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用的是陰陽合曆,既用公曆陽曆,也用陰曆農曆,因而過生日可用陽曆,也可用陰曆。但現在出生登記報戶口很規範了,要醫院出生證明,而醫院,普遍使用陽曆記時了,所以現在報生多以陽曆為主,不象過去,不嚴格,而民間傳統使用陰曆,常會以陰曆為主。最好是將生日也以陰陽曆同記。想過陽曆就以陽曆過,想以陰曆就取陰曆過,有人是既過陽曆又過陰曆,這樣一年就有兩個生日了。
陽曆公曆是以太陽回歸年為主要依據來計算的,陰曆是以月亮朔望為主來計算的。回歸年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用時為365天5時58分46秒,月亮朔望周期29天12時44分上下,所以陽曆月大31天,月小30天(2月除外),陰曆月大3O天,月小29天,陽曆陰曆一年相差十多天,為了不使陰陽無限差下去,每隔一年或兩年,陰曆就要置閏,即陰曆有閏月,一年有十三個陰曆月了。陽曆與陰曆差距最小不會小於21天,大不大於43天。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其實也下算秘密,只是一般人不大留意罷了。陰陽合曆有個19年7閏,19年一小周天,如我有一女兒是一九八八年國慶節出生,陰曆是八月二十日,19年後的2007年,國慶節,又對上了陰曆八月二十一日,十九年一輪迴,陰陽又對上同日(也有例外差一天的)。
人的生日是人生面世的起點,是值得記取與慶祝的,無論從陰曆陽曆選取都有意義,但過生日慶生不宜太大搞,自己過好做好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