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開口第一聲叫的是誰?是「爸爸」「媽媽」「奶奶」,並非偶然

2021-01-08 天天話育兒

大家還記得以前有個很火的電視劇《雙面膠》嗎?裡面的女主角抱著孩子讓孩子叫「媽媽」時,孩子回應總是「奶奶」,最後甚至冒出一句「媽媽,壞!」來。

寶寶開口第一聲叫的是誰,看似順理成章的過程,實則並非偶然。從孩子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每一個神眼,每一次發音都牽絆著父母的心。第一聲「爸爸、媽媽」還是「奶奶」,裡面暗含了多少心酸與幸福,或者是失落?

01小寶貝第一聲叫的竟然是「爸爸」

難道跟我不親嗎?

身邊好多家長反應,自家寶寶的第一聲喊的居然是「爸爸」。媽媽內心PS:難道寶寶跟我不親嗎?

在全世界所有語言中,mama的發音比較一致,而baba發音相對豐富,包括baba,dada,papa等。爸爸的第一個字母是【b】,媽媽的第一個字母是【m】,爸爸的發音是塞音,寶寶發音是不需要氣流振動聲帶。

而媽媽的發音是鼻音,發音時不僅需要振動聲音,還要從鼻腔部位通過。

因此,對於小寶寶來說相對而言,「爸爸」發音更簡單一些,所以很多寶寶即便不是爸爸帶大的,第一聲喊的卻是【baba】,這並不足為奇,媽媽們也不必為此失落。

先叫爸爸的家庭更幸福

雖然爸爸發音簡單,無論是出於喜愛爸爸還是無意發音,爸爸聽到都會非常高興。側面也說明媽媽經常教寶寶喊爸爸,或爸爸經常陪伴寶寶。

第一聲叫爸爸,爸爸的責任感會更強,更能體諒媽媽的辛苦,對寶寶的關注度也會更高,這樣爸爸能抽出時間帶孩子,媽媽自然會更輕鬆一些,因此家庭感更幸福。

02孩子第一聲叫誰的決定因素

發音的影響

前面也提到過【b】比【m】更好發言一些,因此寶寶能更快學會喊爸爸。這能斷定先叫爸爸的寶寶,比先叫媽媽的寶寶更聰明嗎?NO!

只能說明早期語言環境前者更優一些,寶寶真正的語言環境受到眾多因素影響,包括家庭因素,開口說話早晚等。

環境會影響寶寶最先叫誰

回到文章開頭,《雙面膠》裡的寶寶為何第一聲叫的是奶奶,那是因為寶寶的語言環境的原因。可能奶奶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不停的重複「叫奶奶」等話,因此形成了寶寶早期的記憶。

這也是寶寶發音過程中語言環境因素影響,在寶寶語言早期會喃喃自語的時候,其實寶寶就已經開始語言發育,這時的任何聲音都可以影響到寶寶的第一聲喊誰。

並不建議第一聲喊的是奶奶,因為身邊很多孩子在與奶奶生活之後,與家長產生生疏。如果條件允許,媽媽還是最好陪伴寶寶成長。

外界應激反應

這種情況見於寶寶情緒受到外界影響後,比如寶寶晚上沒有睡好,白天必然會焦慮,這時可能會聽到寶寶喃喃自語「媽媽….」的聲音,或者「爸爸」之類的含糊叫法。其實這並不是寶寶真正意義上叫人,只是無意間的發音罷了。

033個小技巧,讓寶寶說話快又好

多看:培養觀察力

平時多帶寶寶下樓接觸生活裡的人和物,才能調動寶寶的好奇心,這樣才能讓寶寶產生說話的欲望。當寶寶世界裡充滿好奇以後,即便是一個小貓小狗這樣平淡無奇的事物,在他們的眼裡也充滿驚奇。

細心的家長多帶寶寶出去接觸大自然,培養寶寶的觀察能力,同時調動他們的感知能力,這些均可以為日後開口說話打下基礎。新手家長如果不知道如何訓練寶寶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入手一些啟蒙早教親子書籍,科學養育必備。

多聽:傾聽大自然的聲音

父母平時可以多對寶寶說話,同時也讓寶寶傾聽別人說話或者其他大自然的聲音:

如音樂、大自然的風聲、故事、雨聲、甚至鳥叫聲,邊讓寶寶聽邊給寶寶解釋「這是什麼」,這些行為都能讓寶寶熟悉某一種聲音,利於寶寶早點開口說話。

多模仿:例如學小動物叫

在教寶寶學說話時,媽媽可以多帶寶寶玩一些類似於躲貓貓或者是模仿小動物的遊戲。

在遊戲中寶寶對媽媽豐富的表情變化的觀察和對媽媽動作和語言的模仿,都能夠為寶寶進一步的語言發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043個小技巧,讓寶寶說話快又好

無論寶寶最先開口叫的是誰,對家人來說都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因為孩子從這一刻起已經開始講話,也是成長路上的一個小小的轉折點。都是值得開心的一件事。

本文為【天天話育兒】的原創內容,【天天話育兒】專注育兒領域深耕細作,默默日更,提供更專業的育兒科普。

相關焦點

  • 安徽臨泉,爺爺奶奶離世,爸爸失聯,媽媽患癌,可憐孩子誰來救?
    孩子的爺爺奶奶已經去世,爸爸處於失聯狀態,而自己的媽媽卻又身患癌症,唯一的至親、最愛的媽媽正在和死神賽跑。孩子的媽媽不懼死亡,只怕兒子無人看護。兒子緊緊握著媽媽的手,淚流滿面、痛哭流涕,看著最愛自己的母親遭受病痛的折磨,年幼的孩子看著異常無助……身為人母,凌駕於死亡之上的,就是對於孩子的不舍、對於孩子的擔憂……害怕孩子被人欺負之後,再也不能叫一聲媽媽……母子倆的遭遇引發社會強烈關注,全網聲援、前往救援,只為留住媽媽
  • 孩子突然從叫「媽媽」變成「媽」?不光是變扭,還暗示了兩種心理
    寶寶出生後,都要經歷呀呀學語的階段,父母們也都盼著孩子能夠早日開口叫「媽媽、爸爸然後是爺爺、奶奶、姥姥」等等。
  • 12歲女孩媽媽去世,爸爸離家8年無音信:爸爸我恨你,爸爸我想你
    「爸爸,我有時十分恨你,恨你為什麼不要我們;可我還是想你,爸爸你快回來吧,奶奶體弱多病,爺爺也老了……」寫這封信的,是家住黃龍溪響水村的12歲女孩鄧夢。2008年初,弟弟鄧想出生後,媽媽去世;次年,爸爸遠赴福建打工,從此杳無音信,剩下鄧夢、鄧想兄妹倆和年邁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 姥姥和奶奶誰對娃更好?專家給出的答案讓人意外,過來人卻說真實
    傳統的帶娃方式就是奶奶來幫忙,所以很多孩子們都和奶奶更親,要麼就是爸爸媽媽親自上場帶娃。而現在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有時候姥姥心疼自己的女兒,往往就會去女兒家裡給女兒帶娃。所以姥姥帶娃已經是一個很正常的社會現象了,姥姥和奶奶同是有經驗的過來人,誰對娃更好呢?
  • 寶寶/媽媽粉/叫爸爸…全網一家親背後,親緣性社交符號怎麼火起來的?
    「崽崽媽媽愛你!」愛豆發微博的第一秒,小派就衝進評論區搶佔先地。留完言,她刷新首頁,看見一條女孩餵養校園流浪貓的小視頻。「小姐姐真是人美心善!」她跟著網友發出感嘆。地鐵到站,湧入的人群讓她窒息,她在宿舍群中吐槽:「今天的晚高峰擠死寶寶了。」室友的消息忽然彈出:「爸爸,回來的時候幫我帶份炒飯可以嗎!」 「好的乖兒子!」
  • 半夜做夢哭醒,爸爸,女兒真的很想你
    看過我的帖子的寶媽都知道我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爸媽因為脾氣很不和離婚了,離婚後我就和姐弟們跟著奶奶上學,奶奶的眼睛有白內障,看東模模糊糊,勉強能給我和姐弟們洗衣做飯 ,爸爸媽媽就分別在外面上班賺錢,過年回來一次爸爸離婚後幾年就又結婚了,因為這個原因我和姐弟們都選擇跟了媽媽,心裡很氣爸爸
  • 明明是媽媽照顧寶寶,爸爸啥都不管,為啥寶寶喜歡爸爸?原因扎心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等風來育兒」 「陪寶寶讀童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等到孩子出生之後,最開始叫的就是媽媽。很多媽媽都會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的孩子,而且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會牽扯媽媽的心。但是相對於爸爸來說,可能對孩子的關注就沒有這麼多了。不過,很多媽媽也表示,相對於無事不管的媽媽來說,爸爸反而會更受到孩子的歡迎。
  • 寶寶多大能喊「媽媽」?早於這個月份,證明孩子大腦發育好
    執筆:楊十一編輯:楊十一定稿:歐陽比文當了爸媽以後,家長最愛討論的就是寶寶的各種趣事了,而寶寶的第一聲「媽媽」,也讓很多新晉寶媽期待萬分。那麼寶寶到底多大能開口說話呢?珊珊的兩個兒子眼瞅就要2歲多了,可是還沒有開口叫過媽媽,雖然她也知道孩子說話有早有晚,但看著別人家的寶寶喊媽媽,珊珊總會忍不住的為自家孩子著急。
  • 婚後叫婆婆啥?張嘉倪叫阿姨,唐嫣叫女神媽媽,鍾麗緹稱呼高情商
    第三種:直接叫「媽咪」  還有一些女性會直接喊婆婆為「媽咪」,演員胡靜就這樣稱呼婆婆的,兩人婆媳關係很好呢。  叫婆婆為媽咪,會讓人聽起來很親切,而且婆婆也認同這種說法的話,說明兒媳婦在婆婆心中的地位也是不一般哦~  第四種:婆婆的「愛稱」  會有一些女性給婆婆起了愛稱,比如鍾麗緹管婆婆叫小芬芬,這樣的婆媳關係一看就非常不錯。
  • 爸爸姓「滾」媽媽姓「程」,全家絞盡腦汁給孩子取名,爺爺靈機一動...
    一位爸爸姓''滾'',媽媽氣的要讓孩子隨母姓,爺爺隨口取名卻讓人拍手叫好。姓''滾''的這位父親,是一位普通的勞動人民,在給孩子起名時左思右想。可由於自己這個姓氏特殊,很難想到一個好名字。妻子看到丈夫這麼墨跡,就想著乾脆讓孩子和自己姓。孩子媽媽姓程,是一個比較大眾的姓氏。取名自己也比較方便,可讓孩子隨母親姓,孩子爺爺奶奶首先不同意。
  • 寶寶兩歲半,很害羞不肯開口學說話
    她能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兩個相同字組成的詞,但要不是兩個不同字連在一起,她就不會說了,平時,我們也教她說話,她好象很害羞,不肯開口跟著學,您看,這孩子是否存在心理疾病,有什麼辦法促使她學說話沒有?謝謝!黃繹霖老師回答:你好!你好!
  • 白衣天使徹夜未眠 守護第一批金鼠寶寶誕生
    新民晚報訊(記者 左妍 郜陽)踏著新年的鐘聲,鼠年第一批寶寶準點報導!今天0時0分,紅房子醫院楊浦院區產房內,鼠年的第一聲啼哭嘹亮。「恭喜你啊,是個男寶,2990克。」在這個全年無休的產房,新生命的誕生為這個非常時期的農曆春節帶來一些歡樂的氣氛。
  • 寶寶快兩歲多了還不會說話,看看下面這些問題你有沒有忽視
    朋友文靜的寶寶兩歲多了,基本上還是只會說:「爸爸媽媽」,看小區裡其他同齡孩子能說一些簡單句子,跟父母進行交流,文靜和老公可著急了,去醫院檢查,孩子生理方面都是正常的。那麼問題在哪裡呢?文靜跟老公都是上班族,孩子交給奶奶帶,奶奶從鄉下過來的,有些溺愛孩子,孩子想要某個東西,只要一指,就立馬滿足。平時跟孩子說話也少,有時直接把手機給孩子玩,或者把孩子放在電視前看動畫片。語言發育時間表當然寶寶說話是有個體差異的,有的寶寶1歲就能開口說話了,有的可能會晚一些,1歲半左右才開口。
  • 爺爺叫夏日,爸爸叫夏天,上戶口時奶奶給孫子取的名字讓民警樂了
    夏家人在今年喜迎了一個寶寶,全家人也都很高興這個新生命的誕生,只不過要給孩子取什麼樣的名字,就成了這個夏家人該擔憂的事情,因為全家人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唯獨一個奶奶的文化程度上到了初中。
  • 爺爺叫秋天,爸爸叫秋日,媽媽給娃取的名字讓民警直誇:有文化
    這件事就發生在這個姓秋的家庭當中,爺爺叫秋天,爸爸叫秋日,但是等娃要出生的時候,卻為取名的時候煩惱了 這件事在秋日還沒當爸爸之前就開始煩惱了,因為秋日本身不是一個有文化的人,因此在相名字這件事上一直沒有頭緒,甚至還到了圖書館去翻查字典,想說給孩子找一個好的名字。
  • 寶寶開口說話前,必經的這5個發展階段,家長要掌握方法善引導
    有時候發現自己家的寶寶開口說話模糊不清,即使我們很努力去重複的去叫他,可是寶寶還是十分懵懂無知的樣子,持續了很久了寶寶發音還是不清晰,難道是自己家的寶寶出現問題了嗎?"一般來說,寶寶每個時刻都在為學習語言做準備,通常來說再寶寶一歲左右就進入學習語言的高峰期,這個時候就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通常情況下,這時候的寶寶開始哼哼唧唧發音,開始模仿周圍的人所說的東西。
  • 一歲半寶寶參加葬禮,回來後胡言亂語,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表揚!
    文|福林媽咪之前看到一位寶媽發的帖子:寶寶今年一歲半 前幾天寶寶姥姥去世 帶著她去參加了葬禮 但是沒帶去殯儀館 結果回來後每晚哭鬧,閉著眼到處指說「鳥……鳥……」,或者熟睡時四肢猛然一驚。婆婆說孩子中邪了,還要請人作法。
  • 提問:爸爸AB型血,媽媽A型血,寶寶絕不會是O型血嗎?
    AB型血 媽媽是A型血 然而寶寶卻是O型血 AB亞型血 比「熊貓血」還少見    寶寶和寶寶媽媽的血型是才檢驗過的 爸爸是以前在老家查驗的血型 為了讓事情水落石出 醫院為寶寶爸爸再次驗血
  • 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長輩生日祝福語大全
    4、爸爸,今天是您的生日,願所有的快樂所有的幸福所有的溫馨所有的好運圍繞在您身邊。生日快樂!健康!幸福!5、安逸靜謐的晚年,一種休息,一種愉悅,一種至高的享受!祝您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6、帶上你的關懷,去社會上闖蕩;帶上你的囑託,去實現心中的夢想;帶去我的思念,在每個想你的夜晚;帶去我的祝福,在每個生日的這天;媽媽,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