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在位56年是什麼概念,六國君主被他熬死了15個

2021-01-10 網易

2020-12-31 08:30:02 來源: 小李博史

舉報

  多邊形的歷史12-26 06:31自媒體,歷史達人關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因舉鼎去世。在燕國做人質的嬴稷在燕國和趙國的支持下回到了秦國。到了秦國之後,嬴稷在右相樗裡疾、魏冉、宣太后等人的擁立下繼承王位,這就是著名的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在戰國時非常有名,光是他在位時間就比較厲害。他在位56年,是秦國戰國時期在位最久的君主。秦昭襄王在位的時候,六國君主被他熬死了15個。我們看一下各國被他熬死的君主。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齊國:3個秦昭襄王繼位的時候,齊國是齊宣王在位。齊宣王去世後齊閔王繼位,齊閔王去世後齊襄王繼位,齊襄王去世後齊廢王繼位。齊廢王就是田健,就是戰國時齊國最後一位君主。從齊宣王到齊廢王,齊國有三個國君去世,換個四個國君。楚國:2個秦昭襄王繼位時,楚國的國君是楚懷王。楚懷王去世後,楚頃襄王繼位。楚頃襄王去世後,楚考烈王繼位。楚國的這幾個國君在位時間還是比較久的,換的不是這麼多,一共只有三個。就是說秦昭襄王熬死了兩個楚國國君。燕國:3個秦昭襄王繼位時,燕國的國君是燕昭王在位。燕國在燕昭王統治時期國力達到了頂峰,差點滅了齊國。燕昭王去世後,燕惠王繼位。燕惠王去世後,武成王繼位。武成王去世後,燕孝王繼位。燕國一共換了四個國君。秦昭襄王熬死了三個燕國的國君。韓國:2個韓國當時在位的是韓襄王,韓襄王去世後,韓釐王繼位。韓釐王去世後,韓桓惠王繼位。韓國的國君在位時間也都比較久,只換了三個。秦昭襄王熬死了兩個韓國國君。不過韓桓惠王去世後沒多久,韓國就被滅了。畢竟韓國實力非常弱小,而且還靠近秦國。趙國:2個趙國當時是趙武靈王在位,這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在位期間趙國實行胡服騎射,國力不斷上升,後來是唯一一個能和秦國抵抗的國家。趙武靈王被餓死後,趙惠文王繼位。趙惠文王去世後,趙孝成王在位。著名的長平之戰就是在趙孝成王在位時發生的。趙國一共換了三個君主,被秦昭襄王熬死了兩個。魏國:3個魏國當時在位的是魏襄王,他是魏惠王的兒子。本來他還有機會恢復魏國的霸業,結果在他統治他,魏國還是一天不如一天。魏襄王去世後,魏昭王繼位。魏昭王去世後,魏安釐王繼位。秦昭襄王熬死了兩個魏國君主。可以說在位時間秦昭襄王確實比較長。估計當時諸侯會盟的時候能發現,別國國君一直在換,只有秦國國君一直不換。當然,秦昭襄王不僅僅是在位久,功勞也是非常大的。他在位期間,秦國先後戰勝三晉、齊國、楚國,攻取魏國的河東郡和南陽郡、楚國的黔中郡和郢都。發動長平之戰,大勝趙軍。攻陷東周王都洛邑,俘虜周赧王,遷九鼎於鹹陽,結束了周朝八百年統治。他去世後,他的重孫嬴政統一了六國。這都是秦昭襄王奠定的基礎。昭襄王在位56年是什麼概念,六國君主被他熬死了15個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因舉鼎去世。在燕國做人質的嬴稷在燕國和趙國的支持下回到了秦國。到了秦國之後,嬴稷在右相樗裡疾、魏冉、宣太后等人的擁立下繼承王位,這就是著名的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在戰國時非常有名,光是他在位時間就比較厲害。他在位56年,是秦國戰國時期在位最久的君主。秦昭襄王在位的時候,六國君主被他熬死了15個。我們看一下各國被他熬死的君主。

  

  齊國:3個

  

  秦昭襄王繼位的時候,齊國是齊宣王在位。齊宣王去世後齊閔王繼位,齊閔王去世後齊襄王繼位,齊襄王去世後齊廢王繼位。齊廢王就是田健,就是戰國時齊國最後一位君主。從齊宣王到齊廢王,齊國有三個國君去世,換個四個國君。

  楚國:2個

  

  秦昭襄王繼位時,楚國的國君是楚懷王。楚懷王去世後,楚頃襄王繼位。楚頃襄王去世後,楚考烈王繼位。楚國的這幾個國君在位時間還是比較久的,換的不是這麼多,一共只有三個。就是說秦昭襄王熬死了兩個楚國國君。

  燕國:3個

  

  秦昭襄王繼位時,燕國的國君是燕昭王在位。燕國在燕昭王統治時期國力達到了頂峰,差點滅了齊國。燕昭王去世後,燕惠王繼位。燕惠王去世後,武成王繼位。武成王去世後,燕孝王繼位。燕國一共換了四個國君。秦昭襄王熬死了三個燕國的國君。

  韓國:2個

  

  韓國當時在位的是韓襄王,韓襄王去世後,韓釐王繼位。韓釐王去世後,韓桓惠王繼位。韓國的國君在位時間也都比較久,只換了三個。秦昭襄王熬死了兩個韓國國君。不過韓桓惠王去世後沒多久,韓國就被滅了。畢竟韓國實力非常弱小,而且還靠近秦國。

  趙國:2個

  

  趙國當時是趙武靈王在位,這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在位期間趙國實行胡服騎射,國力不斷上升,後來是唯一一個能和秦國抵抗的國家。趙武靈王被餓死後,趙惠文王繼位。趙惠文王去世後,趙孝成王在位。著名的長平之戰就是在趙孝成王在位時發生的。趙國一共換了三個君主,被秦昭襄王熬死了兩個。

  魏國:3個

  

  魏國當時在位的是魏襄王,他是魏惠王的兒子。本來他還有機會恢復魏國的霸業,結果在他統治他,魏國還是一天不如一天。魏襄王去世後,魏昭王繼位。魏昭王去世後,魏安釐王繼位。秦昭襄王熬死了兩個魏國君主。

  可以說在位時間秦昭襄王確實比較長。估計當時諸侯會盟的時候能發現,別國國君一直在換,只有秦國國君一直不換。當然,秦昭襄王不僅僅是在位久,功勞也是非常大的。他在位期間,秦國先後戰勝三晉、齊國、楚國,攻取魏國的河東郡和南陽郡、楚國的黔中郡和郢都。發動長平之戰,大勝趙軍。攻陷東周王都洛邑,俘虜周赧王,遷九鼎於鹹陽,結束了周朝八百年統治。他去世後,他的重孫嬴政統一了六國。這都是秦昭襄王奠定的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秦昭襄王在位56年,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功臣名將少有善終就是證明
    大秦帝國二世而亡,但是秦國的歷史卻前後經歷了564年,當年秦始皇的先祖秦非子因為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秦邑,秦國正式開啟了強國之路和大國夢想,秦國立國到秦三世子嬰,前後出現了38為國君,而且這些國君中幾乎沒有出過昏君,這也是為什麼說秦始皇橫掃六國是奮六世之餘力的原因,但是因為秦國地處邊疆,和富饒的中原地區相隔太遠
  • 秦孝文王為什麼當了三天皇帝就死了?秦孝文王的死因是什麼?
    秦孝文王嬴柱在位短的原因主要還是和他父親秦昭襄王嬴稷有關係,秦昭襄王嬴稷是秦國第三十五君主(秦諸侯國第三十位君主),嬴稷從公元前306年繼位秦國君主,此時嬴稷19歲,繼位後一下子做了幾十年的君主,在公元前251年駕崩後由次子嬴柱繼位,嬴稷駕崩時終年75歲,在位時間長達56年,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此時大家可能也想到是什麼原因了。
  • 春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是誰?答案有兩個!
    在戰國時期,秦昭襄王可以說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嬴稷(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稱秦昭王。嬴姓,趙氏,名則,一名稷。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在位五十六年間,發生了著名的伊闕之戰,五國伐齊,鄢郢之戰,華陽之戰和長平之戰,從而為秦滅六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秦滅六國雖大勢所趨,六國君主結局各異,有的君王雖死猶榮
    六國之亡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重大的時代分水嶺。自秦王嬴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國開始統一中國的戰爭,歷時十年。滅掉東方六國順序是韓、趙、燕、魏、楚、齊。末代君主與開國君王一樣,都是倍受矚目的群體,六國末代君主的命運如何呢?我們也就按照滅國順序來一一介紹。首先我們必須說一下,雖然六國到了後期,國力都遠遠不如秦國。
  • 趙武靈王為什麼要把秦昭襄王送回秦國?
    趙武靈王把秦昭襄王送回秦國,主要是為了通過幹涉秦國的王位繼承,來鞏固趙國的霸業。只是趙武靈王打空了如意算盤,秦昭襄王是一個英明神武的國君。在趙武靈王去世後,秦昭襄王通過長平之戰擊潰了趙國,徹底粉碎了趙國的霸業,為秦國一統天下掃平了全部的障礙。
  • 你看的是《大秦帝國》我看的是秦昭襄王教成語
    這個「他」,就是《大秦帝國之崛起》的主角秦昭襄王嬴稷; 屈原被楚懷王疏遠,逐出郢都,流放期間,「秦王」手下白起攻陷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 活了74歲,在位55年……
  • 揭秘秦孝公和秦始皇是什麼關係 秦孝公到秦始皇曆經多少位國君
    秦孝公作為秦國興盛的起點,面臨的是秦國弱小局面,但他積極採用變法,抓住了機會,使得秦國的國力大大增強,迅速完成了崛起的過程,成為了大國,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任務。No.1 秦惠文王贏駟(在位27年)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前311年),戰國時期秦國國君,一稱秦惠王。嬴姓趙氏,名駟。
  • 苦等了54年的王孫,終於熬出了頭,卻只當3天秦王,究其何因
    大秦帝國通過六代人的努力,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和秦始皇終於統一了六國,最近播出的《大秦賦》也讓大家感受到了大秦帝國是何等的雄偉。《大秦賦》為大家介紹了秦國的後四位皇帝,在這四位中有一位足足等了54年,而登上王位之後只待了三天。
  • 爺爺在位不過三天便去世,父親也是短命君王,只有他的功績最大
    春秋戰國時,秦國原本是一個地處西北的諸侯國,經過了數十年的徵伐與改革,到了嬴政時建立統一大業。在嬴政前邊,秦國共有三十一位君王曾經進行統治,而嬴稷是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其子嬴柱則是在位時間最短的一位君主。今天的這篇文章將要講述的就是嬴柱這個只在位三天的悲催君主。
  • 秦國滅掉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你可能永遠想不到
    他所建立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度也為中國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之後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的延續,都是在它的基礎之上的延伸與發展。那麼,秦國滅掉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呢?你可能永遠想不到。第二個是趙國,秦國與趙國可以說是世仇,再加上秦始皇小時候在趙國做過人質,受到過許多屈辱,所以說從一開始趙國與秦國的戰鬥就是你死我活的鬥爭趙國在長平之戰戰敗之後,國力就日漸衰弱。到公元前228年,趙國被秦國滅亡,趙公子嘉北逃到了代地,自立為代王,到最終也被秦國滅亡。
  • 其實秦昭襄王本不會殺他,只因這個小人散風點火
    他從戍卒到左庶長,又被秦王封為武安君,更是著有兵法兩冊,似乎白起天生就是個戰爭機器,在蕩平天下後,仿佛完成了身為戰神的使命,他的一生也終結在了一把劍下。對於白起的死,有一種說法是白起雖然軍事能力上乘,在朝堂之上卻少了些圓滑不懂得自保,最終被秦昭襄王下令自裁。還有一種說法是白起的軍事生涯太過血腥,說白了就是在屠殺,以至於遭到了報應,甚至就連他自裁前都說到:坑殺四十萬趙軍,足以死。
  • 秦滅六國竟然早已註定?司馬遷曾四次記載一句話,成功預言此事
    這是我國著名的詩人李白的詩作《秦王掃六合》裡開頭的詩句,對於秦始皇滅六國的事跡,相信大多數人都和李白一樣為此讚嘆。要不是這件事已經成為了歷史,相信大多數人都難以想像原本極為弱小的秦國,最後居然能統一天下。但是在有些人眼裡這個結果並不意外,因為在這之前就有了相關的預言,並且還被司馬遷記載了四次。這句話就是:始周與秦國合而別,別五百載複合,合十七歲而霸王出焉。
  • 五帝三王世系年表(修訂版)
    (在位35年)15、夏後帝昊元年,庚辰年,前1601年~~1597年。(在位5年)16、夏後帝發元年,乙酉年,前1596年~~1590年。(在位7年)17、夏後帝桀元年,壬辰年,前1589年~1559年。(在位31年)【案:夏後開舞九招之年,禪讓制度正式結束,自夏受命至湯放桀之年,有王與無王,公元前2029~~1559年,共四百七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