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夠用嗎?測測才知道。
同學們好!本次我們來看一看教師招聘考試當中心理學部分的一個重要知識點「智力測驗」。該考點主要涉及智力測驗的名稱、編制人物、適用對象等,考查形式以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等形式為主。
在現實生活中智力一詞十分流行,我們常說張三聰明、李四愚笨就是對其智力的評價。而對智力本身如何去評價,不同學者的看法不盡相同,本次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西方心理學界關於智力測驗的相關知識點。
一、比納-西蒙智力量表與心理年齡
1905年,心理學家比納和西蒙編制了世界上第一個智力測驗工具——比納-西蒙量表。該量表有30道題目,按照難度由小到大排列,以通過題目數作為智力高低評價的標準。後於1908年進行修訂,改為58道題目,並按年齡分組,適用於3-13歲兒童使用。隨時代變遷,該量表之後也多次修訂以適應各個地區、不同文化的個體使用。總之,比納-西蒙智力量表奠定了智力測驗編制的科學基礎,在理論上首創了心理年齡(或稱智力年齡,簡稱智齡)這一概念,並為其後的智力測驗普及流行奠定了基礎。
二、斯坦福-比納智力量表與智商
比納-西蒙量表問世之後便受到學術界關注,為增加它的普適性。一部分學者便參與了對該量表進行修訂的工作,其中以推孟在美國史丹福大學修訂而成的斯坦福-比納智力量表最為有名。在新修訂的量表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將原測驗使用的心理年齡改用智力商數來表示,智力商數就是後來為我們所熟知的智商。
所謂智商(簡稱IQ),是用個體的心理年齡(MA)與其實足年齡(CA)作比,所得比值也稱作比率智商,其計算公式如下:智商(IQ)=心理年齡(MA)/實足年齡(CA)×100。例如,某兒童實足年齡為6歲2個月,如果以月份為單位,其實足年齡為74個月,即CA=74。假設該兒童在斯坦福-比納量表的成績為:通過6歲組的全部題目(代表其基本心理年齡得分為72個月);通過7歲組的4個題目(代表在原有基礎加上8個月);8歲組及以後的題目全未通過。總計該兒童成績,其心理年齡為80個月,即MA=80。根據之前計算公式,得出其智商為108。
三、韋克斯勒智力量表與離差智商
韋克斯勒智力量表分為三種:韋氏成人智力量表(簡稱WAIS),評定16歲以上成人的智力;韋氏兒童智力量表(簡稱WISC),評定6-16歲少年兒童的智力發展水平;韋氏學前兒童智力量表(簡稱WPPSI),評定4-6.5歲兒童的智力。此三種量表分為言語和操作兩部分測驗,分別測量個體的言語和操作能力。
韋克斯勒智力量表的重要特點是採用了離差智商,就是用標準分數來表示個體智商,即個體的智力可以使用其測驗分數與同一年齡組的其他人的測驗分數進行比較來表示。其計算公式是:IQ=15×(X-M)/S+100,其中X為某一年齡組的被試原始分數,M為該年齡團體的平均分數,S是團體分數的標準差。(X-M)/S是標準分數,是一種以標準差為單位的相對量數。例如,某個年齡組的平均分數M為70,標準差S為10。甲在測驗中得80分,則其標準分數為1,代入公式其離差智商為115;乙在測驗中得60分,則標準分數為-1,代入得到離差智商為85。
接下來我們練習幾道題目來鞏固一下吧。
1.【單選】中學生甲在使用韋氏智力量表進行測驗後得分為100分,常模平均值為85分,常模標準差為15分。請問甲同學的智力商數為( )。
A.110 B.115 C.120 D.125
1.【答案】B。解析:IQ=15×((X-M))/S+100。解析:X=100,M=85,S=15,代入公式得出甲同學的智商為115。
2.【單選】小學生乙今年8歲2個月,在使用斯坦福-比納智力量表進行測驗後成績為:通過8歲組所有題目,通過9歲組4個題目,通過10歲組2個題目,11歲及之後的題目全未通過。請問乙同學的比率智商為( )。
A.110 B.115 C.120 D.125
2.【答案】A。解析:乙實足年齡為8歲2個月,即CA=98。通過8歲組所有題目,心理年齡96個月;通過9歲組4個題目,心理年齡再加8個月;通過10歲組2個題目,心理年齡再加4個月;11歲及之後的題目全未通過。總計乙的心理年齡為108個月,即MA=108。代入公式計算得出其比率智商為110。
3.【判斷】斯坦福-比納量表是世界上第一個智力測驗工具,它首次使用了心理年齡這一概念。( )
3.【答案】×。解析:比納-西蒙量表是世界上第一個智力測驗工具,它首次使用了心理年齡這一概念。
4.【填空】韋克斯勒智力量表的重要特點是採用了離差智商,請你寫出它的計算公式_______。
4.【答案】IQ=15×((X-M))/S+100。解析:X為某一年齡組的被試原始分數,M為該年齡團體的平均分數,S是團體分數的標準差。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