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的背後是不幸童年,家庭會傷人:這樣的童年,你為何還來人間

2021-01-09 心理諮詢師歩積

23年間,謀害150人,自稱360至600人

亨利·李·盧卡斯,美國維吉尼亞州人,美國史上最強「狠人」,至少殺害150人,最多600人,警方認為是150人,震驚世界。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犯罪者的背後,也許有一個不幸童年。

主要經歷:

年僅13歲的盧卡斯,讓一個17歲的少女生命離去。盧卡斯在回憶這一過程時,語氣顯得得意洋洋,認為這是一個正常且令人高興的事;23歲時,盧卡斯認識一個女孩並訂婚,也許這是他能成為正常人的機會。可母親極力反對:害怕無法再控制兒子,於是痛失良緣;女友的離開,盧卡斯十分憤怒,便讓母親離世;盧卡斯進了精神病院,後因醫生相信他已恢復理智,而獲得假釋;1976年,盧卡斯結識另一個瘋子——奧蒂斯·艾爾伍德·圖爾,開始瘋狂生涯;1982年,警方例行檢查,覺得盧卡斯可疑,便留下盤問,沒等新一輪盤問,盧卡斯首先不耐煩起來,和盤託出二十幾年犯罪經歷,震驚世界;盧卡斯被判刑一波三折:被捕後判死刑——因被診斷妄想症而改判一身監禁——又改判為死刑——美國總統籤發緩刑令——最後仍死於死刑,享年65歲。

犯罪的種子也許從小種下

父親因故殘疾,靠賣假酒賺錢,對生活失去興趣。母親是風塵女子,是家中權威,嗜酒暴力。生活不順,讓母親脾氣越來越暴躁,便將小盧卡斯當作發洩憤怒對象。本該美好的童年時光,小盧卡斯失去左眼,腦袋遭受重擊。

健康的成長過程,孩子應該從父母的愛轉向父親的愛,最終將兩者的愛內化於自身,成為一個成熟的人。因此,母愛和父愛孩子的成長過程很重要,缺一或兩者混淆,都不利於孩子成長。

面對嗜酒懦弱的父親,小盧卡斯只能將感情放到母親身上,可母親易憤怒暴躁,讓小盧卡斯深受傷害。依賴母親的盧卡斯,孤立無援,身心無處安放,於是渴求獲得保護。

長大後的盧卡斯便會在所有人身上尋求「母親」的形象,可能是女性,可能是男性。這可能就是盧卡斯以後走向精神分裂、走向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盧卡斯迷上了捕捉動物,如鴿子、小貓、小狗等,會讓它們在痛苦中離去,並樂在其中。

一種可能,小盧卡斯經常接受母親暴力行為,便迫害另一個容易傷害的小動物來獲得支配權。在此過程,小盧卡斯會逐漸失去同理心和同情心,最終只會使用暴力來獲得支配權。

另一種可能,缺愛的盧卡斯將自己內心封閉,造成人際社交障礙,通過欺負小動物的行為來獲得父母的關注。父母越是不在意,盧卡斯的行為程度越深。

在生盧卡斯時,可以想像他母親牴觸或完全不期待的樣子

母親心情不錯,會將盧卡斯裝扮成小女生,讓他穿女服去學校。不敢反抗的盧卡斯來到了學校,迎來的只會是同學無情的嘲笑。也許此時,盧卡斯心中唯一的堅持轟然倒塌,此刻再也沒有朋友,再沒有一個男孩子的自尊和驕傲。

小盧卡斯的童年是不幸的,因為同年人的嘲笑、排擠或憐憫而自卑,逐漸變得內向,沉溺於自我世界當中,失去了成為社會中有用人的希望。遭受苦難的盧卡斯將很難明白奉獻才是人生的意義所在。除非有很親密的人,能夠拉盧卡斯一把,將關注點轉移到其它興趣至上,可惜這樣的人沒有。

但如果說:盧卡斯對母親的依賴感會逐漸變淡,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孩子在情感上越被剝離,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只會越緊密。

小盧卡斯被無情地傷害,他對母親的依賴會更強烈,越會理想化母親。因為每個人都喜歡幻想,無論是正常人還是精神病,都會幻想與他人的親密關係。小盧卡斯得不到感情的滿足,只能幻想自己與母親的親密關係,理想化母親,以獲得活下去的勇氣。

母親接待客人,會強制要求小盧卡斯觀看,導致盧卡斯不正常的性觀念。

可以想像,母親生盧卡斯時牴觸或完全不期待的樣子,否則怎能這樣對待自己孩子。母親的角色在孩子的生命中佔據無可替代的角色。

自出生後,孩子最感興趣的人便是母親,母親也是孩子最先接觸的人,母親的一言一行會影響孩子以後的為人處世之道。盧卡斯看見母親的隨便,便在內心埋下了一個觀念:不需要控制自己的衝動。

於是,盧卡斯之後犯罪的理由都是:她為什麼不願意和我發生關係。

家庭真的會傷人:這樣的童年,你為何還來人間

有不幸童年經歷的孩子,會嘗試尋找擺脫痛苦的方法。盧卡斯也許找小動物作伴,可母親的行為仍沒有改變。無法解脫的盧卡斯,只能將痛苦轉移至本是朋友的動物身上。在這過程,盧卡斯變得漠視生命,漠視社會規則,缺乏敬畏之心。

人格是能在家庭系統中扭曲的,受到暴力行為的盧卡斯也許仍在心中美化自己的父母,不斷改變自己以符合這樣家庭的生存規則,發展成「假我」,不知自己是誰,「真我」已經麻木,便失去了他珍貴、獨有的童年。

盧卡斯在法庭上辯解時這樣說:

我喜歡這樣,這很普通,就像很多人喜歡出去散步一樣,我們只是嗜好不同而已。如果我有這種需要的時候,我就上街去隨便找個人……」

家庭真的會傷人,這樣的童年,你為何還來到人間。

相關焦點

  • 《原生家庭》:如何修復童年創傷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安家》看得很多人憤懣不平,我們接受不了的,不止劇中不斷壓榨女主的母親形象,還有這種嚴重違反我們常識的情況:本應呵護孩子的母親為何成了「吸血鬼」?本應溫暖的家庭為何成了不得不逃離的深淵?今天為你分享一本簡單好讀的心理學著作,解答為何原生家庭會傷人的困惑,找到修復童年創傷的方法,治癒你內心受傷的小孩。
  • 童年陰影真的會相隨一生嗎?童年的傷,你的身體會記得
    最近看過這樣一個話題:「童年陰影真的會相隨一生嗎?」,這條話題底下有1萬3千多條回答,超過3500萬瀏覽。 有可能是父母無意一句傷人的話:「你看看別人,怎麼就你不省心」、「你是姐姐,為什麼不能讓一下弟弟」、「我工作那麼忙,沒時間陪你」 也有可能是童年被無視的一個願望:比如即使考了第一名也沒有買的玩具;還有可能是掩蓋在每一句「我是為你好」之下的那些壓力:「我打你是為你了你好」、「我這麼辛苦也是為你了好
  • 不要躺在童年創傷中等待你的「金秀賢」
    ,媽媽就是為了這樣才生了你。」其實他們就是世界上沒有穿病號服的人,站在爸爸、媽媽、哥哥這樣的患者背後。他們是童年創傷的受害者。當父母離開了,或斷絕關係了,在這道創傷裡只剩下了童年的自己。高文英在《喪屍小孩》裡講的故事就是,父母付出了全部,卻不知其為何飢餓。在偶像劇裡,男主角或者女主角性格裡的「創傷」會被設定為「拯救」的條件。《漂亮的李慧珍》裡,男主角白皓宇患有創傷後的應激障礙(PTSD),害怕雨天。某一天他在雨天開車出門後心態失常,竟然坐在雨中失神地淋雨。
  •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在所有感覺自己深受原生家庭影響的人的心裡或許都有一個最無奈的痛點,一開始以為可以改變父母,後來以為至少可以活出不一樣的人生,很久以後才發現,既沒有改變父母也沒有活出想要的人生,在與原生家庭曠日持久的對抗中,為何你始終沒有贏!小妮過去一直覺得在為自己而活,直到40多歲遇上婚姻危機,才開始回顧自己走過的路,一句至理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 童年受過的傷,會是一種成就
    人生實苦,童年的傷害,成年的無助,都是人生道路上的石子,或許我們不畏縮不退讓,也許能夠認真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據統計75%的孩子都遭受過或大或小的童年逆境,都存在著童年的傷疤,不管是在校園裡還是在家庭生活中。沸洛伊德說過:「人的創傷經歷,特別是童年的創傷經歷會對人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 罪犯都長了「罪犯臉」?心理學家:你的人品都寫在臉上了
    這類人就像電視劇裡的反派,從他一出場開始,你就知道他不是個好人。我們有這樣的判斷,主要是從對方的眼睛來判斷。從心理學方面分析,即使是再會偽裝的人,也只能偽裝自己的表情和動作,很難偽裝自己的瞳孔。我們可以強迫自己哭,也可以強迫自己笑,但無法強迫自己的瞳孔進行收縮、擴張。也解釋了為什麼一個人說謊的時候,是不敢直視對方的。
  • 3個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的不幸之人,他們童年又經歷了什麼?
    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不幸的童年不一定都是父母雙亡或者是家破人亡,有些事情雖然沒有恐怖的畫面和那麼悲慘,但是冷暴力,父母錯誤教育,永遠無法停止的爭吵,讓每一個不幸的孩子童年充滿了可怕的回憶1.我痛恨酒精!
  •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什麼樣的童年是「好的童年」?
    思思的不幸是從童年時期就開始的,她的父母為了二胎而忽視了她,導致她的性格有了變化,即便到了最重要的填報志願時刻,她都無法反抗父母,做出最優選擇,這樣的不幸童年還會影響她的一生。反觀小霜就完全不一樣,她擁有父母的理解和寬容,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將來也能在喜歡的領域中工作,因此她是幸運的。倘若家長不希望孩子用一生治癒不幸的童年,那麼就應該學會避免讓孩子度過不幸的童年。
  • 潛意識測試:你童年的陰影是什麼
    他們更多的是希望鍛鍊你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培養你的同情心。童年裡,陪伴你的玩具少而精,至今你還留著一些令你懷舊的童年物品吧。如果用「慈威」這個詞來形容你對父母的印,可能最恰當不過了。  也許是因為工作過於繁忙,有多少交流是在和顏悅色下進行的呢?
  • 被忽略的童年創傷,真的會伴隨一生嗎?
    童年陰影真的會相隨一生嗎?知乎上,有這樣一個話題:「童年陰影真的會相隨一生嗎?」,這條話題底下有1萬3千多條回答,超過3500萬瀏覽。原本很多人以為童年不良經歷是一個很嚴重的事,只有被虐待、毆打、霸凌、侮辱才算陰影。
  • 童年創傷,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下)
    提到「童年創傷」我們很容易想到「原生家庭」,其實創傷事件遠不止於家庭之殤。童年創傷是很多精神、心理、行為、軀體疾患的的高危因素。影視作品中看到的變態殺人狂,以及精神病患者,多數曾有過嚴重的童年創傷經歷。但是這並不等同於,只要童年受過傷害,一輩子都活在陰影之下。
  • 童年原生家庭的傷,為何要用一輩子時間去和解?
    有些父母只是名義上的父母,沒有"更新迭代",處處映襯著上一輩父母的影子,註定了一些孩子的童年悲劇!而童年原生家庭的傷,卻註定要用一輩子時間去和解!沒有誰生來就是一名合格的父母,沒有任何一個具體標準可以去核驗父母的合格程度。孩子和父母之間到底該如何相處?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這個都是因人而異的,多少人還在沉浸在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中無法自拔?
  • 童年的傷,身體會記得
    那麼,在現實生活中,童年逆境對於那些經歷過童年創傷的人來說,究竟意味著怎麼? 一項長達20年的醫學研究的結果顯示,童年逆境將對孩子的心理造成深刻的影響,甚至會持續幾十年地改變他們的身體。它甚至會改變這些人的基因呈現方式,改變細胞複製的方式,大幅增加心臟病、腦卒中、癌症、糖尿病,甚至包括阿爾茨海默病的罹患風險。
  • 原生家庭與童年創傷,如何穿越那些你在成長中曾經受過的傷?
    -阿多尼斯 原生家庭的生活經歷對我們的一生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包括對自我的認識,對待他人的方式,甚至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很多時候,雖然我們的生理年齡已經成年,但是因為童年時期的創傷沒有解決,我們內心還住著一個身心發育不良的兒童。
  • 童年創傷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童年的創傷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有一個回答講述了幾個影響。1、與內在失去聯結2、受虐的孩子長大極有可能成為罪犯3、自戀性失常症狀4、失去對人的信任5、產生不實際的幻想6、無法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7、思想扭曲8、內心空虛童年創傷有多大?
  • 我們心裡的「陰暗」,是童年留下的「陰影」質變
    家人申請監外執行,直到司法人員多次介入,少年背後的驚人秘密才悄悄露出水面。 而這個秘密,也只有很少的工作人員知道,少年的家人直到最後都不曾知。 他們通過撒潑、任性、鬱悶、拖延、厭惡等行為方式來建立防禦機制,用以保護自己免受更多危害。當成年人有這種行為方式時,也屬於一種童年時期的情緒激活。
  • 童年是什麼樣的
    小時候最惱火的事就是挨打了,作業沒做好考試沒考好課文沒背數學題不會做乘法表不會背,這些就是我最大的壓力了,去學校的路上想著我今天要被老師打了怎麼辦,我怎麼才能躲掉這次打,想著要不我走慢點吧這樣晚一點挨打,還想著希望老師今天有事來不了,還希望老師能搞忘,要是留級在多上兩年小學的話我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禱告祈求老天幫忙了。
  • 童年經典沙雕廣告!你還記得哪些?
    80、90年代的童年屬於電視機。 廣告裡那些經典又搞笑的情節、臺詞,給我們的童年生活帶來歡樂、友愛、分享...... 腦白金:「送禮就送腦白金。」 旺旺:「你旺我旺大家旺。」
  • 深井效應:童年的傷,身體會記得
    校醫建議他來做「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檢查。仔細檢查之後,醫生發現,他還患有持續性哮喘、溼疹和生長停滯的疾病。在詢問病史的時候,迭戈的母親提供了一條重要信息:迭戈在四歲時,一個中年男人對他進行了性侵害。迭戈父親在知道兒子的遭遇後,不但沒有安慰遭遇重創的孩子,反而把一切責任都歸咎於兒子,經常衝他發火,而且開始變本加厲地酗酒。
  • 童年創傷會影響人的一生
    理解童年創傷 兒童健康專家經常談論兒童遭受的負面經歷,即兒童在生活中遭受的創傷事件。童年創傷有多種形式,包括情感忽視、身體受到虐待、親人突然死亡、目睹家庭暴力、經歷自然災害、在嚴重車禍中倖存以及其他強烈的情感經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