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不順、情路坎坷,
你是否知道這與你的星座有關?」
「三大財運最強星座,看看有沒有你!」
「星座最完美配對!是不是你和你的他?」
在網上玩過星座佔卜的人都知道
很多佔卜平臺需要提供個人的真實姓名
手機號碼、生日,甚至是身份證號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就要小心了
因為一旦按照提示輸入真實信息後
你可能會陷入犯罪分子的陷阱
1
微信「算命」測「前世今生」
市民個人信息被盜
「一個手機小遊戲,輸入自己的名字,就能『算』出來『前世今生』,但隨後垃圾簡訊不斷襲來,這是意外『收穫』嗎?」天津王女士抱怨說。王女士體驗的就是微信朋友圈曾經非常火爆的一款佔卜類小遊戲,只要輸入個人真實信息就能「算命」,用戶還能把測試結果分享給其他好友,提醒其他朋友參與此遊戲。
△網絡圖片
浙江溫州的趙先生也有同樣的經歷。不久前他在微信朋友圈做了一個名為「多久後你會大富大貴」的小測試,隨後垃圾簡訊、騷擾電話紛至沓來。「有推銷房子的、推薦理財產品的,還有培訓班招生、有償發表論文等等。」趙先生說,他做這個測試時,確實按其要求及步驟輸入了自己的姓名和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
除了測試「前世今生」「大富大貴」,此類遊戲還有很多「變體」,例如,「測你5年後的生活」「測你下半生有哪些機會」「測你未來身價是多少」「測你的前世是什麼人」「測你的實際心理年齡」「測你的出軌機率」「測你是《甄嬛傳》中哪個角色」……
不少用戶是抱著「好玩」的心態參與了「免費算命」的測試。但是,很多用戶並未意識到,「神奇」的測試遊戲原來是挖了一個「坑」,個人信息很可能因此洩露。
網際網路安全專家介紹說,微信上各種算命、測身價的遊戲很多,這些遊戲名義上是「預測」現在和未來,實際上很可能是在盜取個人信息;這類應用製作很簡單,成本也低,用戶參與遊戲時需要輸入姓名、手機號碼等不同信息,這些都會被存入後臺資料庫;此後,後臺資料庫可以根據零散信息,拼湊出用戶完整的個人信息;如果用戶再使用手機銀行、支付寶等,這些金融電子帳戶安全將堪憂。
2
「AI看相、算命」?
臉部特性或成別人的「搖錢樹」
此前,還有一款名為「AI面相」的小程序,號稱AI學習了近20萬的真實人臉樣本數據,只需上傳個人照片,就能出具完整「面相」報告。記者切身體驗後發現,同一張臉,只要換了個角度,人生竟然就被改寫了!隨後記者又拿出了自家愛犬的照片,雖然識別過程中出現了明顯的錯誤,但是AI還是在努力解讀著。
△網絡圖片
相關人士表示,想算命的人之所以能夠認為這個結果是準的,就在於在信息的對接方面,會形成某種思維定勢。測試的人會往和命運相吻合的一方面加以解讀,和命運中不相吻合的信息篩選掉。
專家提醒,看相對於不少網友來說可能只是一種消遣。可是在不經意間,你自己的臉部特性、掌紋信息,很可能成為別人資料庫裡的「搖錢樹」。上傳手相的話,很有可能洩露指紋信息,上傳個人頭像照片相當於把個人的臉部信息洩露了,現在有很多的身份識別都是採用的指紋和臉部識別,進而會對個人信息安全造成風險。
個人信息洩露無處不在,防不勝防,如何識別信息洩露風險和提高防禦能力?公安機關總結出個人信息洩露後常見的5大類型作案手段,幫助大家「掌握防騙知識,築牢安全意識」。
3
常見的5大類型詐騙
一、虛假消息類
網絡平臺抽獎掃碼詐騙:犯罪分子通過簡訊、電子郵件等,假冒娛樂節目或知名企業向受害人發送虛假巨額中獎通知,並以「個人所得稅」、「手續費」、「保證金」等為藉口進一步實施連環詐騙。
引誘匯款詐騙:犯罪分子以群發簡訊的方式直接要求對方向某個銀行帳戶匯入存款,由於受害人正準備匯款,因此收到此類匯款詐騙信息後,往往不經仔細核實,就直接把錢款打入騙子帳戶。
引誘貸款詐騙:犯罪分子通過群發信息,稱其可為資金短缺者提供小額短期貸款,月息低,無需擔保。一旦事主信以為真,對方即以「預付利息」、「保證金」等名義實施詐騙。
偽基站詐騙:犯罪分子利用偽基站向廣大群眾發送網銀升級、10086移動商城兌換現金等虛假連結,一旦受害人點擊後便在其手機上植入獲取銀行帳號、密碼和手機號的木馬,從而進一步實施犯罪。
ATM虛假告示詐騙:犯罪分子預先堵塞ATM機出卡口,並在ATM機上粘貼虛假服務熱線告示,誘使銀行卡用戶在卡「被吞」後與其聯繫,套取密碼,待用戶離開後到ATM機取出銀行卡,盜取用戶卡內現金。
二、警告通報類
假冒公檢法等電話詐騙:犯罪分子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撥打受害人電話,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盜用涉嫌洗錢等理由,要求將其資金轉入國家帳戶配合調查。
醫保、社保詐騙:犯罪分子冒充醫保、社保中心工作人員,謊稱受害人系統出現異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渉嫌洗錢、製販毒等犯罪條例,之後冒充司法機關工作人員以公正調查,便於核査為由,誘騙受害人向所謂的「安全帳戶」匯款實施詐騙。
補助、救助、助學金詐騙:犯罪分子冒充民政、殘聯等單位工作人員,向殘疾人員、困難群眾、學生家長打電話,謊稱可以領取補助金、教助金、助學金,要其提供銀行卡號,然後以資金到帳查詢為由,指令其在自動取款機上進入英文界面操作,將錢轉走。
包裹藏毒詐騙:犯罪分子以事主包裹內被查出毒品為由,稱其涉嫌洗錢犯罪要求事主將錢轉到國家安全帳戶以便公正調查,從而實施詐騙。
虛構綁架詐騙:犯罪分子虛構事主親友被綁架,如要解救人質需立即打款到指定帳戶並不能報警,否則撕票。當事人往往因情況緊急,不知所措,按照嫌疑人指示將錢款打入帳戶。
冒充黑社會詐騙:犯罪分子事先獲取受害人身份、職業、手機號等資料,撥打電話自稱社會人員,受人僱傭要加以傷害,但事主可以破財消災,然後提供帳號要求受害人匯款。
三、消費陷阱類
低價代購詐騙:犯罪分子在微信朋友圈假冒正規微商,以優惠、打折、海外代購等為誘餌,待買家付款後,又以「商品被海關扣下,要加繳關稅」等為由要求加付款項,一旦獲取購貨款則失去聯繫。
購物平臺退款詐騙:犯罪分子冒充淘寶等購物平臺客服撥打電話或者發送簡訊謊稱受害人拍下的貨品缺貨,需要退款,要求購買者提供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進而實施詐騙。
虛假購物網站詐騙:犯罪分子開設虛假購物網站或淘寶店鋪,一旦事主下單購買商品,便稱系統故障,訂單出現問題,需要重新激活。隨後,通過QQ發送虛假激活網址,受害人填寫好淘寶帳號、銀行卡號、密碼及驗證碼後,卡上金額即被划走。
機票改籤詐騙:犯罪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籤服務」為由,誘騙購票人員多次進行匯款操作,實施連環詐騙。
釣魚網站詐騙:犯罪分子以銀行網銀升級為由,要求事主登陸假冒銀行的釣魚網站,進而獲取事主銀行帳戶、網銀密碼及手機交易碼等信息實施詐騙。
快遞籤收詐騙:犯罪分子冒充快遞人員撥打受害人電話,稱其有快遞需要籤收但看不清具體地址、姓名,需提供詳細信息便於送貨上門。隨後,快遞公司人員將送上物品(假煙或假酒),一旦籤收,犯罪分子再撥打電話稱其已籤收必須付款,否則討債公司或黑社會將找麻煩。
四、情感愛心類
冒充QQ、微信好友詐騙:利用木馬程序盜取對方QQ密碼,截取對方聊天視頻資料,熟悉對方情況後,冒充該QQ帳號主人對其QQ好友以「患重病、出事故」等急需用錢的緊急事情為由實施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