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人們為了預測事情發展的吉兇禍福,預知人的命運曲折創造出了佔卜的做法。佔卜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抽籤是我們很常見的一種形式。
抽籤這種有迷信色彩的佔卜形式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的發展也在變化,如今用手機搖一搖就能夠完成抽籤。所以不論處於什麼目的,基本上人人都抽過籤。
那麼問題來了,你知道抽籤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
抽籤是起源於道教的,在道觀中,籤筒是不可少的物品,裡面放著竹木片製成的籤條,上邊寫著籤語。從道教的籤筒上不難看出抽籤有著久遠的歷史,然而它並不是在道教發起時就已經存在的。
五代十國時期,有一個叫盧多遜的人,北宋初期他當過宰相。相傳在盧多遜年幼時,他的父親帶他到雲陽觀和小朋友們一起讀書學習。雲陽觀是個道觀,年代久遠了,觀內廢棄的道壇上放置著早已沒人打理的籤筒。
出於好奇,年幼的盧多遜和小朋友們在休息的時間便拿著籤筒玩耍,就這樣盧多遜抽到了一支籤,當時的他年幼識字不多,便把籤帶回家給父親看。盧多遜的父親拿起籤一看,發現籤上面寫著:「身出中書堂,須因天水白。登仙五十二,終為蓬萊客。」大喜,認為這是好籤。
後來盧多遜通過努力的學習,進入了官場。北宋建立後,盧多遜一步步的登上了宰相的位子,應了「身出中書堂」;最終因為參與了政治鬥爭,盧多遜派手下的趙白和秦王趙廷美聯絡,應了「須因天水白」;事情敗露後,盧多遜被宋太宗下令流放到了崖州,五十二歲離世,應了「登仙五十二,終為蓬萊客」。
相傳的故事中,盧多遜的一生和他年幼玩耍時抽的籤上面所寫的籤語很吻合,當然這只不過是傳說而已。
剛才我們已經知道盧多遜是五代十國時期出生的人,五代十國是個非常短暫的分裂時期,在盧多遜年幼時道觀內已經有了籤筒,足以證明抽籤是出現在五代十國之前的。至於抽籤開始的具體年月不太容易確定,從盧多遜年幼時發現古籤筒、抽到籤的事情上來推斷,抽籤最遲應該是出現在唐朝末年。
從唐朝末年算起,產生於道教的抽籤也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隨著時代的變遷,抽籤早已不局限於道觀,我國佛教的寺廟裡,民間的神廟中,走街串巷的江湖術士都會使用抽籤這種方式進行佔卜。
抽籤這種古老的佔卜形式產生於一千多年前科技不發達的年代,雖然有點迷信,卻早已成為了我國大江南北所有地方都有的民間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