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與領導閒聊,聽他推薦一本書,講透了中國人的人性和性格,比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寫的好的多了,就是林語堂1935年寫的《吾國與吾民》,這是一本向西方人介紹中國人的書,作者對中國人的人生理想,生活狀態等進行了闡述,非常符合中國的實情。我昨天看了其中一章,中國人《人生之理想》,頗有感觸,是為記。
在1935年,林語堂所觀察到的,大部分中國人人生的理想是什麼?或者說中國人所認為的人生意義是什麼?人生的目的是什麼?
林語堂從中國文化傳統的角度,對這個問題做了解答,他認為,中國人深受孔子人文主義的影響,大多數人的人生目的是——樂天知命以享受樸素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和和諧的社會生活。人生的目的在純潔而健全的享受生活,人生的最大成功是在此塵世生活上能達到和諧而快樂的程度。
我把這幾句話重複讀了好幾遍,樂天知命,以享受樸素的生活,是家庭生活和和諧的社會生活,人生的目的在全集而健全的享受生活,人生最大的成功是在生活上能達到和諧而快樂的程度。
這幾句話真的讓我感覺非常的受用,我自己反省自己的性格愛好,發現這句話真的可以概括自己的人生理想,人生目的。
人來到世上,既不是為了來世做準備,也不是為了獻身於什麼高尚的理想,也不是為了追求神靈的世界,永生不滅,成仙成神,而只是為了成績而健全的享受生活,享受這生活的快樂,珍惜這難得的一輩子,去享受去體驗生活。這其實就是所謂的知足常樂。大概中國人特別容易知足常樂,缺乏進取,而西方人比較喜歡向外追逐,功成名就,缺乏享受。
我的內心是嚮往田園生活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這種簡單樸素快樂的生活。我現在所有的努力追求也不過也是為了能夠更好的享受生活,體驗生活,純潔而健全的享受生活。這真的可以作為我目前認知裡,人生的終極目的啊。
中國人心目中之幸福,非為施展各人之所長,像希臘人之思想,而為享樂此簡樸田野的生活而能和諧地與世無忤。
把純潔而健全的享受生活作為人生的終極目的,人生使命,按照之前精英與普通人的區別裡面思維六層次,精神,身份,bva,能力,行為,環境,順勢推下來是什麼樣子的呢?
人生使命——樂天知命以享受樸素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和和諧的社會關係。
身份——一個樂天知命的人,隨遇而安的人,對物質追求不高的人,家庭生活和諧的人,和別人和諧相處的人。
Bva——什麼價值觀能夠支撐我這個身份?我的價值觀是,樂天知命,樸素,隨遇而安,知足常樂,要與人和諧相處,互幫互助,精神要純潔,精神要健全,身體也要健全,謹慎,知足,樂觀,友善。
能力——我需要什麼能力?心理調節能力,抗壓能力,從生活中發現美的能力,發現善的能力,享受現有生活的能力,賺錢獲取物質生活必須的能力,運動能力,人際溝通能力。
行為——我要通過什麼行為來獲取這些能力?要通過學習實踐,提高心理耐受力,以家庭和人際關係為重,聚焦在這裡,如何構建和諧的家庭和人際關係?要賺錢設法獲得足夠的物質基礎,勤儉節約,開源節流。
環境——我身處什麼環境,可以有力促進這些行為?多向厲害的人學習,接近擁有相似目標的人,共同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