以得出令人震驚、聞所未聞的結論。在美國,相當多數的人相信阿波羅登月計劃純屬捏造,而相信「9·11」和珍珠港襲擊都是美方策劃的陰謀的人也在少數。相信這些結論的人堅信自己獨具慧眼,能夠識破種種複雜陰謀,直接得出精準的判斷。
陰謀論與偽科學的其他方式,就是用陰謀家旨在掩蓋行蹤、意圖,隱藏得格外隱蔽(卻能被陰謀論博主發現)。「如果遇上陰謀論解決不了的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陰謀論繼續擴大,不斷詢問」諸如「誰會因此得益」之類的問題。《如何獨立思考》書中指出,美國對其盟友以及國內企業、公民進行監聽的醜聞,是被愛德華·斯諾登揭露的,這其實就表明掩蓋醜聞的難度很大,哪怕是其中一個很小的環節出錯也會導致真正存在的陰謀敗露。數學家進行測算發現,重大陰謀需要涉及的環節眾多、參與的人數眾多,再加上其他變量,長期隱匿的機率很低——但無論如何,真正存在的陰謀也不會被那些「人在家中坐」的「發明家」給首先捅出來。
如何避免認知錯誤認知錯誤包括神經心理局限性帶來的認知欺騙,以及基於邏輯、推理、思維等環節出錯導致的認知偏差。神經科學家清楚的揭示了記憶偏差與虛妄記憶症候群的存在,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中老年人喜歡在回憶往事時,給出完全沒有旁證證明的回憶內容,其中一些內容甚至顯得是「魔幻性」的。記憶誤導、記憶扭曲等現象也很常見。
而在心理學實驗中,人為構建的錯覺完全可以達到高度逼真的效果。尤其是視線對象處於變動之中的情況下,就更容易產生所謂的「變化視盲」。《如何獨立思考》書中還談到了較為常見的空想性錯視、臨睡幻覺等認知欺騙。
認知偏差在行為經濟學、行為心理學領域被經常談到,包括過度自信偏差、動機性推理、各種論證錯誤(如不當推論、訴諸權威、訴諸後果、錯誤因果、混淆相關與因果、詭辯、訴諸偽善、訴諸人身、訴諸無知、非黑即白、錯誤類比、起源謬誤、滑坡謬誤、稻草人謬誤等)、確認性偏差、訴諸傳統、訴諸自然、基本歸因錯誤,等等。
承認自己的認知可能出現認知錯誤,包括認知欺騙以及認知偏差,才可能真正意義上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應當不斷引入批判性思維,來檢視自己過往和當下思考的方式、內容、過程和內容,致力於讓自己適應更科學、更合理的思維,而不是將對認知欺騙、認知偏差的理解作為一種可以用來打擊他人的工具。
在此基礎上,要進行獨立思考,還需要引入正確的事實。《如何獨立思考》這本書指出,對於網上信息尤其是缺乏權威渠道披露,僅僅由自媒體披露,或是沒有註明信息來源的個別機構、網站的信息,我們應當保持警惕。而對於已經有權威渠道披露的信息,如果我們覺得其內容傳遞與合理邏輯等因素不符,應當進一步檢索信息來源,做到「兼聽則明」。書中以美國國內的轉基因討論等具體爭論為例,就此進行了詳細說明。
要是我們做到了以上所說的「兼聽則明」,又經過了批判性思考,還是判斷錯了,這種情況下,我們應當保持對內對外的坦誠:要勇敢告訴自己,之前有關某件事的具體判斷錯了,據此反思自己下判斷的方式,檢視自己的思考過程,分析自己潛在的偏見等問題;對外,也應直言不諱的承擔發表失實言論的責任。
所評圖書:
書名:《如何獨立思考》
作者:(美)史蒂文·諾韋拉 等
譯者:文輝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