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正經之手陽明大腸經

2021-01-08 道坎離
手陽明大腸經絡走向圖

肺經運行到少商穴經氣該要走到大腸經的商陽穴了,此時時間為早上5時,然血氣血沿大腸經循行至7時達迎香穴,就是到了可以吃早飯時間了,寫到這裡我們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迎香嘛該早點嘍!

大腸經有幾個常用也就是說非常重要的穴位。商陽穴為大腸經起始穴位,按五俞穴金水木火土的穴性,真為金性,而大腸為陽金,故為本穴。一般多用於急救或放血療法,最末梢痛感甚一般不留針。往上沿著手指走到指骨末端骨與肉交接處是為二間,肺經子穴,肺經上的實痛症(7天為限)治此,因子性,紮下去自然寫實痛。

三間穴往後跨過骨節肉骨交接處,俞穴,木性。一般手指蜷縮(不包括)中風引起偏癱症,三間透勞宮均得解。

下來就是大腸經的原穴合谷(要穴),陽經比陰經多置一原(陰經原穴由俞穴代),原穴虛實二證皆可治。「面口合谷收」,臉上病症多取合谷,下臉部針時此穴起到麻醉止痛作用。另外原絡治療在經上症多採用,比如脖子上沿大腸經痛,可下病經原穴,再下表裡經絡穴列缺,痛去。再有病人來了,我全身痛,說不好具體哪兒痛,好,開四關,合谷、太衝下去,病人講我後背膀胱經某部痛,所以開四關能準確辨痛症。合谷為氣之穴,臉上有痘痘的可常灸或按揉之,消痘美顏。怎麼看氣足不足,伸出手,拇指與其餘四指併攏,虎口上有隆起,氣足,反之不足。合谷治牙疼,那是治的上牙痛,如你下牙疼庸醫還要給你下合谷,你要說拜拜,不然徒受其罪。大腸腑的問題皆可取之。再有太衝痛,針對側合谷,這叫類比法。禁忌:孕婦非專業人士慎重,易流產。

經穴是陽溪,火性。除非近取穴治症一般很少用,代用穴達目的的很多。

偏歷為絡穴,虛實症皆可治,不講屬性。

溫溜為郄穴,消炎止痛功效,痔瘡可用。

手三裡,扭傷特效穴。比如落枕,腰扭傷等。

曲池穴,大要穴,大腸經合穴,性土,母穴虛症治此。上半身癢,曲池合谷治之,當然對稱治療,中風八大穴之一。

上廉、下廉為手三裡輔助穴。多近取療症。

肘髎,網球肘此處放血(火罐吸血由暗轉鮮即可)。

手五裡,有大動脈,一般禁針。

臂臑,肩髃下兩寸,肩膀痛近取輔助穴

肩髃,抬臂近前腋窩凹陷處是穴,治症臂不舉近取穴,特殊治症治腋臭,需特別手法。中風八穴之一。

巨骨,近肺慎針,幫助了解肺經走向。天鼎,扶突,位於脖子大筋外側,內側為胃經。近取治大脖子病、喉不發聲等。

禾髎,左禾從右脖來,右從左來,了解走向。

迎香穴,大腸經最後一個穴位。典型治症,鼻不透氣、鼻竇炎、息肉等,不聞香臭嘛。左塞,先下右合谷,然後外迎香透內迊香,左外迎下針刺到山根部(專業,不要針到眼骨),氣立通。

再次鄭重提醒,非專業人士慎針,循經按揉推等無大礙。

相關焦點

  • 【手陽明大腸經】經絡穴位圖講解
    導讀:手陽明大腸經穴,歸屬於手陽明大腸經的腧穴。主治:頭面五官疾患、咽喉病、熱病、皮膚病、腸胃病、神志病等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以下詳解手陽明大腸經穴位圖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    手陽明大腸經穴
  • 說手陽明大腸經和臨床關係和所屬腧穴
    上一篇我們了解了手太陰肺經,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和肺經相表裡的手陽明大腸經。大腸經為陽氣盛極的經絡,主治陽症實症,也治發熱病,與肺相表裡。《靈樞·經脈》:「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音魚,肩胛骨與鎖骨相連的地方)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人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手陽明大腸經是和肺經關係非常密切的經脈。
  • 中醫針灸基礎-【手陽明大腸經】經絡循行;疾病主治;操作要點
    —經絡循行— 手陽明大腸經起於食指橈側端(商陽),上行經過第1、2掌骨間和拇長伸肌腱與拇短伸肌腱之間,循行於前臂外側的前緣分支從缺盆經頸部入下齒,淺出夾口,過人中溝,止於對側鼻旁(迎香)。 【附】《靈樞?經脈》: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夾鼻孔。
  • 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相交接,按摩,中醫穴位,經絡
    合谷穴別名虎口,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相關如下: 1、取穴方法: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拇指尖下即為合谷穴; 2、主治:暈車、噁心、胃疼及牙疼; 3、配穴:與太衝穴合稱四關穴,為搶救的常用穴。
  • 一藥一方一穴位 | 手陽明大腸經-扶突
    一藥一方一穴位 | 手陽明大腸經-扶突 2020-05-27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穴位知識 | 十二經脈·手陽明大腸經之曲池穴
    【應用】此穴為手陽明大腸經穴,大腸經與肺經相表裡,肺主皮毛。此穴位於肘部,乃經氣運行之大關,能通上達下,通裡達表,即可清在外之風熱,又能瀉在內之火邪,是表裡雙清之要穴,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散邪之功,善解全身風熱表邪,主治外感熱病、風熱上擾的頭痛、咽喉腫痛,風熱犯肺的咳嗽、氣喘;此穴不但疏散表熱,還可清解裡熱,具有清瀉熱毒、通經止痛之功,治療陽明積熱所致的頭痛、齒痛、目痛等五官疾患;此穴為手陽明大腸經合穴,五行屬性屬土,「合治內腑」,故可清瀉陽明,清利溼熱,調理大腸氣血
  • 手陽明大腸經:疏通氣血,排毒潤腸!
    《黃帝內經》中說「陽明經多氣血」,這是因為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主管人體的消化、吸收以及排除廢物,如果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正常,體內生成的氣血充足,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自然就會很強,而且胃腸排洩功能正常,人體產生的垃圾就能夠及時排出,那麼由內在性人產生的疾病自然就會減少。
  • 手陽明大腸經的循經簡述
    氣血運行完手太陰肺經後開始在列缺穴銜接手陽明大腸經起於食指橈側端商陽穴,經手背向大椎穴與人體督脈匯合,再向前下行於鎖骨上窩,進胸腔絡肺入大腸,其分支從鎖骨上行,經口側至鼻翼對側在迎香穴與足陽明胃經相接。
  • 手陽明大腸經——通經絡排廢物--中國數字科技館
    手陽明大腸經——通經絡排廢物2017-01-13 14:50:00   文/楊力
  • 手陽明大腸經——大腸和肺的貼身護衛!
    而手陽明大腸經在12條經脈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大腸和肺的貼身護衛。大腸經有一個其他經脈所不具備的特殊作用,就是可以養陽、生津、通腑。大腸主津,津液正常,人的皮膚就會有光澤;津液不足,皮膚就很容易出現皺紋。所以那些愛美的女性朋友,一定要好好保護好自己的大腸經。此外,大腸經和肺經互為表裡,大腸經的氣血充足,肺經自然也就會感覺很舒服。
  • 手陽明大腸經20個穴位定位、主治大全
    而關於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針灸大成》中有這樣一段詩文——手陽明穴起商陽,二間三間合谷藏,陽溪偏歷溫溜長,下廉上廉手三裡,曲池肘髎五裡近,手陽明大腸經一邊有二十個穴位,左右共四十個穴位。(xueweitu.net)【手陽明大腸經穴位】點擊下方穴位名可查詢詳情經絡走向商陽穴
  • 艾灸這個大腸經郄穴,祛除體內寒邪,緩解急性腹痛!
    這雖然不算是什麼大毛病,但經常如此,對身體的影響就會越來越大,因為中醫有「汗為心之液」的說法,也就是說,汗出多了對身體尤其是心臟尤為不利。這時,您就不妨試試中醫祛除寒邪之法:艾灸溫溜穴。溫溜穴位於人體前臂,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的郄穴。郄穴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本經循行部位及所屬臟腑的急性病證。陰經郄穴多治血證,如手太陰肺經的郄穴孔最治咳血。
  • 如何幫助大腸經排毒?試試這個體式!
    大腸蠕動,有效排出毒素。這段時間是手陽明大腸經開穴運行的時間。大腸在凌晨5-7點蠕動功能比較強,便於排便,所以在這個時間給予大腸經一定的刺激,可以幫助身體更好的排毒。手陽明大腸經是人體治療便秘、腹瀉最見效的經絡。
  • 大腸經經絡及穴位詳解
    手陽明卯起商陽二間三間合谷藏陽溪偏歷溫溜長下廉上廉手三裡 手陽明大腸經(20個穴位)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偏歷、溫溜、下廉、上廉、手三裡、曲池、肘髎、手五裡、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商陽:
  • 針灸穴名解——大腸經腧穴 天鼎
    【特點】  屬手陽明大腸經。 【主治】  暴瘖,咽喉腫痛,瘰癧,癭氣。 【來源】  本穴最早見於《素問·氣府論》。 【釋詞】  天,有巔義,至高無上,從一大。鼎,三足兩耳,是古代寶器和烹調炊具,其形上有兩耳,下有三足。
  • 手三陽經-(按摩手法)
    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陽三焦經的總稱。《靈樞·逆順肥瘦》:「手之三陽,從手走頭。」
  • 大腸經好好敲,合谷穴寶中寶!
    大腸是人體當中比較低調的一個器官,但是我們要分清兩個概念,大腸低調,但是大腸經可不低調,反而相對潑辣一些。大腸經有一條支脈從缺盆走向進步,通過臉頰到達下牙齦後,徽柔至上純分左右交會於人中,然後沿著鼻孔的兩側與足陽明經相連接,也就是說這個支脈經過人的面部、嘴角、嘴唇、鼻孔、人中,所以如果大腸經出現了問題,這些事關顏面的地方就會出現一些小問題,比如說嘴角經常出現潰爛,牙齒疼痛,頸部腫大等等,都表明了大腸經的經氣可能發生了一場需要及時的調理。
  • 大腸經穴位定位及主治
    大腸經20穴(左右各20穴):大腸--傳導之官,變化出焉。1、商陽:又名絕陽。井穴,點刺放血,也是治療退燒的要穴。定位:在手食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指寸)。主治:咽喉腫痛,齒痛頜腫,耳聾,青盲,熱病汗不出,昏厥,中風昏迷,手指麻木;口腔炎,喉炎,扁桃體炎,腮腺炎等。刺灸法:向上斜刺0.2~0.3寸,或點刺出血;艾炷灸1~3壯,艾條灸3~5min。(穴位名解:本穴為手陽明之始,承肺金清肅之氣,遞接而來。
  • 手陽明大腸經~循行20個穴位,首穴為商陽,末穴為迎香
    手陽明大腸經分布於人體食指、上肢外側前緣及肩、頸、頰、鼻側,循行20個穴位,首穴為商陽,末穴為迎香。
  • 一個大腸經上的穴位,你知道它有哪些養生妙用嗎?
    人體有十二條經脈,還有奇經八脈,這些經脈上都有各自的穴位,除此之外還有經外奇穴,這些穴位平時可以用於養生保健,生病時可以用以治癒疾病,每一個穴位都有其對應的部位、器官,和善於應對的疾病。而有的穴位,在臨床治療使用中,人們逐漸發現,它們作用廣泛,所以用之也多,比如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合谷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