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卡耐基曾說過:
「當今社會,一個人的成功,僅有一小部分取決於專業知識,大部分則取決於說話的藝術。」
說話看似是一件隨意的事情,但其實可以彰顯一個人的秉性,對方從你的話語中也許就品出了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所以說一個人「命」好不好,看說話就知道了。
02.
「拒絕誇誇其談,好運不請自來」
曾看到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小麗是某手機品牌的銷售員,一天一名顧客前來諮詢購買商品,小麗認真地介紹著品牌的產品。
這時顧客問了一個問題,說「你覺得你們的手機與某某品牌的手機相比有什麼優勢」。
小麗不慌不忙的回答著,介紹著自己品牌手機的優勢,本以為正要結束之時,小麗發表了自己對另一個品牌手機的評價。
她沒有一味的貶低,反而選擇有理有據的誇讚。
這讓顧客頗感驚訝,當即選擇買下了這個品牌的手機,並且推薦給身邊許多親戚好友。
很明顯,最終說服這名顧客的不只是手機性能上的優越,更有小麗有的放矢的話語。
如果小麗選擇貶低對方品牌,一味誇讚自己的手機,結果也許大相逕庭。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她的誇誇其談反而讓顧客不願意相信這個品牌,不由的產生心理上的排斥。
一味誇誇其談反而讓人感覺油膩厭倦,不如實事求是、有一說一。
不過度褒貶,不泛而空談;會認真思考,會理性對談。
03.
「會說話,第一印象不會差」
初次相識的人,我們都會對對方產生第一印象,這個第一印象包括儀表妝容,更包括言談舉止。
可曾記得《甄嬛傳》中沈眉莊與皇上太后的初次見面,寥寥數語,溫婉端莊便已刻入心間。
她頗具內涵的問候,溫柔緩慢的語速,讓人不自覺地想綻放笑容。
也是留下的第一印象,讓她日後在宮中多了一絲寵愛,一份敬重。
又能否想起近日即將開播的《三十而已》中江疏影扮演的王漫妮。
當同時面對一個衣著樸素,背著買菜包的顧客時,她的同事選擇置之不理。
而她卻選擇耐心講解,不管顧客問到哪類產品都不顯焦躁,語氣平緩。
而正是她這樣一視同仁的態度,仔細認真地講解讓那位看似樸素的顧客選擇購買她們店裡的一套高級定製。
王漫妮可能會因此受到獎勵,得到重視,而這一切的好運又源於她自己的會說話。
第一印象很重要,因為它影響著對方對你的態度,影響對方是否會繼續和你合作;
和你有下一次的見面,和你展開一段甜甜的戀愛,和你……
而會說話更重要,因為它影響著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
04.
「說話有『情』,都不尷尬」
我們常常會評判一個人的情商高低,究其標準不言而喻,自是說話。
林肯當總統期間,朋友向他引薦了一位閣員,林肯覺得這人品行有問題,遲遲未任用。
朋友再見他時便詢問他原因,林肯回答道:「我不喜歡他的『長相』」。
朋友頓時一驚:「你也太嚴格了,他的長相又不是由他自己決定的,先天形成的他自己也沒有辦法改變啊」。
林肯否認道:「不!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就該對自己的『長相』負責了」。
朋友頓時領悟,沒有再過問過這件事。
很顯然,剛開始兩人對「長相」這個詞的理解並不一致。
而林肯正是巧妙的利用詞語的歧義,道出「那個人品行有問題,我不願用他」,既保住了自己的朋友有沒有違背本心。
可見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壞話好說,實話巧說。
既不能傷害別人,也不能違背了自己的本心。
說讓人如沐春風的話,說讓人便於理解的話,簡言之,就是要說得好,說的精,說的巧。
而會說話的人,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命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