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環的鏞記酒家,趙老師對張姐說,你的這束紫顏色的頭髮感覺很好。於是我對趙老師提到了周瘦鵑與他的紫羅蘭庵。舊時私塾裡的老師命題作詩「詠梅」,而不許出現「雲」「香」「雪」「白」等字眼。我從紫色的頭髮想到了周瘦鵑也使得趙老師很詫異。
我對於文學尤其是近現代的這批作家還是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但是抱著崇敬的心態,對他們的為人、為文十分感興趣。加上閱讀了一些兩地掌故家的文字後,或多或少地對這些人產生了一些共鳴。
周瘦鵑,江蘇蘇州人,他對紫羅蘭的鐘愛成為一時美談。曾在蘇州築「紫蘭小築」,蒔四時佳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花花草草》《花前瑣記》等散文集發行。據鄭逸梅老人文字記載,「紫蘭小築」名揚四海,貴賓籤名本上有劉少奇、朱德、周恩來、葉劍英、班禪額爾德尼等人的籤名。誰知這些人名在十年浩劫的時候還成為周的一大罪狀,隨著園中花草魚鳥的毀於一旦,周氏也不堪其辱,跳入園中井內自盡。
想到的還有一位和「紫」有關的作家即日本作家「紫式部」。在得知《源氏物語》的盛名之後,我買到了林文月的譯本。
我讀的《源氏物語》為譯林出版社版本,封面由臺靜農書寫。在扉頁上我引用了坂本太郎《日本史》裡的一段話:「這個時代的『氏』,具有觀念與現實兩種意義,必須分別加以理解。在觀念意義上,是指有著或者是相信有著同一父系祖先的全體家族和人們;而在現實意義上,則是指那些家庭的某些部落成員聚在一起,組成部落的形式。這種同族集團的部落也可以看作『氏』,另外,這些家族的某些成員為了加強自己的勢力,謀求政治上的地位而結合在一起。這種政治團體也可以稱作『氏』」。
紫式部並非作者本名,她是日本平安時期的文學家、俳人,她的生平與書中文字一樣撲朔迷離。日本文學與文化的神秘色彩於書中可見一斑。我之後讀到的鬱達夫的小說就有這種感覺。《源氏物語》與《菊與刀》以及上面提到的這本《日本史》是我們理解日本歷史文化的重要著作之一,同時戴季陶的《日本論》這本小冊子也使我受益匪淺。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裡有許多精闢的論述,其中談論日本人的文字也很有見地。
「紫」是書中的女主人公之一,所以本書又叫《紫之物語》,書從形式到內容都有許多未解之謎。林文月在譯本的序言裡介紹了作者的生平以及書中一些能夠交代清楚的事件。一位熱衷日式茶道、花道的朋友近日也曬出了拜謁紫式部墓的照片。
又想起上海博物館藏惲壽平的冊頁(六開)中有一開花卉,裱邊有吳湖帆題跋「畫中紫色最難,而淡紫色入神更難。吳氏花卉學南田最多,設色淡雅,或是從此而來」。(施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