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不我待
對於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來說,今天最具爆炸性的新聞莫過於港交所計劃與倫敦證券交易所合併。
香港證券交易所提出以估值296億英鎊(約2867億港幣)的價格併購倫敦證券交易所。 此報價較周二收盤時6,804便士的價格溢價22.9%。
港交所戰略策劃主管霍炳光表示,合併與近期香港事件無關。
對於為什麼至現時才提出合併建議,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承認,在國際形勢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目前也許不是進行巨額跨境交易的最佳時機,但現實是「時不我待」,對於戰略交易而言,可能永遠也沒有一個完美的時機。
他又表示,交易無須經香港監管機構批准,但仍需經過英國政府審視。 若兩家交易所成功合併,新的交易所集團合計市值有望接近5500億港元,將打通東西兩地市場,同時提升倫敦及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長遠韌性及重要性。
「禁蒙面」
香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周三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時表示,近日香港發生的事件,可能令大家對香港能否繼續領導世界有所懷疑,但香港經歷過高低起伏,結果都是變得更好。
對於香港首富李嘉誠日前稱,希望執政者「能對未來主人翁網開一面」,鄭若驊並未予以回應。 但她強調,香港律政司決定檢控前不會作政治或任何背景的考慮,只會按《基本法》第63條獨立作出檢控決定。
而對於建制派倡議就《禁蒙面法》進行立法工作,鄭若驊指出,政府已作了相應的研究,「有一定嘅法律已經研究咗」(有一定的法律已經進行了研究)。
早前,新界鄉議局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劉業強曾撰文寫到,暴徒戴面罩的目的,明顯不過就是想犯法之後無人認出,逃避刑責,令警方在搜證及提出檢控時更加困難。
此外,也有心理學研究報告指出,一個人在蒙面隱藏身份後,容易出現無政府主義傾向,做出更激烈的破壞行為,甚至有種虛假的幻覺,自以為戴上面具,便是蝙蝠俠、蜘蛛俠等漫畫中的主角,可以化身成替天行道的英雄。
事實上,有關法例絕非罕見,美國多個州份、加拿大、德國、法國、西班牙、奧地利、丹麥、瑞典、瑞士及俄羅斯等國家都有實施,不少國家對被定罪者判以監禁刑罰,部分則以罰款形式處理。
留著自己用嗎?
美國共和、民主兩黨議員周二(10日)竟然提出一項法案,要求華府禁止美企向香港出售催淚彈、橡膠彈和非致命技術等「人群控制裝備」,「以免被用於不道德和不公正用途」。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今天(11日)回應稱,一些人假自由民主之名實行恐怖犯罪活動,幕後黑手是香港暴亂的根本原因。 華春瑩反問,「美方這些議員是想將這些防暴器材留著美國國內自己用嗎? 」
她又質問: 「我想問問美方這些議員們,當極端暴力分子殘忍襲擊香港警察時,你們所崇尚的法治在哪裡?當1700多名警務人員及其家屬個人信息被非法曝露、受到瘋狂網絡霸凌恐嚇時,你們所標榜的人權在哪裡?當持不同意見的人士被蒙面黑衣人追逐毆打時,你們所宣揚的自由又在哪裡?」
而針對英國議員在香港問題上不負責任的言論, 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警告,議員可以在香港問題上自由表達意見,也可以批評,但要有分寸,不能夠幹涉香港事務。 他批評部分英國政客仍然抱有殖民思維,如果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支持香港的示威者及暴徒,就有問題。
劉曉明又強調,如果騷亂發展至特區政府不能控制的地步,中央絕不會坐視不理,因為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北京不會讓暴力持續下去。
判罰
香港一批示威者參與2016年11月反對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遊行,於中聯辦外與警方發生衝突,被控多項罪名,8名被告周三上午在西九龍裁判法院陸續判刑。
3名被判監禁14天,緩刑1年的被告,分別是「社民連」主席吳文遠涉及的兩項煽惑他人參與非法集結罪名、「香港眾志」主席林朗彥及嶺南大學學生會前會長鄭沛倫,各涉一項參與非法集結罪名。
裁判官在判刑時指,吳文遠犯案時作出呼籲,是帶頭角色,所以判社會服務令處理並不合適,但也考慮事件對公眾造成的影響較輕,響應的人也不多,沒有財物損壞及沒人受傷,及後發生雙方拉扯的情況非他能預見,決定予以緩刑。
另外,港大應屆畢業生、22歲男子杜啟華,七月沙田暴亂當中咬斷警員手指。周二(10日),他被控兩項蓄意傷人、一項襲警等罪。 儘管控方一再強調,控罪性質嚴重,要求維持宵禁令以免再犯。 不過,署理主任裁判官卻批准保釋,同時剔除宵禁令,也減免了杜啟華每周到警署報到的次數。
香港文匯報今日的社評說,如此判決,公正司法如何得到體現? 公眾的疑問在於,在一些裁判官眼中,是否由於疑犯是年輕人,雖然參與了暴亂,但「出發點好」所以就可以輕判?
如果公正司法無法得到體現,法治也就離淪亡不遠。 早前民間發起「監察法官」的行動,尊貴的法官與裁判官,是時候接受市民的合理監察了。 香港的法治絕不能毀在一些被政治立場左右的裁判官手中。
為何「攬炒」
民建聯今日以教育與青年為主題,舉辦「繼續前行」圓桌會議,邀請政府問責官員、教育界專家及青年代表出席,研討具體應對反修例風波下教育與青年的問題。
民建聯主席李慧瓊認為,整個社會、政府官員和政黨都要反思,為何會出現一批激進年輕人不介意放棄自己前途,以身試法,甚至「攬炒」(同歸於盡、玉石俱焚)。 她又認為現在的經濟模式或令年輕人分享不到成果,引起不滿,公共政策是否未能有效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等,均值得討論。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表示,政府視教育為施政重點,絕對不能忽略青年工作,期望透過教育培養年輕人的香港情懷、加深對祖國認識和拓展國際視野。 他希望社會儘快恢復平靜,打開對話大門,走入社群聆聽市民意見,了解年青人對社會的不滿。
香港精神
在今天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林鄭月娥在致辭時表示,目前香港面臨重大挑戰,包括中美貿易爭議,以及近期香港社會不穩。
對於香港情況,她期望可以化解分歧,並堅持「一國兩制」和基本法。 通過政府和香港市民努力,可以找到理性討論的道路,維持長期社會穩定榮。 她指出,香港曾經一次又一次地重建,相信韌力和彈性的「香港精神」有助克服困難,並在「一帶一路」找到位置。
共同與會的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謝鋒也強調,香港正處於何去何從的關鍵時刻,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放下爭拗,抓住「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帶來的機遇,搭上國家快速發展的「高鐵」,是香港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