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聽說,每一個男人的食指上都有一道傷疤,據說與生俱來。
你相信嗎?
不信你可以看一看自己的食指有沒有疤痕,不在左手就在右手。
想必你正在觀察自己的手。
那麼,如果你也有的話,你贊同這種「與生俱來」的說法嗎?
昨晚我和老公在同學群聊天,偶然聊到了這個話題。
據我觀察,不少女同學手指上也有一道細細的痕跡,我手上當然也有。
這種現象乍一看的確很不可思議,有點神秘感。甚至讓人莫名心慌,莫非真的與生俱來?
同學們各抒己見,竟然開起了玩笑。
有的說這是基因的烙印,有的說這是前世的印記,還有人說這是覺醒的標誌,預示著馬上要飛升了……
當然了,都是開玩笑的,只是越說越離譜。最後連「仙界」、「神界」,還有什麼「大天劫」都聊出來了。也不知道男人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腦洞,就像天賦一樣。
老公說:你們都別扯了,這叫三生印記,你們準是欠過感情的債。其實我也有,也不知哪年留下的,許是上輩子欠下了情債,讓我今生留下了這道痕,時刻提醒我虧欠過一個女人。上輩子我就發誓,若是來生遇到一個和我有一樣痕跡的女孩,我就娶她當老婆。上輩子虧欠過,今生要好好補償她,不同意也不行。
他的說法簡直更離譜。
同學們說:你的膽子還真不小,小師妹就在你跟前,你都敢亂說。
老公說:我還沒說完,剛看完,你們小師妹的食指上也有一道疤。是宿命還是巧合,是緣分還是科學?這就叫緣分,上輩子就註定在一起了,我咋這麼好的命?虧我當時提心弔膽,怕打了光棍,原來早就安排好了……
不得不說,男人若是打算滔滔不絕,聊起來真能沒完沒了,一張口就變成了演說家。
雖然是開玩笑,不過這話倒也挺中聽。女人嘛,誰不希望聽老公講幾個好點的「宿命論」?
早就發現,在貧嘴的本事上,女人怎麼也比不過自己的老公。
這也許就是男人的天賦了,說大話不用打草稿,還偏偏說得很頭頭是道,都是大實話。
言歸正傳,今早上班,我向同事們說起頭天晚上的這個話題。
一位姐姐說:理論來說,男人若想浪漫,那就真沒咱們女人什麼事兒了。男人的花言巧語能忽悠不少女人,可是女人的花言巧語基本上忽悠不了男人,這就是例子。不過要說手指上的疤痕,倒是沒那麼玄乎,有合理的解釋。
據統計,「手指有疤痕」這種現象因年齡的不同而呈「階梯狀」分布。
在90後、80後、70後男人的手指上,大致規律是這樣的:出生越早,食指上有疤痕的概率就越大。
有疤就代表有過傷,於是,這個看似神秘莫測的現象稍微一思考,其實並不神秘。
之所以說「每一個男人手指上都有疤痕」,原因令人啼笑皆非。在多數男人還是男孩的時候,通常比較愛玩,很調皮。
反之,女人們小時候比較文靜老實,普遍不如男孩調皮。因而整體來看,女人食指疤痕不如男人那樣顯得很普遍。
這個解釋挺有道理,和我想的一樣。大差不差,大概就是這麼回事兒。
假設一個人有無限記憶力,那麼手指上每一個疤痕都能尋根溯源,並非與生俱來。一切的一起還在於,男人小時候太能玩,見個老鼠洞都想掏一掏,不受點傷就怪了。
說來也挺慚愧,我小時候大概比多數男孩們還調皮。農村長大,比較皮實,上樹、下河樣樣精通。
上小學四年級之前,我經常把同村的一些男孩們打哭……
那時候一到夏天最期待下雨,大雨過後就去樹林裡抓「知了猴」。看見地上有小洞就想掏一掏,運氣好的話,一天下來能抓一兩斤「知了」。回家用油一炸,滿屋飄香。
不過現在膽子小了,好幾年不敢碰了。
有付出就有收穫,收穫很可觀,付出的代價也很可觀!有一次食指磨掉了一層皮,莫名其妙就留下了傷痕……
用心理學來解釋這個現象,可以比喻為無差別的「認知陷阱」。
人們的很多活動習慣是由潛意識刻畫出來的「導航模式」在維護的。同一個習慣次數多了,小概率事件也就積累成了大概率,甚至是必然。
這種大概率源自於偶然的堆疊,自己根本就意識不到。有時候手指出血大半天覺不到疼,當偶然看到手指破了皮,才會突然感覺到疼。
食指的使用率最高,有個疤痕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沒那麼神秘。
當然了,如果從浪漫主義角度來講,借著這個話題調侃一下,那就比較神秘了,不多說了。
如果你去統計,你會發現,00後們的手指上出現疤痕的概率比90後要低得多。原因很簡單,00後小時候不如90後愛玩,或者說沒那個條件。
在如今不少農村中,很多90後小時候玩過的遊戲,在00後、10後們眼中早就落伍了。在他們眼裡,哪有手機好玩呀?
甚至90後童年玩過的很多遊戲,早已經「失傳」了多年,只剩下傳說……
所以,用心理學解釋「手指的疤痕」,可以歸結為「導航模式」作用下的概率疊加效應。
通常你自己根本就意識不到,而事情已經發生了。沒有留下記憶片段,因而沒印象。
長大後再次回憶,就覺得手指有疤很神秘。
你是否很感慨,當年為何沒有好好珍惜童年?
不怕,把握現在就好,人與人有共鳴。其實大家都一樣,長大了都會覺得童年最美好,只是童年再也回不去了。
在生活中,人與人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就比如說夏天的晚上,很多人喜歡蓋著被子吹空調。當這個習慣養成了,也就成了一種生活的模式。
不用多想,用心理學的「認知陷阱」模型推測就能得出結論,很多人都這樣,最喜歡蓋著被子吹風扇、吹空調。
雖然有時感覺多此一舉,其實這就是習慣的力量。處於思維的盲區,無法感知。
再舉個更具體的例子,比如:你根本就意識不到自己現在正在呼吸,可你的確在呼吸。當你意識到你在呼吸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呼吸「很累」。
話題再延伸回來,有時候「悲傷」、「無助」、「失望」,其實也是「思維導航模式」在發揮作用,把你的情緒拉入了低谷期,而你意識不到。
生活壓力大的時候,請換一種心態。想想關心自己的人,想想愛著的人,想想美好的未來,然後深吸一口氣,原來生活也挺美好。
偶爾看看食指上的疤痕,幻想一下宿命中的那個人,也不錯。哪怕那個人早已成了別人的愛人,無意識中的那種心酸,對你而言也是一種享受。流淚有時是一件挺奢侈的事情,所以,儘量露出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