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暴力傾向的人無疑會給生活增添許多潛在的危險,暴力傾向的形成有遺傳因素,也有環境刺激的原因,所以防患於未然,找到暴力傾向的特徵很重要,比如以下幾方面可供你參考。
過於放大個人感受
通常一個有暴力傾向的人會過於放大個人感受,使得個人感受大於事實真相,但這裡需要說明的是這只是暴力傾向的一個特徵,有這個特徵的人並不一定會有暴力傾向,只不過相處不易而已。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這類人在成長過程中要不缺失父母的關愛與理解,希望在成年之後得到彌補,要不過度溺愛,缺少理解與包容他人的能力。
易於情緒化
一個有暴力傾向的人同時會是一個易於情緒化的人,人類的本性就是感性和理性的較量,人類本質上理性是弱於感性的,所以人才會有情,才會多情,但「情」包羅萬象,內容繁多,因愛生恨就是典型的情之變化,暴力的發生也就變成了成了情緒化的一個產物,易於情緒化也就同暴力傾向有很多關聯,成為暴力傾向的其中一個特點。
喜歡「交淺言深」,講哥們義氣
本來是泛泛之交,認識不到三天,便直呼對方是我兄弟,兄弟有難了,被別人欺負了,掄起酒瓶就往上衝,這樣的人生活中也很常見,他們身上的暴力傾向也比較明顯,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大多數情況與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的自卑與以往的「人際窘迫「有莫大的關聯,他們將自己的遭遇或自卑歸咎於沒有結交到」厲害人「,所以才會在後來瘋狂補足。
睚眥必報,容易記仇
包容與寬容很多時候我們只能要求自己,對於別人我們沒有權利去指責,但對於一個容易記仇的人,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暴力傾向也是很明顯的,因為他們的睚眥必報使得他們自己很容易埋下」仇恨的種子「,進而衍生出」仇恨的行動「,也許很小的一件事情,若他們理解為針對他們有不友好的敵意,仇恨也就會埋下。
心理學的學習讓我們認識到人的性格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最主要如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暴力傾向的人很多時候與遺傳有著莫大關聯,所以如果你覺得有必要,請不要刺激他,保護自己也愛護他人。
歡迎留言評論,寫下你的見解,心理小先生與你一起進步。
關注心理學科普,科普心理學:心理學≠讀心≠雞湯≠算命=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