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在普林斯頓,我們都相信希拉蕊一定可以打敗川普.」

2021-01-18 INSIGHT視界
文 | 周婧琦From  爸爸真棒

微信號:babazhenbang

「爸爸真棒」是一個K12原創國際化教育平臺,

致力於理性、深度、有啟發的中西融合教育探索。


相比於其他人,劉巖川的留學之路格外漫長、曲折。


由於喜歡挑戰和「折騰」,也由於籤證帶來的瓶頸,在文理學院本科畢業後,他經歷了1年倫敦政經碩士,3年國內工作,2年普林斯頓碩士,1年世界銀行短期顧問,2年哈佛研究員……今年終於進駐UCSD(加州聖地牙哥)讀政治學博士。


此時,距離他來美國讀高中已經過了16年



不過在我眼中,或許正因為這份曲折經歷,他反而在途中學到了比別人更多的「大行之道」。


「大行之道」 (Universal Knowledge)這個詞來源於現代高等教育先驅者紐曼,意為那些不寫在書本上、廣泛而可遷移的知識。紐曼認為,大學不應該教授雕蟲小技,而應該是傳授大行之道的地方。


世界幾乎所有一流大學,給自己定下的目標,都是傳遞紐曼式的「大行之道」。


△紐曼的著作《大學的理念》


在前幾天的分享會上,劉巖川用一種更加「接地氣」的方式表達了和紐曼同樣的觀點:生活中我們聊到留學的時候,好像那就是出去學一門手藝、安身立命,但其實不是這樣的。留學是一個綜合的過程。


在留學期間,你從孩子變為成人,需要學會為人處世、學習處理親密關係……學習作為人所需的一切。


如果能充分利用留學給你帶來的不同視角,你就能站在一個更高的格局、帶著更寬廣的視野度過這一生。


雖然劉巖川如他自己所言,不是什麼「大師」,在分享講座上講的也都是身邊的故事,但通過他獨一無二的視角,那些並不離奇的經歷卻能散發出不一樣的意義,讓聆聽的家長紛紛刷屏感謝,還有家長表示「聽哭了」。


在這個動蕩的時代,不少人或許都在重新考慮留學,然而留學的最高價值——學習「大行之道」,或許從未改變。接下來,我們就把劉巖川那個漫長曲折的故事展現給大家。


我沒能真正理解美國人


來美國那一天我記得特別清楚,是2004年7月25號。


當時,父親因為工作調動,帶著我和母親來到了明尼蘇達州。在那之前,我是個普通的北京高二學生,一直在準備高考,不知道SAT、推薦信為何物,甚至不知道明尼蘇達在什麼地方,迷迷糊糊地就來了。



第一年,我進了一家公立高中。這一年我的感受是:適應學業其實不難,但是適應美國人的體育文化,太難了。


我入學時英語當然不太好,但我也同時發現,自己在國內打下的語法底子其實是不錯的。


可能中國人的口語無法像美國人那樣流利地道,但通過規範地學習,你對英語的掌握是可以超越母語者的。


這就好像一個外國留學生如果跟對了中文老師、長期堅持訓練,他說話的規範程度可能要超過北京胡同裡的任何一位大爺大媽。


我自己後來在大學裡給同學做寫作指導,輔導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寫英語文章,也完全沒有問題。


△在瑪卡萊斯特文理學院,我就開始給美國同學指導寫作了


但是我沒想到的是,在美國,體育竟然是他們文化生活當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


雖然中國人在奧運會上拿了很多金牌,但普通的學校和家庭還是更重視文化課,對身體素質不夠關注。


我就從來沒有摸過棒球、冰球的棒子,所以,當體育課上突然給我一根棒子,讓我上場去跟別人練習的時候,我根本就不知道該做什麼。



在公立高中度過了一年後,父母決定回國發展,並把我轉去了美國當地一家私立寄宿高中。這所學校,又給我帶來了許多不一樣的感受。


許多私立高中都是教會學校,我所在的那所也不例外。可能大家覺得現在歐美都在逐漸世俗化,年輕人周末已經不去教堂了,但基督教對於美國人的行為跟生活還是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的。從他們的分享意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直到外交政策。


美國的對外政策,始終散發出一種傾向,希望別人在體制上、行為上都變得跟自己相似,這當然有純粹的利益驅動,但也有基督教傳道的影子,試圖讓別人都加入他們的文化。



另一方面,這種文化也使得人們更熱愛分享。像我當時在高中裡,逢年過節時國際學生無處可去,就會有host family(寄宿家庭)把你叫到家裡去,送你禮物、一起吃飯。在他們家裡,沒有一個人讓我感覺自己是個外人。


試想一下,在中國除夕當天人家正要吃團圓飯時,你敲開門說我要加入你們,是不是很不可思議?可是美國人就對此習以為常。


不過遺憾的是,即使我也必須上聖經課,但當時態度不大端正,總覺得聖經跟小時候讀傳奇小說差不多,也就沒有好好地去認識基督教,沒能真正走近美國同學的心靈。



在私立高中的另一個遺憾是,沒能從其他國際學生身上學習他們的文化體驗。


私立學校確實像個「小世界」,有很多國際學生,包括港臺和日韓的同學。


然而,作為一個17、8歲剛到美國的孩子,我總覺得港臺和日韓的同學瞧不起來自中國大陸的同學,就從來沒有去主動和他們交流,問問他們的社會是什麼樣子的,他們在美國遇到了怎樣的挑戰。


一直到上本科,我學了政治學和國際關係之後,才發現跟不同人交流會有極大的收穫,或許因為戰爭或其他分歧,他們跟中國大陸有一些隔閡,但正因如此,當你帶著自己的歷史觀跟他們交流的時候,反差更強烈,你的收穫會比美國當地人更大。


因此,對於讀美高的同學們,我十分建議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避開我的這些遺憾,好好了解美國的基督教文化,與其他國家的人交流。



美國大學和社會的撕裂


我一直覺得,如果只看身邊的同學、老師,中國留學生對美國的認識會陷入誤區,因為美國社會是具有兩面甚至多面性的,或者是「撕裂」的。


2008年,我在瑪卡萊斯特文理學院(Macalester College)讀大三,歐巴馬當選為總統。當時同學們都特別興奮,好像一個新的時代要來臨了,過去的很多不公正就要被糾正了。


記得有個印度移民家庭的同學一邊騎自行車一邊大喊「歐巴馬!」結果太興奮從車上掉了下來。她爬起來沒有喊疼,而是繼續喊「歐巴馬!」



到了2016年,我在普林斯頓讀公共政策碩士。當時大家都充滿信心,覺得希拉蕊一定會成為第一位女總統。


大選結果出來當天,很多女生特地精心打扮,站到學院門口拍照留念,男生們帶了酒去大教室裡一起看直播,但結果卻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第二天,有的同學是帶著兩行眼淚來上學的,有的直接沒來。



這兩段經歷說明,即使是美國高校裡最精英的學生,也未必把握得了這個國家的脈搏。他們言行敢為人先,甚至會從超越個人利益的角度思考社會問題,但就是忽略了千千萬萬中小城鎮裡,善良單純、無心也無力為他者的生活操心的人。


2020年,我在UCSD讀政治學博士,一邊關注大選。這次,你要是問我川普還是拜登能當選,那只能告訴你我真的不知道。


確實,大學裡的學生和教授都比較傾向於拜登,但我和他們並不十分確定廣大的美國人都在想什麼。


總而言之,有些美國人追求開放、主動了解世界,就像我在大學的同學和老師們。另外一些人則只專注於自己的生活,就像我的高中同學。


我讀高中時遇到的美國人,很多一輩子就生活在自己的小鎮上,對外部的世界不感興趣,也沒有什麼強烈的訴求。這或許是美國大眾的常態。


△給大家推薦一部老片<Beautiful Girls>,其中對美國小鎮的生活描述得十分貼切


比如我現在再到Facebook上去看自己高中時的朋友和同學,會發現當時的一些男女朋友現在已經成了夫妻,有了兩三個孩子,他們從來沒有離開自己生活的地方,也從來不關心更大的世界變成了什麼樣。


或許,這些人並不關心黑人、女性平權、世界上其他人的問題,只關心移民有沒有搶自己的工作。


這其實是可以理解的,比如你讓一個普通中國老百姓去關心世界貨幣基金組織之類的話題,那也是強人所難。


可這些人決定著美國的命運。而因為美國的體量,他們的選擇與生活態度又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留學生面對的很多政策和安全問題,就是這些影響的餘波。



另一方面,我不得不再說說美國的大學裡那些開放的、國際化的人。


我在大學認識了一對來自俄勒岡的雙胞胎姐妹,她們跟我說自己中學時上世界歷史,上學期學到毛澤東領導中國革命,她們簡直崇拜得不得了,覺得毛主席是個完美的人,但等到下學期,書上又講到毛澤東犯的一些錯誤,她們就有點失望,覺得人怎麼會變啊?


當然,她們也覺得自己當年的想法是很幼稚的,但是我覺得這可以說明,有些美國高中生的視角就已經很廣了,與我所經歷的中學教育大為不同。可見美國不同地區的教育質量差別之大。


△2010年和朋友們參加政治學會議的照片,其中就有那對雙胞胎


開放的高中生會選擇開放的院校,保守的高中生會選擇保守的院校,兩條路漸行漸遠,社交圈逐漸固化,直到形成兩個甚至多個難以調和的陣營。


在相對精英的文理學院和藤校裡,你會看到許多國際化的美國人,同學們對世界歷史、國際秩序非常關心和了解,甚至會去積極參與。甚至很多同學只要看到不公正,就會講出來,通過投票、請願等方式,去試圖改變周圍的環境。



在國內,我們會把這些人細稱作「白左」,但我其實是被「白左」們深深感動過的,也很羨慕他們。覺得他們有點像當年的「五四青年」,不管貧富,都在精神道德上有很高的追求,有一種要澄清天下的志向。




世界日漸封閉,還要留學嗎?


對於未來,我抱持著一種「謹慎的悲觀」態度。


如果拜登當選的話,民主黨應該會更支持大學的自由立場和國際交流,但美國對中國「恐懼」的口子已經打開了,如果他們一旦覺得中國人就是偷技術的,這件事是關乎國家安全的,那你就很難說服他,因為恐懼是沒有止境的,他在跟一個看不見的東西鬥爭。


但我對留學的態度從來沒有變化。至少,學人文社科專業的話一定要出國看一看,因為制度上和圖書館的存量上可能都更適於你的學習和研究。


在所有國家中,除去美國我只經歷了英國的一年碩士,相對而言還是覺得更適應美國的體系。



第一美國大學資源多,我在倫敦政經的老師好幾個原先都是在美國的,似乎因為「言多語失」才不得不來英國。


第二英國師生關係遠不如美國密切,我要隔很久才有機會跟老師交流10分鐘,老師也不大記得學生的名字。


生活中,當我們聊到留學的時候,總覺得那就是出去學一門手藝、安身立命,好像是一種能力和經濟學意義上的活動。但其實不是這樣的。留學是非常寬泛、綜合的一個過程。



一個人從17歲長到30歲甚至更大的年紀,要經歷很多轉變:從青少年轉變為成年人甚至中年人,從學生轉變成職場人士,從象牙塔來到社會,可能還要步入婚姻、學習處理親密關係……這些,其實都需要他理解怎麼跟人相處,怎麼認識差異,包容不同。


而留學,不僅僅是來美國,你去日本、去任何一個國家,甚至去另外一個城市,你都會更好地理解他人和你有多大的不同,發展出與這些人共處的方式。


而且,留學就好像照鏡子一樣,你在出國之前會對自己是誰有一種認識,但出國後這種認識會改變,你能從一個不同的角度看自己,客觀地看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偏見和無知。



這對成長是一個很有益的過程,而又不僅僅止於個人成長。


我所關注的許多老師,像許倬雲老師、白先勇老師……他們來到美國以後,自己身上中國的成份其實沒有少一分,但因為跳出了中國這個環境,去回看自己的歷史、回想自己的家世,他們都找到了新的角度。


許倬雲老師之所以能溝通中西,就是因為他帶著對中國的理解來了美國。他研究的是西周歷史,其實是中國的話題,但因為在美國的經歷,他換了另外一種學術眼光去研究,產生了新的成果。



而且,他當年其實也和我一樣,在年輕時親身體驗了身邊的美國同學如何積極地去改變這個世界。


作為一個經歷過抗戰跟內戰的人,他看到的不公正和黑暗比我多很多,當他看到美國同學去跟壓榨黑人、勞工的人作鬥爭時,內心受到的觸動比我更大。而後來,他也看到這些年輕人最終變成了體制的一部分。


見證不一樣的生活,學會和不同的人相處,從新的角度認識自己,這一切最終導向的目標,也許正是許倬雲老師說的:


「我們要想辦法,讓全世界人類曾經走過的路,都算我走過的路。」


「要有一個遠見,能超越你未見。」


帶著這樣深刻的認識去走這一輩子,我覺得一定會不虛此行。


本文經授權轉載,By 周婧琦,From  爸爸真棒,微信號:babazhenbang,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本期推薦閱讀:


後臺回復關鍵詞【川普】,閱讀文章《一文看懂:川普打壓中國的最根本原因》

相關焦點

  • 川普做夢想不到,竟會讓希拉蕊扳回一城,狠踩一腳「再次偉大」
    從圖片可以明顯看出,歐洲、日本、加拿大的平均新增病例人數在4,5月份達到高峰,隨後曲線開始變平。然而美國的疫情曲線在5月初波動下降了一段時間後,在6月中旬再次上升。而最為有趣的是希拉蕊給這條推特配文「再次偉大」,有媒體認為,希拉蕊此舉意在諷刺川普當初贏得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時的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
  • 希拉蕊:川普還能送美國和全世界一份禮物
    據俄羅斯衛星網6日報導,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表示,她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的競爭對手——美國現任總統川普,可以給美國和全世界送上一份禮物。資料圖: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當地時間6日凌晨,希拉蕊在推特上發文稱,「川普可以給美國和全世界的一個禮物是,在他任期的最後15天內不要與伊朗開戰。很難說他的政府是有意採取行動,還是僅僅在表現無能為力。不管怎樣,他們都在玩一場危險的遊戲。」不過,希拉蕊沒有具體說明她指的是(川普政府的)什麼舉措或政策。
  • 稱希拉蕊是「賤X」,川普啟動潑婦模式!總統變身美國吵架王?
    約翰·斯塔爾寫到:「每一次我看到這都些胡說八道的調查,都是說種族主義僅僅領先6-8個百分點,我就想到這些調查肯定每次找的都是相同的人,因為他們在2016年也說希拉蕊這個賤貨(Skank)也領先6-8個百分點!」約翰·斯塔爾是退役的海軍艦載機飛行員,後來還當過高技術公司的主管,自稱喜歡旅行、打高爾夫和投資。斯塔爾在2012年曾競選加州第52個眾議院選區,但只獲得了3%的選票。
  • 4年前,川普對我說,「我需要忠誠」
    回想4年前的2017年1月20日,正是川普宣誓就職美國總統的日子。4個多月後的5月9日,川普解僱了時任FBI局長詹姆斯•科米,掀起了美國政界的滔天巨浪。今天,讓我們在拜登即將正式入主白宮的前夕,回顧一下在科米的記憶裡,4年前川普入主白宮的情景以及他們共進第一頓晚餐背後的故事。
  • 「川普指使俄羅斯妓女在歐巴馬睡過的床上小便」,美國前FBI局長...
    希拉蕊擔任國務卿的4年間,用私人郵箱與同事進行了數千次郵件往來,其中有36份郵件討論的是「機密」信息,有8份郵件討論的是「最高機密」。  6月27日,在酷熱的鳳凰城停機場停機坪上,希拉蕊的老公柯林頓,正與司法部部長林奇秘密會面,兩人在一架灣流5噴氣式飛機上,談了20分鐘。  詹姆斯偵查到這個情況後,明白歐巴馬政府下的司法部,已經不能再相信,他思想向後,作出了一個決定:暫不起訴希拉蕊,但會繞過司法部,將自己知道的所有信息,全部公諸於眾。
  • 川普差點破產,幸虧中國風水師為他扭轉乾坤,才有機會坐上總統寶座!
    眾所周知,很多大企業家,身邊都有一個甚至幾個御用風水師,比如比爾蓋茨、李嘉誠、王石、許家印等。很多人以為,只有中國人才信這些,其實不然,21世紀以來,很多老外都痴迷於中國的風水學。尤其是美國現任總統川普,因為他家族是做地產生意的。
  • 美國豔星自曝曾遭川普"潛規則":被對方強吻緊抱
    她2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媒體記者詳述了自己曾遭川普侵犯的細節。德雷克展示了一張她與川普的合影。根據她的說法,那段不堪回首的經歷發生在10年前。當時,她和兩名女伴在一場高爾夫錦標賽期間結識了川普。川普突然緊緊抱住她,在「未經允許情況」下強吻了她。根據德雷克的說法,川普還對自己的兩名女伴做了同樣的事。不過,她沒有透露那兩名女子的姓名。
  • 希拉蕊怒懟川普:只有那些沒腦子的「愣頭青」才會支持如此無恥之...
    其中她重點提到了川普手持聖經在教堂拍照的事件,希拉蕊在推特上表示怒懟塔朗普:「這是對總統權力的可怕使用,我們從未見過這樣的事情。他毫無羞恥之心,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只有那些沒腦子的「愣頭青」才會支持如此無恥之人!」她表示川普的總統任期「結果比我想像的還要糟糕。
  • 紐約時報:揭秘希拉蕊有11個腳趾頭(圖)
    和訊網消息 據《紐約時報》專欄作者弗蘭克-布魯尼發表了一篇名為《揭秘希拉蕊的腳趾》的文章,據他觀察分析,希拉蕊-柯林頓極少穿涼鞋或人字拖拍照;很少光腳出現在公共場合;在辯論中,她總是注意讓雙腿,特別是小腿藏在講臺後面
  • 川普:經濟危機與美國暴亂下的「機遇」
    Artie Nusbaum多年後接受採訪時說,在溜冰場的落成典禮上,「當司儀說,你們現在能溜冰都要感謝川普時,我們就知道一切都完了。」尤其是,相比於出了事總是第一時間聲援黑人團體的希拉蕊團隊。這也是為什麼川普堅持用推特發聲:每天都在走不同的鋼絲,一定要保證自己的話一字不差的被傳遞出去,任何的曲解都是災難性的。
  • 超級星期二結束 川普獲得大勝
    在周二晚上的演講中,川普表示他已經擴大了願意為共和黨投票的群眾基礎,並已經追上了民主黨候選人領跑者希拉蕊。「我是一個統一者,我知道人們很難相信這一點,但是請相信我,我真的是一名統一者。」川普說,「一旦我們結束了這些,我就會去追隨一個人,那個人就是希拉蕊?柯林頓。」
  • 希拉蕊競選總統失敗後財源滾滾,美媒批她販賣「怨恨」斂財
    川普曾要求美國司法部對柯林頓基金會展開調查,並將其稱作「政治史上最腐敗機構」。希拉蕊競選總統失敗後財源滾滾。她和丈夫柯林頓一起,憑著演講、諮詢成為億萬富翁。是他們的演講講出了花了嗎?是他們的諮詢諮詢出了金山銀山了嗎?你懂的。好像有一種用人方式叫做先幹活,後付款來著,對吧?大家都是上等人,都會守信用的。嘴上滿口主義,背後都是生意。
  • 清華「出走」女科學家顏寧:在普林斯頓是這樣的
    作完報告已經是4點半, 所有的媒體記者沒人選擇提前離開,直到她風風火火出現在採訪室,「咱們開始吧。」一落座她就對工作人員說。整個採訪過程,顏寧的語速一如既往地快,中英文穿插使用也絲毫不影響她流利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一年前顏寧離開任教10年的本科母校清華大學,前往普林斯頓大學擔任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Shirley M.
  • 川普:假新聞很聰明,很狡猾,很虛偽
    他又談到了中東問題,現在中東比15年前還要糟糕,如果以前的總統可以趕緊到海灣去,那麼現在中東的情況會好得多。  他再次承諾建造美墨邊境牆,保護南部邊界安全,阻止毒品進入美國,減少暴力犯罪。同時,他還強調,他永遠不會為保護美國人民而道歉。他不會讓「極端穆斯林恐怖分子」進入美國。  他在會上還稱讚了全國步槍協會,他稱全國步槍協會是一個愛國組織。
  • 川普要錢不要命,準備復活節前復工,希拉蕊立刻有反應
    「最終目標是放寬指導方針,並在我們與無形敵人的歷史性戰鬥即將結束之時開放大部分地區。疫情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我們會贏。」川普給出的理由是,美國有優秀的公共衛生專家、經濟學家和其他專業人員等組成的團隊,有全球最好的醫學和研究模式,所有這些都支持美國在適當的時候儘快重新開放經濟。川普強調,新冠肺炎疫情是「醫療危機,不是金融危機」。
  • 川普不會「特赦」自己,因為目前他還沒有「獲罪」
    另一位獲得特赦的是川普的親信羅傑.斯通,他與川普有著40年的交情。因涉嫌妨害司法公正,幹擾證人以及對國會作出虛假陳述等7項罪名,被判入獄3.4年。4年前,正是在斯通的鼓勵一下,川普才參加了美國總統的競選。不過分的說,斯通圓了他的「總統夢」。如今雖然「夢碎」,但「領路」之恩也該報答一下。
  • 川普的近期面相,川字紋盡顯束手無策的焦慮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川普有個慣用套路:經常故意說一些很誇張、誰都挑的出錯的話,讓罵他的人越來越多。比如「喝消毒水」,但凡是一個智力正常的人都不會相信,自然會引起各種口誅筆伐。等罵他的人多到一定程度時,他就直接迴避這個問題,借著這個熱點發表新觀點。
  • 千面女人希拉蕊:越受打擊會越堅強(組圖)
    這種形象的希拉蕊,為了眼前的政治利益不惜拋棄任何原則,如果需要,會冷酷地割斷昔日老朋友的喉管。  這些不過是人們對希拉蕊認知的一半,每一種類型的希拉蕊都具有特定的政治光譜。你可以預期從批評者嘴裡聽到:她不值得信任、兩面派、機會主義者、詭計多端懷有不可告人的計劃、把美國視為實現她勃勃野心的平臺。
  • 川普拒絕公開報稅單 或因多年未繳稅?
    美國《紐約時報》1日披露一份川普1995年的所得稅申報單,顯示他旗下企業經營不善造成淨虧損9.16億美元。稅務專家推斷,憑藉這筆虧損,川普可能在多達18年內沒有繳納聯邦所得稅。  【曝光報表】  《紐約時報》說,這家媒體一名曾報導川普財務狀況的記者上月收到一封匿名信,內有3頁文件,分別是川普1995年交予紐約州、新澤西州和康乃狄克州稅務部門的所得稅申報單首頁。  申報單顯示,川普有9.16億美元的應納稅所得額虧損。曾經為川普報稅的會計傑克·米特尼克向《紐約時報》證實了報稅單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