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民國時期才貌雙全的女子,大多人都會想到林徽因、張愛玲等。但還有一位女子,她的人生也是精彩且不凡的。
她就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蔣英。
也許說到這裡,你還是這個名字感到分外陌生,但若說她的父親是軍事理論家蔣百裡,她的丈夫是「兩彈一勳」錢學森、表哥是詩人徐志摩、表弟是大作家金庸呢?
在這樣一個人傑輩出的家庭之中,蔣英又怎會平庸。
(蔣英)
在戰火中完成學業
蔣英出生於硝煙四起、戰火紛飛的1919年,是浙江海寧人。
她的父親是蔣百裡,是著名的軍事理論家,以兵學泰鬥而聞名於世。
蔣英是家中的老三,從小就生的雪玉可愛,極為討喜。而在當時,跟蔣家是世代之交的錢家也看上了這個小姑娘。
(小蔣英)
錢均夫和章蘭娟夫妻倆只誕下了錢學森這一個孩子,夫妻倆又格外想要個女孩,於是兩家商量之後,蔣英便被過繼到了錢家,還改名為錢英。而錢學森就成為了蔣英的哥哥。
(蔣英一家)
剛到新環境之中,幼年的蔣英經常哭鬧,加之當時錢學森已經12歲,年齡的差距,這也加重了小蔣英的孤獨感。
送走女兒之後,蔣百裡夫婦也開始後悔當初的決定,就想把蔣英要回來。
錢學森的媽媽只好答應,但她卻提出一個新的要求。
「你們這個老三,長大了,是我乾女兒,將來得給我當兒媳婦。」
於是乎蔣英成為了錢學森的乾妹妹,也成為了她未來的媳婦。
有了這層關係在,小時候的蔣英,擁有著雙倍父母的疼愛,生活過得極為幸福美滿。
而未來的她能在音樂路上一往無前的走下去,也少不了家人的支持。
雖然她的親生父親是一名軍事理論家,但她卻未曾繼承父親的天賦,反倒是喜歡上了音樂。對此,她的父親蔣百裡並沒有報以反對態度,反倒是分外支持女兒的興趣愛好,在她五六年級的時候,蔣百裡還給她買了第一架鋼琴後,從此,蔣英更是沉迷與音樂之中完全無法自拔。
1935年,16歲的蔣英跟隨父母出訪歐洲。20世紀西方社會思潮出現了反傳統的現象,新古典主義和新民族主義的崛起將歐洲音樂推上了一個新的巔峰,這個擁有著濃厚的藝術氛圍地方,對喜愛音樂的蔣英來說簡直是寶藏之地。
蔣百裡當時也有意將蔣英留在德國學習。於是,蔣英成為了德國柏林一所貴族學校中的首位東方留學生。
(柏林)
蔣英本就天資聰穎且善於社交,她很快就掌握了一門新的語言,並且適應了全新的環境,在耳濡目染中學到了德國人堅韌嚴謹的品德。
兩年後,蔣英以優異的成績被柏林音樂學院錄取,主修聲樂。沉浸在音樂海洋之中的她就像是一隻自由自在的魚兒一般,據她回憶,那是她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當我進入德國柏林音樂學院時,這兒也想聽,那兒也想聽,什麼都感興趣,我仿佛掉到了音樂的海洋裡,它像海濤一樣陣陣向我衝來」。
那時候的蔣英生活充實而又幸福,白天的她忙於練聲、練琴,還要繼續學習語言,晚上她就鑽入了音樂廳之中,沉迷於交響樂、歌劇、話劇的世界。
只是好景不長,戰爭的爆發讓求學之路變得困難重重。
彼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爆發的前夕,德國陷入了糧食緊缺的危急情況之中、不僅如此街道上的警報還會隨時隨地的響起,那預示著炮灰可能會隨時隨地的降臨而至。
在紛亂的環境之中,蔣英能保住性命已是十分艱難了,她甚至無法與家人聯繫上。蔣英這種富家女尚且如此,更不用說是其他人了,他們整日都生活在巨大的恐慌之中。
當時學校的課程也被迫中斷了,老師也鮮少出現。可即便如此,蔣英依然堅持每天到學校學習。那時候的她,靠著土豆為生,一天兩頓皆是如此,一下就堅持了數百數千天,就這樣蔣英終於在1941年畢業了。
而此時,卻傳來了父親蔣百裡去世的噩耗。
(蔣百裡)
蔣百裡是在1938年病逝的,然而蔣英收到消息的時候已然是三年後了。她的內心萬分悲痛,因身在國外的緣故,她甚至未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面,不能親眼看著他安心下葬。
但蔣英心裡很清楚,父親已經去了,此時再懊悔也無濟於事了,重振旗鼓才是九泉之下的父親想要看到的,她還記著自己父親的教誨:「既然喜歡音樂,就該努力去學。求學問需要有堅定的信心,才會有豐碩的收穫」。
於是蔣英毅然決定離開德國,轉而去當時的中立國瑞士繼續求學。
瑞士雖然平靜祥和,但高昂的消費卻讓失去了經濟來源的蔣英吃不消,她甚至每天都要靠撿菜葉生活。
但蔣英並沒有放棄,她很快就進入瑞士路山音樂學院聲樂系研究生班繼續深造。
開創亞洲音樂史的新紀錄
1943年,蔣英參加了在瑞士魯辰舉行的音樂年會,並且一舉拿下國際女高音比賽的冠軍,她成為東亞獲勝第一人,並且開創了亞洲音樂史的新紀錄。
一戰成名之後,蔣英迎來了自己歌唱事業的高峰,她不僅受到歐洲聲樂界的關注,還被各地邀請前來演唱,並且獲得了名家的大力讚揚。
而在那時候,若是她繼續留在歐洲的話,也許會成為一位在歐洲歌壇中名垂千古的女歌手。
可蔣英卻從來未有一刻忘記自己的祖國,伴隨著戰爭的結束,蔣英一心想著回到闊別十年之久的祖國母親的懷抱之中,
終於在1946年底,蔣英帶著她動人的歌喉回國了。
在歐洲演唱所累積的經驗,讓她的聲音變得更為動聽且強大,她一開嗓就俘獲了無數人的心,優美動聽的音樂表演也讓她在國內掀起了一陣「蔣英熱潮」。
當時有記者曾用生動而形象的語言評價過蔣英:「她是一顆在東方冉冉升起的西方古典音樂的明星」。
然而,她卻在自己站在最巔峰的時候突然選擇了結婚。這個消息就像是一枚重磅炸彈一樣投入水中,掀起了一片驚濤駭浪。轟動程度,堪比現在正值流量巔峰的小生、小花突然宣布戀愛。
1947年9月17日,蔣英嫁給了赫赫有名的錢學森。郎才女貌的結合,轟動一時。只是在當時,鮮少有人知道,蔣英還是錢學森名義上的乾妹妹。
據說,當年遠在美國的錢學森在聽到自己乾妹妹蔣英的消息之後,第一時間趕回國,那時候的蔣英已經出落成了一個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皆能動人心弦。
錢學森一下就被她迷住了,再想起幼年時的父母約定,他便放開膽子主動的追求蔣英。
充滿波折的婚後生活
當時,錢學森已經是麻省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可謂是前途無量。
而蔣英雖然在國內風頭兩無,但比起丈夫的成就卻顯得有些不夠看了,而那時候,正值事業巔峰卻驟然結婚的蔣英,只能放棄國內事業,在來到美國之後重新開始打拼發展。
當年錢學森送給蔣英新婚的第一件禮物,就是一架黑色德式三角大鋼琴。蔣英對此愛不釋手。
沉浸在新婚甜蜜期的她也開始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幻想和憧憬。
只可惜錢學森是個不解風情的理工男,他不懂憐香惜玉,經常忙於自己的工作,這讓初來乍到又沒有什麼朋友的蔣英倍感孤獨。
雖然,錢學森大部分時間都在看書和搞研究,但是他對蔣英的愛確實是真心實意的,每周末他都會抽出時間陪伴蔣英。
蔣英還會經常陪同錢學森出席社交場合,她談吐不凡落落大方,而且性格平和沒有絲毫架子,很快就和錢學森的友人們打成一片。
有著在國外留學多年經驗的蔣英很快適應了美國的生活,但是她從來沒有忘記熱愛的音樂。她一直在計劃著在美國音樂界闖出一番屬於自己的天地。
之後蔣英還與錢學森誕下了兩個雪玉可愛的孩子,所以她不得不開始了一邊兼顧家庭,一邊發展事業的生活。
但好景不長,1949年10月,新中國宣布成立後,錢學森決定回到祖國,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可美國怎會將這樣一個天才科學家放回去,任由他壯大中國勢力呢,可想而知,錢學森的回國的行動卻遭到了美方的破壞。
在一家人回國的前夕,錢學森以是共產黨員,且屬非法入境的指控而被關進了監獄之中。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蔣英臨危不亂陣腳,她帶著剛出生兩個月的女兒和兩歲的兒子,為營救丈夫而四處奔走。
十五天時間,蔣英就湊齊了一萬五千美元的天價保釋金,飽受牢獄之苦的錢學森這才獲准保釋。
蔣英去接錢學森時,他已經被折磨到失去了聲音。
可保釋出獄不等於無罪,之後的錢學森一家還要繼續被聯邦調查局緊密監視。
他們不能離開洛杉磯,活動範圍還被限制在了居住地三十公裡範圍內,不僅如此每個月他們都必須去移民局登記、匯報行蹤,還要隨時接受移民局官員的傳訊。
在這樣受制於人的生活之下,夫妻二人卻沒有放棄希望。在蔣英的精心照顧下,錢學森漸漸恢復了說話能力。
而蔣英也趁此時間不斷的豐富自己,她每天彈琴,進行發聲練習,而錢學森則埋頭著書,完成了《工程控制論》和《物理力學》兩本專著。
在書的扉頁上,錢學森醒目地標註了「To tsiang yin」(獻給蔣英)的字樣,以表達對蔣英的愛意。那時候的兩人生活雖然艱難,但對彼此的愛意卻沒有絲毫減少反而愈演愈濃。
艱難的回國之路
為了能脫離美國,蔣英冒死將錢學森寫的親筆救援信件傳回了祖國。
1955年,周恩來總理出席日內瓦會議,就美國方面扣押中國僑民和留學生的問題進行談判。美方對外聲稱早已釋放全部在美華人,還對於扣押錢學森一事拒不承認。
直到中方在會議上出示了錢學森的親筆請求救援的信件,死鴨子嘴硬的美國才不得不鬆口。
最終,中國政府以提前釋放11名在韓戰被俘獲的美方飛行員作為交換條件,換回了被軟禁的錢學森一家。
這段回國之路異常艱難,由於沒了飛機票,一家人只能坐著輪船的三等艙,在海上漂浮了十幾天之後才回到了祖國。
回到祖國的懷抱後,蔣英被分配到中央實驗歌劇院任獨唱演員和聲樂教員。
這對一直熱愛舞臺和音樂的蔣英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好事。
在舞臺上,她再次釋放了對於音樂的熱愛和渴望,每次演出她都拼盡全力,每一場表演,都受到觀眾的喜愛和追捧。在重慶演出時,蔣英甚至一連返場六次。
而她的丈夫錢學森也開始忙碌了起來,由於工作性質原因,錢學森經常神秘失蹤,有時是十天半月,有時是好幾個月。不僅如此,錢學森的消失還是毫無預兆的。
有一次,錢學森失蹤了好幾個月,毫無音信。蔣英內心焦急萬分,她甚至跑到了國防部五院詢問丈夫的消息。
雖然知道丈夫一切平安,但蔣英心中的孤獨感卻沒有絲毫減少。她雖能理解丈夫的工作的重要性,但心中的孤獨感卻絲毫沒有減少,也許是在國外求學的那段經歷,這讓本就敏感的她更害怕孤獨,即便家中有孩子相伴,她也有些鬱鬱寡歡。
但漸漸的,她也只能慢慢接受這個現實,慢慢習慣形單影隻帶來的孤獨。
丈夫忙於工作,家中的大小事務全落到了蔣英的身上。為了能更好的照顧家裡,蔣英只能忍痛放棄了自己一直以來都熱愛的音樂表演。
雖然無法在舞臺上綻放光彩,可蔣英卻再次找到了自己新的歸屬。她將自己全部的心血都用於培養下一代歌唱家身上。
在執教生涯中,蔣英培養出許多蜚聲樂壇的歌唱家,姜詠、祝愛蘭、章亞倫李雙江等皆是她的得意門生。
2012年2月5日,這位德才兼備的老藝術家蔣英逝世了,享年93歲。她的門生和摯友都趕來為她送行,在場之人皆是泣不成聲。
隨著蔣英的一生落下了帷幕,中國歌壇崛起的歷史也徹底翻頁了。
結語
縱觀蔣英一生,她雖出生名門,但卻命途多舛,可在經歷了二戰以及被美國軟禁的苦難後,她依然在追求音樂的道路上踽踽獨行。
她本有著顯赫的家庭和優秀的丈夫,但是她沒有被淹沒在星光之中,而是將自己活成了一顆冉冉升起的啟明星,活出了屬於自己的風採。
也許有人會說,在那時候女人多數都是依附於男人的,何必將自己活的那麼辛苦呢。
可不要忘了,輕鬆的路雖然好走,但卻會將你的眼界徹底限制住,最後人也就像是那坐井觀天的井底之蛙一般,只能看見自己眼前那片狹小的天地,而外界世界的精彩他們看不到,也不想知道了。
當然這世界上的大部分人只是平平無奇的普通人,但起碼,我們可以活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