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網揚州1月22日電 記者 丁國鋒 見習記者 馬超 2013年1月17日晚9點左右,位於揚州市經濟開發區毓秀路的揚州中學教育集團樹人學校九龍校區發生一起學生從教學樓5樓跳樓自殺事件。
據家屬介紹,死者今年16歲,是一名初三的男學生。「學校至今沒有給家屬一個說法,教育局也未介入此事。小孩兒平時性格開朗活潑,自殺前沒有發現任何徵兆。」
事發後,在家屬多番強烈要求下,1月21日晚11點多,警方才允許家屬觀看了死者生前在學校的監控影像,但事發當晚和當天的影像資料仍未公布。
據家屬反映,事發後,死者的班主任發現了4封死者生前留下的遺書以及一份錄音遺言,這些遺書有寫給同學的,有寫給老師的,有寫給父母的,其中,最後一份遺書是死者自殺前一小時寫給父母的。記者從死者親屬提供的遺書中看到,所有遺書的內容都充滿了死者對同學、父母的愛和祝福,以及留戀,並在遺書中多次表達「確實不想死」的意願,但又因「害怕」和「恨」不得不選擇「這條路」遺憾。
據了解,這個被評為國家級示範學校的揚州市最好名校,曾經被傳3年前也有一位初二男生跳樓身亡,但揚州教育局有關人員對此矢口否認。
1月22日下午,記者來到事發學校進行採訪。一位保安問明來由後,用座機給校長辦公室座機打電話說有記者前來採訪。然而,電話掛斷後,保安告訴記者,「校長不在」。記者質問,你剛才不是給校長辦公室打電話的麼?校長不是接了麼?保安卻聲稱,「剛才是給我們一位主任打的,所有校長都不在,不能讓你們進校採訪。」
這起事件再次引起了記者對中學生自殺行為的關注。
記者注意到,就在這起學生自殺前的數天,2013年1月11日,呼和浩特市實驗中學初一某「火箭班」 強強(化名)返校領成績單後,因期末考試排名落後了數百名,回家直奔11樓樓頂蹬一條木凳一躍而下。「基礎教育『唯分數論』不改變,考核評價體系不改變,利益鏈條不掐斷,悲劇不會終止。」該市一位老教師痛心地說。
2012年9月4日,無錫市第一中學高三學生君君(化名)早上上學前爬樓梯抵達頂樓平臺跳樓身亡。事發前數天,君君還和媽媽說人生沒有意思,不想去上學。
2012年8月21日,一名即將上初中的男孩因為系外來人員子女,家庭貧困難以承受巨額贊助費,在南京濱江中學試圖跳樓,所幸被及時制止。
有專家曾做分析統計認為,中學生自殺者中不乏品學兼優的學生,這說明與成績好壞沒有直接聯繫,而是與心理健康因素密切相關。如能及早幹預,大部分能夠及時避免。記者 丁國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