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伴隨著美國允許公司參與華為5g標準合作等利好消息,5G板塊大幅回暖,龍頭中興通訊表現強勢,港股3天大漲20%,A股漲超10%。
消息面上,中興通訊在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提問,稱,「公司具備晶片設計和開發能力,7nm晶片已經規模量產,並在全球5G規模部署中實現了商用,5nm晶片則正在技術導入」。
中興通訊或許早已布局5G基站晶片
最近,臺灣媒體的消息,中興自主開發的7nm 5G基站晶片是由臺積電7nm工代工,由日月光投控的2.5D/interposer技術進行封測。
另外,去年9月中興公布的數據顯示,當時中興已在全球獲得35個5G商用合同,與全球60多家運營商開展5G合作,5G基站全球發貨已經超過5萬個,同時中興預計截至2019年年底,其5G基站出貨將會超過10萬個。而這些5G基站應該都採用了中興自研的5G基站晶片。
去年中興7nm 5G基站晶片量產之後,今年已經成功實現了規模化部署和商用。而新一代的5nm 5G基站晶片也已開始技術導入,據此預測,明年中興的5nm 5G基站晶片有望實現商用。
厚積薄發的中興 領先的5G技術實力
根據IPlytics統計的截止2020年1月1日的數據顯示,在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ETSI)定義的5G SEP專利(標準必要專利族)數據當中,共有21571個5G標準專利族聲明。按照申請的公司來分類,中國的華為公司擁有最多的已申報的5G標準專利族,達到了3147族,其次是三星(2795族),中興(2561族)則排在了第三位。
在1996年,中興就專門成立了晶片設計部門,2003年成立中興微電子,從成立至今,中興微電子自主研發並成功商用的晶片已達到100多種,覆蓋通信網絡「承載、接入、終端」領域,服務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
市場人士分析,在2018年的中興事件之後,對於中興的研發能力都有著很大的質疑,中興的「立即」休克的表現,使得其在網友的口碑中開始「撲街」。相比之下,華為在2019年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之後的仍然能夠「正常運轉」,則成為了「抗美英雄」,網友們的「偶像」。
總的來說,華為在整體的研發技術實力,以及供應鏈關鍵元器件上的自主性,確實要比中興更高,但是中興在5G通信技術及晶片設計領域都擁有著較強的實力,不僅在國內,在全球也算得上是具有領先地位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興也很早實現了關鍵的資料庫、作業系統的自主研發。其中,成立於2004年的全資子公司――中興新支點就是國內知名國產作業系統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