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 輕暖豔陽天 關注我呀
去年給我的學生上課,告訴他們我有一個很厲害的老師,研究周易八卦的,還把給學姐佔卦的事情說了一下。
他一臉驚奇地央求我:「老師,您可以問那個老師,我能不能考上大學?」
望著他認真渴求的目光,我堅定地告訴他:「你一定可以考上大學的!」
我也覺得周易八卦很神奇,但是很深奧難懂。要是我學會了,有空就去兼職佔卜。
哈哈哈,開玩笑了,只是覺得中國古人也太太太厲害了吧!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真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
之前西方的十二星很感興趣,最近看發現我們天幹地支紀年法比他們更神奇。
一、天幹地支的來歷與讀法
1.天幹地支紀年法(幹支紀年法)是中國曆法上自古以來就一直使用的紀年方法。[1]簡稱「幹支」,在中國古代主要是用來記年、月、日、時,就與當代用阿拉伯數字來記年、月、日是一個道理(就像今天的日曆)。
十天幹: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
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甲、丙、戊、庚、壬為陽幹。
乙、丁、己、辛、癸為陰乾。
十二地支:
該紀年法把幹支順序相配正好六十為一周,周而復始,循環記錄,這就是俗稱的「幹支表」。幹支紀年以每年立春換年。其中天幹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包括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結合實際了解,「十二地支」這六十對幹支,天幹經六個循環,地支經五個循環正好是六十,就叫做「六十幹支」。按照這樣的順序每年用一對幹支表示,六十年一循環,叫做「六十花甲子」。
如1989年是己巳年,2020是庚子年;從1984年的甲子年,到2044年又是甲子年。這種紀年方法就叫做「幹支紀年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2.幹支紀年傳說出自黃帝時代,用天幹和地支搭配紀日的表現方式起源於夏代,商周沿襲,在殷墟商代考古發現過六十甲子表的牛骨殘片。
據說其發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時期的大撓氏。例如唐代劉恕在《通鑑外紀》中就引古書說:「(黃帝)其師大撓……始作甲子。」
但從殷商的帝王名字叫天乙(即成湯),外丙,仲壬,太甲等來看,幹支的來歷必早於殷代,即在三千五百年之前便已出現了。
實際是萌芽於西漢初,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以後。
3.有人認為中國在漢武帝以前用幹支紀年。可是,這就是歲星紀年,歲星紀年。
歲星是一顆真實的天體所以用歲星所在紀年,幹支表示十二辰(把黃道附一周天分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繞天一周,所以歲星約85年多走過一辰,這叫做「超辰」(劉歆提出)。此時,幹支紀年也有使用,在顓頊曆上,西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歲在丙子,太初曆用超辰法改變為丁丑。
漢成帝末年,由劉歆重新編訂的三統曆又把太初元年改變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從乙酉改變為丙戌。由此知,西漢時期的幹支紀年存在與太歲紀年轉換的一些混亂。到東漢時,歷學者沒用超辰法。所以太歲紀年和幹支紀年在太始二年表面一樣。
漢成帝與趙飛燕
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幹支紀年。從此幹支紀年固定下來,並一直延續至今未再混亂。
二、常見排列表
把「天幹」中的一個字擺在前面,後面配上「地支」中的一個字,這樣就構成一對幹支。如果「天幹」以「甲」字開始,「地支」以「子」字開始順序組合,就可以得到:
用十二種動物分別與十二地支相配成為「十二生肖年」。(見下表)
如凡是含有「子」的幹支年,就是「鼠年」,這一年裡出生的人都是屬「鼠」;凡是含有「醜」的幹支年就是「牛年」,這一年進而出生的人都是屬「牛」。以此類推。(如下表)
一日有二十四小時,而我國傳統則以十二個時辰來表示,即一時辰是二小時。(如下表)
三、轉換規則
(一)方法一:
由易學愛好者燊shen靈子利用數學方法歸納出來,適用於所有公曆年號。
1.根據萬年曆查看年幹支,這是比較省事的方法。
2.自然數序法求幹支
根據是公元元年是辛酉年,辛8酉10,幹的周期為10支的周期為12。
天幹按甲到癸的順序為1~10,地支的順序按子到亥的順序為1~12。
(1)公元前的算法:
年幹=8-N(N﹤8)或8-N+10(N≧8),N=年號/10的餘數=年號個位數。
年支=10-N(N﹤10)或10-N+12(N≧10),N=年號/12的餘數。
例: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9年的幹支?
解:前22的年幹=8-2=6=己;
前22的年支=10-10+12=12=亥;
故前22年的幹支為己亥。
(2)公元後的算法:
年幹=N-3(N﹥3)或N-3+10(N≤3),N=年號/10的餘數=年號個位數。
年支=N-3(N﹥3)或N-3+12(N≤3),N=年號/12的餘數。
例:求公元2020年的幹支?
2020年的年幹=0-3+10=7=庚;
2020年的年支=4-3=1=子;
故2020年的幹支為庚子鼠年。
3.整數序法求幹支
天幹按庚、辛、壬、癸、甲到癸的順序為-3、-2、-1、0、1~10,
地支的順序按申、酉、戌、亥、子到亥的順序為-3、-2、-1、0、1~12。
(二)方法二:快速推算幹支巧法
1.月幹公式,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如正月起寅之類只計算月幹。
月幹=年幹數*2+月份。
例:1969年(己酉)年八月(酉月)的天幹=6*2+8=20,天幹10為周期就去掉10,天幹第十位為癸,則此月幹支為癸酉。
2.日幹支公式:1900----1999年日幹支基數=
(年尾二位數+3)*5+55+(年尾二位數—1)/4。
2000----2099年日幹支基數=
(年尾二位數+7)*5+15+(年尾二位數+19)/4。(只用商數,餘數不用,數過60就去掉60)。
例:2008年月日10月18日:
日幹支基數=(8+7)*5+15+(8+19)/4=36(已去掉60的倍數),這數就是1月1號的幹支數。從1月1號到10月5日按滿60去之後數為36+31(1月下類推)+29+31+30+31+30+31+31+30+18=7+0+1+1+1+18=28,則天幹去10的倍數餘8為辛,地支去12的倍數餘4為卯。今天幹支就是辛卯。
3.時幹公式=日幹序數*2+月支序數—2
4.倒推年齡法
從幹支推算出任何年齡的幹支,但只能推算出年幹支不能推出日幹支,即年齡去掉60為基數,去掉十的倍數為倒推天幹數,去掉十二的倍數為地支倒推數。
(三)方法三:
用手指掐算幹支紀年
從事歷史、文物工作的同志,特別是研究古書畫的同志,經常要碰到幹支紀年問題。比如,乾隆「庚寅」年到底是乾隆幾年呢?又比如,當你碰到任伯年的畫上題上「壬午」年作時,那麼任伯年在這一年是多大年紀呢?這時如果你手頭沒有一本年表,可以試試。
用手指掐算幹支,清代李汝珍所著的《鏡花緣》第七十五回談到古課問題,就是用手指來掐算的,他所說的「地盤式」排列的方位,就是我們要說的方法,只不過他是用來算課,而我們卻是用來推年。
為了便於學習,有一首打油詩,詩曰:
天幹變化無定位,
地支分布列四邊。
天幹順推求個數,
地支逆跳加十年。
十二個地支分列在左手上,它的地位是固定不變的。所以詩的第二句說;「地支分布列四邊」。用筆把它寫在手上,用拇指指點著這十二個地支的部位,要熟悉到指著每個郵位時,即能說出它是哪一個地支。
2.天幹的地位則沒有固定。它是隨著地支而變動的。
它好像是一個能轉的齒輪套在地支的外邊、十個天幹好像十個齒一樣,旋轉的方向和鐘錶一樣,假若說「甲子」,你就要把「甲」字指在「子」的部位上,(在無名指的下節)按照這個「齒輪』所列的天幹次序,一字一字地和手上的地支配上,那就是。
但有一點要注意的,天幹的單數(甲、丙、戊、庚、壬)一定要配上地支的單數(子、寅、辰、午、申、戌),天幹的雙數(乙、丁、己、辛、癸),一定要配上地支的雙數(醜、卯、巳、未、酉、亥),把它們的單數和雙數用不同字體區別開來,以便在練習時不致搞錯。
3.乾隆「庚寅」年是乾隆的第幾年?
這裡要有一個先決的條件,即我們要求得的幹支紀年,都必須要先知道它們第一個年頭的幹支是什麼才行。乾隆的第一年的幹支是「丙辰」,你就從圖中先找到地支的「辰」字,(在食指的第二節)然後配上天幹的「丙」字,即是乾隆的第一年丙辰。這時第二圖中的天幹,有如齒輪的轉動一樣,把「丙」字轉到「辰」字上,從這裡作為起點「1」字算起。
乾隆的「庚寅」年是它的三十五年。在推算某一個皇帝的年號或某人的歲數時,既要知道他的第一年也還要了解他的最後一年,如果是超過了他最後一年,那就會搞錯了。
四、發展
辛亥革命之後,1914 年1月,政府又頒布法令確定舊曆的新年為「春節」 ,夏曆的正月初一被剝奪了原有的名稱「元旦」 、「新年」 ,這些名詞被轉給公曆的1 月1 日之後, 它就成了「 春節」 。
但這只是正月初一名稱的變換,並沒有改變其作為歲首的地位。後來民國政府頒布廢舊曆禁令,嚴禁私售舊曆、新舊曆對照表;嚴令京內外各機關、各學校、各團體, 除國曆規定者外, 對於舊曆節令, 一律不準循俗放假;將舊曆年節元旦日應有之一切熱鬧娛樂舉動移至國曆新年元月內舉行。但是,這些政策最終都不了了之。
2.新中國成立後,農曆仍用幹支紀年。包括《人民日報》在內的國內所有日報,其農曆日期的幹支紀年均在正月初一才得已變更。
而國內唯一研究和編修曆法的單位——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其官網上的公農曆查詢,以及出版的所有天文曆書和年曆,幹支紀年和生肖紀年歲首均始於正月初一。
當代的春節的官方活動更直觀的顯示生肖年依據農曆正月初一起算的規則。如歷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均在正月初一零時舉行倒數儀式,表達對新的生肖年的祝福。
另外港臺的幹支紀年和生肖變更也是在正月初一日。由此可知在中國所有的官方都是以正月初一為換幹支紀年和生肖的。如圖為香港天文臺網站的截圖。
五、天幹地支寓意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陽在內而被陰包裹。又有認為,甲者鎧甲也,把萬物衝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葉柔軟屈曲伸長。乙者軋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陽,炎炎火光,萬物皆炳然著見而明。
(丁)壯也,草木成長壯實,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徵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紀也,萬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紀。
(庚)更也,秋收而待來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後有味。又有認為,辛者新也,萬物肅然更改,秀實新成。
(壬)妊也,陽氣潛伏地中,萬物懷妊。
(癸)揆也,萬物閉藏,懷妊地下,揆然明芽。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為一陽萌的開始。
(醜)紐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著將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著春陽從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東方,萬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萬物震起而生,陽氣生發已經過半。
(巳)起也,萬物盛長而起,陰氣消盡,純陽無陰。
(午)仵也,萬物豐滿長大,陽起充盛,陰起開始萌生。
(未)味也,果實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體都已長成。
(酉)老也,猶也,萬物到這時都猶縮收斂。
(戌)滅也,草木凋零,生氣滅絕。
(亥)劾也,陰氣劾殺萬物,到此已達極點。
六、背誦口訣
天幹背誦口訣
甲木為雷為大樹,棟梁電桿與高樓;神位公門及首領,高貴寬仁與磊落。
乙木為風為花草,莊稼花園及欄杆;毛筆織物和手作,儒雅柔情與仁慈。
丙火太陽為影視,權力名氣與電器;書畫演說和裝飾,正面多言與激情。
丁火星星為報紙,醫道玄學及宗教;色彩名譽和網絡,文雅神秘帶智慧。
戊土為霞為山丘,倉庫公門建築物;古董塗料收藏品,忠厚老成慢性子。
己土為云為平原,墓地房屋農牧業;粉塵建材和果實,含蓄謹慎心多疑。
庚金為霜為礦物,五金製造軍警職;車路醫院金融業,剛強威武與暴躁。
辛金為月為珠寶,法律醫藥精加工;晶體樂器錢幣筆,柔潤靈動好面子。
壬水雲海為江河,運輸貿易水產業;浴業石油與水彩,智謀好動韌性強。
癸水雨露為泉水,霜雪結晶滴眼淚;玄學文墨在後面,謀略機敏很溫柔。
地支背誦口訣
子水流動是江湖,車船貿易和文墨;泉水井冰與圓潤,聰明技能多滑頭。
醜土寒土是煤礦,墳墓監牢懲戒班;沼澤廁所下水道,私情不雅與玄學。
寅木山林造家具,神龕寺廟和高雅;樓宇組織與會所,帶印公門文化場。
卯木花草和籬笆,車船街道與兵器;網絡織物及繩索,機構建材床門窗。
辰土溼泥為水庫,車輛機器大機構;舊物中藥田園地,書籍網絡和思想。
巳火色彩多變化,文化思想和影像;道路樓臺及鬧市,寺觀務虛與溫暖。
午火陽光來去直,大熱爭奪在戰場;冶煉信息及廣告,熱鬧競爭體育場。
未土暖土是林場,醫藥化工酒店食;休閒飾物在田園,熱毒營造建築物。
申金道路有車輛,兵戈軍隊公檢法。名都祠堂與醫院,數學金融礦物廠。酉金銀行和鐘錶,傳媒街道與玄學。法律技術及機巧,奸邪寺院隱學妓。戌土燥土槍彈庫,墳獄文明編輯部。鬧市色情加油站,數學化工網際網路。亥水池塘文筆墨,心志溝通水產業。運算科技與思想,毒藥沉溺在酒中。關注的人兒一定「風生水起」
僅供普及娛樂,勿深究,歡迎轉發!
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及學習通
圖片來源:網絡
整理不易,求關注求關注求關注
喜歡就右下角點個在看呀
輕暖豔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