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流行語到表情包,從惡搞到鬼畜……「混制文化」主宰流行的時代到了

2021-01-09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全媒派」(ID:quanmeipai),36氪經授權發布。

從流行語到表情包,從惡搞視頻到電音單曲,無論是創造力、執行力還是傳播力,2018屆網友都堪稱班主任口中「我帶過最優秀的一屆」。

在這個「混制文化」主宰流行的時代,附生於多種多樣的媒介載體,remix成了當代年輕人的正事兒。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就和大家一起看看,眼花繚亂的流行現象背後,藏著怎樣一群「混」世魔王。

混制文化的前世今生

混制文化又稱讀寫文化,描繪的是一種允許和鼓勵衍生作品的社會文化,通過組合、編輯、混合現有材料來製作新的作品。混制文化本質上就是二次創作。表情包文化、鬼畜文化、同人文化等很多流行文化都是混制文化的表現方式。

網友不生產素材,也不只是素材的搬運工。什麼叫「混」得有個性,「混」得有技術?2018屆網友給我們做了出色的示範。

王思聰吃熱狗的衍生品讓我們見識了什麼叫「真·頂級流量」,「菊風行動」給大家打開了新一代粉絲應援策劃的奇妙大門,旅行青蛙是怎麼被佛系青年們「混」得風生水起,流行語、沙雕表情從交流新秀到爛梗操作又經歷了怎樣的歷程?種種現象背後似乎都離不開混制文化這股神秘力量的操控。

實際上,混制文化早就不是新鮮事。傳播學者亨利·詹金斯認為,「19世紀的美國藝術可能源於混合、搭配以及融合各種來自土著和移民人口的民間傳統。」中世紀歐洲流行的文學類型Cento也屬於混制文化的經典案例,Cento是通過直接借用其他作者作品中的詩節或摘要,以新的順序重新組合而成。

其實無論是勞倫斯·萊斯格於2008年描述的混制文化,還是更早的時候,1992年詹金斯在《文本盜獵者:電視迷和參與性文化》中提出的參與式文化,本質上都突出了媒介消費者角色的轉變。數位技術的出現,打破了集中專業生產和分散消費的局面,隨著讀寫設備的普及,消費者不再被動,本身的創造性和主動性被再次激活。

當「prosumer」出現,稱霸網際網路的「混制文化」也就應運而生。

網絡狂歡也需要入場券,你的交易資本是什麼?

混制文化就像一場樂隊花車遊行,造就了一種大家都在做這件事的熱烈氛圍。但它又不像參與花車遊行那麼低門檻,這場狂歡需要入場券。

混制文化現象從產生到發酵,傳播鏈條上的每個角色都有著自己的特徵,每個人都有相應的資本來交換這場狂歡的入場券。

盜獵者狂歡:加速信息二次降落

盜獵者狂歡本質上就是粉絲閱讀的社會過程,粉絲個人的闡釋在其他網友的討論中被重新塑造和鞏固。

深切懂得網際網路新巴別塔的朋友應該已經習慣了微博熱搜上完全看不懂的英文縮寫以及似懂非懂的中英組合。心中沒有一絲波瀾的同時隨手搜索似乎已經成了一種公約常識。

為了不落後於時代,很多網友自力更生、自學成才,勉強明白「IG牛逼」的意義時,發個表情包以示同樂。

同時還有一些佛系青年,發生了如下真實對話。

「為什麼熱搜我又看不懂了?」

「你又不打遊戲,睡吧。」

儘管如此,他們依舊不會錯過IG勝利這件大事,網友的「二次創作」加速了信息「第二落點」的到來。

「王思聰吃熱狗的表情包太逗了!」「媽,咱家缺個搗蒜器嗎?」「壁紙啥的就算了,冰雕都能做!我還是個合格的網友嗎?」

圈外人從網友排山倒海般襲來的二次創作出發,對王思聰吃熱狗事件的新聞六元素「5W+1H」進行追問。從為什麼王思聰在韓國吃熱狗到中國隊竟然進了世界級電競決賽,再到終於理解昨天的微博熱搜以及男生宿舍為什麼昨夜突然關心「埃及」。至此,一次信息傳播在個人內部完成了閉環。

圈外人也許不如圈內人對事件反應那麼敏捷,但有趣和幽默始終是人的剛需。王思聰吃熱狗的表情包遠比「IG牛逼」四個字更能捕獲圈外人的注意力。與之同理的是走出飯圈的「菊風行動」,從表情包轟炸到花式拉票,王菊現象超出了一位女團選秀粉圈理論中應有的樣子。從朗朗上口的打油詩、趣味段子到電音應援曲,從魔性表情包到衍生語言《菊話寶典》,「陶淵明」也是能在混制文化歷史上寫下一筆的人物。

盜獵者本是在圈層內狂歡,他們「盜獵」出自己感興趣的文本,將其從語境中取出,打碎,再按自己的想法重新混制拼貼。但二次創作的過程使圈層屬性淡化,人們共有的情緒被突出放大,情節感降低了入圈討論的門檻。

王思聰吃熱狗從最初的照片上傳,到配字、修圖等基礎版表情包迅速傳播,再到漫畫家@大綿羊BOBO的參與,漫畫版被網友以頭像、壁紙、小遊戲、雕塑等各種方式二次創造。在這個過程中,混制的作品擁有了別的意蘊,原生的電競話語屬性被淡化,而人們共有的惡搞、趣味等情感觸點被突出。擴大討論規模的同時,圈內人又向更廣泛的人群彰顯了未被「混制」前,圈層文化的原有壁壘和專業特性。

腦補者狂歡:意義因你而完整

這裡的腦補是個褒義詞,正是腦補者願意以低成本進行混制、拼貼,才使許多文本的意義更加豐富完整。腦補者的狂歡達成了人與文本的互動,個人與群體在混制文化中的互動。互動才是腦補者的初衷。

傅首爾在奇葩說中說:「李誕只告訴我們人間不值得,但是我們能去哪兒,他沒說。」李誕調侃,「能不能不要濫用名人名言,我的原話是『開心點朋友們,人間不值得』。」

此時驚覺,被五字表情包刷屏太多,似乎已經記不清原句的含義。

李誕曾解釋,他的本意是想讓大家別太跟自己較勁,要麼跳過,要麼行動,不要糾纏。而在網友二次創作中,「人間不值得」多了一種無力感、無助感的自嘲以及對主流價值觀的反抗和質疑。

正如羅蘭·巴特所提出的「作者已死」,在作品完成之際,作者就已經死亡,剩下的文化創發工作是讀者的權利。所有閱讀活動,都是讀者心靈與一個寫定「文本」的對話,價值就在這個過程中被創造出來。

素材的出現只是吹響了開局的哨聲,用戶接招,過招,玩兒出花樣的時候,混制文化才真正萌芽。流行語某種程度上只是為大家提供了原始素材和場景,真正的意義是在網友們的自述和交流中產生。網友帶有人生感悟和獨特個性的二次創作為流行語賦予了更豐富的語境,加速了語義的流動,但同時也迅速消耗著語言的驚奇感和新鮮感。流行語就這樣一代代迅速崛起,又一個個被迅速掏空。

其實不只是流行語,許多遊戲也是靠著腦補者的互動風靡一時。旅行青蛙就是個例子,很多人認為從遊戲本體出發,旅行青蛙在機制、系統、內容深度、黏性、交互方面都存在短板,但復盤它的火爆,就能發現社交圈的傳播功不可沒。玩家腦補出了豐富的故事情節,以表情包、漫畫等形式進行二次創作。當代青年的生存焦慮等情感投射以及教育觀、養娃心得等社交話題豐富了表情包和遊戲本身。

孤立的圖片、文本甚至遊戲本身並沒有強大的生命力,是用戶的創作串聯起了素材和現實的要素,腦補者的存在和行動豐富了作品的意義,賦予其流動的生命力。

遊戲者狂歡:只要快樂就好

正如德塞都說的那樣,讀者是沒有固定位置的遊牧民,他們在不同的文本間挺進,挪用新的材料。讀者的參與是一系列的「前進和撤退,玩弄文本的戰術和遊戲。」

遊戲者也許是創作力最低,但傳播積極性最高的參與者,正是有他們的捧場才造就了全民混制的洶湧熱潮。

史蒂芬森認為「遊戲精神是文化發展的本質,遊戲是消費時代的產物,取決於與其相對的異向型人格」。什麼是異向型人格?在史蒂芬森的描述中,關注瑣碎細微的事物和有限需求,無關承諾,無關時尚,快樂就好。

所以不論是劉昊然版「給年輕人的忠告」,還是動物版,拼貼混制帶來的解構原文本、顛覆傳統、張揚個性的快感都使參與者忘我投入。信息和娛樂的界限在網際網路上變得模糊,人們並不在意切實的價值,暢享自我沉浸和圍觀的快樂才是正事兒。

#視頻:劉昊然版「給年輕人的忠告」 

今年流行的沙雕文化系列表情包也是混制中的新秀,「震驚體標題+一句廢話+相關圖片」的混搭,亦或是給表情包配音的清奇短視頻,即使事後覺得「自己智商被摁在地上摩擦」,但在艱難的生活中,我們看到時依舊會忍不住會心微笑。本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網際網路精神,我們也習慣隨手轉發。

傳播的遊戲理論強調一種站在受眾立場上的自我參與式的主觀體驗,關注的是遊戲中主體的自由、投入與愉悅,所以「傳播遊戲並不強調規則,而強調人們在傳播中的主觀經驗,即傳播快樂。」

混世魔王們的緊箍咒

你知道「王思聰吃熱狗」這句話已經被申請註冊商標了嗎?

你注意到王思聰和漫畫家大綿羊BOBO轉發陳赫TIANC x iG聯名款T恤時都註明了「正版授權」嗎?

沒有人能忽視IP的價值。混制文化助推了IP 的熱潮,但由於其特殊屬性,混制文化也常在侵權的危險邊緣試探。

因表情包吃官司並不是個笑話。藝龍網因發布含有「葛優躺」圖片的微博,被法院判定侵犯肖像權,賠償葛優經濟損失及維權合理支出共7.5萬元。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陳堂發曾表示,「如果截取表情包圖像以商業使用為目的,未經肖像權人或其三代以內近親屬同意,就會構成對他人肖像權的侵害。」如果表情圖形存在對權利人不適當的「藝術」處理,體現為一種「醜化、歪曲」的效果,則可能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

除此以外,著作權是混制文化更容易觸碰的高壓線。

2017年4月,三家影視以侵犯著作權為由起訴谷阿莫「x分鐘帶你看完電影」系列,今年六月,臺北「地檢署」認為谷阿莫涉嫌違反「著作權法」決定起訴。谷阿莫始終堅持認為自己的二次創作屬於合理使用範圍。

在學界和業界,關於二次創作最大的爭論就在於它是否構成著作權法上的合理使用。

國際上公認判斷一種行為是否屬於合理使用主要有「三步檢驗標準」和「四要素檢測法」。但是學者也指出明顯瑕疵——個別重要的概念如「滑稽模仿」「二次創作」沒有作出明確的法律界定。

也許你會說上面兩個例子都是因為商用而引發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著作權法的確滯後於當前網絡技術的發展。司法實踐的困難對權利所有者的利益和二次創作方的熱情都造成了傷害。

首次提出「混制文化」這一概念的哈佛大學的法學教授勞倫斯·萊斯格認為,「混制的權利是創造性自由的一種批判性表達。」作家、社會活動家科裡多克託羅也倡導大家反思「我們需要決定我們想要什麼樣的監管。」

在音樂和藝術方面,協作一直是創造力的福音,而信息革命以新的方式支持了這一點。

希望等到法律跟上了時代,相應的法律意識也得到普及的一天,混制能成為一種常規引用和評論的方法,一種規範的拼貼、戲仿和致敬的形式。到那時,混制文化也許會成為更廣闊文化環境的一部分,更多的創作衝動得到滿足,更多人獲得在媒體迷局中尋找自己的方式,更大規模的集體能在困惑和混亂時刻,協作出對我們所處文化的共同表達。

相關焦點

  • 怎麼做「鬼畜」表情包,才能讓別人笑到臉抽
    最急嘰嘰桑特別喜歡一些鬼畜的東西所以分享給大家的東西也很鬼畜今天分享一波,鬼畜的快閃表情包!OK,來看看成品是不是很鬼畜!很抽動!
  • 狂三表情包遍滿地,隨便一截都很搞笑,動漫表情包文化已成流行
    02動漫和表情包的結合表情包,在百度百科的定義中,它是一種利用圖片的方式進行情感表達的文化,它依託於網際網路技術和人們網絡社交習慣的改變,是現代的一種流行文化。為什麼表情包會選上動漫和它結合,在筆者看來主要有三點原因。第一點:動漫文化的流行。
  • 彩色動態甲骨文表情包 帶著遠古記憶走紅網絡
    從龜甲獸骨到手機屏幕,遠古文字與流行表達的跨時代聯袂引發網友點讚。圖為甲骨文「贊」(左)和「美」。(均陳楠供圖)   ▲從龜甲獸骨到手機屏幕,遠古文字與流行表達的跨時代聯袂引發網友點讚。圖為甲骨文「贊」(左)和「美」。(均陳楠供圖)
  • 笑到飆淚,「豬突猛進」被玩壞,惡搞文化已「侵入」二次元
    近幾年,動漫文化緊跟時代的發展不斷改變,新時代下所產生的事物也不停進入到動漫文化之中,所以二次元界才呈現出了日新月異的特點。新的動漫作品層出不窮,而相應的周邊也有很多,有的走的是正常路線,推出和原漫畫相似度高的抱枕、T-shirt等;而有的卻不走尋常路,總是上線一些稀奇古怪的周邊產品,受到大眾歡迎。
  • 網絡流行表情包出處
    這年頭,誰還沒有個表情包,可你用的表情包上的「臉」,你都認識嗎?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用表情包聊天,想必小夥伴之間也經常鬥圖,鬥圖也不失是一項娛樂活動呢。比如:話不多說,讓我們進入正題吧。【圖片】其實人家妹子長得真不錯和金館長一樣,顏值高,無奈活成表情包妹子有了心理陰影,現在笑起來都這樣.金館長、姚明、花澤香菜組成了傳說中的「亞洲表情三巨頭」NO.4張學友知道這些表情是誰嘛?萬萬沒想到,這尼瑪是張學友!
  • 從「走神男友」到「meme」 英媒講述表情包的前世今生
    參考消息網2月27日報導 英媒稱,因為比文字多了傳神、意會的特點,而且往往幽默、調侃、詼諧、妙不可言,表情包已經成為一種網絡交流語言、一個網絡文化元素。報導稱,萬能表情包是指在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的流行圖片或視頻片段,配上文字可用來代替文字表達「不可言傳」之意。萬能表情包據悉,在2018年,有一陣子網上討論十分熱鬧的話題是這個表情包的「精神鼻祖」。有人說最初的走神男友是好萊塢默片大師卓別林,依據是1922年卓別林主演的一部影片中的一個鏡頭截圖。
  • 表情包:2020年超火的小黃鴨表情包
    隨著大眾潮流,表情包已經成為用戶之間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微信QQ等社交平臺也特別提供表情包存圖方式,必然是接受了這種流行文化。在這個一言不合就是鬥圖的和平年代,表情包幾乎是人人必備,就連輸入法也表情不重樣。因此,表情包的種類也繁多。
  • 萌噠噠的動物表情包,為什麼受到網絡熱捧?
    真正意義上的網絡表情符號,是以斯科特·法爾曼教授提出的「:-)」為起點,後從顏文字發展到Emoji再到如今的表情包,短短三十餘年,網絡表情符號如燎原野火般佔領網友們的交流界面。要說羊駝這個形象其實很早之前就火遍了網絡,早在2009年,草泥馬(惡搞中式英語:Grass Mud Horse)就是網民惡搞的十大神獸之一了,它起源於百度貼吧,之後迅速躥紅於各大網頁。這次的羊駝表情包動圖的爆紅也是一位網友偶然的創作。4、咖喱
  • 何炅、陳偉霆、大張偉、李誕表情包大戰?這檔歡脫的節目導師笑到...
    表情包鬥圖的歡樂,不僅僅停留在群聊裡!昨晚,何炅、陳偉霆、大張偉、李誕、戚薇紛紛上演「我鬼畜我自己」,用5張表情包,掀起了全網鬥圖浪潮,用這種特別的方式把《認真的嘎嘎們》帶到了網友們眼前。嘎嘎們?!小朋友,你是否有許多問號?沒事,這就來給你「增長奇怪的知識」。
  • 「雨女無瓜」「品如的衣服」成熱門話題,雷劇翻紅靠表情包?
    網友截取影視劇中具有代表性的截圖,用演員誇張的表情、肢體動作,配以解釋性的文字,一個基於用戶自製的表情包就誕生了。比如,前幾年流行的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表情包,很多都是根據本身臺詞,搭配演員的表情截圖火爆網絡的。
  • 再見了,表情包世界裡的摔角之王——比利·海靈頓!
    畢竟這是一個流傳於表情包世界的摔角之王。 然而,在2018年3月3日,比利·海靈頓在因車禍意外身亡,享年48歲。在2007年9月30日下午,某日本網友在網上上傳了一段經過刪減和處理的比利·海靈頓的視頻,因為視頻中海靈頓與另外一位演員進行了一段匪夷所思的摔角視頻,並且在摔跤過程中的動作和叫喊聲較為奇怪,遂立即遭到網友惡搞。
  • QQ表情包更新,網友:「禿頭」刺激到我了
    有了表情包,不少人在網絡上給自己很多人設:神經少年、中二少年、老司機、憤青……在網絡交流等無法面對面的交流中,表情確實很管用,甚至可以傳達語言無法表達出的言外之意。比如微信上的微笑符號和再見符號,表達的意思可不是開心或者告別喔。如今表情包已經跨越語言文化的差異,變成了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你沒看錯,這就是近期更新的騰訊小黃臉表情。
  • 這個日本最流行的表情包,竟被改編成逃生類恐怖遊戲
    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在聊天裡利用到表情包。它們以最簡潔可愛的形象,常常表達出語言所表達不出的內涵,讓我們原本乾癟的文字一下子變得生動起來。日本人自然也不例外,早在還是翻蓋手機流行的二十年前,日本的年輕人們就用標點符號拼出"顏文字"來交流,甚至為很多表情起了名字,例如可愛的炸雞塊君(′ω')。而當今在日本女高中生裡最流行的表情包,莫過於えん(PIEN)了。這個眼淚汪汪的無辜表情ぴえん,正是用來表現各種各樣想哭的心情。無論是悲傷或者喜悅,無論什麼場合都能派上用場,因此受到了廣大日本女高中生們的喜愛。
  • 黑人問號,熊貓圖,emoji,為什麼表情包這麼火?
    每天N個小知識之表情包篇~聊天界面頻頻出現沙雕圖,半夜群員竟懟圖不眠,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就在今天,請跟隨書生的腳步,帶你揭秘表情包背後的真相!好了,不皮表情的誕生就是為了傳達感情,從蘋果在輸入法裡引入emoji表情後,表情文化逐漸成了「世界通用語言」而後,機(sha)智(diao)的網友慢慢發揚光大,衍生出了不少表情包那麼在這個表情包橫行的時代,究竟是怎樣捕獲網民的心?
  • 8090後童年的動畫片,全變成了00後的表情包
    不過如今網上這憨批盛世也並不奇怪——畢竟在當今的表情包文化裡,沒有什麼是網友的創造力所不能解構的。 經常網上衝浪的朋友可能已經注意到,其實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部老動畫片突然成為流行的表情包素材,借新一代年輕人之手重新在網絡上擁有了存在感。
  • 網絡流行語科普時間到 kksk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時間到 kksk是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08-07 17:43   來源:咖綠茵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時間到 kksk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 沒有表情包的營銷世界,還有什麼意思?---36年表情包出位史
    而它愈發「猖獗」的背後,也揭開了網絡亞文化向全民娛樂進擊的迷思——躲在表情包身後的人們,怕的是什麼;皮不過三秒的gif,憑什麼被看作是社交的未來語言;表情包之於商業,還會有多少種可能?為推出三星Galaxy S9的個人表情包功能,李奧貝納讓ESPN體育中心的兩位主持,在正常播放節目的中間換上他們自己的表情包。這個廣告播出後,在社交媒體上的熱度甚至高於NBA和即將到來的世界盃。 蘋果們的做法有一定的前瞻性。以智慧型手機作為初期入口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社交仍然是本質,任何人都發生了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連接。而早在OICQ時代,就已經證明了,表情是年輕人社交的標配。
  • 濫用真人「表情包」恐侵權 如何製作、使用才合法?
    濫用真人表情包恐侵權□ 本報記者 黃潔繼「小胖」「金館長」、姚明臉、洪荒少女傅園慧、「葛優躺」等表情包之後,又有一些熱點事件中的人物形象被製作成各類表情包,也在網絡中瞬間鋪天蓋地,成為網民新寵。然而,在這些司空見慣的現象背後,卻隱藏著不得不重視的法律問題。
  • 長草顏糰子:從「國民表情包」到「國民IP」還差幾步
    從PC時代到移動網際網路,流量的底層邏輯在改變。手機聚集了巨大的流量勢能,這也讓IP這一行業在發生改變。從依靠電視、電影、動畫、文學等形式打造內容IP,變成搭載碎片化流量,產生的諸如表情包類的新形象IP。因表情包而火的輕量級形象IP產業鏈能有多長,能持續多久?
  • 歪嘴戰神表情包大全
    最近很多小夥伴被歪嘴戰神最強贅婿的相關視頻給洗腦了,主人公的歪嘴神功被各種惡搞,趣味十足,做成了表情包圖片。這裡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歪嘴戰神表情包大全,有需要的小夥伴們不要錯過了哦!快一起來看看吧!,做成了表情包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