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經》64卦中,鼎卦一直飽受爭議。那麼單從鼎卦的卦象上,又能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發呢?
上次我們講了兩個孔子佔筮的故事,今天我們也要講一個和孔子有關的卦例。
我們知道,孔子一生雖有遠大志向,但生不逢時。一生周遊列國,顛沛流離。所幸是身邊有三千弟子侍奉,畢恭畢敬,也傳承聖人意志,貫徹聖人學說。
其中呢,子貢是孔子最器重學生之一。子貢複姓端木,名賜,是春秋時期衛國黎人,也就是現在河南省,鶴壁濬縣一帶。在孔門,弟子分為德行、政事、言語、文學四科。子貢伶牙俐齒,在孔門中屬於言語科。而孔門出色的弟子往往有自己獨特的能力。子貢就特別擅長做生意。人們如今所說的"儒商",恐怕就要從子貢開始。《史記》中說子貢"好廢舉,與時轉貨貲。喜揚人之美,不能匿人之過。常相魯衛,家累千金。"端的是一位善良仁義的商業巨賈作風。
這樣一位擅長言辭,精明能幹的弟子。孔子經常會派遣他做一些事情。有一次,子貢按孔子說的出去做事兒,去了很久也沒回來。孔子就跟讓弟子們卜一卦,卜出來的是個鼎卦。
鼎卦上為離卦,下為巽卦,初爻是陰爻,看起來像個顫顫巍巍站立的鼎。在《易經》原文中,出現了不少"鼎顛趾","鼎折足",等描述。
因此當弟子卜出鼎卦的時候,很多人都說,鼎這沒腳,估計子貢回不來了。
這個時候,只有顏回在一旁笑了。顏回也是孔子的弟子,是孔子最滿意的學生。顏回一笑,
孔子便問顏回,"你怎麼笑了,大家都說子貢回不來了。"
顏回果然也是孔子最欣賞的徒弟,他止了笑,緩緩回答:"沒有腳,是說子貢要坐船來"
船是古時候有水處常見的交通工具,無足,卻可以借著水勢行走。
後面呢,子貢果然是乘著無足的船回來了。
鼎卦在常有"無足","兇險"的聯想。但如果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進行分析,也有著不同的結果。
另一個有關鼎卦的例子是,曾經魯國要伐越,也是佔出了鼎卦。這次,子貢覺得可能魯國會戰敗,同樣是因為"鼎折足"。但孔子卻說是要勝仗,因為越國多河流。打仗用舟船。雖說無足,但革故鼎新,鼎也有著改變,取新,戰勝之象。因此,魯國戰勝的希望還是很大的。
後面魯國果然取得了勝利。
鼎卦,雖然傳統上有著"折足"之象,但若是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分析。也有可能有著不同的結果。我們在學易,佔卜的時候。不但要關注卦象,更要關注自己所處的環境。這樣,才能解卦時得到最為準確的結果。畢竟,易象變化萬千,死守理論,只能出按圖索驥的笑話呢。
學習更多易經知識,請繼續關注我們,持續為大家一一解讀分享,點擊「了解更多」免費學習或者請私信發送「易經」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