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自有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中國夢登山隊閉門4個多月。至6月上旬,北京疫情級別由二級降低為三級,防控措施隨之放鬆,允許開展一些團體活動。登山隊先小範圍組織了兩次活動,6月13日組織了較大規模的休閒登山環保活動,穿越龍潭大峽谷。
雖然登山隊組織者信心滿滿的開放了活動信息,但心理還是存在一點點的不安,北京6月11日和12日兩天又出現了本土病例。報名參加活動的人員從星期一開始至星期四隻有寥寥的不到十人,到了星期五,突然急速增長至三十多人,可以看出隊員們的心理經過了一番焦灼的思想鬥爭。
清晨大家登上大巴車,經過兩個小時的路程,上午9點左右抵達香屯村口,此地進大峽谷需要經過村莊,村莊不一定可以進去,隊長略一猶豫,大巴車開向了下一個入口。車至水泉溝村峽谷入口,從車上可以看到多名防控人員攔截了幾輛小轎車,此路口有設防,不能進入嗎?領隊下車諮詢,隊員們片刻定神,陸續一一下車,抵近入口。可以進入,掃碼健康寶,未見異常,登記進入。登山隊隊員們完成了全部規定動作後,三三兩兩有說有笑的走向了大峽谷-龍潭大峽谷。
走過2百多米有些潮溼的鄉土路,小草逐漸多了起來,小溪流顯露出地面,不知不覺我們走進了峽谷。觸手可及的青山,有俊俏絕壁,有披滿荊棘樹緩坡而上;溪水在腳邊唱著歌奔跑,小魚兒在小溪流積起的小水潭中自由自在的遊來遊去;身邊始終有樹陪伴著我們,為我們遮擋著烈日的陽光;青青草追隨者我們,為我們送來陣陣的花草香;不可名狀的奇石為我們鋪就了峽谷中的通路,在烈日的照曬下,暖暖的,我們小憩的時候,或坐或躺在上面,快速舒緩了身體的疲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峽谷的自然美,此刻無形中化解了長達五個月的疫情帶給我們的鬱悶心情。忽然風起,雲湧,烏雲當頭,遮天蔽日,峽谷頂端可以丈量的藍天看不見了,很快有幾滴小雨點掉落在臉上、胳膊上,往前再走十多米,已經可以聽到密集的雨珠打在樹葉上的噼裡啪啦聲。隊伍中有人開始尋找避雨的地方。只是雨沒下兩三分鐘,天空放晴,太陽出來了,碧藍的天空中有些許的白雲慢悠悠的飄蕩著。嬉笑追逐前行的的小朋友很快就被石頭掩蔽了身影,大人們踩著雨後有些溼滑的石頭小心翼翼地前行。
行至峽谷中間稍寬敞的地帶,隊長安排大家中午飯並稍事休息,隊長架起了自己帶的兩個煤氣爐,招呼大家圍攏一起,熱熱鬧鬧的涮起了火鍋。飯後,有三三兩兩坐在一起聊天的,更多的是找到舒適的地方休息,這時候熱乎乎的石頭就成了比較緊俏的東西,人們或躺,或坐,玩起了手機。「新發地檢出了40多例陽性病例」,突兀的聲音,震起了一些人,但並沒有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身處美麗的峽谷中,照著暖洋洋的太陽,已經不想感觸峽谷外的風風雨雨。心理風雲不起,波瀾不驚。
隨後隊伍行進到一處山泉水處,泉水洗臉,清涼的泉水沁入臉部肌膚,洗去了些許的疲勞。順著泉水邊50多坡度的山坡攀爬,30分鐘後來到了明殘長城上。此刻正值一天最熱的時間段,毒辣辣的太陽烘烤著大地,長城上面具有頑強生命力的小草、小樹此刻也垂頭喪氣,葉子有些萎蔫,行走在長城上的人們,感覺太陽的光芒聚變成一束束光芒,像利劍一樣刺在身上,陣陣刺疼。幸好隔不遠,就會有一個烽火樓,可以在裡面找到陰涼的地方,吹吹風,消消汗。但是烽火樓一般建在地段的高處,必須先攀爬一段陡坡才能到達烽火樓。也許是享受了峽谷中三個多小時的溫柔,大家走在長城上面不畏烈陽,有說有笑,「古人是怎麼修建的長城呀?」「這麼重的磚頭是咋造出來的?咋運上來的?」最經典的話語是「古長城沒有豆腐渣工程!
一個小時左右的路程,几上幾下烽火樓後,轉下另一個峽谷——大雲峽谷。與剛剛走過的龍潭峽谷不同的是,大雲峽穀穀內缺石頭,不僅是缺少那種奇石、怪石,就連那種日常的普通的石頭都很少,偶爾會看見幾塊農田。谷底潺潺流淌的小溪流滋潤著一方泥土,滋養著花草樹木,經常可以看到一些碗口粗的挺直拔高的楊樹、柏樹,還有一些叫不上名的樹種。也許是行走長城疲勞原因,隊友們的情緒有點低落,幾無興趣欣賞身邊的景色。出了峽谷,還需要走一段一公裡多的水泥路。平常時間或者上午剛下車的時候,大家會輕輕鬆鬆地走完這段路程,但是這個時刻,肌肉的疲勞已經達到了極限,再加上炎熱的天氣,走在水泥路上,感覺是一種折磨,直呼「快到啦吧?」「這段路咋這麼長呢?」「為啥會有這樣的路」。
終於回到了大巴車上,坐在舒適的座椅上,享受著涼爽的空氣。「北京的疫情會不會像武漢一樣大面的擴散?」對北京城疫情的討論聲此起彼伏。疫情,疫情,北京城的疫情又成了籠罩在大家心頭的烏雲。明天會怎樣?回家睡覺,一覺醒來,又是一個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