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時代,老人不能缺席。今天(1月8日),70多位老人共同參加了一堂智慧型手機學習課,在志願者的幫助下,了解智慧型手機功能,學習使用各種生活類APP。
前些年,智慧型手機對65歲的馬躍輝來說,只是接打電話的工具。他告訴記者,他也下了幾個APP,但從註冊到使用,兩眼一抹黑,「比如說到醫院裡面看個病,或者在超市裡面,都是工作人員幫我們操作,我們自己一般都不去操作,因為我們也接觸得少。」
今年「新冠疫情」期間,不能出門,馬躍輝看著鄰居點點手機,就有人送菜上門,他才知道智慧型手機對生活的重要。馬躍輝的兒子結婚後,就從家裡搬了出去,偶爾團聚,也沒耐心一個一個APP教他,「是想學,但是兒子40多歲了,有家有小孩,沒有時間來教我們。」
課堂上,馬躍輝請志願者幫他下載了家附近超市的APP,綁定好了銀行卡,詢問了怎麼安全支付。和馬躍輝一起上課的不少老人,還請志願者教他們如何填寫信息,進行「健康碼」的申報。
陳雲華是課堂上最忙碌的一名志願者,只要有老人請教,他就會耐心講解,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教。陳雲華說,報名參加這次活動,源於他對母親的內疚。「去買菜,她也不會網購,只能帶錢,尤其是疫情期間要看健康碼這些,她更不敢出門。」陳雲華說,「一部手機走天下」的便捷,對老人來說,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老人現在不缺智慧型手機,缺的是子女的耐心和交流。」
老年人在數字融入時遇到的阻礙主要有3個:數字接入、數字技能、數字思維。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數字思維。在計劃經濟時代成長起來的老人,更習慣於簡單機械的命令式灌輸,而網際網路卻是基於自主驅動、自我探索的,這與老人的傳統思維背道而馳。「光靠直接領進門是不夠的。老人們數字思維的匱乏,導致他們體驗的網際網路和年輕人所感受到的網際網路是不一樣的,即便數字融入了,也會帶來數字區隔的結果。」深圳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周裕瓊表示。
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最新發布的第46次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6月,中國9.4億網民中,60歲及以上的老人有9700萬,還有1.5億多老人可能不會上網,更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
工作人員馮志強表示,這樣的智慧型手機學習課還將不定期舉辦,"這次共同開展這樣一個活動,想讓老人可以更好、便利地去利用數位化,更好地方便他們生活,過一個更好的晚年。"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徐華峰 江蘇新聞廣播/索浩陽 編輯/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