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偷走了中國人的信任感?(深度好文)

2021-01-16 領導高參

高端人士重要參考資料,20萬讀者關注的優質刊物。新朋友請點擊上方藍字,可以免費關注。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目前,中國社會的總體信任進一步下降,已經跌破60分的信任底線。人際不信任進一步擴大,只有不到一半的調查者認為社會上大多數人可信,只有兩到三成信任陌生人。」這是兩年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發布的社會心態藍皮書中的描述,當時曾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


誰偷走了中國人的信任感?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到了一個段子。說是在如今的中國,賣包子的不吃自己做的包子,種菜不吃自己種的菜,賣藥的不敢吃自己生產的藥,賣奶粉則從不吃國產的奶粉......


這個段子本身就很好地從一個側面回答了我的這個問題。當造假作假、坑蒙拐騙成為一種風氣,甚至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時尚,每個人能做的就只剩兩件事了。一個是只相信自己,另一個是絕不相信別人。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被患上了欺騙恐懼症,他們從小就被無數次教訓告誡,不要跟陌生人說話,而現實又強化了這個版本的判斷。從前天災多人禍少,現在天災不少人禍則更多,每個人都不願意輕易將信任贈送給別人。連回家過年,長輩們也不免一概地會嘮叨上一句,「出門在外可得長點心」。


「快遞來了不敢開門,查水錶的不讓進屋,入戶人口普查不得不改成去居委會報到......」這些被拿來當做是信任感缺失的推舉案例,在我看來,不過是群情洶湧的現世社會裡普通人正常而基本的自我保護罷了。


更可怕的不信任,在於群體心理的巨大分裂:官民之間,人們不信闢謠,偏信傳謠;商民之間,不信國貨,一味青睞洋品牌;家長不信任老師,患者不信任醫生,觀光客不信任店家……


悲催!人們遇到事情,遇到人,總是將質疑放置在信任前面之時,而這根本不正常。但說到誰應該對此負責,公平來講這是整個社會的共同失敗。每個人都該對社會信用體系的巨大透支負責。官方的監督缺位,民眾價值觀的異化,客觀上都起到了為社會的負面與病態「添磚加瓦」的作用。


想起那句充滿正能量的網絡名言:「你所站立的便是你的中國,你怎樣,中國便怎樣。」這話當然不完全對,但我們可以以此為鑑的是,應該放棄那種「一切假醜惡都是體制的錯」的公知思維怪圈。修補社會信任的裂縫,需要民眾調整心態,用善心、平常心看待外部世界。當然,更需要有關部門承擔起自身的責任,通過法律和制度手段規範社會秩序與道德,重建社會的公平與信任。



中國人的信任從未超出過家庭範疇:


經濟學家阿羅曾經這樣斷言,世界上很多經濟落後可以通過缺少相互信任來解釋。而在中國社會中,社會中間組織一直處於缺位狀態。中國社會的信任依然停留在家族信任階段。


1、沒有信任,就沒有社會秩序


社會學家齊美爾說:「信任是社會中最重要的綜合力量之一。沒有人們相互間享有的普遍信任,社會本身將瓦解。現代生活遠比通常了解的更大程度上建立在對他人誠實的信任之上。」


信任是建立社會秩序的主要工具之一。之所以能發揮這一功能,是因為信任可以使一個人的行為具備更大的確定性。增加行為的確定性又是通過信任在習俗與互惠性合作中扮演的角色來完成的。信任早已成為人格中的重要品德而進入習俗,而習俗不僅在成長期塑造著人格,並且在其後,靠著對違約和失信者施加的社會壓力,約束著人們的行為。


2、中國社會依然是「低度信任社會」


信任產生於社會中間組織。社會中間組織是政治權威之外的社會力量建立的群體或組織,在社會結構中承擔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創造一個健全的社會,光靠國家機器和公民個人是遠遠不夠的,自由集合的「群」很可能將於人類共始終。


在這方面,美國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按照日裔美國學者弗郎西斯·福山的說法,美國有著雙重的文化遺產:個人主義與社區主義。美國不是純粹的個人主義社會,美國人非常喜歡社交,是對他人信任程度很高的民族,建立了極其發達的民間組織。


福山敏銳地觀察到這樣一個事實:「美國人是反中央集權主義者,但是那些同樣是反中央集權主義的美國人卻自願服從各種中間社會團體的權威,包括家庭、教會、本地社區、工作場所、工會和專業組織等,他們是社團主義的支持者。」他認為,美國是一個具有高度自發的社群傾向的社會,普遍地存在高度的社會信任,因而可以建立大規模的經濟組織。在這種組織中,非血親人員可以輕輕鬆鬆地為著共同的經濟目標合作。美國的個人主義與社團主義互相促進和制約,共同塑造著美國的文明。


在中國社會中,社會中間組織一直處於缺位狀態。中國社會的信任依然停留在家族信任階段。


過去幾千年,儒家文明雖然一直在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但中國社會依然是一個「低度信任社會」。在這套文化觀念中,沒有個人的價值和尊嚴,而只有嚴格的等級秩序。由於沒有彼岸的「信仰」和此岸的「契約」,其結果便是一種奇特的「二律背反」——表面上形成了強大的中央集權體制,實質上整個帝國都是一盤散沙;表面上家庭成為社會紐帶的核心,實際上信任從來也沒有超出過家庭範疇之外。


由於信任只是局限於家庭之中,使得人們在社會交往中不得不付出巨大的成本來與陌生人之間達成某種形式的「信任」——這不僅對經濟的良性運行造成了顯著的傷害,也在很大程度上傷害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3、信任一旦打碎,恢復起來難上加難


簡化複雜,是人類從生存中進化出的戰略。而人類社會中的信任,則具體承擔著簡化複雜的功能。


總體而言,信任可以分為三類:人格信任、貨幣信任、專家信任。人格信任是人類最古老的一種信任,在原始時代,在每個社會成員的生活圈子比較小的時候,那個時候的信任,基本上都是人格信任。那時候挑選合作夥伴,挑選的都是某個人,而不是某個角色、某個分數、某個大學畢業的。某人我知根知底,這就意味著他是可信賴的。這種類型的信任,叫做人格信任。


隨著生活圈子的擴大,當我們走出了血緣和熟人的圈子之後,就不再能夠找到所信賴的人保護我們,和我們交換,和我們合作。我們走到了陌生的圈子裡,在很大程度上告別了熟人,但是還需要合作,還需要交換,因為社會生活就是建立在社會交換的基礎上的。這時候人們就只好尋找建立另外一種社會信任機制,其中之一是貨幣。


當你拿著貨幣的時候,這地方你誰也不認識,不要緊,你可以靠你的鈔票來住店,靠你的鈔票來坐船、坐車、坐飛機,都不會有問題。貨幣信任的結構是從眾,即貨幣(尤其是紙幣)在流通過程中已被證明是可行的,通過了人們日常生活經驗的檢驗,為人們所普遍接受。


第三種信任機制是專家系統。當「熟人」當中沒有能幫你解決特定問題的人時,就需要求助於「專家」。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生病了,就要找一個好大夫去看。找誰看?你說不清楚,不認識人,更不認識這樣的大夫。那怎麼辦呢?你會找一個好醫院,找這家醫院裡一個大牌醫生,教授級大夫,主治醫生,掛一個14塊錢的號,這樣你就會覺得心裡踏實了。這就是專家信任。


人格、貨幣、專家,這樣三個系統支撐著我們社會中的全部信任。而目前中國發生的信任危機,就是在這三個系統裡,都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正如上文提到的,同發達社會中的系統信任相比,我們社會的系統信任還遠不完善。我們在更大程度上還必須依賴人格信任,熟人間的信任仍是我們社會賴以立足的基石。從「殺熟」成為中國社會一種普遍現象開始,我們賴以存在的最基礎的信任結構開始瓦解。「殺熟」標誌著不僅在陌生人中缺乏信任,而且熟人中的信任也日益喪失,意味著社會信任降到了最低點。


一個社會當中的信任,是該社會數千年文明的結果,所造就了有些社會的成員信任度比較高,有些社會的成員之間信任度稍低一些,但是每個社會都享有一定程度的信任。這個是幾千年文明的產物。但是當社會一旦把它打碎,要想恢復的話難乎其難,甚至要以「代」為單位才能得以轉變。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END-

目前已經有100000人關注了養生雜誌

您也快來免費關注我們吧

↑↑↑長按二維碼,選擇識別和關注


相關焦點

  • 深度好文:愛情是不需要緊迫盯人的,它應該給愛人足夠的信任感
    拼命對一個人好,生怕做錯一點對方就不喜歡你,這不是愛,而是取悅。分手後覺得更愛對方,沒他就活不下去,這不是愛情是不甘心。你拼命工作努力做人,生怕別人會看不起你,這不是要強,而是恐懼。許多人被情緒控制,只敢抓住而不敢放棄。但什麼都不敢放棄,你活得多累。會放棄的人生才會更灑脫。那次美麗的邂逅,道是無意卻是有意,前世的盟約綰成千結,擱淺在西湖斷橋。
  •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
    偷心作詞:丁曉雯  作曲:郭子演唱:張學友 是寂寞慢慢佔領我的心長夜裡越來越冷清回憶裡越來越孤寂是後悔慢慢侵蝕我的心抹去了最後的淚滴從今後不再為誰哭泣 我不敢再問是什麼改變你的眼神對愛厭倦對愛疲憊對我已沒有感覺溫柔的纏綿難道只是一時的氣氛留不住人留不住魂留不住你的一切 是了解慢慢傷害我的心就讓我醉死在夢裡在夢裡永遠不要清醒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不能分辨黑夜或天明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我的眼睛看不見我自己
  • 孩子,是誰偷走了你的視力?
    仰望藍天,欲哭無淚,試問蒼天,是誰在偷走我娃的視力?小小的年紀,鼻梁上將要架起一副眼鏡,過早地承受這無言的苦痛。媽媽想到這,心如刀絞。孩子,到底是誰偷走了你的視力?是色彩斑斕的糖果?是爸爸媽媽的手機?多吃幾顆糖,偷看幾眼手機,偷看一集動漫,偶爾看下霓虹燈,有時玩會溜溜球,也能偷走視力?五月的雨,淅淅瀝瀝,落在身上,顫起寒意。孩子,到底是誰偷走了你的視力?文章系姝姝妮的童話原創發布,未經授權,謝絕引用和轉載,違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 是誰把我的心偷走了
    高空明月繭在飛,不知心兒被誰偷。夏日的神偷夏日的夜裡,一陣輕風吹過臉龐,多麼舒爽,閃閃發光的繭火蟲在飄飛,多麼晶瑩透亮,在炎熱的夏季是什麼把我的心點燃照亮,射出比太陽還要多的熱量,把我整個細胞灼燙。這時,我的心完全失去了控制,被她徹底的偷走了。別的小偷偷的是金銀錢財,而她偷的是「心」她可真算的上是一個「神偷」。這時,我的嘴唇熱了起來,又辣又熱,天哪!她在吻我的唇,這是真的嗎?這一吻,我從美夢中驚醒,一睜眼卻看見她正在調皮的吻我的唇,原來我並不是在做夢,是她真正的在吻我,我毫不猶豫的反過來狂吻起她,那麼深情,火熱,甜蜜,仿佛這刻全世界都在燃燒。
  • 《誰偷走了我的童年》彈唱譜,詞曲:維樂
    原創歌曲《誰偷走了我的童年究竟誰偷走了我的童年,抹去了曾經純真的笑臉。僵硬的雙手,腳步很緩慢,我只能在遠處看別人玩。究竟誰讓我的世界黯淡,每朵花不芬芳也不鮮豔。只有我感到,心在微微顫,流下的眼淚只能默默咽。----我多麼渴望,童話中森林裡的一座木房。我變成粉刷匠,把它塗鴉成我的快樂殿堂。
  • 信任感在兩個人關係中的重要性
    如果一個人想要擺脫單身但始終找不到能與自己相戀的人,多數是內心缺乏信任感,或是很難與他人建立信任感。因為沒有信任感,所以也很難發展出更為親密的關係,想要擺脫這種狀況,需要作出以下調整:擺脫曾經戀愛的經歷多數處在單身狀態的人是因為沒有從上一段的戀情中走出來,人雖然分開了,但心還沒有出來。從另一方面講,也可以說內心是拒絕他人的,或是怕再重複上一段的傷痛。從此段戀情後,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保持著單身狀態,或是很難遇見如自己心意的人了。
  • 信任感
    信任人的能力對於建立有意義的、彼此滿意的人際關係是必不可少的。這裡的人際關係可以是指和家庭成員、愛人、配偶或同事之間的關係。信任感使人們可以相互信賴,相信自己會被關照,並且對於人際關係的持久性有信心。缺乏信任感導致人們時常懼怕他人的侵犯,有被忽視的感覺,以及一種永久性的孤獨感。信任感在生命的早期就已經發展起來了,並且取決於個人氣質以及與幼時看護者之間的早期關係。但是在我們思考一個人獲得信任的能力的根源之前,我們需要對信任是否存在加以確認。
  • 《誰奪走了人的天壽?》(深度好文)
    是誰奪走了人的天壽?         動植物世界裡一切皆道法自然,它們遵循春生、夏長、秋蘊、冬藏的基本規律,中國農曆的二十四節氣基本將地球北半區域的自然規律揭示出來。大多人為什麼活不到自己的天壽呢?悖道而已! 有誰相信:是營養過剩害了我們,是情志不遂也害了我們,是運動量少害了我們,是睡眠不足害了我們,是欲望過多害了我們,是思慮過勞害了我們。
  • 黃金瞳是誰偷走了資料打傷孟教授 戴眼鏡的男人是莊睿師哥嗎
    【黃金瞳是誰偷走了資料打傷孟教授 戴眼鏡的男人是莊睿師哥嗎】《黃金瞳》莊睿在看清秦萱冰的面目之後,感覺到很傷心,於是他打算跟著苗菲菲還有孟教授一起去蒙古找文物,但在中途的過程中可能出現了叛徒,這個人打傷了孟教授,還偷走了資料,最有嫌疑的就是他。
  • 信任感是最終極的背書
    圖丨喵與汪文丨曙光
  • 人人都有夢想,你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到底是誰偷走了你的夢想?
    以前,有人在網上調研了一下這個問題「誰偷走了你的夢想?」答案卻讓我感到匪夷所思,有人說是老師,有人說是父母,有人說是親友。答案可謂是五花八門,但唯獨沒有一個人回答說偷走我們夢想的是我們自己!為什麼這麼多人都認為是別人偷走了我們的夢想呢?因為當他們把那個曾經有個的夢想告訴別人時,或許因為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聲蔑笑,甚至是一聲輕哼,他們便放棄了他們所謂的夢想。
  • 臥蠶被修沒了的朱一龍喜提熱搜 龍哥內心OS:誰偷走了我漂亮臥蠶?
    臥蠶被修沒了的朱一龍喜提熱搜 龍哥內心OS:誰偷走了我漂亮臥蠶?時間:2019-06-28 16:5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臥蠶被修沒了的朱一龍喜提熱搜 龍哥內心OS:誰偷走了我漂亮臥蠶? 一大早起來首頁都在尋找朱一龍的臥蠶,這是怎麼回事?
  • 人活著,別缺德(深度好文)
    文|凌小麥人活著,別缺德,萬事有輪迴,你給別人的一切,都會回到你身上!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的是善心,修的是德行。你若德行高尚,禍會遠離,你若作惡禍,福會遠離。人活著,別缺德。要知道世間福禍皆有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 菇涼,是誰悄悄偷走了你的心
    你現在還能想起你和男票有談戀愛的時候是怎麼就被他給偷走了你的心呢?戀愛好甜好美哦,可是他氣人的時候是不是也有種分分鐘想掐死他的感覺。還記得第一次和我先生見面的時候他看上去呆呆地,話都說不好,竟然還會臉紅。看著那麼大隻的他囧羞的像個大姑娘我卻微微心動了。
  • 相比品牌差異化,關鍵時刻,品牌的信任感更重要
    文/馬梓開鄭重聲明:本文僅通過百家號獨家發布,全網維權,侵權必究。品牌信任感的來源是什麼?品牌的信任感是從何而來的呢?我們作為消費者,之所以會對品牌產生信任感,是因為我們消費過品牌產品,對品牌很熟悉,相信品牌的品質,如此等等。
  • 雙子座信任感建立的全過程,如何與雙子座建立信任
    人與人之間的橋梁,不僅需要溝通,還需要信任感來搭建。信任感遠遠大於溝通,被信任的感情,即使彼此之間沒有溝通,沒有聯絡,靜靜的放在角落,也不害怕會消失不見。而,感情中的信任被破壞,哪怕是血濃於水的親情也可能面臨著崩塌。 每個人對信任感的需求不一樣,來源也不一樣,有些信任感需要長期慢慢的建立,而,有些信任感會因為對方給的感覺很好在一瞬間突然就建立起來。
  • 沒有「信任感」的婚姻,與離婚也就一步之遙
    夫妻之間一旦缺乏信任感,有了懷疑的苗頭出現,那麼這種念頭一定會頻繁地佔據生活。我的一位讀者是一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女性,她從內心深處害怕自己的老公離自己而去,害怕被拋棄。因此她通過各種途徑調查老公,明明是最親密的枕邊人,她卻不願意開口直接和老公進行溝通,選擇背地裡託人跟蹤自己的老公。
  • (深度好文)
    文/飛魚百因必有果,世道因果輪迴。對於這次疫情,人類真該好好反省下了,請記住:地球的環境,動物,人類都是平等的,不要認為自己是人類,就是天下老子最大,天不怕地不怕,可你們曾知道人類是地球上最渺小的。大自然創造了人類,創造了每一個生命,每個生命都是平等的,要保持這種平衡,沒有誰可以為所欲為,沒有誰可以掌控誰,非要打破這種平衡,只能是自食惡果,槍響之後沒有贏家!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載物之厚,萬物生靈皆有因果循環。一個地球上,它們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最大的財富,而人類應該回饋給它們則是人性的善良。多少人抱著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來對待身邊的一切。
  • 佛經中最有禪意的句子,句句都是人生智慧(深度好文)
    別有點成績就寫在臉上,誰一生沒有幾處得意?你炫耀的只是自己的無知與淺薄。別稍有哀怨就到處示人,誰的心坎上還缺少幾道傷口?你展現的只是自己的羞愧與卑微。當你能把得失深藏於心,人生自然變得厚重。4.這樣的簡單和純淨,讓人敬仰;有的人云山霧罩,看起來很複雜,很有深度,其實,這種深度,並不是靈魂的深度,而是城府太深。這種複雜,是險惡人性的交錯,而不是曼妙智慧的疊加。簡單,最美!6. 人生的際遇,請,未必會來;躲,未必能免。心態放平,要來的正確面對,失去的淡然想開。人生的坎坷,大多因為自己不肯轉彎或者總是逃避。坎坷如疾病,藥方固然重要,早防早治比什麼方子都強。
  • (深度好文!)
    他身上所有的錢物和證明文件,都被小偷偷走了。偷走了。強尼無力支付房租,也沒錢旅行。於是就成了一枚流浪漢。聽了強尼的敘述,凱特哭了。▲ 凱特(左)與強尼(右)的合影(圖源:推特)遇到強尼,一定是老天的安排。老天讓她幫助勇敢強尼,回歸正常生活。(03)凱特去找自己聰明的男友,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