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被詛咒的電影

2021-01-15 網易




  庫布裡克的電影經常被視為一種不健康的電影。

  比如說《洛麗塔》為戀童癖的畸戀辯護;又說《發條橙》鼓吹暴力和犯罪,令人生理不適;再比如《全金屬外殼》汙名化了美國軍隊的形象,對共和黨人而言老刺激了。多年來批評家們的惡評讓庫布裡克掌握了一種閉門造車的技巧,鮮少回應或解釋,反正票房都挺好(熱知識:庫布裡克是華納最賺錢的導演之一)。

  關於這些電影「不健康」的議論還只是文本內部的批評,而到了《大開眼戒》,人們紛紛懷著害怕又八卦的心態把觸角延伸到幕後、到導演和演員身上。尤其是在陰謀論者眼裡,這部電影還未公映,導演突然暴斃,太不對勁了。

  在一個光明會電影大集合的網站上,《大開眼戒》的「光明會指數」是3.8/5,排名第二。


排第一的是迪士尼的米奇大電影《幻想曲》(1940),4.7/5,沒想到吧

  今天就來講一講《大開眼戒》到底是不是一部邪惡到讓庫布裡克付出了生命代價的電影。


  1999年3月7日,庫布裡克在倫敦郊外的家裡去世,享年70歲。根據湯姆·克魯斯的回憶,當時他半夜接到了一個電話,以為是庫布裡克通知他回去再補拍一些鏡頭,結果是庫布裡克的私人助理來通知死訊:「他在睡夢中離世了。」


  雖然檢查報告說庫布裡剋死於心臟衰竭,沒有太大的痛苦,可以說是走得非常平靜,但是仔細一想,庫布裡剋死得太蹊蹺離奇,主要是有很多說不通的巧合。

  六天前,他剛把《大開眼戒》的電影拷貝寄給在好萊塢的華納兄弟。這部電影剪了一年多,寄出的拷貝還沒有完全做好。一部電影只是初剪,離上映至少還有半年,導演就這樣離世了。

  這是一部什麼電影?


  根據庫布裡克私人司機的回憶錄,庫布裡克在拍這部電影的時候神色凝重,常常一語不發,跟拍《全金屬外殼》那種興奮的狀態形成強烈反差。能讓一個神級導演說不出話來的只有兩種可能,要麼他在做一件非常吃力、艱難的事情,要麼他中邪了。

  而《大開眼戒》還可以是第三種可能:他在拍一部有點邪門的電影。

  電影裡有一個非常關鍵的情節,又帥又慫的醫生(湯姆·克魯斯)在大街上遊蕩了一夜之後,誤闖了野外城堡裡的一場神秘儀式。儀式上的男人穿著中世紀修士的黑袍,戴著怪嚇人的威尼斯面具,其中一個紅袍修士做主持,一邊念念有詞一邊轉動手上的神秘香料(香料可能有催情作用),然後女人們像被下蠱了一樣脫去黑袍。整個氛圍肅穆、壓抑,仿佛異教徒的祭祀。



  紅袍修士吟誦的羅馬尼亞語大意是:「We still pray for the mercy, the life, the peace, the health, the salvation, the scrutiny, neglection and forgiveness of the sins of God’s servants, worshipers, alms givers, benefactors of this holy site.」

  (我們仍祈禱,為仁慈、生命、平和、健康、救贖,為了細查、寬恕與原諒所有罪,為了上帝的僕人、追隨者、施惠者與受惠者。)

  這場戲看著多少有點讓人頭皮發麻。

  緊隨著這場戲的是,醫生始終被籠罩在一種死亡威脅的陰影底下,被跟蹤、警告,甚至最後發現了死於非命的女人。這一切都指向那些神秘修士。


這篇隨便寫的報導有兩處為了湊字數的重複,還出現了Leon Vitali的名字,算一個彩蛋

  他們是誰?一把年紀的老男人們穿著oversize黑袍大半夜不睡覺玩coplay?說不通。按照電影的設定,他們都是上流權貴,多多少少都有點東歐貴族的背景,尤其是匈牙利。匈牙利是什麼地方?緊挨著德國的巴伐利亞地區。巴伐利亞是什麼地方?那裡有史上最神秘的組織,光明會。

  三言兩語解釋不清這個組織,簡單搬運一下維基百科:

  光明會(拉丁語:Illuminati)是1776年5月1日啟蒙運動時成立於巴伐利亞的一個秘密組織。該組織經常被各種陰謀論指控參與控制全世界的事務,透過掌握貨幣發行權、策劃歷史事件(如法國大革命、滑鐵盧戰役和美國總統甘迺迪遇刺案),並安插政府和企業中的代理人,以獲得政治權力和影響力,最終建立一個「新世界秩序」。

  更蹊蹺的是,這場戲的取景地,蒙特摩爾塔樓(Mentmore Towers),一棟位於英國白金漢郡的19世紀郊區城堡,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房產。羅斯柴爾德家族就不用多費口水了,這個相傳操控世界秩序的家族是光明會的中流砥柱。


  種種疑點疊加,電影剛一上映就讓大陰謀論家Alex Jones眼前一亮。這位哥是川普的好基友,90年代開始錄電視節目,專門揭露、分析各種隱藏在真相之外的詭異邏輯,比如說911恐襲是布希政府自導自演。

  他專門做了一期節目來解析《大開眼戒》如何暴露了上流社會的腐朽、荒淫、畜養性奴,甚至把淫爪伸向未成年人,並把矛頭指向陰謀論界的常青樹:光明會。最後總結庫布裡克其實死於暗殺,因為這部電影暴露了太多秘密,而且公映版本可能刪減了大量更真實殘酷的影像,講到激動處可謂是聲淚俱下、聲情並茂、聲如洪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油管看看,畫質高糊)


  從此《大開眼戒》就與光明會緊緊地捆綁在一起,20多年來為陰謀論者所津津樂道。傳來傳去甚至開始論證庫布裡克是阿波羅登月錄像的導演,他曾經被綁架了。尤其是2006年愛潑斯坦事件爆出來之後,原本捕風捉影的指控突然有了實錘,庫布裡克絕對是因為挑戰了權貴的底線而慘遭毒手。(愛潑斯坦在2006年前後被指控教唆未成年少女賣淫,「客戶」涉及英國王室。2019年他離奇自殺了。)

  這似乎就解釋了很多問題。比如庫布裡克的私人司機的回憶錄裡提到,庫布裡克去世後,某一天突然有一群陌生人闖進書房,翻箱倒櫃,把關於《大開眼戒》的所有資料都帶走了。這動靜鬧得不小,庫布裡克的妻子都有點受驚。



  寫回憶錄的司機客串了電影裡的報刊亭商販

  陰謀論電影並不稀罕。比較典型的像《天使與魔鬼》,集齊了三要素:極端的暴力、濫用的權力、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機。而《大開眼戒》不那麼刺激,乍看之下普普通通,仔細琢磨才覺得怪陰森的,感覺就像夏天裡鑽進被窩的一條蛇。

  《大開眼戒》1996年秋天開機,1998年1月殺青,拖拖拉拉拍了400天,破了金氏世界紀錄,後面剪輯又花了一年,劇組一度以為這部電影不可能完成。而開機之前,庫布裡克跟身邊的人說「拍一個多月就ok啦」。這點結合庫布裡克拍這部電影的嚴肅狀態,確實有點奇怪。

  兩位主演,湯姆·克魯斯和妮可·基德曼因為長期滯留倫敦,連孩子都學會了英國口音。克魯斯延誤了拍攝《碟中諜2》,兩次。與此同時,夫妻倆像中了庫神的邪,任勞任怨,「Working for him is an honor, a privilege. 」不僅籤了開放性合同(就是沒有拍攝截止日期),而且說補拍就補拍。


  電影裡NG最多的一場戲,是克魯斯開門走路,NG了95次(可能這場戲後來還剪掉了)。一般人這樣搞會瘋,拍《閃靈》的時候有一場戲NG了五十多次,女主演員完全精神崩潰(字面意思)。而湯姆·克魯斯仍然保持love&peace。

  湯姆·克魯斯身為山達基科學教激進分子的身份更讓這部電影平添了一股邪氣。山達基教在多個國家都被視為不合法的宗教,在法國被認為是「純粹邪教」。克魯斯因此得罪了不少導演和演員,但他在2018年還說堅決不退教,中毒太深。


  阿湯哥教會演講:「這是一個beautiful religion」

  《大開眼戒》拍完兩年後,湯姆·克魯斯和妮可·基德曼這對曾經在各種紅毯上撒狗糧的世紀夫婦宣布離婚。人們紛紛聯想到,多少跟《大開眼戒》有點關係。

  《大開眼戒》是庫布裡克作品中唯一一部票房和口碑雙雙撲街的電影。華納給了庫布裡克1.18億美元的預算(夠拍兩部《閃靈》或者八部《發條橙》),票房1億美元,虧到內褲都不剩。同時各大媒體報紙都說「難看」,湯姆·克魯斯再帥都難看。

  一部遺作,一部讓庫布裡克「死而後已」的電影,庫布裡克偉大的創作生涯居然這樣收場,說不通。


  講到這裡,你會發現前述都是間接信息,庫布裡克本人呢?他本人咋想的?為啥要拍這部電影?

  這個問題比較難。因為電影還沒做好,庫神就仙逝,沒來得及做任何說明。按照庫神的習慣,電影拍攝過程都是比較保密的,不接受任何媒體到訪,所以幾乎無法知曉庫神的想法。

  不過,針對電影的原著小說,他談到過一些。原著《夢的故事》是一篇德語中篇小說,作者是一個棄醫從文的奧地利作家亞瑟·施尼茨勒,寫於1926年,這是弗洛伊德在德語區呼風喚雨的時期。


  弗洛伊德很喜歡施尼茨勒,說他是弗洛伊德的分身

  庫布裡克很早就讀到了這篇小說。他的妻子回憶說,有一段時間這是他的枕邊書,幾乎每個晚上都讀一遍。在很多訪談裡,他都忍不住表達對這篇小說的著迷,並在1960年代買下了改編成電影的版權,這是庫布裡克開始瘋狂研究拿破崙的時期。

  因為十分喜愛,所以要翻拍,合情合理。因為十分喜愛,所以要拍得完美,合情合理。

  庫布裡克是出了名的完美主義者。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電影裡出現的大量神秘面具全都由庫布裡克親自一一揀選;再逐一安排哪個演員戴上哪一個,哪怕他們全都是不露臉不說話的群演;再逐一安排他們站在哪個位置,不能亂跑;最後設計哪些面具出鏡的時長和契機。要說庫布裡克給這些群演分別寫了好幾頁紙的人物小傳,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總的來說是營造一種詭異恐怖的氛圍

  再舉一個有點變態的例子。電影裡有幾段閃回,是Bill幻想妻子Alice和海軍軍官偷情的畫面,合計短短一分多鐘的畫面拍了整整六天。庫布裡克嚴禁妮可·基德曼跟湯姆·克魯斯交流這六天的戲份,遞小紙條也不行。現實中是夫婦的兩人,不能交流全裸的親密戲拍的什麼,誰心裡都膈應。

  而大部分時間裡,庫布裡克都不希望他們有特別親密的交流,哪怕沒有在拍攝。庫布裡克控制狂到這種程度,前所未有。他選中這對夫婦出演,當然不可能圖他倆的演技,而是庫神期待真實的夫妻出演相互背叛的情節時能給到令人驚喜的效果。

  可惜,這部電影最不完美的一點就是湯姆·克魯斯的演技。Bill這個角色的第一要素是「慫」,湯姆·克魯斯演成「愣」,無奈了。尤其是坐在計程車裡幻想被綠了的畫面,那表情,不是眼前出現了不可描述的畫面,而是出現了一坨。


???

  還有很多細節就不說了。總之,這部電影的實驗性,不亞於今年柏林電影節上鬧得沸沸揚揚的DAU電影項目。至於實驗的結果,你也看到了,離婚了,還鬧得挺僵的。

  多說一句,妮可·基德曼至少演過三次醫生的妻子,《大開眼戒》《聖鹿之死》《無所作為》,三個醫生丈夫都不是好鳥,都挺變態的。

我對比了原著、劇本和電影之後,發現庫布裡克確實修改和刪減了很多地方,但大多基於創作原則的修改,而不是像陰謀論者猜測的那樣迫於某種恐怖的壓力。庫布裡克經常刪改電影,比如《2001:太空漫遊》試映之後又把拷貝拿回去剪了一輪,然後再公映。

  《大開眼戒》的劇本比較短,只有98頁。《奇愛博士》劇本148頁,《拿破崙》劇本155頁。

  比較次要的刪改,比如Bill跟計程車司機講價;Bill偶遇的street girl其實是個NYU在讀大學生,主修社會學,倆人還聊了一下社會學;白天,Bill有再去找過喪父的Marion,而且差點滾床單。


  右下的書《社會學入門》

  比較重要的刪改有三處。

  口令。原著的口令是「丹麥」,對應原著中妻子精神出軌的地方。而劇本的口令是「Fidelio Rainbow」,「Rainbow」照應的是「where the rainbow ends」,可能庫布裡克意外發現了Rainbow服飾店(《閃靈》裡的鮮紅色衛生間裝潢也是意外發現的),用這個地方來照應這一層意思已經足夠,所以刪去。


  where the rainbow ends

  而「Fidelio」,是貝多芬唯一一部歌劇作品,改編自法語歌劇《夫婦之愛》,取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妻子女扮男裝臥底牢獄,解救含冤入獄的丈夫。口令是電影中最重要的隱喻符號之一,相當於詩眼。而庫布裡克在這裡埋下了這樣的梗,那麼整部電影的主旨不言自明,當然,是反諷的用法。


  最後一句臺詞。最後一場戲有四句關鍵臺詞,電影、劇本和原著的前三句基本一致,大意是「我們應該慶幸我們都沒有從中受傷」、「一夜的真實不能意味著一生的真實」、「我們都醒過來了」。而最後一句臺詞,原著和劇本都說「we should never look into the future」,而電影裡說:


  給這部壓抑得讓人陽痿的電影最後留下一個「FU*K」,庫布裡克太高深了。

  Alice夢的描述。原著和劇本的這段「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獨白內容基本一致,都很長很長,至少念二十分鐘的臺詞,在電影裡掐頭去尾刪去了三分之二。而根據後來發現的分鏡設計,這個夢原本打算要拍出來的,但太難了,沒有預算,沒拍。


  圖片尺度過於狂野,不作展示了

  如果要按照《夢的解析》去闡釋這個典型弗洛伊德主義的夢,那可以寫三萬字,不寫了。庫布裡克呈現到電影裡的,主要是刪去了夢裡當妻子在鬼混的時候,丈夫在為她買各種華麗的服飾和珠寶,以及最後丈夫被釘在十字架上。

  如果你讀過庫布裡克的《拿破崙》劇本,就會發現這段獨白完全是庫布裡克站在約瑟芬皇后的角度去解釋她為什麼綠了拿破崙,這是他的私人理解。雖然有這樣互文的意思,但是對於電影敘事,又是一種毫無必要的幹擾。所以庫布裡克選擇刪改。

  刪除十字架(此處在原著中挺重要的),是庫布裡克刪除敘事中的宗教幹擾。除此之外,他至少還修改了兩處有宗教傾向的敘事幹擾。為啥?為了不讓大家誤會《大開眼戒》是一部在宗教語境裡的電影。


  修士袍改成「連帽鬥篷」

  結果,陰謀論者還是往光明會上靠。造化弄人啊。

  在庫布裡克看來,刪減的過程是一個淨化的過程,不斷接近完美的過程。庫布裡克剪了一年,去世前寄給華納的拷貝就是我們看到的版本,不要懷疑。

  但是呢,對於觀眾來說,《大開眼戒》剪了太多,沒頭沒尾,看得莫名其妙。就連影視界理科一哥諾蘭都說,他年輕的時候沒看懂。不過,好萊塢著名神棍大衛·林奇則表示,《大開眼戒》他超愛的,看不懂才好呢。

  所以非常遺憾,這部電影並不能成為陰謀論者的證據或者玩具。這意味著長期以來,人們都誤讀了《大開眼戒》。


  1972年,庫布裡克在一次採訪中談了對原著的理解:"Traumnovelle speaks of the fact that men have a desire for stability, security, repetition and order in their lives and that at the same time they have a tendency to want to flee, to meet the adventure,to destroy..."

  (《夢的故事》寫了一個事實,男人渴望穩定、安全、名譽以及生活中的秩序感,與此同時,他們也有逃離、探險、毀滅的傾向。)

  電影的典型男性敘事是:I come. I see. I conquer.(我來之。我見之。我徵服之。)

  而庫布裡克的敘事是 :I come. I see. I destroy.(我來之。我見之。我毀滅之。)

  無從知曉庫布裡克從什麼時候開始產生這樣悲觀的看法,可能是《奇愛博士》沉迷於研究核危機的時期吧,但具體到這種敘事模式,要從他開始痴迷於拿破崙開始,此處按下不提。

  《大開眼戒》不是人們普遍認知中的庫布裡克電影,沒有暴力、戰爭、宇宙、哲學,只是一個中產階級男性三天三夜的生活。關鍵就在於這部電影完全是Bill的視角,第一個鏡頭就定了調。


  Bill的視角,說得很明白

  所以很多人好奇的問題其實不成問題,比如誰是紅袍修士。從Bill的角度來看,他不可能知道紅袍修士的身份。如果庫布裡克浪費時間去揭示這個身份(何況原著根本沒提這茬),那就會變成一部非常無聊的電影。


  再比如最後誰把面具放在枕頭上。觀察一下Alice的反應,鏡頭沒有多給一個她看到面具很驚訝的神情,因為根據原著、劇本,是Alice放上去的。

  這表示了三層意思,一是她知道Bill撒謊了,他去了別的地方、做了別的事情沒有坦白;二是這副「面具」是他們之前吵架的根源所在,Alice受不了Bill一副偽善的面孔,最終她揭下來了;三是如原著所說:表示一種溫和的抗議和諒解。


  《大開眼戒》的劇本是非常對稱的結構,接近強迫症那種。同時又是完整的五幕劇結構,撐起了非常豐滿的劇情起伏,有明顯的起承轉合。而構成這些起伏的是Bill不斷遇到的女人。

  Bill獨自外出的夜晚,連續遇到喪父的Marion(27歲)、站街的Domino(19歲)、彩虹服飾店店主的女兒(14歲),她們都對Bill散發著不合常理的性吸引力,按年齡遞減、按違背道德倫理程度遞增、按魔幻離奇程度遞增。到了神秘儀式上的神秘女人,所有指數都達到了峰值,意味著Bill的欲望達到了峰值。


  Bill「就診」過的Mandy和神秘儀式上的神秘女子是同一個角色。實際上,庫布裡克給這「同一個角色」用了不同的演員,嗑藥的是Julienne Davis,戴面具的是Abigail Goode,另外據說是凱特·布蘭切特配的音。

  Mandy出場的時候擺著和牆上的油畫一模一樣的姿勢,那幅畫是庫布裡克妻子Christiane的作品,叫《Paula 6 months on Red》,一個懷孕的女人。庫布裡克不可能恰好就掛了這樣的畫,然後恰好演員就那樣躺在紅色的沙發上。這個出場方式有可能暗示了這個角色身上隱含的某種母性,或者某種解釋不了的力量。



  這也就解釋了儀式上,她為啥反覆讓Bill離開那個烏煙瘴氣的地方,最後還「救贖」他,隱喻性非常強。同時,Bill對她懷有一種純粹肉慾的痴迷。這種痴迷,直到他看到她的屍體還有魔力,讓他低下頭幾乎親上去。

  而更複雜的是,在Bill看到那張臉之前,他一直期待著那副面具所遮蓋的臉,是他的妻子。


  但其實,真正「引誘」Bill上鉤成功的是那個叫「夜鶯」(Nightingle)的鋼琴家。一個和Bill完全相反的人生玩家,搞藝術、想去哪就去哪、樂子很多、自由,一個陌生而危險的邀請。


  可能很難理解,一個在1987年的《全金屬外殼》裡那麼沉鬱暴戾的導演在休息了十年之後,交出來一部看起來又簡單又普通的電影。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大開眼戒》是庫布裡克最私人化的作品,其間雜糅了他未竟的電影事業《拿破崙》,以及邁入古稀之年時更溫和的哲學性反思。

  《大開眼戒》沒有一句臺詞、沒有一個表情、沒有一幀畫面是多餘的。這部電影是完美的,難怪他的私人助理Leon Vitali會聽到庫布裡克說這是他最滿意的一部作品。

  在《大開眼戒》開拍之前,有人告訴庫布裡克,施尼茨勒是在工作中死去的。他起身,從打字機上抽出剛寫好的一頁紙給身邊的人,然後長眠。庫布裡克說,這樣死去是「最美好的方式(the most wonderful way)」。誰知道後來,電影剛剪完,寄出,然後他也這樣結束了。這就是命運。


  紀錄片《庫布裡克談庫布裡克》

  無論毀滅什麼,最終都是指向自身。某種程度上,庫布裡克之死呼應了這個命題,同時也掀起了風起雲湧的爭議。事到如今,只好引用一段惠特曼的詩來表達庫布裡克沒來得及表達的心情:

  I know I am august;

  I do not trouble my spirit to vindicate itself or be understood;

  I see that the elementary laws never apologize;

  I exist as I am — that is enough;

  If no other in the world be aware, I sit content;

  And if each and all be aware, I sit content.

  我知道我是莊嚴的,

  我不去耗費精神為自己申辯,或求得人們的理解,

  我懂得基本規律是不需要申辯的。

  我就照我自己這樣存在已足矣,

  如果世界上沒有別人意識到此,我沒有異議。

  如果人人都意識到了,我也沒有異議。

  參考資料:

  《施尼茨勒中短篇小說選》,施尼茨勒著,高中甫譯

  screenplay Eyes Wide Shut by Stanley Kubrick & Frederic Raphael

  screenplay Napoleon by Stanley Kubrick

  https://screenrant.com/eyes-wide-shut-stanley-kubrick-trivia-facts/

  https://www.newsweek.com/eyes-wide-shut-missing-footage-epstein-kubrick-death-1449108

  https://www.theguardian.com/film/2004/nov/20/features.weekend

  https://www.independent.co.uk/arts-entertainment/films/features/eyes-wide-shut-stanley-kubrick-tom-cruise-nicole-kidman-marriage-film-plot-a9083926.html

  https://www.vanityfair.com/hollywood/2014/07/eyes-wide-shut-tom-cruise-nicole-kidman

  設計/視覺:SaiBO XiaOsI Men

相關焦點

  • 最後一部就是現實中的恐怖片!電影史上5大被詛咒電影_遊俠網 Ali...
    超人系列電影  這個系列電影從第一部開始就受到了歡迎,不僅每一部都引發了收視狂潮,而且口碑都非常不錯,然而悲劇也隨之而來,每一位扮演超人的演員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健康的困擾。
  • 恐怖電影自帶詛咒?
    她的最後一部電影作品,是《行騙天下JP:公主篇》。電影在今年7月25日上映,上映前一周,電影裡的另一位男星三浦春馬,也在家中的壁櫥自縊身亡。 比起詛咒,《血色星期一》的悲劇或許用「自殺模仿」來解釋更接近,只是希望這股自殺潮不要再往其他日劇蔓延了。 下面說到的兩部電影,則更為神秘和離奇,其中一部甚至還沒有拍成,但凡接觸過劇本的演員,卻都會接連遭遇不則,堪比「死亡筆記」。
  • 史上5大受詛咒電影:最後一部太詭異了
    有的電影叫好不叫座、有的電影叫座不叫好、有的電影既不叫好也不叫座,但有一部分電影又叫好又叫座卻無緣由的陷入了某些詛咒。這樣的案例在電影歷史上並不少見,我們今天選擇了5部最具代表性的電影,看看他們陷入了什麼樣的詛咒之中。
  • 今天一起來盤點一下五部被詛咒的電影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幾部被人們稱為「被詛咒的電影」。來自閃電的問候:《耶穌受難記》這部電影本身就存在很大的爭議,許多猶太人指責該片所宣傳的內容恐會激起新一輪的反猶浪潮,要世界各地禁播。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在電影拍攝過程中,居然發生了閃電擊中了演員詹姆斯,而且助理導演米凱裡尼也兩次被擊中,所幸並沒有大的傷害發生。
  • 電影《警告》發「數字詛咒」劇照 演繹宿命輪迴
    謎一樣的死亡數列尼科破解數學迷題約恩尋找案件關聯約恩模擬死亡現場繼《看不見的客人》後又一部引進內地的西班牙懸疑驚悚電影《警告》於今日發布了一組「數字詛咒」主題劇照。這組劇照中,主演勞爾·阿雷瓦洛面對鋪滿牆面的線索眉頭緊皺,若有所思,試圖運用數學推理演繹出這個「被詛咒」便利店的案發規律。該片採用了平行時空敘事結構,創意新穎,懸念迭起,定於3月29日全國公映。層疊數字串聯多重謎團 揭秘「數字殺人」高概念電影《警告》講述了一個加油站旁的便利店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兇殺案。
  • 美國拍刺殺金正恩電影 被朝鮮評骯髒且受詛咒(圖)
    美國拍刺殺金正恩電影 被朝鮮評骯髒且受詛咒(圖) 2014-06-24 10:51:51來源:西安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宋宇晟   《採訪》是一部動作喜劇片。它講述的是兩位美國脫口秀主持人得到了採訪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機會,正當他們準備前往朝鮮首都平壤時,美國中央情報局卻徵集他們倆去刺殺金正恩。  從預告片中可以看出,「金正恩」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一個充滿怪癖的角色,比如,他總是全副武裝,並且堅持認為自己既不大便也不小便,而且能和海豚對話。
  • 一部翻拍真實事件的電影,被美國詛咒,被俄羅斯痛誇
    因為影片中一些語言以及性和裸體鏡頭,美國電影協會(MPAA)把這部影片定為限制級(R級)。導演斯通拍攝過大量政治人物傳記片和紀錄片,包括甘迺迪、尼克森、小布希等。為拍攝斯諾登的電影,斯通下的功夫可不小,他不僅會見了斯諾登本人、會見了斯諾登傳記小說的作者,還安排主演利維特在莫斯科與斯諾登本人面談4小時,力求影片的「真實性」。
  • 電影《大壩的詛咒》記錄美國大壩熱潮的破滅
    《大壩的詛咒》記錄了美國大壩熱帶來的毀滅性影響,這股熱潮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開始消退。電影還再現了要求停用和拆除美國大壩的運動熱潮,這些運動正不斷取得成功,扭轉一段亟需扭轉的歷史。《大壩的詛咒》以美國的三峽——內華達胡佛大壩為開篇。
  • 人獸戀的詛咒與救贖,經典電影《美女與野獸》
    《美女與野獸》已非首次改編成電影的童話,導演克里斯多福甘斯(ChristopheGans)找來飾演《黑天鵝》的法國影帝文森卡索(VincentCassel)與《阿黛爾的生活》的法國女星蕾雅瑟杜(LéaSeydoux)聯手詮釋,整部電影的畫面唯美浪漫,真實場景融合動畫特效,打造壯闊波瀾的絕美景致;人物的服裝充滿法式洛可可藝術風格的精雕細琢,極盡華美的宮廷服飾成為此片吸睛亮點。
  • 刺客伍六七大電影:天下第一?受詛咒的刺客,一個關於宿命的故事
    相信很多漫迷對於《刺客伍六七》第三季和大電影都是非常期待吧,但是官方在內容這一方便卻是捂得嚴嚴實實,官方只是給出了第三季和大電影正在同步進行中的消息,但是更多消息就沒有了,於是廣大網友們就可以發揮腦洞了,根據《刺客伍六七》和《伍六七之最強髮型師》的相關劇情,網友們大致得出結論,大電影的內容很有可能就是以下內容了。
  • 《我是一個賊》是一部有深意的電影,不失為一部好片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香港點電影的黃金時期,這個時間孕育除了很多經典的電影,這些電影拿到二三十年後的今天也依然不落時,今天我們就來聊一部邱淑貞和任達華主演的老港片《我是一個賊》。《我是一個賊》翻拍自好萊塢經典雌雄大盜電影《邦妮和克萊德》,克萊德對邦尼是一見鍾情,兩個人結伴浪跡天涯,靠打劫為生,原片在第40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了兩項大獎,《我是一個賊》有著很好的內核,主人公走向絕路象徵著對不合理社會因素的批評,電影是悲情的,但是導演也加入了許多浪漫滑稽的情節,一本正經的任達華也難得耍寶了一次。
  • 《回魂夜》:周星馳被低估的一部電影
    一部能讓你害怕到不敢上廁所,又能讓你笑到肚子疼還在笑,並讓你在笑聲中有所反思的電影 ——《回魂夜》,又名《整鬼專家》。《回魂夜》講述的是星爺飾演的捉鬼大師(又是神經病)Leon率領一班保安和阿群在屋村捉鬼的故事。雖然故事老套,但作為恐怖片,該有的驚悚氣氛還是有,作為喜劇片,又有讓人捧腹的笑料。
  • 恐怖片《哭泣女人的詛咒》登頂北美周末票房榜
    新華社洛杉磯4月21日電(記者高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發行的恐怖片《哭泣女人的詛咒》本周末上映3天入帳2650萬美元,一舉登上北美周末票房榜榜首。  本周末恰逢復活節,但整個北美票房市場一片低迷,周末票房總額只有約1.1億美元,為2005年以來北美票房總額最低的一個復活節周末。
  • 愛簡說故事:這是一部恐怖電影《白井》,怕怕的路過哦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講一部恐怖電影《白井》,故事開始在一個別致而祥和的餐廳內,一女孩和閨蜜小秋一邊用餐一邊聊起一個都市怪談,相傳一對新人結婚親友們鼓掌祝福,但拍下的照片卻詭異之極所有人雙手合十宛如葬禮,那對新人不久之後便死於非命。
  • 真的存在「法老的詛咒」嗎?
    相信大家都看過美國拍攝的《木乃伊》這部電影,或許好多人現在想起這部電影仍然起雞皮疙瘩,會覺得這部片子特別恐怖。《木乃伊》這部電影的起因是公元前1719年,埃及底比斯城,巫師埃默霍特普和法老妻子阿克蘇娜的戀情被發現,阿克蘇娜因此而自殺,而埃默霍特普被法老處以最毒辣的刑罰。
  • 摘星奇緣:一部講述貴族生活的電影
    摘星奇緣:一部講述貴族生活的電影好萊塢電影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大片、畫面精美、票房很好的印象,前段時間有一部電影有一次刷新了我的三觀,在印象中好萊塢出品的片子一般都不會涉及什麼家庭的,好多都是帶有科幻色彩片子,這部片子講述的是一部貴族生活的故事,它叫——《摘星奇緣》。
  • 耳朵大有福:一部被片名耽誤的偉大電影
    文 | 也先森01 如果不是得益於家中早已被市場和時代逐步淘汰的DVD播放機和父親在小鎮音像店這種仿佛上個世紀事物裡淘來的喜劇電影合集,我想我可能會錯過這部飽含著東北粗狂質樸和老工業基地荒頹破敗氣息的偉大電影。《耳朵大有福》,導演張猛,主演範偉,類型喜劇,2008年上映,英文片名Lucky Dog。
  • 如何生產一部票房十億的電影
    要生產一部掙錢的電影,第一步就是要反覆問自己:「我究竟要用這部電影掙多少錢?」這個問題非常嚴肅,因為這直接決定接下來的配套生產策略。 接下來,根據對關鍵問題的不同回答,我配上對應檔位的票房,並分別提供配套的生產策略。
  • 「詛咒」為何有時會靈驗?「詛咒」存在嗎?看看科學家的解釋!
    古代的詛咒是真實存在的嗎?或與磁場有關,心理學家給出解釋!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電影,在其中,有人會對別人當下種下詛咒。詛咒之力非常的神奇,人們認為詛咒通常是一種讓別人發生不幸的預言或是願望等等。就像是一種超能力,這些常常與魔法與巫術接連在一起。
  • 一部電影原來可以有多個結局
    通常來說,一部電影無論有無結局或者無論結局好壞,都只有一個版本,但是有些電影出於一些特殊的考慮或者其他因素,有兩個甚至多個版本。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幾部多結局的電影。一、蝴蝶效應《蝴蝶效應》是一部由埃裡克·布雷斯、J·麥凱伊·格魯伯執導,艾什頓·庫徹、艾米·斯馬特、約翰·派屈克·阿梅多利、傑斯·詹姆斯等主演的科幻驚悚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