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天,我們分別找來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學生,根據不同階段,從他們書本上找到一些詞語進行聽寫,能夠做到全對的確實不多。
我們隨後做了一個小調查,對提筆忘字的尷尬,9成人的「小竅門」出奇一致:每當遇到不會寫的字,就用手機拼音輸入法先打出來查一查。這讓人不禁想起網上流傳一個謎語:提筆忘字,打一類人。謎底:書「生」。
常用詞語難倒人
20日,我們總共列出了20個詞語,其中有幾個是初中時候就應該學過的。「面面相覷」的「覷」,錯誤率挺高。不過,「奇葩」這個現下使用率如此之高的詞,「葩」字的正確寫法卻難倒了不少人。
重慶育才中學高一6班的陳蘭,在14組漢字聽寫中有10組完全正確。奇葩的「葩」沒寫完整,「白」字處空著,這是字陳蘭上初中時是學過的,不久前才在電腦上用過的,就是沒注意字形,嘗試著「畫」也沒「畫」出來。陳蘭說,這個字書面不太會用,一般口語用得比較多,並且都是在手機和電腦上用。
面面相覷的「覷」,陳蘭把右邊的「見」寫成了「頁」,她說,這個成語跟頭有關係,而「頁」代表頭,所以很自然的寫成了「頁」。
這樣的「成績」陳蘭並不滿意,覺得自己錯多了。期末考試語文考了120分的她,一向對自己的語文要求比較高,平時注意積累詞彙量,但量還不夠多,有的字目前還沒見過。她還有一個小本子,專門記一些容易錯的字和生字,考試之前會拿出來複習。
過多的使用手機和電腦對寫漢字有影響嗎?陳蘭表示,目前影響不大,寫字的固定時間比較多,但是日常口語確實練得少了,書面語練得較多。
羅藝聽寫正確了12組。她把眾口鑠金寫成了眾口「說經」,這個成語羅藝沒聽過,一般來說沒聽過的詞她都會去聯想,而且寫對的概率很大。她當時想到這個成語的意思了,應該是很多人在說話,想過「爍」「鑠」「朔」,她又覺得一般聽寫的字都比較偏,所以就碰碰運氣隨手寫了。
面面相覷的「覷」,羅藝是實在寫不起了。「平時都寫得起,腦子突然短路了」,羅藝說,她只記得是「虛」字旁,右邊是什麼就非常模糊了,只有猜猜看。後來寫了「頁」,自己也覺得看起來不對頭。
「從小到大語文最好」,羅藝這樣評價自己。她這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考了117分,她覺得高中語文一下子變難了許多,自己初三語文還考過142分。
羅藝很喜歡語文,平時也喜歡練字。她對生字、偏字比較敏感,練幾遍就不會忘了;容易記混的字她也喜歡拿來練,覺得很有意思,別人容易寫錯的字,自己寫正確了,很有成就感。
羅藝說,自己練字的習慣從小學三、四年級就開始了,會一直堅持下去。
打開手機抄寫卡片
「辯論」「辨析」「辮子」「花瓣」、「人才」「人材」、「英雄輩出」、「功夫」「工夫」、「部署」、「不脛而走」 ……這些常常容易弄混淆的字,在用拼音輸入時會很方便地找到正確的字,甚至有些拼寫軟體會提供「猜字」功能,對前後鼻音、平翹舌的錯誤也能很好地掩蓋,一樣可以打出你想要的字。但是,如果只給你一支筆一張紙,你能否依舊準確無誤地寫出上面這些易錯字?
「有天我要寫個便條,寫到『再見』兩個字時,反應有點遲鈍,因為我不敢確定『再』字寫對了沒有。」大四畢業生方權說,事後想想,就這麼幾筆畫的字都弄不清楚,有點丟臉。
丟臉的不止方權一個人。譚勤是一家貿易公司的銷售,有一次路過樓下火鍋店,他聽到經理說:「這是誰下的單,啥叫遠洋火鍋?」之後,譚勤問了三個同事」鴛鴦「怎麼寫,大家一致的反應是用手機打一下。
在媒體工作的周先生,有一天突發奇想給遠方的朋友手寫卡片,好幾個字幾番猶豫還是沒猶豫出來。「還好,有手機,打開輸入拼音,找到字,一筆一划抄寫。想起來,怎麼這麼丟人呢!以前,曾洋洋得意的一手鋼筆字已經醜得狠了。」
遇到不會寫的字,你會怎麼做?20日,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也隨機找15多個市民做了個小調查。其中13個人表示,如果碰到字不會寫,第一時間會想到拿手機出來看看。
大學生羅新安說,平時遇到不會寫的字,他都是在電腦或手機上查詢。他認為,電腦和手機的普及,改變了許多人過去使用字典查詢漢字的習慣,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拇指派」。
而且,拼音輸入法的詞庫功能越來越強大,為漢字查詢帶來了極大的便捷。「這種現象也造成了人們對一些字詞的理解比較膚淺,以致很容易忘記。」
不過,羅新安認為「提筆忘字」也具有偶然性。跟「騎驢找驢」 一樣,「 提筆忘字」只是一種偶然的暫時性忘記,並不代表學習不紮實,更不能說明是「文化的衰退」。他打了個比方:「有時候遇到班主任,我們想打招呼卻突然忘了他姓什麼。」(記者 林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