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指輕浮,做事無恆心,見異思遷,不安分守己,總想投機取巧,成天無所事事,脾氣大。浮躁是一種病態心理表現,其特點有: 1. 1.心神不寧。面對急劇變化的社會,不知所為,心中無底,恐慌得很,對前途毫無信心。
2. 焦躁不安。在情緒上表現出一種急躁心態,急功近利。在與他人的攀比之中,更顯出一種焦慮不安的心情。
3.盲動冒險。由於集中不安,情緒取代理智,使得行動具有盲目性。行動之前缺乏思考,只要能賺到錢違法亂紀的事情都會去做。這種病態心理也是當前違紀犯罪事件增多的一個主觀原因。
人為什麼會產生浮躁的心理呢?
1.從社會方面講,主要是社會變革,對原有結構、制度的衝擊太大。伴隨著社會轉型期的社會利益與結構的大調整,每個人都面臨著一個在社會結構中重新定位的問題,於是,心神不寧,焦躁不安,迫不及待,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一種社會心態。
2.從個人主觀方面來看,個人間的攀比是產生浮躁心理的直接原因。「人比人,氣死人」。通過攀比,對社會生存環境不適應,對自己生存狀態不滿意,於是過火的欲望油然而生,因而使人們顯得異常脆弱、敏感、冒險,稍有「誘惑」就會盲從。
浮躁是一種衝動性、情緒性、盲動性相交織的病態社會心理,它與艱苦創業、腳踏實地、勵精圖治、公平競爭是相對立的。浮躁使人失去對自我的準確定位,使人隨波逐流、盲目行動,對組織、國家及整個社會的正常運作極為有害,必須予以糾正。
那麼怎樣才能克服浮躁心理呢?
1. 在攀比時要知己知彼
「有比較才有鑑別」,比較是人獲得自我認識的重要方式,然而比較要得法,即「知己知彼」,知己又知彼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例如,相比的兩人能力、知識、技能、投入是否一樣,否則就無法去比,從而得出的結論就會是虛假的。有了這一條,人的心理失衡現象就會大大減低,也就不會產生那些心神不寧、無所適從的感覺。
2. 要有務實精神
務實就是「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精神,是開拓的基礎。沒有務實精神,開拓只是花拳繡腿,這個道理是人人應弄懂的。
3. 遇事善於思考
考慮問題應從現實出發,不能跟著感覺走,看問題要站得高、看得遠,切實做一個實在的人。