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國青踢中乙成功實施後,進入到2021年,中國足協有了讓U22國足踢中甲的想法。兩件事情看上去相似,而且國字號球隊踢聯賽也成為了特殊時期不少國家的一種流行趨勢,不過仔細分析可以得出結論,U22國足踢中甲實則毫無意義和價值。一方面,球員地位「兩極分化」非常嚴重,一部分球員完全可以在中超立足,根本不用降維踢中甲;另一方面,如果在俱樂部都無法出場,未來可能代表國字號亮相嗎?
U22國足需要為「衝進亞洲」而戰
眾所周知,U22國足有兩大歷史任務,首先是要在今年10月參加U23亞洲杯預選賽,爭取進入到正賽。其次,是在2022年以東道主的身份爭取在杭州亞運會上取得好成績。
不過從目前U22國足的人員配置和整個亞洲賽場的格局來看,要想實現這樣的目標難度很大。按照亞足聯的慣例,U23亞洲杯預選賽分為東亞、西亞兩個大區各自展開,按照上屆比賽的成績進行分檔抽籤。東亞大區參賽隊將分為五個小組,上屆賽事排名前五位的球隊將成為種子隊,而中國隊無緣種子隊只能位列第二檔。這就意味著,中國隊必須要戰勝第一檔次球隊,才能以小組第一名的身份拿到決賽階段比賽入場券。一旦無法取得小組第一,就要與其他小組的第二名比較積分、淨勝球、進球數等,U22國足難有出線把握,所以真的要提出「衝進亞洲」這個目標。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足協希望U22國足能夠多踢比賽、儘快磨合,從出發點來看肯定沒有任何問題。但是考慮到現實情況,U22國足踢中甲不僅無法達到練兵的目的,反而會破壞聯賽的基本規律。
99一代」兩極分化「嚴重 新賽季中超會有更多機會
U22國足踢中甲的重大問題,就是俱樂部和國字號「搶人」!第一種情況,如果足協規定在選人方面先滿足U22國足的需求,那麼對於俱樂部而言將非常不公平,影響俱樂部的整體實力。一家俱樂部抽多少人?為什麼一個人入選了另一個沒入選?標準又是什麼?U23政策又如何執行?
第二種情況,如果足協規定在選人方面先看俱樂部的態度,U22隻能用俱樂部「不要」的人,那這支隊伍也就沒有組建練兵的意義了。與U19國青球員幾乎全部在俱樂部踢不上球不同,U22國足球員的處境差別很大。從U22國足的最新名單來看,這24名球員中,除了阿卜杜肉蘇力和蔡明民參加去年的中乙聯賽之外,另有8名球員在中甲,其他14人均在中超球隊效力。
以中超效力的這14人為例,其中韓佳奇和溫家寶兩人可以說是絕對主力,過去一個賽季中累計出場20次,韓佳奇更是全勤打滿1800分鐘,溫家寶也出場達到20次,累計時間為1463分鐘。此外,劉若釩和周俊辰的出場時間也超過900分鐘。除去這4人,在出戰中超的其他10名球員中,來自深圳的徐浩峰有較多出場時間,出場12次、累計為730分鐘。河南建業的中後衛牛梓屹,出場10次、累計時間為817分鐘。高中鋒郭田雨雖然出場次數達到16次,但累計時間只有588分鐘,貢獻了4個進球和1次助攻。其餘球員,出場時間寥寥無幾。
可以看出,U22國足陣中大約有一半的人可以在中超、中甲各自俱樂部立足,而另一半就只能靠著U23球員的身份進大名單了,造成了「兩極分化」很嚴重的情況。需要指出的一點是,新賽季97一代的球員將無法作為U23登場,這就給99一代的球員更多的出場機會。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根本沒有必要讓已經在中超、中甲俱樂部踢上主力的球員集中起來踢中甲,而讓沒辦法在俱樂部踢球上的球員組隊練兵也沒有意義,因為到時候他們也不可能代表U22國足站上亞洲賽場。
亞洲8國國字號隊伍踢聯賽 年齡設置合理+目標明確
受到疫情的影響,亞洲很多國家都想到了組建青年隊踢聯賽的方法。比如,烏茲別克足協為了更好地展開巴黎奧運會的備戰,專門與烏茲別克國家奧委會共同商議,準備組建「2024奧運隊」踢職業聯賽。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烏茲別克斯坦足球歷史上第一次委派國字號隊伍出戰職業聯賽。據悉,這支01年齡段組成的奧運隊伍將徵戰烏茲別克斯坦第二級別聯賽。
塔吉克斯坦足協從2017年底起就將99年齡段球員以轉會的方式,統一集中到巴奇俱樂部,而這家俱樂部隸屬於政府機構。在這種情況下,塔吉克國青隊以小打大與成年球員交鋒,儘管在8支球隊組成的頂級聯賽中戰績不佳,排名墊底不幸降級,但球員們收穫了寶貴的經驗。
以外,印度、馬來西亞、柬埔寨、寮國、菲律賓都有類似的方案和計劃,可見讓青年軍組隊踢職業聯賽,已經成為了亞洲足壇的潮流。
但是有一點不要忘了,對手們是真的讓那些踢不上的U19球員獲得了寶貴的成長的機會,用一句話總結就是:在對的時間、找到了對的人,加上明確的目標,才有可能成功。所以,U19國足踢中乙在特定情況下是可以,但U22國足踢中甲無論何時都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
責任編輯: 魏一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