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3月16日電 題:天時地利人和,我只要努力就行了——茶馬古道上的創業故事
新華社記者童方
「在家鄉創業,既有天時地利,也有人和,我只需要努力就行了。」35歲的藏族青年羅海斌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松潘縣開了一家「最有味道」的客棧。經歷了漂泊打工、負債纍纍之後,羅海斌終於在家鄉松潘找到了自己的事業,演繹著茶馬古道上的創業新故事。
羅海斌的客棧名叫「安多房子咖啡客棧」,是松潘古城人氣最旺的地方之一。在朦朧的夜色中,沿著滄桑的城牆,來到「安多房子咖啡客棧」,場景一下從高原古城切換進了一個五光十色的溫暖空間:天花板上是藏族的吉祥八寶燈,牆上是羌族盛行的羊頭,地上擺著歐式沙發,天井裡掛著「喜上眉梢」的手繪布燈籠,吧檯前瀰漫著咖啡的誘人香氣……人們在這裡輕輕地說話、彈吉他、看書、發呆,直至深夜才上到二樓的客棧房間,做一個安心的美夢。
「起名『安多房子』是因為松潘屬於安多藏區,是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地方。」羅海斌說。
松潘古稱「松州」,是歷代兵家必爭的邊陲軍事重鎮,也是漢民族與少數民族「茶馬互市」的商貿集散地。藏、羌、回、漢等多個民族自古就在這裡共同生活、繁衍生息。
羅海斌的家庭也非常鮮明地體現了各民族和諧共融的特色。他的父親是藏族人,母親是回族人,全家人非常尊敬的一位長輩是漢族人,也是參加過長徵的老紅軍,當年負傷留在松潘,過繼了羅海斌的母親,將她養大成人。
「像我這樣的家庭在其他地方是很少見的,但在松潘很普遍。」羅海斌說。
羅海斌18歲到省會成都上了大學,學習工商管理。2005年大學畢業後被家裡人逼著去考公務員,落選之後他非常失望,於是開始找工作,先後幹過銷售、行政等等。2011年,他在鄰近松潘的若爾蓋縣開始創業,承包了一條文化街區的經營權,但由於受到2013年自然災害的影響,當地旅遊業下滑嚴重,羅海斌很快就負債纍纍,但他還是借錢把全部貨款和員工工資都結清了。
失意之下最需要家的溫暖,羅海斌在雲南散了一個多月的心之後,回到家鄉松潘縣。很快他就發現,原來最適合創業的地方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我的家鄉松潘不僅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化,各民族交匯融合的獨特風情,還是黃龍-九寨溝兩大風景名勝區的中繼站。這裡有高速公路、有機場,還將迎來高鐵。」羅海斌說。
說幹就幹,2014年羅海斌貸款近100萬元,用自己學習過義大利咖啡調製的手藝,在松潘古城的核心街區開了一個以咖啡為主題的客棧,起名叫「安多房子咖啡客棧」,這不是松潘的第一家客棧,卻是松潘第一家專業的咖啡館。
「我想把咖啡帶來的西洋文化和本地各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既能吸引外地遊客,也為本地人提供一個休閒的地方。」羅海斌說。
在房子的裝修裝飾上羅海斌費了很多心思,他的想法是「混搭」,卻遭到一些朋友的強烈反對,認為會搞出一個「災難」。於是羅海斌一邊思考一邊裝修,拆拆建建,沒想到最後的效果出人意料的好,許多網友都說安多房子是松潘古城「最有味道」的客棧。
房子有了漂亮的樣子,羅海斌覺得這還不夠,他和員工一起,讓來這裡的人有了家的感覺。一位外國遊客在網上給安多房子留言:「大多數服務員都會說英語,而且他們似乎時刻準備著幫我解決一切問題。」
接下來就像羅海斌設想的那樣:「只需要努力就行了。」開張第一年他就還清了所有債務,現在每年持續盈利。
「掙的這些錢都沒有動,我打算今年再開一家客棧,它可能不叫『安多房子』了,但它一定還是在松潘。」羅海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