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御者必須擺正自己的位置,虛心地親近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只有保持與民眾的接觸,才能更好地了解民眾的真實想法,更好地管理國家和社會。
「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後。熒惑之處安在?有主問。」--《鬼谷子·符言》
【釋義】
君主要把握天、地、人三才之道,以及四方上下、左右前後的情況,要向聖賢之人多加詢問,就會沒有迷惑不解的地方。上面所講指君主要善於發問。
做人要想成功,就必須學會揣摩人心,通達人性!
戰國時期,齊國公子孟嘗君喜歡結交豪俠文採之士,家裡養了很多門客。在這些人當中,有個叫馮諼的。
有一次馮諼靼替孟嘗君到薛地討債,臨行前,他問孟嘗君需要添些什麼東西,孟嘗君隨口說:「你看我家缺什麼就買些回來。馮諼紈到了薛城,把欠債的百姓召集起來,叫他們把債券拿出來核對。有些老百姓因還不起債而發愁,馮諼卻當眾決定:還不起債的,一概免了。說完點起一把火,把債券燒掉了。
馮諼趕回臨淄,把收債的情況向孟嘗君匯報。孟嘗君聽了十分生氣。馮諼不慌不忙地說:「我覺得您這兒別的不缺,就缺老百姓的情義,所以我把『人心』買回來了。」孟嘗君很不高興,但也沒再說什麼。
後來,孟嘗君被齊王解除了相國的職位,前往薛地定居。他的車馬離薛城還差一百多裡,就見薛城的百姓扶老攜幼,前來迎接。孟嘗君看到這番情景,十分感動,他對馮諼說:「你過去給我買的『人心』,我今天算是看到了。」
從古至今,各王朝的建立和顛覆,無不證明了民眾在歷史潮流中的巨大作用和不容忽視的地位。唐太宗把民眾與統治比作是水與舟的關係,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先賢孟子也曾說過:「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由這些足見前人對民眾力量的重視。
做到這兩點,讓人對你死心塌地
第一招: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
別看這第一個方法文縐縐的,其實很簡單:通過外在了解內在。《鬼谷子·揣術》中所說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也就是揣摩人情,遊說人主的謀士,應在對方最高興的時候去遊說,要使其欲望極度膨脹。當你滿足他的欲望時,從而就很容易收買其心。
第二招:聞聲和音。
這一招其實很簡單,要跟意氣相投的人合作。「聞聲和音」這一方法,就是聽到對方的聲音便用相同聲音去應和。
這是因為,說的是如果人們意氣不投,雙方就不能溝通感情。如果聲音的性質不同,感情就不會相通。在五個音階之中,商聲和角聲兩者不相合,徵聲和羽聲也不相配;能夠主宰協調四聲的,大概只有宮聲了!
所以說,如果聲音不和合,就不感動人,也不協調;用聲音散布醜惡有害的內容,就一定聽起來不順耳。即使有美好的德行和盛大的聲譽,彼此間也不能像比目魚和比翼鳥那樣相互密切合作,這就是因為彼此氣質不合、語言不協調的緣故。
有時候一個領導者收買人心的最好方式就是懂得與下屬「同聲相呼」。你要想拉攏人心,話必須要說的好聽,甚至是言不由衷的話。
千百年來「鬼學」一脈綿綿流長,二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佔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
《鬼谷子》堪稱中國第一奇書,有很多獨到的觀點,在經濟貿易、管理謀略、為人處世中都很實用。其中既有鬼谷子本人的學術思想,也包含了其後學蘇秦等縱橫家的補充、發揮。
它是戰國縱橫家理論學說的總結。此書最珍貴的是系統、整體以及其無政治性的存在,人用為仁,鬼用為聻,為生存、為前途而行事仿效,視萬物為芻狗。 看完《鬼谷子》,才發覺我們平日的交際技巧和「潛規則」,其實鬼谷子老先生早已說明清楚。
鬼谷子中的還有很多博大精深的謀略哲學,,大家如果感興趣,不妨去仔細研究深讀這一本書吧!
點擊下方商品頁進行購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